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上海市复方中药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39 被引量:318 H指数:11 相关作者: 刘宏帅 邵浩 李想 张德高 更多>> 相关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化学工程 更多>>
中药通过肠道菌群改善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23年 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引发了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功能变化密切相关,两者关系的失衡被认为是代谢障碍的标志之一。中医药在治疗多种糖脂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在减重、改善糖脂代谢方面效果显著。但中药及其复方的有效成分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很难在靶器官达到起效浓度,而肠道可能是其主要作用器官。围绕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综述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肥胖症、Ⅱ型糖尿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中药防治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靶向肠道菌群抗肥胖及其并发症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策略。 王紫轩 薛琼雯 罗亦轩 蒋嘉瑞 徐书杨 杨莉 王峥涛 丁丽丽关键词:肥胖 代谢性疾病 中药 肠道菌群 糖脂代谢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的党参和蜜麸炒党参配方颗粒质量评价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建立党参和蜜麸炒党参配方颗粒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沃特世(Waters)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68 nm,进样量为3μL。结果 建立了蜜麸炒党参配方颗粒U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党参炔苷在2.4~100.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加样回收率(50%、100%、150%)分别为97.72%、96.23%、98.6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2%,RSD为1.76%。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RSD均小于3%。指纹图谱确定了9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党参炔苷、党参苷Ⅰ、党参炔苷宁、党参炔醇4个色谱峰。28批党参和蜜麸炒党参配方颗粒的党参炔苷含量介于0.06~0.39 mg·g^(-1)。根据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能明显区分党参和蜜麸炒党参配方颗粒,且不同企业的党参配方颗粒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检测效率高、专属性强,能同时用于蜜麸炒党参配方颗粒和党参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 陈倩萍 谢琦 党蕊 孙鑫 安定邦 程雪梅 李文艳 王长虹关键词:党参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中药研究 鹿红方颗粒制备工艺优化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优化鹿红方颗粒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以干浸膏粉与辅料(淀粉-甘露醇=1∶0.3)比例、润湿剂(乙醇)体积分数、润湿剂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溶化率、吸湿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物理指纹图谱、化学特征图谱分别对物理属性指标、化学特征成分进行综合表征,评价质量一致性。结果最佳条件为干浸膏粉与辅料比例1∶1.8,润湿剂体积分数90%,润湿剂用量16%,在60℃下干燥1 h。5批样品物理指纹图谱、化学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其物理、化学性质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为鹿红方颗粒相关新药开发奠定基础,也能为其他中药制剂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李素丽 玄敏 杨涛 瞿惠燕 程雪梅 周华 王长虹关键词:正交试验 黄芩素-羟丙基-γ-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优化羟丙基-γ-环糊精(HP-γ-CD)包合黄芩素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以包合物的得率、包封率和载药率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设计优选黄芩素(Ba)与HP-γ-CD摩尔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包合溶剂比(水∶无水乙醇),综合评价确定最佳制备工艺;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验证包合物。结果最优包合条件:Ba与HP-γ-CD摩尔比为1∶3,温度45℃,包合时间4 h,包合溶剂比(水∶无水乙醇)2∶3;采用最优包合条件制备的Ba-HP-γ-CD包合物得率为93.97%,包封率为95.96%,载药率为5.20%,其粉末经鉴定已形成包合物;Ba-HP-γ-CD包合物能够显著提高Ba的溶解度。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合理可行,为黄芩素制备成各种剂型奠定了良好基础。 周秋娜 尉小慧 王峥涛关键词:黄芩素 包合物 鼓槌石斛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活性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 Lindl.)乙醇提取物(DC)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小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R)的改善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STZ诱导C57小鼠发生糖尿病(DM),进而诱导产生DR,并给予DM小鼠DC干预。通过视网膜血管免疫荧光染色和视网膜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来检测视网膜血管新生情况;采用实时PCR和酶联免疫分析(ELISA)分别检测视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通路基因表达情况和玻璃体、血清中VEGF含量。结果 DC不同剂量均能够明显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血管新生程度;研究其机制发现,DC能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内增加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VEGF及其受体VEGFR1和VEGFR2的基因表达,并能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玻璃体和血清中增加的VEGF含量。结论 DC具有改善DR的药效活性,其机制为抑制VEGF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并降低玻璃体和血清中的VEGF水平,进而抑制DR病变过程中的视网膜血管新生。 余增洋 陆宾 季莉莉 王峥涛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 鼓槌石斛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车前方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小鼠干预的协同增效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车前方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小鼠干预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1)60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n=10)和造模组(n=50)。Ctrl予普通饲料,造模组小鼠选用高糖高脂饮食(HFD)、单侧肾切除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空腹血糖≥16.7 mmol·L^(-1)者认定为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KD)、缬沙坦组(Val,12 mg·kg^(-1))、车前方组(CQF,2.1 g·kg^(-1)生药)和车前方联合缬沙坦组(CV,Val 12 mg·kg^(-1)+CQF 2.1 g·kg^(-1)生药),每组10只,连续给药干预12周。定期测量各组体质量、日饮水量、尿量;采用胰岛素耐量实验(ITT)以及空腹血糖(FBG)评估糖代谢功能;采用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蛋白(UP)、24 h尿肌酐(Cr)、24 h尿中肾损伤分子-1(KIM-1)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排泄量等指标评估肾功能;采用苏木精-伊红(HE)、马松(Masson)、过典酸雪夫氏(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分析肾小球超微结构变化。(2)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方法测定正常小鼠单次灌胃缬沙坦(12 mg·kg^(-1))、车前方(生药2.1 g·kg^(-1))与联合给药的药代动力学指标,选择非房室模型方法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与Ctrl比较,DKD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饮水量、尿量、FBG、ITT-葡萄糖曲线下面积(ITT-AUCG)、CCr、BUN、24 h UP、24 h Cr、24 h KIM-1、24 h NGAL水平异常升高;与DKD比较,各给药干预组饮水量、尿量、糖代谢及肾功能部分指标明显下降(P<0.05)。与Ctrl比较,DKD肾小球肥大、系膜区增宽,肾小管出现上皮细胞肿胀、小空泡样变性(P<0.05),肾小球窗孔消失,足突融合增宽,基底膜均质性增厚;与DKD比较,给药干预组肾脏形态与肾小球超微结构明显逆转(P<0.05)。各给药干预组组间比较,与Val相较,CV的CCr、24 h KIM-1、24 h NGAL排泄率下降更为显著(P<0.05);与CQF比较,CV的FBG� 蒲佳颖 王思凡 张洁玉 刘培 兰继平 熊爱珍 杨莉 丁丽丽 王峥涛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药代动力学 中药研究 黄芪皂苷Ⅰ调控PI3K/Akt/NF-κB通路抑制LPS诱导BV-2细胞激活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Ⅰ(ASTⅠ)对脂多糖(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激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ASTⅠ(25、50、100μmol/L)预处理BV-2细胞2h后,加入LPS(200ng/m L)诱导20h,收集培养基上清及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STⅠ对BV-2细胞活性的影响;分别采用ELISA和Greiss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q PCR法检测细胞中CD11b,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白介素1β(IL-1β)m 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ICC)法观察p-NFκB的入核情况。结果:ASTⅠ在不影响BV-2细胞存活率的条件下,能显著抑制LPS诱导BV-2细胞TNF-α和NO分泌的增加(P<0.01)。q PCR结果显示,ASTⅠ能够显著抑制TNF-α,i NOS及IL-1β的m RNA生成(P<0.001,P<0.001,P<0.05),但对BV-2细胞CD11b的m RNA水平无显著影响。同时,ASTⅠ能显著抑制BV-2细胞中LPS诱导上调的i NOS,COX-2蛋白表达。ASTⅠ能够降低LPS诱导的p-NF-κB的核转位作用,并且能够减少LPS引起的PI3K/Akt/NF-κB/IκB蛋白的磷酸化作用。结论:ASTⅠ能够抑制LPS诱导BV-2细胞的大量激活,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刘宏帅 李文慧 沈慧 唐韵迪 石海莲 吴辉 黄菲 吴晓俊 胡之璧鹿红方颗粒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优化鹿红方颗粒提取工艺。方法以加水量、煎煮时间为影响因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没食子酸、沉香四醇、马钱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苷、特女贞苷含量及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结合G1-熵权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煎煮2次,第1次加14倍量水浸泡45 min后煎煮80 min,第2次加10倍量水煎煮45 min,滤过,合并滤液,转移至1000 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羟基红花黄色素A、没食子酸、沉香四醇、马钱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苷、特女贞苷含量分别为13.96、2.44、12.83、7.23、9.40、13.55、19.00 mg/g,浸膏得率为20.49%,综合评分为96.51分。结论该方法合理、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鹿红方颗粒。 李素丽 曹岚岚 周泉 程雪梅 杨涛 周华 王长虹关键词: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固相萃取辅助UPLC-MS/MS同时测定肾康宁胶囊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建立肾康宁胶囊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40℃;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正离子模式下选择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建立同时测定肾康宁胶囊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原碱和新乌头原碱8个生物碱含量的固相萃取(SPE)辅助UPLC-MS/MS分析方法。结果: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分别在0.31~99.80、0.78~99.80、0.31~75.15、30.31~485.00、309.38~3712.50、61.88~742.50、7.75~248.00、61.25~1960.00 ng·mL^(-1)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均小于5%,加样回收率在80.6%~109.0%之间。12批胶囊中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原碱和新乌头原碱含量范围分别为0.002~0.041、1.163~1.758、9.300~16.446、2.070~3.112、0.166~0.319、1.243~3.067μg·粒^(-1)。结论: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肾康宁胶囊的质量控制。 刘世欣 陈良妮 程雪梅 季莉莉 李小锋 刘胜 康兴东 尉小慧 王长虹关键词:乌头类生物碱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盐酸小檗碱与吴茱萸碱联用抑制乳腺癌转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与吴茱萸碱联用抑制乳腺癌转移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人类乳腺癌(MDA-MB-231)接种于24孔板,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盐酸小檗碱组、吴茱萸碱组及吴茱萸碱小檗碱联用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MDA-MB-231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用细胞划痕实验测定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不同浓度盐酸小檗碱均能抑制不同浓度吴茱萸碱诱导的MDA-MB-231细胞IL-8表达的增加。盐酸小檗碱和吴茱萸碱均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盐酸小檗碱与吴茱萸碱联用能够协同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结论盐酸小檗碱与吴茱萸碱联用能够抑制吴茱萸碱诱导乳腺癌转移的潜在不良反应。 吴焱 李想 石海莲关键词:盐酸小檗碱 吴茱萸碱 乳腺癌 白细胞介素-8 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