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作品数:3,170 被引量:9,029H指数:30
相关作者:罗霞江南谭正怀易进海许晓燕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泸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88篇期刊文章
  • 699篇专利
  • 491篇会议论文
  • 38篇科技成果
  • 21篇标准

领域

  • 2,221篇医药卫生
  • 265篇农业科学
  • 44篇生物学
  • 36篇轻工技术与工...
  • 32篇化学工程
  • 27篇经济管理
  • 27篇理学
  • 1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文化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机械工程
  • 2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25篇中药
  • 176篇药物
  • 170篇色谱
  • 168篇细胞
  • 152篇中医
  • 148篇相色谱
  • 139篇药材
  • 138篇提取物
  • 130篇液相色谱
  • 129篇高效液相
  • 125篇高效液相色谱
  • 105篇色谱法
  • 96篇毒性
  • 93篇活性
  • 92篇液相色谱法
  • 92篇胶囊
  • 92篇高效液相色谱...
  • 91篇药物组合物
  • 88篇小鼠
  • 86篇疗效

机构

  • 3,137篇四川省中医药...
  • 661篇成都中医药大...
  • 221篇四川大学
  • 79篇泸州医学院
  • 64篇成都中医药大...
  • 64篇西南医科大学
  • 52篇四川农业大学
  • 49篇中国中医科学...
  • 46篇四川省农业科...
  • 43篇成都大学
  • 43篇四川省第二中...
  • 42篇四川省中西医...
  • 28篇中国医学科学...
  • 26篇中国科学院成...
  • 25篇四川省中医药...
  • 22篇成都医学院
  • 21篇四川省人民医...
  • 20篇四川大学华西...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重庆市中药研...

作者

  • 314篇赵军宁
  • 287篇罗霞
  • 214篇谭正怀
  • 213篇易进海
  • 208篇余梦瑶
  • 205篇许晓燕
  • 190篇江南
  • 162篇刘云华
  • 156篇黄志芳
  • 144篇陈燕
  • 142篇刘玉红
  • 123篇李东晓
  • 119篇李青苗
  • 116篇鄢良春
  • 116篇陈帅
  • 115篇徐超群
  • 114篇陈铁柱
  • 112篇罗森
  • 110篇袁崇均
  • 108篇魏巍

传媒

  • 296篇中药药理与临...
  • 246篇四川中医
  • 89篇时珍国医国药
  • 82篇华西药学杂志
  • 69篇中国中药杂志
  • 61篇第四届中医药...
  • 52篇中国实验方剂...
  • 50篇第三届中医药...
  • 48篇中成药
  • 45篇中药与临床
  • 40篇中草药
  • 36篇中药材
  • 32篇安徽农业科学
  • 32篇亚太传统医药
  • 25篇天然产物研究...
  • 22篇四川农业科技
  • 22篇中国食用菌
  • 21篇药物分析杂志
  • 20篇中国药房
  • 19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3篇2024
  • 202篇2023
  • 200篇2022
  • 202篇2021
  • 234篇2020
  • 159篇2019
  • 152篇2018
  • 162篇2017
  • 251篇2016
  • 163篇2015
  • 195篇2014
  • 278篇2013
  • 209篇2012
  • 190篇2011
  • 233篇2010
  • 169篇2009
  • 94篇2008
  • 30篇2007
  • 1篇2006
3,1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抗菌抑脂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抑脂面膜,该面膜是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组成:白蔹8~120份,白及8~120份,天南星8~120份,白芍5~100份,丹参5~100份,硫黄5~100份。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该面膜的具体制备方法。本...
吴亚梅张毅黄志芳华桦陈骏
文献传递
从正邪关系角度论中医药对艾滋病的认识
艾滋病的免疫缺陷特点决定了正邪相争是其中医基本病机,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基本原则。本文从正邪关系角度论述了中医药对艾滋病的认识:(1)正、邪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与艾滋病的免疫失衡机制在理念上接近,正虚邪实是艾滋病...
彭鑫刘晶晶苏琛张毅余曼
关键词:正虚邪实扶正祛邪中医药艾滋病
文献传递
不同产地丹参所组成的复方丹参影响大鼠血液流变及血栓形成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估丹参产地对复方丹参活血化瘀药效的影响及与法定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关系,探索药理学方法作为一种复方丹参片质量表征方式的可能性。方法:按现行中国药典方法制备含不同产地丹参的复方丹参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的含量;灌胃给予上述样品,考察其对鹿角菜胶致小鼠鼠尾血栓、大鼠动-静脉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对实验性血瘀大鼠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含四川丹参的复方丹参样品的丹酚酸B含量最高,含陕西丹参者含量最低;含河南丹参者丹参酮IIA含量最高,含山东丹参者含量最低。含四川丹参的样品在前述实验中,均表现明显药效,可显著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性,但与其他三种受试样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含河南、陕西、山东丹参的样品则仅显示可抑制小鼠鼠尾血栓形成,而对急性血瘀大鼠动-静脉血栓及血液流变性无明显影响。结论:丹酚酸B、丹参酮IIA含量与复方丹参方活血化瘀药效尚无明确的量效关系,提示对于药效成分复杂或不确定的中成药,仅通过少数指标性成分难以很好控制药品质量,有必要根据新的研究进展对质控成分进行增补或修改,而药理学方法的引入可为其提供有价值的补充。
张磊杨薇吴诗惠邓谦陈雏李东晓徐学民
关键词:丹参复方丹参片药效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傅青主男科》虚劳门用药规律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傅青主男科》中的虚劳门类方剂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治疗虚劳用药提供参考和研究思路。方法:收集《傅青主男科》中虚劳门所记载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构建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关联规则方面的分析。结果:对虚劳篇中所载的27首方剂进行分析,频次前3位的常用药物是人参、白术、熟地黄;常用药物组合出现频次≥9的组合共25组,前3位的组合分别是人参、白术,熟地黄、麦冬,陈皮、人参;就药物四气、五味、归经情况而言,甘温药物使用频次最高,药物归经分析发现归脾经的药物最多,其次是心、肺、肾、肝。结论:傅青主以补法为大法治疗虚劳,方中补而不滞,兼顾五脏,不善辛热温补,强调甘温之补,尤重补脾气,益肾阴。
袁振洁赖乾郎琰秦媛媛李方远周建伟
关键词:虚劳傅青主用药规律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的余甘子挥发性成分分析及抗仓储害虫作用研究
2022年
目的:对余甘子挥发性成分进行富集分析,并评价其抗虫作用。方法:采用CO_(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制备余甘子精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HS-SPMEGC-QQQ-MSMS)技术构建了余甘子气味成分谱(OCS)和气味强度特征谱(OICS),对比余甘子药材粉末与精油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差异。在封闭空间内研究余甘子药材及精油对药材甲、咖啡豆象、米象、印度谷蛾等仓储害虫死亡率、进食率和趋避作用的影响。结果:药材和精油成分基本一致,但药材中小分子酸类等成分含量更高。余甘子药材与精油均对进食率影响不大,但能提高昆虫死亡率,趋避作用明显,且余甘子精油驱虫效果更强。结论:余甘子药材和精油具有一定的驱虫作用,乙酸乙酯、芳樟醇、α-松油醇等可能是其抗虫主要物质基础。本文首次报道了余甘子的抗虫作用,为余甘子精油的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黄浩洲张定堃李梦琪谭鹏包晓明莫太刚樊三虎韩丽林俊芝
关键词:仓储害虫抗虫挥发性成分超临界萃取
肿瘤免疫中TCR的有效多样性研究
2023年
T细胞是抗癌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表面表达的特定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负责识别抗原肽并引发免疫反应。在肿瘤免疫研究中,分析TCR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对于理解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免疫治疗至关重要。目前的研究侧重于单独分析多样性或特异性,尽管这两者都与肿瘤的有效免疫相关,但并非总是呈现正相关。本文探讨了肿瘤免疫中TCR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指出综合分析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必要性,给出综合性概念——TCR有效多样性的定义,介绍并讨论了已有的少量相关研究成果。揭示有效多样性的科学意义需要综合分析TCR的多样性、特异性和有效性,结合充分的实验来进行建模和量化表征。有效多样性对于深入了解TCR在肿瘤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于未来的癌症早筛、治疗和预后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张小敏赵海洋李杰威刘晓艳侯大斌张翼冠魏平
关键词:肿瘤免疫TCR生物标志物
四川省岳池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被引量:6
2017年
结合全国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通过开展野外实地样方调查,引进遥感、地理信息和卫星定位技术,同时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等现代技术,与采集标本、拍摄实物、专家鉴定相结合,对岳池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岳池县普查共记录药用植物物种208种,分属82科176属;其中菊科最多,为25种,最大的属为蓼属,有10种;野生药用植物165种,栽培药用植物43种。岳池县中药资源丰富,应充分利用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特色优势,开发新的现代药物制剂,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肖特胡平舒光明夏燕莉杨玉霞周先建方清茂李青苗陈铁柱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甲基斑蝥胺对肾毒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甲基斑蝥胺肾毒性靶器官部位、毒性标志物及对血液、尿液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对SD大鼠大鼠连续4周口服给药60、30、15mg/kg甲基斑蝥胺,于药后28天对大鼠血液生化学、尿液指标、脏器指数、组织病理学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甲基斑蝥胺连续给药四周后,TP与ALB无明显变化;60、30 mg/kg组BUN、CREA含量显著增加,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血清中MDA含量60、30 mg/kg组显著升高,SOD含量60mg/kg组显著降低,可能主要通过氧化应激的方式损伤肾脏。各剂量组m Alb、KIM-1、clusterin和NAG及AAP指标均明显升高;60、30 mg/kg组肾脏指数明显增大;病理结果显示甲基斑蝥胺60、30 mg/kg组给药28天后见肾小盏粘膜局灶性慢性炎或肾脏组织局灶性慢性炎、肾脏包膜增厚,包膜下少量炎细胞浸润,病变区域见"肾小球集中现象"和极少量肾小球或肾小管纤维化,有明显量效关系,与甲基斑蝥胺连续经口给药直接相关。结论:甲基斑蝥胺具有一定的肾毒性,KIM-1、NAG、AAP等可以做为评价大鼠肾毒性的生物标志物,亦可能通过氧化应激的方式损伤肾脏。
唐大轩张莉刘亚欧熊静悦刘志寿艾佳晨
关键词:甲基斑蝥胺肾毒性生物标志物
种根类型对姜黄出苗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目的:了解不同种根类型对姜黄出苗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姜黄的规范化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田间观测不同种根类型姜黄的植株生长情况,收获时测定小区产量,并测定姜黄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种根类...
吴萍郭俊霞李青苗王晓宇赵军宁曾瑾
一种灵芝提取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质量灵芝提取液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以灵芝为原料,加水提取,浓缩而得灵芝提取液,再2‑8℃静置20‑40d,加入澄清剂,过滤,加入化妆品、药品或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匀,即得。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灵芝提...
罗霞许晓燕罗舒
共3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