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生态林业研究所

作品数:39 被引量:444H指数:12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马尾松
  • 12篇人工林
  • 11篇马尾松人工林
  • 10篇凋落
  • 10篇凋落叶
  • 10篇土壤
  • 10篇林窗
  • 8篇树种
  • 6篇阔叶
  • 6篇阔叶树
  • 6篇阔叶树种
  • 5篇凋落叶分解
  • 5篇乡土阔叶树种
  • 5篇落叶分解
  • 4篇乡土树种
  • 4篇巨桉
  • 3篇养分
  • 3篇植物
  • 3篇色素
  • 3篇胁迫

机构

  • 38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四川民族学院
  • 3篇四川省林业和...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四川省林业工...
  • 1篇四川省林业勘...
  • 1篇重庆图强工程...

作者

  • 16篇张健
  • 8篇张丹桔
  • 7篇杨万勤
  • 7篇李勋
  • 7篇张艳
  • 5篇胡红玲
  • 5篇刘华
  • 4篇张明锦
  • 3篇宋小艳
  • 3篇李建平
  • 3篇欧江
  • 3篇邓长春
  • 2篇邓超
  • 2篇张捷
  • 2篇魏大平
  • 1篇陈良华
  • 1篇殷睿
  • 1篇高顺
  • 1篇王海鹏
  • 1篇黄尤优

传媒

  • 9篇应用与环境生...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植物研究
  • 3篇生态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南方农业
  • 1篇中国第八届植...

年份

  • 4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林窗大小对马尾松和樟凋落叶质量损失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林窗在人工林林分结构优化和调整上具有重要价值.为了解林窗面积对凋落物分解是否有显著影响以及哪种面积林窗下凋落物分解更快,以采伐形成的42年生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7种不同大小的林窗(G1,100m^2;G2,225 m^2;G3,400 m^2;G4,6 25 m^2;G5,900 m^2;G6,1 225 m^2;G7,1 600 m^2)为研究对象,以林下为对照,采用凋落袋分解实验,探讨不同林窗面积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樟(Cinnamomum camphora)凋落叶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窗面积对凋落叶的分解具有显著(P<0.05)影响,即Olson经典分解模型拟合凋落叶质量损失的分解系数k值比较,马尾松为G4>G1>CK>G2>G3>G5>G6>G7,樟为G2>G4>G1>CK>G5>G6>G7>G3.可见中型(G4:625 m^2)林窗下马尾松和樟的质量损失率高于其它林窗和林下.2)马尾松和樟凋落叶(每30天)质量损失速率都表现出先升高(0-90 d)后降低的趋势.分解一年后,两种凋落叶在3个孔径凋落袋内的质量损失率比较,马尾松为0.04 mm(35%)<0.5 mm(43%)<3 mm(51%),樟为0.04 mm(42%)<0.5 mm(49%)<3 mm(60%),两者的分解95%的平均时间分别为马尾松4.35年和樟3.60年.可见樟凋落叶比马尾松凋落叶分解得更快.综上,林窗面积对凋落物分解有显著影响,在马尾松低效林改造过程中,可利用中型林窗这一显著作用,引入乡土阔叶树种樟,加速马尾松人工林的物质循环,维持林分地力.
李勋崔宁洁张健刘洋张艳邓长春张明锦刘华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林窗马尾松马尾松人工林
川西高山林线土壤活性碳、氮对短期增温的响应被引量:8
2019年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受低温限制的高山林线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暖较为敏感,可能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碳氮过程.本研究假设气候变暖会改变高山生态系统土壤活性碳氮含量,在四川省理县米亚罗高山生态系统定位站,采用开顶式模拟增温装置(OTC)模拟增温对土壤活性碳、氮的短期影响.分别于2017年4、7和10月,采集OTC以及对照样地(CK)内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原状土壤,测定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结果表明:模拟增温使年均气温升高0.88℃,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年均温度分别提高0.48和0.23℃.模拟增温没有显著改变土壤有机质和含水量,但显著提高了矿质土壤层的pH值,同时显著降低了非生长季矿质土壤层的DOC、DON含量;季节变化对两个层次的DOC、DON和MBN含量有极显著影响,而MBC没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增温和季节交互作用对矿质土壤层的DOC和DON有显著影响.土壤有机层的MBC、MBN含量显著高于矿质土壤层.土壤活性碳、氮与土壤有机质和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MBC、MBN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MBN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
马彩霞李洪杰郑海峰陈亚梅杨林王利峰张健刘洋
关键词:高山林线气候变化土壤活性碳
巨菌草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特性被引量:25
2015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四川盆地3种典型土壤类型(冲积土、紫色土和黄壤)下不同浓度镉(Cd)胁迫(CK:0 mg/kg;T1:20 mg/kg;T2:50 mg/kg;T3:100 mg/kg)对巨菌草的生长特性以及土壤中Cd富集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较低浓度(T1)的Cd处理并未对巨菌草的生长造成显著的影响,而较高浓度(T2、T3)的Cd胁迫严重抑制了巨菌草的生长;巨菌草的株高、各器官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均表现出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同一Cd处理浓度下,不同土壤类型中巨菌草株高、各部分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均表现为冲积土>紫色土>黄壤.3种土壤中巨菌草根、茎和叶的Cd含量随着土壤Cd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且表现为根>叶>茎,同时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同一Cd处理浓度下,巨菌草各器官Cd含量均表现为黄壤>紫色土>冲积土,且与其他两种土壤相比,黄壤中生长的巨菌草具有较大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表明巨菌草在黄壤中表现出较好的吸收富集作用.各处理浓度下,巨菌草对Cd均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和富集特征,尽管巨菌草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小于1,但其对Cd具有较强的耐性,且地上部分Cd累积量在T3处理下最高达到1.24 mg/株.本研究表明巨菌草在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能.
王丽萍张健胡红玲张如意蒋晓梅何书惠宋君祥张学才
关键词:CD胁迫土壤类型
林窗边缘效应对马尾松和香樟凋落叶分解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为了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不同面积林窗边缘凋落叶分解的养分释放规律,采用凋落袋分解实验,以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人为采伐形成的马尾松人工林7种不同大小林窗(G1:100 m^2;G2:225 m^2;G3:400 m^2;G4:625 m^2;G5:900 m^2;G6:1 225 m^2;G7:1 600 m^2)为研究对象,以林下为对照,探讨马尾松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和养分释放率.结果表明:除钾释放率外,林窗边缘两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和养分释放率均显著高于林下.在1.5年分解过程中,两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和碳释放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分解前90 d,两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速率和养分释放速率最快;分解90-360 d后,部分林窗出现氮和磷的富集现象;180-270 d和1.5年后,部分林窗出现钾的富集现象.随林窗面积增大,除钾释放率外,两种凋落叶在中型林窗边缘(400、600和900 m^2)具有较高的质量损失率和养分释放率.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质量损失率和碳、氮释放率与土壤含水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中型林窗(400-900 m^2)对凋落物的分解具有更显著的边缘效应,而这种边缘效应与物种有一定关联.因此,在马尾松低效林改造过程中,可利用中型林窗(400-900 m^2)边缘这一显著作用,引入乡土阔叶树种加速马尾松人工林的物质循环,维持林分地力.
李勋张丹桔张艳张健宋思梦周扬刘华
关键词:林窗凋落叶养分释放马尾松香樟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酶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17
2019年
大气氮沉降的明显增加将有可能显著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受氮限制的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为了解模拟氮沉降会不会改变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并缓解该区域土壤微生物生长代谢对氮的限制,选择川西亚高山60年生的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4个水平梯度的土壤模拟氮沉降控制试验(CK:0 g m-2 a-1;N1:2 g m-2 a-1;N2:5 g m-2 a-1;N3:10 g m-2 a-1),检测7种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N-乙酰葡萄糖苷酶、过氧化物酶、C:NEEA、N:PEEA对一个生长季模拟氮沉降有显著响应,特别在模拟氮沉降后期表现为中氮显著促进N-乙酰葡萄糖苷酶活性(56.40%-204.78%)、过氧化物酶活性(42.28%-54.87%);酸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酶、亮氨酸酶、多酚氧化酶、土壤酶化学计量碳磷比(C:PEEA)对一个生长季施氮无显著响应,但都具有极显著月动态.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和含水率是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决定性因子.综上所述,研究区域亚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的碳氮磷代谢对模拟氮沉降响应显著,微生物代谢呈现出一定的氮限制,模拟氮沉降中氮水平后期微生物代谢呈现出由氮限制向磷限制转化的趋势.
陈倩妹王泽西刘洋郑海峰李洪杰王利峰陈亚梅谌贤唐实玉
关键词:模拟氮沉降亚高山针叶林土壤酶活性化学计量比
岷江下游农田生态系统重金属铅镉锌的输入源格局被引量:3
2013年
岷江下游五通桥区域的土壤存在着中到轻度的铅、镉和锌的污染。为了解该区域农田生态系统这3种重金属的污染源输入格局,对其主要输入源(大气湿沉降、灌溉和施肥)的重金属输入通量开展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湿沉降3种重金属的输入通量在时期间存在着显著差异,雨量充沛的T1和T2期(雨季期)明显地高于T3期(旱季期);施肥仅有铅和锌的输入通量在时期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表现为T3期的输入通量显著地高于T1和T2期;而灌溉的重金属输入通量在时期间没有显著差异。从不同输入源的输入贡献来看,大气湿沉降和施肥在3种金属的输入中均表现为主要的输入源,而灌溉对3种金属的输入贡献则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铅输入中灌溉仅占很小的比例(年输入通量仅为8.0%),在镉输入中其比例提高到了21.9%,而在锌输入中其比例已几乎和其他两种污染源一致。综上可以看出,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行为对农田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其贡献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农田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的管理中应对气候状况和农业生产行为可能引起的重金属污染加以监测,进而促进农产品的清洁安全生产。
朱鹏刘洋陈良华高顺张健杨万勤李勇刘凯
关键词:农田系统重金属污染大气沉降灌溉
马尾松与阔叶树种混合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总酚和缩合单宁的变化被引量:12
2018年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四川低山丘陵区马尾松与檫木、香椿、香樟3种阔叶树种的混合凋落叶及纯马尾松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总酚和缩合单宁的变化特征.设置马尾松∶檫木质量比为6∶4、7∶3、8∶2,马尾松∶香椿质量比为6∶4、7∶3、8∶2,马尾松∶香樟质量比为6∶4、7∶3、8∶2混合处理.结果表明:经过180 d的分解,纯马尾松凋落叶缩合单宁的降解率为84.4%,混合凋落叶缩合单宁的降解率均高于纯马尾松凋落叶.在所有组合中,马尾松∶香樟6∶4混合凋落叶的缩合单宁和总酚降解率最高,分别为90.3%和68.6%,凋落叶的混合促进了马尾松凋落叶缩合单宁和总酚的分解.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马尾松与3种阔叶凋落叶所有混合处理缩合单宁的降解率均呈现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而纯马尾松凋落叶、马尾松∶香樟(7∶3)和马尾松与香椿的所有混合处理总酚的降解率呈现在分解前90 d上升此后下降的趋势;马尾松与檫木的所有混合处理及马尾松∶香樟6∶4和8∶2混合处理总酚降解率呈现上升趋势.混合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单宁和总酚的变化特征还与凋落物基质质量、凋落物分解相关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亮氨酸氨基肽)的活性有关.
覃宇张丹桔李勋张艳袁亚玲王利峰庞智慧张健
关键词:总酚缩合单宁降解率
巨桉与5种木本植物幼树的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被引量:28
2012年
巨桉因生长迅速且经济效益高,在我国南方被广泛用于营造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但其蒸腾耗水状况与其他常见或乡土树种存在怎样的差异,大面积种植是否会改变栽培区原有的水分平衡,是一个尚未明确的问题。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了巨桉与其他5种木本植物在不同光强、温度、湿度下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用称重法测定了参试植物载叶量、生物量和耗水量,并对这些树种的蒸腾耗水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相同环境条件下,巨桉的Tr最大,WUE最低,单位质量耗水量最多,单株蒸腾耗水量远高于其他树种,其明显较大的叶面积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其Pn仅次于杨树,生物量积累最大,因此为高光合、高蒸腾、低水分利用效率植物。(2)阔叶树种的Pn和Tr明显高于针叶树种,而WUE低于针叶树种。(3)环境因子(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对植物Pn、Tr和WUE的影响较大,其中Pn主要受光照强度影响,Tr对湿度最为敏感,一般情况下WUE随湿度的增大而升高。在试验设置的温度范围(24—32℃)内,光合作用变化幅度不大。光照强度800μmol.m-.2s-1和温度28℃最有利于参试植物的光合作用。(4)巨桉等速生树种较强的光合作用使其生长迅速,固碳潜力大,但其高蒸腾和低水分利用效率的特点意味着在栽培区替代原有植被进行大规模造林时,可能会消耗更多的水资源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发展巨桉人工林时应选择水分条件好的区域(尤其是年降雨量充沛且季节间分配相对均匀的地区),并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
胡红玲张健万雪琴陈洪易万洋周永春
关键词:巨桉水分利用效率耗水性蒸腾速率
施加Fe^(2+)和Cu^(2+)对鸡爪槭叶色变化的生理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研究金属元素Cu^(2+)和Fe^(2+)对彩叶树种鸡爪槭(Acer palmatum Thunb.)叶片呈色效果的影响,为彩叶树种的秋季叶色调控和养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年5月开始进行盆栽试验,分别采用浓度0.3%和0.6%CuSO_(4)·5H_(2)O、0.3%和0.6%FeSO_(4)·7H_(2)O对鸡爪槭进行叶面施肥.测定鸡爪槭叶片变色期(9-11月)过程中的叶片色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酶活性(叶绿素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内含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等生理指标.结果显示,鸡爪槭在各处理下随着叶片颜色由绿色逐渐转变为橙色、红色,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花色素苷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变色前期和中期,0.6%Cu^(2+)和Fe^(2+)浓度处理下鸡爪槭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变色后期处理之间花色素苷含量差异不显著.叶绿素酶活性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叶绿素酶活性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0.6%Cu^(2+)处理组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0.6%Fe^(2+)组的叶绿素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本研究表明施加CuSO_(4)和FeSO_(4)可以提前让鸡爪槭变色,但是后期叶片颜色不及对照艳丽,建议在变色前期喷洒0.6%CuSO_(4)和0.6%FeSO_(4),可以提前让鸡爪槭叶片从绿色变为橙色,深秋不适宜用CuSO_(4)和FeSO_(4)处理.
梁俊林李俭代鑫唐实玉崔宁洁冯云超刘洋
关键词:鸡爪槭色素
赤霉素浓度对色木槭(Acer mono Maxim.)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5
2021年
岷江上游彩叶林生态系统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关键生态系统类型,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且具有显著的景观美学价值,是区域特色生态旅游经济的重要基础.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破坏和水电站的修建等人为干扰,目前岷江上游彩叶林系统毁坏严重且残存量不多,亟待恢复和重建.色木槭(Acer mono Maxim.)是川西地区彩叶林生态系统的代表性树种,探究其种子萌发特性对岷江上游彩叶林系统的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种子萌发实验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采用0、100、200、300、400、500 mg/L 6个赤霉素浓度对色木槭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在25℃条件下进行萌发,统计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并测定色木槭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内部贮藏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色木槭种子在200 mg/L浓度赤霉素浸种24 h后,其萌发率为29.33%±1.89%,发芽势为9.66%±1.25%,发芽指数为8.69±8.32,均显著高于对照水平.本研究表明赤霉素浓度对色木槭种子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影响显著,对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种子内部贮藏物质含量在不同的萌发时期有显著差异.色木槭种子的最适赤霉素浓度为200 mg/L,在生产中使用200 mg/L赤霉素浸种能有效增加色木槭的萌发率.上述结果可为色木槭的快速繁育和亚高山彩叶林恢复重建提供技术支持.
唐实玉崔宁洁冯云超张健刘洋
关键词:种子休眠种子萌发色木槭赤霉素贮藏物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