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品数:329 被引量:1,843H指数:18
相关作者:顾凯侃熊建菁朱小珍沈冰王云徽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加拿大艾滋病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04篇医药卫生
  • 13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6篇艾滋病
  • 34篇病毒
  • 31篇流行病
  • 29篇流行病学
  • 26篇结核
  • 24篇影响因素
  • 24篇感染者
  • 23篇老年
  • 21篇接种
  • 21篇健康
  • 19篇老年人
  • 19篇肺结核
  • 16篇HIV感染
  • 15篇性行为
  • 15篇艾滋病病毒
  • 15篇HIV感染者
  • 13篇疫苗
  • 13篇男男性行为
  • 12篇色谱
  • 8篇知识

机构

  • 318篇上海市静安区...
  • 81篇上海市疾病预...
  • 55篇复旦大学
  • 12篇上海市长宁区...
  • 12篇上海市黄浦区...
  • 11篇上海市虹口区...
  • 7篇上海市浦东新...
  • 6篇上海市闵行区...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同济大学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市计划生...
  • 3篇上海市徐汇区...
  • 3篇上海市宝山区...
  • 3篇上海市杨浦区...
  • 3篇上海市金山区...
  • 3篇上海市普陀区...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4篇顾凯侃
  • 44篇朱小珍
  • 39篇沈冰
  • 30篇韩志英
  • 30篇高洁
  • 28篇郭亚文
  • 25篇周艳秋
  • 24篇鲍燕
  • 24篇杨晓明
  • 19篇王英
  • 18篇何永频
  • 18篇徐翠伟
  • 17篇卑伟慧
  • 16篇熊建菁
  • 15篇赵文良
  • 13篇姚慧洁
  • 13篇薛以乐
  • 13篇孙果梅
  • 12篇姜庆五
  • 12篇杨芸

传媒

  • 39篇上海预防医学
  • 31篇中国初级卫生...
  • 23篇中国学校卫生
  • 13篇健康教育与健...
  • 12篇职业与健康
  • 10篇环境与职业医...
  • 10篇中国艾滋病性...
  • 9篇中国疫苗和免...
  • 8篇中国健康教育
  • 8篇疾病监测
  • 8篇中国预防医学...
  • 6篇中华流行病学...
  • 6篇中国公共卫生
  • 6篇中国媒介生物...
  • 6篇中华卫生杀虫...
  • 5篇中国慢性病预...
  • 5篇中华疾病控制...
  • 4篇中国防痨杂志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国外医学(卫...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21篇2022
  • 32篇2021
  • 22篇2020
  • 11篇2019
  • 22篇2018
  • 17篇2017
  • 21篇2016
  • 19篇2015
  • 8篇2014
  • 11篇2013
  • 19篇2012
  • 12篇2011
  • 21篇2010
  • 16篇2009
  • 12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3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市静安区HIV感染者管理模式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管理模式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5—2016年"小组关怀管理模式"组的感染者(150例)和未参加管理模式的对照组感染者(150例)中已接受抗病毒治疗者(共22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其一般情况、生活行为方式、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心理状况和医学应对等信息,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221例HIV感染者中,模式组124例,对照组97例。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比例为86. 0%,模式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1. 9%和78. 4%。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管理模式(β=1. 871,P<0. 001)、每月可支配收入(β=0. 600,P=0. 001)、社会支持利用度(β=0. 174,P=0. 044)和屈服的医学应对态度(β=-0. 153,P=0. 003)。【结论】静安区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小组关怀管理模式"能有效促进感染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但这一管理模式应从覆盖人数和内容方式两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孙果梅顾凯侃程华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
上海市静安区1990~1999年肠道传染病疫情分析被引量:11
2001年
郭亚文沈铭华
关键词:肠道传染病痢疾流行病学
2014—2017年上海市静安区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被引量:34
2018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静安区选择14家综合医院作为哨点医院,开展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和病原学检验,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2017年上海市静安区共开展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2 426例,病原学检验2 250份,检出致病菌217株,总检出率为9.64%,其中副溶血性弧菌92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63株、沙门氏菌57株、空肠弯曲菌5株;检出诺如病毒15株,检出率为11.72%。7~8月是病例就诊高峰,8月份就诊病例数最多。食源性疾病病例男、女比为1∶1.27,60岁以上年龄组占比例最高,职业分布以离退人员为主,家庭是主要可疑进食场所,可疑暴露食品以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为主。结论夏季是上海市静安区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诺如病毒和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病原体。需加强监测能力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江玲玲陈毅琼王向东俞沈彧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致病菌
不同判定标准筛查学生肥胖超重结果比较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比较身高标准体重和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分类标准筛查中小学生的肥胖超重状况,判定2种方法的适用性。方法选取2001-2007年上海市静安区营养监测点校7~18岁学生28197名,分别采用2种方法筛选肥胖、超重学生。结果BMI法筛查结果低于身高标准体重法结果,分别为9.22%和15.98%。筛查一致性男生为55.68%~59.33%,一致率随年龄上升而下降;女生为57.46%~68.94%。身高标准体重法不能评价率为5.62%;性别以男生为主,年龄以初、高中居多。2种标准筛查结果均表现为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男生肥胖率均表现为小学高于初中,初中高于高中。女生肥胖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表现为小学、初中差别不大,但都高于高中;BMI法表现为小学高于初中,初中高于高中。结论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法反映儿童青少年的肥胖、超重明显滞后,2003年WGOC的BMI标准能科学评估学生肥胖、超重情况。在对肥胖、超重趋势和现阶段的干预研究中,后者更科学。
郭亚文姜庆五何永频陈毅琼沈小夏
关键词:肥胖超重
上海市静安区疾病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体会
2007年
通过分析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种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在信息化建设中所采取的措施。提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化建设今后的发展方向。
郭亚文夏伟骏周祖华刘洪雷林延军殷元福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化建设
上海市静安区肺结核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对肺结核病患者社会支持的调查,以期得到患者社会支持的综合评价,为探索适合肺结核病患者的支持性心理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19例静安区收治的肺结核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从患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年龄、痰涂阴阳性和转归等方面研究对静安区结核病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结果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及对支持利用度方面存在性别、文化程度差异,肺结核病已婚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及客观支持均高于未婚患者,涂阳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分低于涂阴患者,对支持利用度方面老年患者明显低于非老年患者。治愈和完成疗程的患者社会支持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其他结局的患者。结论社会及家庭的有力支持可以帮助肺结核病患者以积极正确的方式面对疾病。
韩志英朱小珍顾凯侃虞文娟
关键词:肺结核社会支持
2014—2019年某三甲医院3598例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三甲医院6年间住院死亡死因构成特点,为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3598例住院死亡病例基本信息,根据ICD-10分类标准,采用SAS 9.2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2014—2019年某医院住院病死率为0.67%,男性患者病死率高于女性(χ2=143,P<0.001);女性病死年龄中位数[M(IQR)]82(14)岁高于男性病死年龄中位数[M(IQR)]77(2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08,P<0.001)。病死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升高,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95,P=0.003)。不同年龄死因构成不同,20岁以下病死5例,包括2例呼吸系统疾病、1例循环系统疾病、1例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1例症状/体征/临床异常。20~69岁以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为最主要死因,70岁以上以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为最主要死因;死因前3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40.05%)、恶性肿瘤(31.88%)和呼吸系统疾病(11.92%)。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应重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多学科综合协作救治能力,同时重视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进而降低病死率。
刘银梅张震军万秋萍余红
关键词:住院患者死因分析死因顺位
上海市静安区2013-2016年聚集性水痘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聚集性水痘疫情中水痘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好地防控水痘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6年静安区所有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水痘聚集性疫情及病例信息,对水痘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2016年,静安区水痘聚集性疫情共97起,共收集325例病例信息,其中245例(75.38%)为水痘突破病例。水痘发病高峰在10~12月,4~6月为小高峰。小学是聚集性疫情发生的主要场所。突破病例在2~11岁发病较多,发病中位时间为接种疫苗后6年,高峰时间为接种后4年。突破病例发生疱疹的比例低于原发病例(χ~2=14.778,P<0.01)。结论上海市静安区秋冬季小学水痘聚集性疫情高发,并且病例中突破病例占绝大多数,需重点关注秋冬季小学生的水痘防控工作,常规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对水痘聚集性疫情控制效果不够,建议探讨常规2剂次水痘疫苗免疫策略。
卑伟慧沈冰徐翠伟韩志英高洁
关键词:水痘聚集性流行病学统计学水痘疫苗
沙门菌分离技术关键点的研究和评价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研究沙门菌常规分离方法的技术关键点。方法用库存菌株和肛拭、食品增菌标本测试评估5种沙门菌选择性平板分别与3种选择性增菌液配伍检测沙门菌的敏感性;将亚硒酸煌绿增菌液(SBG)与木糖赖氨酸胆酸盐琼脂平板(XLD)和CHROMagarTM沙门菌显色琼脂平板(CAS)配伍组合作为首选优化方法 (方法 1)通过全球沙门菌监测(GSS)和静安区预防性职业体检标本进行验证;8家临床医院实验室使用SBG-XLD组合的次选优化方法 (方法 2)和4个CDC实验室使用方法 1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CAS和XLD菌株测试的敏感性为100%和85.7%,肛拭标本经SBG增菌后用CAS和XLD分离的敏感性为94.4%和89.7%,优于其他2种选择性增菌液与平板组合的检测效果。方法 1检测2005-2009年GSS和2008年体检标本的高峰阳性率达到5%~7%和1%。方法 2经2年的室间比对敏感性达到方法 1的78.7%,最高为88.9%。结论沙门菌常规分离的技术关键点在于有效增菌,实验室使用模块化的可选平板进行组合分离才能兼顾效率和成本。优化方法 1适用所有沙门菌的检测,优化方法 2适用非伤寒沙门菌的检测。
胡雪明杨兰萍金汇明许学斌冉陆阚飙
关键词:沙门菌细菌学技术敏感性
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现况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现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方法,抽取静安区6个街道(镇),用PAD电子问卷对480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2019年静安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为35.00%。不同人口特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略有差异。居民中医药文化素养水平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提升,大专/本科及以上组别素养水平最高(χ^(2)=8.09,P<0.01);不同职业,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不同(χ^(2)=24.47,P<0.01)。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5个维度中,信息理解能力素养、健康生活方式素养、基本理念素养、文化常识素养、公众适宜方法素养水平分别为67.92%、59.79%、57.08%、51.88%、12.71%。结论静安区居民具有一定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仍应根据不同人口学特征进行干预,加强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的普及和指导,从而提高静安区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
奚艳华徐伟任文军陈润洁
关键词:中医药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