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

作品数:745 被引量:2,683H指数:19
相关作者:高镇松李植荣吴树跃陈政雄刘满芬更多>>
相关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汕头大学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汕头市医疗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9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8篇医药卫生
  • 29篇政治法律
  • 15篇哲学宗教
  • 15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20篇分裂症
  • 219篇精神分裂症
  • 126篇精神病
  • 107篇护理
  • 94篇精神分裂症患...
  • 84篇抑郁
  • 61篇住院
  • 50篇心理
  • 48篇抑郁症
  • 46篇干预
  • 43篇疗效
  • 42篇症状
  • 39篇病人
  • 34篇康复
  • 33篇药物
  • 33篇健康
  • 33篇健康教育
  • 32篇抗精神病
  • 31篇焦虑
  • 27篇精神科

机构

  • 725篇汕头市第四人...
  • 20篇汕头市中心医...
  • 18篇汕头大学
  • 14篇汕头市第二人...
  • 7篇汕头大学医学...
  • 7篇汕头大学医学...
  • 5篇广东省医学情...
  • 4篇复旦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兰州医学院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惠爱医...
  • 1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顺德职业技术...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深圳市康宁医...
  • 1篇沈阳市精神卫...

作者

  • 245篇高镇松
  • 110篇李植荣
  • 74篇吴树跃
  • 48篇陈政雄
  • 42篇刘满芬
  • 31篇汤妙瑜
  • 30篇吴民吉
  • 30篇林素英
  • 28篇陈耿谊
  • 25篇肖根秀
  • 25篇黄佩珊
  • 24篇林和文
  • 24篇李宏伟
  • 24篇黄瑞儿
  • 24篇马淑君
  • 23篇陈春红
  • 22篇吴妙新
  • 21篇柳勤斌
  • 21篇黄玉琴
  • 20篇崔诚

传媒

  • 49篇临床心身疾病...
  • 31篇河北精神卫生
  • 22篇社区医学杂志
  • 21篇国际医药卫生...
  • 21篇健康心理学杂...
  • 20篇河北医学
  • 19篇临床精神医学...
  • 19篇黑龙江医学
  • 18篇四川精神卫生
  • 17篇国际护理学杂...
  • 16篇现代医院
  • 16篇中国实用医刊
  • 14篇上海精神医学
  • 14篇中国健康心理...
  • 13篇临床护理杂志
  • 12篇广东医学
  • 12篇中原精神医学...
  • 1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1篇吉林医学
  • 11篇神经疾病与精...

年份

  • 6篇2023
  • 11篇2022
  • 11篇2021
  • 19篇2020
  • 10篇2019
  • 13篇2018
  • 12篇2017
  • 13篇2016
  • 15篇2015
  • 27篇2014
  • 43篇2013
  • 41篇2012
  • 52篇2011
  • 49篇2010
  • 30篇2009
  • 41篇2008
  • 35篇2007
  • 45篇2006
  • 31篇2005
  • 28篇2004
7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西汀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观察被引量:12
2000年
周青
关键词:氟西汀帕罗西汀抑郁症
广东省汕头市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定期开展精神病防治健康教育(简称"精防日")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为在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中推广"精防日"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网络为基础,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汕头市19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区化管治并实施"精防日"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实施半年和实施1年后分别评定患者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治疗依从率;应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情况;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病情恢复程度。结果实施干预后患者的疾病知识、预防复发知识、药物治疗知识的知晓率极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前的知晓率为1.0%~10.6%,干预1年后提高到26.8%~59.1%(P<0.01);治疗依从率实施干预后也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前仅为2.0%~6.1%,干预1年后显著提高到38.4%~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社区健康教育的实施,社会功能缺陷的比例逐渐减少,实施前社会功能缺陷者占18.7%~29.8%,实施半年后降为8.6%~16.7%,实施1年后降至4.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SS总分实施前为6.3±1.6分,实施半年后降为3.2±1.1分,实施1年后显著降至1.7±1.4分,而BPRS总分实施前(49.6±10.8分)显著高于实施后(半年为41.5±7.6分,1年为30.5±4.3分)。结论汕头市"精防日"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陈泽华高镇松吴民吉李宏伟罗明强林伟松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治疗依从性
弓形虫感染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及血液流变学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了解弓形虫感染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上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上的变化,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弓形虫抗体水平,并测定血液流变12项指标、评定BPRS、SAPS、SANS。然后,按弓形虫抗体阳性和阴性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13.1%;两组患者的BPRS总分、SANS总分、SAPS总分差异均无显著(P>0.05),但BPRS中的激活性和敌对猜疑因子分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和P<0.05);弓形虫抗体阳性组患者呈高粘滞低脑血流量的血液流变学特点,红细胞压积、电泳时间、电脉率等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弓形虫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存在某些类似的临床特点和血液流变学特性,但也各有其特点,揭示弓形虫感染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
罗明强高镇松吴妙新陈耿谊陈政雄肖攀攀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弓形虫病抗体血液流变学
精神分裂症从肝论治被引量:2
2005年
黄佩珊陈汉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中医药疗法
健康教育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60例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分析实施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认知及依从性的改善程度。结果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住院的配合程度、治疗的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地改善;对所患疾病的自知力显著恢复;对一般精神科知识的了解程度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促进社会功能的提高,促进疾病的康复。
巫妙君郭赛玲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首次住院健康教育护理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现状与原因
1999年
李植荣高镇松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
定期康复指导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定期康复指导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对80例康复出院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有效药物维持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40例给予每月1次定期康复指导,连续半年;对照组40例给予一般健康教育,在入组时和干预半年后分别评定简明精神病量 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然后比较其康复效果.结果 在干预半年后研究组的BPRS总分、SDSS总分和职业功能、社会活动、家庭活动及生活能力因子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和社会活动的参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比例显著增高(P<0.05),而半年内复发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 定期康复指导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对稳定病情、提高治疗依从性、恢复社会功能、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都有重要作用.
朱丽波罗来余高镇松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康复
第二信使系统和情感性障碍被引量:3
1994年
第二信使系统和情感性障碍喻东山情感性障碍的神经生化研究最初涉及到单胺递质,以后集中于单胺受体亚型,晚近注意到受体后第二信使系统[包括腺苷酸环化酶(AC)系统、磷脂酶C(PLC)系统和胞浆钙离子(Ca ̄(2+))系统],本文将综述这些系统在情感性障碍中...
喻东山
关键词:情感障碍第二信使系统
蝮蛇抗栓酶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
2001年
目的 了解蝮蛇抗栓酶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对 3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应用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 ,采用 BPRS,SANS等量表评定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为 86.67%。结论 蝮蛇抗栓酶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疗效。
陈平周李值荣周涵辉郭沈昌
关键词:蝮蛇抗栓酶精神分裂症
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探讨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30例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设为单相组,30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设为双相组;于入组第1 d及常规治疗6周末清晨8∶00采集血液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同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定患者抑郁严重程度.抽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于体检时采用上述方法检测血浆皮质醇浓度.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分及3组被试的血浆皮质醇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变化与血浆皮质醇水平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治疗6周末,单相组及双相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汉密顿抑郁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单相组及双相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绝望感因子分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分值呈显著正相关(R=0.3709-0.4971,P<0.05或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水平均较高,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吴强高镇松李宏伟黄佩珊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皮质醇肾上腺轴神经内分泌
共7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