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

作品数:29 被引量:66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宁洁郭家权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细胞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基因
  • 4篇衣原体
  • 4篇疫苗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教学
  • 3篇沙眼
  • 3篇沙眼衣原体
  • 3篇MICA
  • 2篇血清
  • 2篇稳定性
  • 2篇细胞癌
  • 2篇小鼠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学
  • 2篇敏感性
  • 2篇教育
  • 2篇胶质

机构

  • 29篇中南大学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海南医学院
  • 2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长沙血液中心
  • 1篇海南省中医院
  • 1篇解放军316...
  • 1篇世界卫生组织
  • 1篇海南省干部疗...
  • 1篇湘西自治州人...
  • 1篇儋州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余平
  • 4篇霍治
  • 2篇王芙艳
  • 2篇张宁洁
  • 2篇陈恩
  • 1篇张卫社
  • 1篇徐元基
  • 1篇王仁喜
  • 1篇田仁礼
  • 1篇韩根成
  • 1篇刘姣
  • 1篇朱晓明
  • 1篇魏小斌
  • 1篇何海伦
  • 1篇张巍
  • 1篇方明礼
  • 1篇杨文
  • 1篇田伟
  • 1篇阎瑾琦
  • 1篇吴昊

传媒

  • 3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2篇第八届全国免...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高教探索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肿瘤药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新教学模式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现代教学理念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向个性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转变,这种开放条件下新教学模式的确立为免疫学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根据专业免疫教学特点和网络教学实践经验,对硕士研究生高级免疫学教学模式创新尝试结果表明: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训练和提高了诸如获得科研材料、制作多媒体及现场答辩等方面的能力,还激发和增强了教师责任心。教学改革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建议。
黎明霍治扈凤平余平
关键词:医学教育PBL教学法
沙眼衣原体感染诱导小鼠生殖道局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被引量:2
2013年
建立小鼠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模型,观察小鼠生殖道局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将小鼠生物型沙眼衣原体C. muridarum 1×104 IFU阴道接种于C57B6背景雌性小鼠,取感染后阴道拭子做沙眼衣原体培养,计算IFU,监测小鼠感染和病原体清除情况;80 d后处死小鼠,检测子宫输卵管病理改变;ELISA检测感染过程中小鼠生殖道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α、IL-6、MIP-2和TNF-α产生情况。小鼠感染在第3至第15天维持较高水平,然后病原体被逐渐清除,整个病程约3~5周;病理检测显示子宫输卵有严重炎症、管腔扩张积水,狭窄等;于感染后第3天检测到局部IL-1α、IL-6、MIP-2分泌,第7天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 IL-6于11 d恢复正常,IL-1α和 MIP-2于15 d恢复正常)。 TNF-α仅在第7天检测到高水平表达。相对于TNF-α和IL-6,IL-1α和MIP-2维持时间较长。成功建立沙眼衣原体感染小鼠生殖道模型,沙眼衣原体急性感染可诱导小鼠生殖道局部分泌IL-1α、IL-6、MIP-2和TNF-α。
陈凡张宁洁余平程文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促炎性细胞因子
VEGF在溃疡性结肠炎癌变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癌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模型,用流式细胞术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模型小鼠外周血、脾脏、骨髓及瘤组织中髓样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的比例和MDSC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结肠和CAC组织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以索拉菲尼(sorafenib)或VEGF单抗阻断VEGF信号后,检测小鼠结肠和CAC部位MDSC比例的变化和病理改变。结果:成功建立小鼠CAC的模型,并根据多项评价指标确定建模后1个月和3个月为CAC的早期和晚期。在CAC形成过程中,小鼠体内Gr-1+CD11b+MDSC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病灶部位MDSC的积聚尤甚,对照组为(0.30±0.18)%、CAC早期组为(1.32±0.04)%、CAC晚期组为(3.08±0.29)%(P<0.05)。这些MDSC细胞高表达Arg-1和iNOS(P<0.05),但病灶部位L-精氨酸含量显著降低[早期组为(4.22±0.17)μg/ml、晚期组为(2.95±1.08)μg/ml、对照组为(4.41±0.16)μg/ml,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CAC早期和晚期病灶组织高表达VEGF[CAC早期组为(1 170±94.43)pg/ml、晚期组为(1 117±71.92)pg/ml、对照组为(877.6±31.67)pg/ml,P<0.05]。索拉菲尼或VEGF抗体的治疗可显著抑制病灶部位MDSC的积聚。结论:VEGF信号在CAC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瘤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MDSC在病灶部位的聚集有关。
王柯王一刘桂君韩根成王仁喜肖鹤侯春梅彭晖沈倍奋黎燕陈国江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溃疡性结肠炎索拉菲尼
红树林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胞外多糖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模型小鼠中的效果评估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了解红树林近平滑假丝酵母菌(C.parapsilokis)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 EPS)更多的生物学作用。方法构建BALB/c小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模型,60只雌性BALB/c小鼠(8~10周龄,24~28 g)随机均分为雌激素诱导的VVC组(V组,n=20)、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 EPS)干预和雌激素诱导的VVC组(E组,n=20)、仅进行雌激素化的阴性对照组(C组,n=20)和空白对照组(B组,n=20)。V组、E组和C组小鼠在接种前6 d开始皮下注射含有0.1 mg苯甲酸雌二醇的油剂0.1 mL,1次/2 d。B组皮下注射同等体积的无菌橄榄油。给药1周后,E组和V组接种白假丝酵母菌(ATCC 10231)孢子5×10^(7 ), B和C组接种等体积的PBS。接种后第4、7、14天每天随机抽选各组小鼠5只,收集各组小鼠阴道灌洗液进行菌落计数。收集小鼠的阴道局部组织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和芯片检测。结果 E组和V组小鼠于接种白假丝酵母菌3~5 d后出现外阴红肿,阴道灌洗液可见豆渣样分泌物。C组和B组小鼠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小鼠阴道局部白假丝酵母菌载量并未因EPS的干预发生明显改变,但是阴道局部组织石蜡切片观察发现,中性粒细胞计数(PMN)的浸润程度明显减轻,S100A8、S100A9等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EPS的应用可在VVC模型中具有较好的抗炎效应,这一作用与EPS对S100A8/A9的剂量依赖阻碍表达相关。
王英裴华贝宁贝筝杨文王华民余平
关键词:胞外多糖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湖南地区携带HLA-B*27꞉04等位基因人群与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性具有强相关性
2023年
目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B27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易感等位基因,HLA-B27抗原分型是临床诊断AS的重要指标,但目前的分型方法如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等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本研究旨在应用高分辨率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based typing,PCR-SBT)分析B27亚型与湖南地区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至12月在湘雅二医院门诊就医的116例疑似AS患者(疑似AS组)和1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PCR-SBT进行HLA-B基因分型。在疑似AS组患者中,23名患者最终被确诊为AS(AS确诊组),其余的93名未能确诊的患者为非AS确诊组。采用PCR-SBT和PCR-SSP检测116例疑似AS患者的HLA-B27分型,并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疑似AS组HLA-B27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63%vs 2.48%;P<0.001,优势比(odds ratio,OR)=5.1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097~12.795]。疑似AS组和对照组均检出B*27:04、B*27:05、B*27:06、B*27:07。疑似AS组B*27:0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8%vs 1.24%;P<0.001,OR=8.346,95%CI 2.463~28.282]。疑似AS组和AS确诊组B27阳性率(B27+/+和B2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χ^(2)=16.579,P<0.001;χ^(2)=94.582,P<0.001)。在AS确诊组中,21例为HLA-B27携带者,AS确诊组B27阳性率为91.3%。PCR-SBT方法可对HLA-B基因位点进行高分辨分型,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于PCR-SSP法。结论:应用PCR-SBT检测出HLA-B*27:04与湖南地区AS具有强相关性。PCR-SBT可作为临床AS辅助诊断的优选方案。
陆小芳万玲邹凯文谭亮朱权刘荣娇尹湘丽宋子璇位磊艳向芷青邹义洲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遗传易感性
外周血T细胞抗原刺激试验(T-SPOT)在结核病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通过分析T细胞抗原刺激试验(T-SPOT)在结核感染临床检测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探讨T-SPOT法在普通人群、高危人群和疑似人群中结核病筛检的准确性和适应范围。方法研究对象为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2016年5-9月期间确诊的结核病和非结核病患者。取研究对象外周血并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T-SPOT法、抗酸杆菌染色、PPD试验、结核抗体检测四种方法对两组病人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对四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对T-SPOT法在不同人群中检测结核感染中的阳性率进行预测。结果 T-SPOT法检测结核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4%和77.3%。T-SPOT在结核病组的阳性率为93.3%,高于非结核病组的阳性率22.6%(χ~2=152.81,P<0.01)。在结核病组内和非结核病组内不同病症比较,结果提示T-SPOT方法应用于对结核病的辅助诊断具有医学意义。T-SPOT法、抗酸杆菌染色、PPD试验、结核抗体检测的Kappa值分别为0.691、0.183、0.525、0.185,从Kappa值上看,只有T-SPOT法的值大于0.6,说明此诊断方法与真实情况一致性比较高,准确性更好。预测T-SPOT法在普通人群、高危人群和疑似人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03%、31.07%和67.75%,但是其中真正有结核感染比率分别为1.87%、34.85%和43.60%。结论 T-SPOT法对结核病的诊断准确性优于抗酸杆菌染色、PPD试验和结核抗体检测三种方法,但T-SPOT法不适用于对普通人群结核病的筛检,仅适合于对高危人群的筛检和对疑似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易平田芳郭旭丽罗伟光郭靖邹义洲
关键词:结核感染敏感性特异性
沙眼衣原体致病机制及候选疫苗研究
沙眼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为发展中国家感染性致盲的首位病因,亦是发达与发展中国家性传播性疾病的最常见病原体,可引起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和异位妊娠、不孕等并发症。目前认为,持续感染引起的炎...
余平
调节NK细胞抗肿瘤能力的新靶点:Siglec-7和Siglec-9
2022年
自然杀伤(NK)细胞是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能直接杀伤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和肿瘤细胞。逃避NK细胞介导的免疫监视对于肿瘤细胞的生存和转移至关重要。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Siglec)是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新型免疫检查点分子,而NK细胞可表达两种Siglecs,即Siglec-7和Siglec-9。肿瘤细胞表面丰富的唾液酸与NK细胞表面的Siglec-7和Siglec-9相互作用,向NK细胞传导抑制信号来抑制NK细胞的激活,从而逃避NK细胞的杀伤作用。因此,靶向Siglec-7和Siglec-9受体可能是一种促进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新型治疗方法。本文综述了Siglec-7和Siglec-9调控NK细胞抗肿瘤能力的研究进展。
朱武刘香王芙艳
关键词:NK细胞
Neutrophil favors the development of colitis-associated cancer via interleukin-1 (IL-1)/IL-6 axis
Neutrophil infiltrate is a key event for chronic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Incr...
王一陈国江王柯韩根成刘桂君肖鹤王仁喜彭辉沈倍奋黎燕
关键词:ULCERATIVECOLITISCANCERNEUTROPHILIL-6
贵州苗族人群MICA和MICB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分析
2023年
为了探讨贵州苗族人群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链相关基因(MHC classⅠchain-related gene,MIC gene)MICA和MICB的分布特征,以丰富基因数据库中相关信息,进而研究某些疾病的遗传特征和进化史,采用基于序列特异性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PCR-sequence-specific primer,PCR-SSP)和基于序列分型的聚合酶链反应(PCR-sequence-based typing,PCR-SBT)检测150例中国贵州苗族人群外周血DNA样本,分析该人群的MICA和MICB基因分布,用卡方检验对MICA和MICB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进行评估。基因分型结果显示,中国贵州苗族人群中MICA*019、MICA*045、MICA*008:04、MICA*002:01、MICA-A9、MICA-A4、MICB*005:02和MICB*002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等位基因。MICA和MICB等位基因的单倍型分析显示,MICA*019-MICB*005:02和MICA*008:04-MICB*005:02两种单倍型的分布频率较高,分别为17.40%和16.30%。PCR-SSP和PCR-SBT分析显示,MICA*010与MICB*005:02、MICA*002:01与MICB*005:02以及MICA*009:01与MICB*005:02这3种MICA和MICB等位基因存在连锁不平衡(P<0.01)。上述结果表明,中国贵州苗族人群MICA和MICB基因具有多态性且存在显著的连锁不平衡。本研究为中国少数民族MIC基因序列数据库提供了人群样本数据,该数据为研究MICA和MICB基因在同种异体移植和疾病易感性中的可能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刘香朱武余平罗奇志王芙艳
关键词:MICA基因基因多态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