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

作品数:156 被引量:636H指数:12
相关作者:周健国张扬毕新宇赵建军刘发强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8篇肿瘤
  • 48篇肝癌
  • 38篇切除
  • 32篇手术
  • 27篇细胞
  • 26篇肝切除
  • 23篇肝细胞
  • 23篇肝转移
  • 22篇直肠
  • 22篇直肠癌
  • 22篇切除术
  • 21篇细胞癌
  • 21篇结直肠
  • 21篇结直肠癌
  • 20篇外科
  • 19篇肝肿瘤
  • 18篇术后
  • 18篇肝切除术
  • 18篇肝细胞癌
  • 17篇预后

机构

  • 156篇北京协和医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复旦大学
  • 6篇四川大学华西...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北京协和医院
  • 5篇北京大学第三...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日友好医院
  • 5篇北京大学肿瘤...
  • 4篇复旦大学附属...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南京市第一医...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解放军总医院...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川北医学院附...
  • 3篇东南大学

作者

  • 6篇吴健雄
  • 5篇王黎明
  • 5篇原春辉
  • 5篇罗杰
  • 4篇冯仕庭
  • 4篇陈洁
  • 4篇薛玲
  • 4篇李景南
  • 4篇沈琳
  • 4篇王于
  • 4篇荣维淇
  • 4篇杨扬
  • 4篇王鸥
  • 4篇薛华丹
  • 4篇蔡建强
  • 4篇白春梅
  • 4篇吴焕文
  • 4篇王理伟
  • 4篇邢小平
  • 4篇王峰

传媒

  • 64篇肝癌电子杂志
  • 14篇中华肿瘤杂志
  • 13篇中华肝胆外科...
  • 8篇中华消化外科...
  • 6篇癌症进展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中国循证医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医刊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1篇2023
  • 25篇2022
  • 23篇2021
  • 25篇2020
  • 12篇2019
  • 20篇2018
  • 20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内胆管癌病人肝脏手术切缘与预后的关系
2022年
目的:分析肝脏手术切缘对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病人预后的影响,并探索ICC切缘推荐距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肿瘤医院肝胆外科ICC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影响ICC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用Kaplan-Meier方法制作无复发生存(recurrent free survival,RFS)期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曲线。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别探索R0切缘距离与OS期和RFS期的关系,并探索手术切缘推荐距离。结果:本研究共71例病人,随访2~107个月,中位RFS期8个月,中位OS期17个月。1、3、5年的RFS率分别为35%、20%、10%,OS率分别为68%、38%、23%。Cox回归分析发现,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分期、手术切缘、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是ICC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共R0切除59例(83%),R1切除12例(17%)。比较R0与R1切除病人的术前临床病理因素,发现肿瘤单发、AJCC分期或日本肝癌研究组(Liver Cancer Study Group of Japan,LCSGJ)分期处于Ⅰ期、Ⅱ期时,R0切除的可能性更大。本研究原始数据为病理切缘,考虑到病理标本制作存在缩水,将病理切缘换算为手术切缘。RCS和Kaplan-Meier法分析发现,宽切缘组(0.5 cm
尹彦江罗治文陈晓张业繁黄振赵宏赵建军李智宇周健国蔡建强毕新宇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手术切缘预后
新辅助化疗在初始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器官。肝转移的治疗已成为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是结直肠癌肝转移首选的治疗手段,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原发肿瘤局部分期及减少肝转移灶的瘤体负荷,提高手术切除率,进而使得患者的生存获益。对于初始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本文就获益人群的选择、联合靶向药物的使用、疗效评估及手术时机的选择等几个方面对初始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陈启晨周健国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
解读规范、更新理念——肝癌系统治疗的新选择、新希望被引量:1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当下,前线医务工作者在奋力救治不幸感染病毒的患者,后方医务人员坚守岗位、恪尽己任,尽力为患者提供可及的诊疗,在疫情的风口浪尖上与患者共克时艰。及时了解诊疗规范的更新,临床实践才能与时并进;掌握规范推荐意见的循证依据、研究思路,才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思考当下真实世界尚待满足的临床需求,深层次学术创新,才能走得更快、更远。科学地基于诊疗规范、结合专家经验,抗癌抗疫两不误,是医患共同的祈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组织修订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2019版规范)于2019年12月7日在上海正式发布。接受《中国医学论坛报》采访,本刊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蔡建强教授解读2019版规范肝癌系统治疗更新内容,剖析循证依据,指导后续探索方向,以期在疫情期间及时为广大医务工作者传递规范更新,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蔡建强
关键词:肝癌患者不可切除一线治疗索拉非尼
肝切除术后感染及防治策略被引量:1
2022年
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胆良恶性疾病的重要方法,手术创伤较大、操作复杂、难度较高,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治疗难度,还影响预后。肝切除术后发生感染有多项危险因素,控制并改善这些因素是减少或避免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笔者回顾国内外研究结果并结合团队临床经验,探讨肝切除术后感染类型、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策略。
卢鹏徐伟华王宏光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并发症术后感染
中央型肝细胞癌手术联合辅助放疗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接受手术联合术后放疗对长期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接受手术的193例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术后放疗分为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88例)及手术组(105例)。结果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1、3、5年总生存率为98%、85%、74%;1、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6%、55%、44%。单纯手术组术后1、3、5年总生存率为79%、66%、59%;1、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1%、40%、37%。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间基线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分析提示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的总生存时间(χ^(2)=5.825,P=0.016)及无复发生存时间(χ^(2)=5.230,P=0.022)优于手术组。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放疗是影响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的总生存时间(P=0.009)及无复发生存时间(P=0.017)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提示术后放疗可减少早期复发的发生(HR=0.41,95%CI:0.21~0.80,P=0.002)。结论中央型肝细胞癌患者接受手术联合辅助放疗可改善长期预后。
陶常诚荣维淇吴凡王黎明吴健雄
关键词:预后
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被引量:10
2021年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患者的临床管理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牵头成立了由肿瘤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内分泌科、影像科、病理科、核医学科等多领域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回顾了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治疗相关的重要问题,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相应的诊疗建议,以期进一步改进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诊疗流程。
吴文铭陈洁白春梅依荷芭丽·迟杜奕奇冯仕庭霍力姜玉新李景南楼文晖罗杰邵成浩沈琳王峰王理伟王鸥王于吴焕文邢小平徐建明薛华丹薛玲杨扬虞先濬原春辉赵宏朱雄增赵玉沛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关键词:胰腺肿瘤
肝癌患者出院后对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的需求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出院后对健康教育指导方式和内容的需求。方法:纳入我院肝癌患者97例,在其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8项健康教育内容及8项健康教育指导方式的需求。统计分析方法使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癌患者对健康教育指导内容的需求排名前3位的是:营养指导(62例,63.9%)、药物咨询(54例,55.7%)、护理指导(43例,44.3%);对心理疏导(11例,11.3%)需求最小。对健康教育指导方式的需求排名前3位的是:健康教育手册(72例,74.2%)、康复热线(56例,57.7%)、随访指导(56例,57.7%)。相比大于60岁的肝癌患者,35岁以下、36~59岁肝癌患者对在线服务的需求更高(35岁以下比60岁以上:χ^2=6.969,P=0.008;36~59岁比60岁以上:χ^2=6.895,P=0.009);相比于非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对疼痛指导(χ^2=5.113,P=0.024)和药物指导(χ^2=5.081,P=0.024)需求更高。男性与女性患者对健康教育指导方式及内容的需求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肝癌患者出院后应提供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指导,提高指导的可及性和针对性。提倡健康教育手册、康复热线等健康指导方式,同时加强对肝癌患者营养、术后疼痛及心理健康的指导,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菲梁赫陈启晨李彩云张平
关键词:肝癌出院后健康教育需求
激发性金属纳米疗法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1年
纳米医学利用直径1~100 nm粒子的优势,将纳米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生物医学领域。激发性金属纳米疗法是纳米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着开创性作用。激发性金属纳米疗法基于金属纳米粒子与激发分子的相互作用,激发的方式包括内部激发、外部激发及联合激发,主要抗肿瘤形式包括化学动力治疗、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磁热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等。内部激发分子触发的金属纳米疗法被广泛用于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传递;外部激发分子具有可调控的特点,适用于抗肿瘤药物的靶向递送与肿瘤的精准靶向治疗;内部激发分子与外部激发分子联合的金属纳米疗法为肿瘤的联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激发性金属纳米疗法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陈启晨邓弈樵陈菁华赵宏蔡建强
关键词:抗肿瘤作用
第32届日本肝胆胰外科学会年会《微创肝胆胰外科的精准解剖专家共识会》解读肝脏部分:入肝血流--Glisson蒂入路在微创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近年来,微创肝胆胰外科有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腹腔镜手术的开展,使我们对肝胆胰的解剖和入路有了更深的认识。2021年2月23日,第32届日本肝胆胰外科学会年会暨《微创肝胆胰外科的精准解剖专家共识会》(以下简称共识会)于日本东京举办。会议采取文献检索结合专家调查的形式,对肝胆胰外科手术的临床术语、解剖入路及解剖标志进行了讨论和修订。本期视频精粹采编于王宏光教授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宏光境界”平台定期举办的“腔腔三人行”栏目。这一期组织国内知名中、青年肝胆胰外科专家对本次共识会的肝脏部分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解读,旨在通过本次共识会的解读,进一步加深对微创肝胆胰外科解剖的理解,促进青年外科医生的成长,指导开展更加安全有效的微创肝胆胰手术。
孙广涛魏永刚张起帆黄洁王宏光
关键词:微创肝切除
术中超声引导下肝门部胆管癌行门静脉栓塞后再手术1例
2023年
根治性手术切除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门静脉栓塞可使拟保留侧肝体积代偿增大,降低术后肝衰竭的发生。本例患者男性,59岁,初步诊断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CorletteⅣ型。术前采用MRI、三维重建等影像学精准评估残肝体积不足,先行门静脉右支栓塞后左肝代偿性增大,再行根治性手术,术中应用超声引导胆管离断,术后病理胆管中分化腺癌,治疗后顺利出院。
王之浩斯琴塔娜姚明军姚鑫李操荣维淇王宏光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栓塞门静脉右支肝体积超声引导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