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作品数:34 被引量:193H指数:8
相关作者:杨秀岑孙健龚艳姜思凡何伟玲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系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6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制剂
  • 5篇纳米粒
  • 4篇蛋白
  • 4篇稳定性
  • 4篇米粒
  • 4篇给药
  • 4篇靶向
  • 3篇地塞米松
  • 3篇液相色谱
  • 3篇液相色谱法
  • 3篇脂质体
  • 3篇色谱
  • 3篇色谱法
  • 3篇体外
  • 3篇肿瘤
  • 3篇微球
  • 3篇细胞
  • 3篇相色谱
  • 3篇米托蒽醌
  • 3篇缓释

机构

  • 34篇四川大学
  • 2篇烟台毓璜顶医...
  • 2篇上海市第八人...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核工业四一六...

作者

  • 10篇侯世祥
  • 6篇张志荣
  • 4篇尹宗宁
  • 4篇陆彬
  • 3篇魏大鹏
  • 3篇陈钢
  • 2篇李凤前
  • 2篇宋相容
  • 2篇卢懿
  • 2篇蔡勤
  • 2篇何勤
  • 2篇张瑜
  • 2篇栾建刚
  • 2篇张良珂
  • 2篇毕娟
  • 2篇毛声俊
  • 1篇乔小蓉
  • 1篇李超英
  • 1篇王正容
  • 1篇赵伟利

传媒

  • 16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药学服务与研...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9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体外释放行为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方法以水为释放介质,采用HPLC测定壳聚糖纳米粒在不同时间点的累积释放分数;选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方法,提取释放达平衡的纳米粒中残留的白藜芦醇,考察未释出的药物是否存在于制剂中。结果壳聚糖纳米粒经12 h水浴振荡释放达平衡,累积释放分数为43%左右,此时残留在纳米粒中的白藜芦醇约为33%。结论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不经酶的消化,在体外不能完全释出所载药物;所建立的从壳聚糖纳米粒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方法与国外报道的采用酶消解壳聚糖的方法相比,测定成本低,简便易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姚倩侯世祥何伟玲冯骥良劳凤学陈正华
关键词: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
改善难溶性药物功效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干酏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干酏剂是一种将乙醇和药物同时包裹入水溶性聚合物壳内的固态微囊。乙醇的潜溶剂作用及喷雾干燥工艺可能产生的无定形药物,有利于包裹于干酏剂中的水难溶性药物快速分散并溶解于水性介质中,从而提高其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本文综合近年来干酏剂研究的主要文献,从干酏剂的制剂成型工艺及机制、对难溶性药物体外溶出、体内吸收及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以及基于干酏剂的剂型设计及应用做一综述。
毕娟李慧何勤李凤前
关键词: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
淋巴靶向的研究
2003年
熊素彬陆彬
关键词:疾病
硝苯地平脉冲片的研制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制备硝苯地平脉冲片 ,考察处方及释放条件对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 ,解析其释放机理。方法 混合粉末直接压片 ,滚转包衣锅法分别双层包衣 (溶胀层和释放衣层 )。通过测定释放度研究脉冲片的制剂学特征。结果 双层包衣片以脉冲形式释放 ,释药时滞随释放衣层厚度增加而延长 ,释药速率减小 ;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溶胀层可提高快速释放期的释药速率。释放介质 p H值和搅拌速度对释药行为无影响。释药机理包括扩散、溶胀和渗透泵机理。结论 调整释放衣膜厚度和组成可获得理想的脉冲释药行为。本给药系统设计可推广应用于水不溶性药物的脉冲给药系统研究。
张彦张志荣
关键词:硝苯地平脉冲释药
米托蒽醌-胰岛素偶联物的制备及其性质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以胰岛素为抗癌药物导向载体的米托蒽醌 -胰岛素偶联物的合成与体外稳定性。方法 通过间隔基连接米托蒽醌和胰岛素 ;用核磁共振氢谱 (1 H NMR)、红外图谱 (IR)、质谱 (MS)、紫外图谱 (U V)等鉴定反应中间产物及偶联产物 ;考察偶联物在 37℃下不同 p H值缓冲液中及小鼠血浆中的降解情况。结果 偶联物药物结合率为 11.6 8% ,其在 37℃下 p H 2~ 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和小鼠血浆中稳定。结论 得到了稳定的米托蒽醌-胰岛素偶联物 。
刘文胜张志荣黄园李炎
关键词:胰岛素米托蒽醌稳定性
地塞米松纳米粒经鼓室给药的豚鼠体内分布及药动学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我们2006年1月至11月通过实验比较了鼓室和静脉注射醋酸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acetate,DA)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LN)后药物在豚鼠体内的分布及经时变化规律,分析了其药代动力学特性,探讨鼓室给药的规律和机理,为临床应用纳米粒治疗内耳疾病提供参考。
陈钢侯世祥刘军栾建刚金描真
关键词:固体脂质纳米粒醋酸地塞米松鼓室给药药动学ACETATE动力学特性
载水淬灭荧光探针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2017年
目的制备载水淬灭荧光探针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PEG-PCL)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外特性及稳定性。方法以聚己内酯(PCL)、mPEG-PCL为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包载水淬灭荧光探针P2的PCL纳米粒和具有不同mPEG链长(mPEG5k、mPEG2k)的mPEG-PCL纳米粒,对其体外特性(表面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进行表征。P2探针包载于纳米粒中时发出荧光信号,但释放到水中时荧光迅速淬灭,利用P2探针的这一性质,考察各种纳米粒在不同水性溶媒中的稳定性。结果所制备的mPEG-PCL纳米粒形态圆整、表面光滑,粒径约200nm,分布较窄,多分散系数(PDI)均低于0.06,表面电荷近中性。在不同pH的缓冲介质和模拟生理体液中,所有纳米粒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粒径、PDI、荧光强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mPEG-PCL纳米粒具有良好的体外特性与稳定性,以水淬灭探针为指示剂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稳定性研究。
姜思凡何海生卢懿戚建平董肖椿赵伟利尹宗宁吴伟
关键词:聚己内酯纳米粒稳定性
重组人干扰素α-2a聚氰基丙烯酸丁酯肝靶向缓释纳米球冻干剂的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考察基因重组人干扰素 α- 2 a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球冻干制剂 (r IFNα2 a- PBCA- NS)的肝靶向性和缓释性。方法 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纳米球 ,并制得冻干品 ,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制剂及生物样品中r IFNα2 a的含量 ;经小鼠静脉给药后 ,观察其在体内分布和在肝脏中的药代动力学。结果 制得的纳米球平均包封率为 5 6 .2 %± 4 .3% ;r IFNα2 a- PBCA- NS的平均粒径为 (10 8± 37) nm,跨距为 0 .5 5 ;3~ 5℃ ,冻干品留样观察 6个月生物活性指标基本不变。在肝脏中的分布百分率由原药的 13.1%提高到 5 0 .6 % ,在肝脏中的平均滞留时间由原药的 1.4 1h延长到 8.35 h。结论 制备的 r IFNα2 a- PBCA- NS具有明显肝靶向性和缓释特征。
陆彬奉建芳杨秀岑
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制备及其经皮吸收分布规律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在体经皮给药的透皮规律。方法采用薄膜法制备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测定其粒径、荷电性及包封率;以静脉注射盐酸米托蒽醌水溶液为对照,进行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大鼠在体经皮给药实验,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两组各组织、器官中的浓度,分析经时变化规律。并用3p97程序处理大鼠皮肤药时数据。结果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体积平均粒径为50.98nm,荷电性为-16.57mv,包封率可达100%;大鼠在体经皮给药,所得皮肤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2h皮肤中分布达高峰,峰浓度为(2.075±0.098)μg/g,药时曲线下面积为15.01μg·h/g;静脉注射给药,所得皮肤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药时曲线下面积为10.74μg·h/g,与经皮给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均远低于对照。结论盐酸米托蒽酯脂质体皮肤局部给药可实现局部皮肤靶向,有望用于治疗恶性皮肤黑色素瘤。
陈彤侯世祥孙毅毅郑瑀
关键词:经皮给药皮肤黑色素瘤
阿霉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制备载阿霉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 (ADR- HSA- MS) ,并研究其药剂学性质和体外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以阿霉素 (ADR)、人血清白蛋白 (HSA)为材料 ,采用乳化高温固化法制备 ADR- HSA- MS;采用光镜、电镜技术观察 ADR- HSA- MS的形态 ;采用胃蛋白酶消化法、动态透析法分别测定 ADR- HSA- MS的载药量 ,体外释药性质 ;采用 MTT比色分析法测定 ADR- HSA- MS对人肝癌株 SMMC- 772 1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ADR- HSA- MS圆球状 ,表面较光滑 ,平均粒径为 1.2 μm,外观为红色 ;ADR- HSA- MS表观载药量为 2 .73% ,有效载药量为 1.6 9% ,释药呈持续缓慢状态 ,至 5 d时 ,其累积释药分数达 5 0 % ,最大累积释药分数为 6 5 % ;ADR- HSA-MS与 SMMC- 772 1人肝癌细胞孵育 4 d后 ,对 SMMC- 772 1细胞具明显杀伤作用 ,在 0 .3~ 2 .5 μg/ m l ADR质量浓度范围内呈一定剂量依赖性 ,其杀伤曲线与游离 ADR接近。结论 采用乳化高温固化法能制备出具缓释性质的载阿霉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
刘晓波蔡美英龚艳张志荣魏大鹏王霞黎光
关键词:阿霉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缓释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