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研究所

作品数:62 被引量:275H指数:10
相关作者:叶依依郭宝凤胡倩雯陈伟玲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胰腺
  • 10篇细胞
  • 10篇纤维化
  • 10篇结石
  • 9篇腺癌
  • 9篇TGF-Β
  • 8篇益气
  • 8篇乳腺
  • 8篇乳腺癌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8篇通路
  • 8篇中医
  • 8篇溃疡
  • 7篇胰腺纤维化
  • 7篇益气化瘀
  • 7篇化瘀
  • 6篇胆固醇
  • 6篇胆固醇结石
  • 6篇固醇

机构

  • 62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4篇张静喆
  • 21篇梁晓强
  • 14篇章学林
  • 12篇顾宏刚
  • 8篇阙华发
  • 7篇刘胜
  • 6篇韩向晖
  • 5篇余奎
  • 5篇曹永清
  • 5篇陆金根
  • 4篇孙逊
  • 4篇唐汉钧
  • 4篇李炯
  • 4篇张臻
  • 4篇王春丽
  • 3篇周细秋
  • 3篇董艳
  • 3篇马恩伟
  • 3篇朱培庭
  • 3篇王琛

传媒

  • 7篇上海中医药杂...
  • 5篇新中医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癌症进展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黄丹参对胰腺纤维化大鼠氧化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大黄丹参对胰腺纤维化大鼠氧化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丹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DDC 6周建立胰腺纤维化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在造模同时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大黄丹参灌胃6周[分别为0.137 g/(kg.d),0.274 g/(kg.d)和0.548 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疗程结束后取材。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学变化,酶标法及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血清及胰腺MDA、SOD、LDH及GSH含量。结果各剂量组大黄丹参均可不同程度改善胰腺大体形态学变化。三组治疗组血清和胰腺的SOD及GSH活力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其中均以高剂量效果最显著(P<0.05,P<0.01),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各剂量组血清和胰腺的MDA含量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其中血清中MDA含量变化以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高剂量组可降低血清LDH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剂量组均可降低胰腺中LDH含量(P<0.05,P<0.01),其中以低剂量效果最显著(P<0.01)。结论大黄丹参可通过降低LDH及MDA含量、提高SOD及GSH活力,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阻断氧化过程,抑制脂质过氧化对胰腺细胞长期的攻击,减轻胰腺损伤来缓解胰腺纤维化进程,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梁晓强章学林顾宏刚马恩伟王玉凤张静喆
关键词:胰腺纤维化抗氧化
乳腺癌肺转移的机制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指导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乳腺癌复发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中肺转移发生率最高,患者预后最差,是近年来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以分子生物学、理论或假说方面切入,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乳腺癌肺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胡啸明刘胜
关键词:乳腺癌肺转移
益气化瘀法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肉芽增生期创面TGF-β/ALK5/Smad2/3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肉芽增生期创面TGF-β/ALK5/Smad2/3通路的影响. 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益气化瘀组、益气组、化瘀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和外科方法建立糖...
张臻阙华发
关键词:糖尿病实验药理
文献传递
柴胡对胰腺纤维化大鼠TIMP-1及TGF-β1增效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引经药柴胡对胰腺纤维化动物模型TIMP-1及TGF-β1增效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假手术组、柴胡组、大黄丹参组和柴胡大黄丹参组。假手术组开腹后直接关腹,其余各组均通过结扎胰胆管联合腹腔注射雨蛙素复制胰腺纤维化模型;用药组均分别于术前、后3天用相应药物灌胃(剂量1.38 g·kg^(-1)·d^(-1)、3.04 g·kg^(-1)·d^(-1)及4.11 g·kg^(-1)·d^(-1))。术后第4天取材。采用ELISA测血清TIMP-1表达,免疫组化测胰腺TGF-β1表达,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胰腺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均可降低血清TIMP-1含量(P<0.01);与柴胡组比较,柴胡大黄丹参组TIMP-1含量降低(P<0.01);与大黄丹参组比较,柴胡大黄丹参组TIMP-1含量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TGF-β1 mRNA及蛋白均表达下降(P<0.01);与柴胡组比较,柴胡大黄丹参组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0.01),大黄丹参组TGF-β1蛋白表达下降(P<0.01);与大黄丹参组比较,柴胡大黄丹参组TGF-β1蛋白表达下降(P<0.01)。结论 "下调TGF-β1表达—抑制PSC活化—减少ECM合成"和"下调TGF-β1表达—抑制TIMP分泌—促进ECM降解"可能是柴胡、大黄丹参以及柴胡大黄丹参抗胰腺纤维化的两条作用主线。三者对TGF-β1的调控在ECM合成和降解中发挥双重作用。柴胡对大黄丹参在抗胰腺纤维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增效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TIMP分泌和下调TGF-β1蛋白方面。
孙逊章学林张静喆梁晓强
关键词:胰腺纤维化引经药TGF-Β1TIMP-1
补阳还五汤中不同黄芪剂量对促进大鼠难愈性创面愈合作用的观察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黄芪剂量补阳还五汤治疗大鼠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探讨作用机制。方法:108只雄性SD大鼠背部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肌肉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建立难愈性创面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含黄芪15g、30g、60g、120g的补阳还五汤组,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通过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和微血管计数(MVC)。结果:模型组与开放性创面模型(对照)组比较,创面愈合率低,愈合时间延长(P<0.01,P<0.05);不同黄芪剂量补阳还五汤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创面愈合率显著提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1,P<0.05);黄芪剂量在方剂中增至30g时,疗效好。模型组VEGF表达和MV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黄芪剂量补阳还五汤各组与模型组比较,VEGF表达、MVC均较显著升高(P<0.01,P<0.05),且与黄芪剂量呈正相关。结论:不同黄芪剂量补阳还五汤均可明显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表达、诱导新生血管有关,方中黄芪宜增至30g为宜。
徐杰男阙华发唐汉钧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难愈性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9年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是肝脏受到损伤时产生的病理变化。其实质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并在肝脏中过度堆积形成瘢痕组织,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重要环节。中药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途径作用于HSCs,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堆积,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本综述通过总结HSCs活化机制、中药活性成分、中药有效部位、中药复方抑制HSCs活化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中药治疗HF提供理论依据。
姜玥韩向晖王春丽王见义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活化中药
肝脏核受体LXRs/FXR在胆固醇结石病防治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胆囊胆固醇结石前提发病条件为胆囊胆汁中的胆固醇/胆汁酸失衡导致胆固醇的过饱和。胆汁的形成和分泌主要由肝细胞来完成。肝细胞内胆固醇/胆汁酸代谢异常导致的肝细胞内胆固醇沉积与结石形成密切有关。本文就与胆固醇/胆汁酸代谢紧密相关的肝脏核受体LXRs/FXR在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梁晓强章学林顾宏刚马恩伟朱培庭张静喆
关键词:FXR胆固醇结石胆固醇胆汁酸代谢
益气化瘀法干预TGF-β/ALK1/Smad1/5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肉芽增生期创面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肉芽增生期创面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激活素受体样激酶(actilin receptor-like kinase 1,ALK1)/Smad1/5通路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益气化瘀组、益气组、化瘀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和外科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模型,运用Westernblot技术手段检测各组肉芽增生期创面成纤维细胞ALK1/Smad1/5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计数。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微血管计数为(35.38±11.45),明显低于正常组(69.13±28.45)(P<0.05);ALK1(3 635.86±2 135.83)/Smad1(2 729.92±1 757.01)/Smad 5(2 570.81±1 188.04)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益气化瘀组及其拆方组能不同程度的上调ALK1/Smad1/5通路,促进血管新生,且益气化瘀组更优于其拆方组。结论:糖尿病创面难以愈合的机制可能与ALK1/Smad1/5通路有关,益气化瘀中药可能通过干预ALK1/Smad1/5通路,促进血管新生,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张臻阙华发
关键词:糖尿病肉芽增生益气化瘀法
肛周深部间隙脓肿的手术入路选择被引量:7
2020年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好发于肛周深部间隙,手术切开引流是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入路选择很多,经典方式包括外括约肌外、括约肌间和直肠腔内入路,不规范的入路增加肛瘘或复杂性肛瘘的发生,增加肛门失禁的风险。本文阐述了不同间隙脓肿的手术入路方式,为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以期降低肛瘘或复杂性肛瘘的形成概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节省医疗资源。
董青军秦钦王琛曹永清陆金根
关键词:肛管肛周脓肿手术入路
经括约肌间入路的闭式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发病特征
2023年
目的评价经括约肌间入路的闭式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效果及发病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收治的83例陈旧性肛裂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采用经括约肌间入路的闭式内括约肌侧切术,对照组采用肛裂切扩术,分析两组临床效果、愈合时间、术后第3天的疼痛和出血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出院后3个月的肛门功能异常复发情况,总结陈旧性肛裂的发病特征。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陈旧性肛裂多为单个裂口,裂口主要位于6点位,临床症状多为疼痛和出血,并发症多为哨兵痔。两组治愈率均为100%,术后3个月均无肛门功能异常及复发。两组术中出血、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3天疼痛及出血情况轻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入路的闭式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患者效果确切,可以加速术后康复,值得应用推广。
秦钦董青军王琛
关键词:陈旧性肛裂发病特征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