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坤雄苏文勇更多>>
相关机构: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肝细胞
  • 3篇细胞癌
  • 3篇基因
  • 3篇肝细胞癌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管
  • 2篇肝癌
  • 1篇蛋白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等位基因多态...
  • 1篇等位基因频率
  • 1篇低发区
  • 1篇凋亡
  • 1篇凋亡相关
  • 1篇凋亡相关因子

机构

  • 11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作者

  • 4篇冯震博
  • 2篇李长新
  • 2篇梁志锋
  • 2篇林军
  • 2篇韦康来
  • 1篇余红平
  • 1篇危丹明
  • 1篇潘尚领
  • 1篇冯振博
  • 1篇陆盛
  • 1篇何如昆
  • 1篇唐国都
  • 1篇岑平
  • 1篇林瑶光
  • 1篇苏齐鉴
  • 1篇陆海霞
  • 1篇陈晖
  • 1篇曾静
  • 1篇陈罡
  • 1篇姜海行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毒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凋亡相关因子Livin、Smac及二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L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IAPs)家族的新成员,含有一个BIR结构和一个RING结构,BIR结构为Livin抑制细胞凋亡所必需,而RING结构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Livin具有凋亡抑制作用已经在很多实验观察和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但也有研究发现在效应caspase-3/-7作用下也能生成具有促凋亡作用的tLivin;Smac是一种内源性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e不诱导正常细胞的凋亡,在细胞受凋亡信号刺激后释放到胞质,特异的结合并抑制IAPs对凋亡下游效应caspases的抑制,从而促进细胞凋亡。二者在细胞内相互调控、相互制约。
李长新冯震博
关键词:细胞凋亡LIVINSMAC
肝癌患者血液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RASSF1A甲基化状况及RASSF1A甲基化作为一种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在HCC早期无创性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35例HCC患者血清和1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结果:35例HCC患者血清中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为40%,10份健康对照血清中未出现RASSF1A基因甲基化.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HCC患者性别、伴肝硬化、乙肝表面抗原、甲胎蛋白、肿瘤大小、有无包膜、有无门静脉癌栓及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RASSF1A基因甲基化在HCC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RASSF1A基因甲基化可能是HCC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仇小强陈罡余红平胡浪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RASSF1A血清
p21和IGF-II在肝癌、肝硬化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 p2 1、IGF II在肝硬化、肝细胞癌 (HCC)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单纯肝硬化、癌旁肝硬化及肝细胞癌 (HCC) p2 1、IGF II表达情况。结果 p2 1、IGF II在癌旁肝硬化和单纯肝硬化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 (92 .86 %和 75 % ;6 8%和 74 % )与HCC(5 4 .5 5 %和 36 .36 % )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IGF II与p2 1阳性表达存在相关关系。HBsAg阳性或伴LCD改变的肝硬化 ,p2 1、IGF II阳性率均高于HBsAg阴性或不伴有LCD改变的肝硬化 (P <0 .0 5 )。结论  (1)在肝细胞癌变演化过程中 p2 1、IGF II可能发挥协同作用。 (2 )LCD可能是一群具有肿瘤增殖潜能的癌前细胞群 ,尤其有 p2 1、IGF II共同过度表达者 ,有发生HCC的高度危险。
冯震博吕自力何如昆
关键词:肝癌肝硬化P21蛋白肝细胞不典型增生
阿托品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四氧嘧啶配伍阿托品对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09在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选取小鼠40只禁食12h,随机分为对照组、四氧嘧啶组(50mg/kg腹腔注射×2)、四氧嘧啶配伍高剂量(2mg/kg腹腔注射×4)阿托品组、四氧嘧啶配伍中剂量(1mg/kg腹腔注射×4)阿托品组,各10只。配伍阿托品组分别于注射四氧嘧啶前0.5h,后0.5h,2,3d共4次给予腹腔注射阿托品,全部在造模后4,14d测定空腹血糖。选取大鼠58只禁食20h,随机分为高剂量(130mg/kg腹腔注射×2)四氧嘧啶组、中剂量(100mg/kg腹腔注射×2)四氧嘧啶组、高剂量四氧嘧啶配伍阿托品组、中剂量四氧嘧啶配伍阿托品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为14,10,14,10,10只。除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注射四氧嘧啶,分别于注射四氧嘧啶前0.5h,后0.5h,2,3d共4次给予腹腔注射阿托品(2mg/kg),并于造模后4,14,30d测定空腹血糖,以空腹血糖≥11.1mmol/L判定为糖尿病模型。测定各组动物的空腹血糖及血糖缓解幅度[血糖缓解幅度(%)=(前高血糖数值-后高血糖数值)/前高血糖数值×100%],计算糖尿病大鼠成模率、累计死亡率、平均存活时间。结果:纳入小鼠40只和大鼠58只,38只小鼠和51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其中造模第2天四氧嘧啶组小鼠死亡1只,采血时四氧嘧啶配伍中剂量阿托品组小鼠死亡1只;采血测血糖前高剂量四氧嘧啶组和高剂量四氧嘧啶配伍阿托品组大鼠分别累计死亡2只和3只,采血时此两组又各死亡1只。①小鼠四氧嘧啶配伍高剂量和中剂量阿托品组高血糖缓解幅度均较单用四氧嘧啶组明显(分别为10.3%,10.6%,47.5%,P<0.01),高剂量阿托品血糖稳定效果更佳。②四氧嘧啶配伍高剂量阿托品,造模后4d大鼠血糖水平升幅较四氧嘧啶组小[四氧嘧啶配伍高剂量阿托品组、四氧嘧啶组分别为(11.6±3.6),(21.0±6.7)mmol/L],造模后30d血
梁志锋林军黄晶杨斌韦康来柯美珍陈美芳
关键词:糖尿病四氧嘧啶阿托品小鼠
血管抑素对角膜新生血管及白介素-1α表达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angiostatin,AS)对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及白介素-1α(IL-1α)表达的作用,探讨AS对CNV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05只SD大鼠随机取5只做正常对照,其余100只制作左眼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分别予生理盐水(A组)、0.1%地塞米松眼液(B组)、10μg/mLAS液(C组)、20μg/mLAS液(D组)滴眼,于碱烧伤后1、3、7、14、21d每组随机取5只大鼠麻醉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计算各组CNV面积,处死大鼠取角膜,行病理组织检查及酶链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各组IL-1α的表达。结果:C组、D组碱烧伤后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碱烧伤后第3天起各时间点CNV面积均明显小于A组(P<0.05)。碱烧伤后各时间点C组、D组IL-1α表达量均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AS能显著抑制碱烧伤CNV,可能与其抑制IL-1α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曾静罗殿中黄明汉王国华
关键词: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血管抑素白介素-1Α
血管活性肠肽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胃腺癌中是否存在分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肿瘤细胞,探讨VIP在胃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正常胃窦黏膜,30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和74例胃腺癌组织中VIP蛋白的表达,以及中分化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低分化胃腺癌细胞系BGC-823及未分化胃腺癌细胞系HGC-27中VIP蛋白的表达。结果:36/74例(48.6%)胃腺癌组织中发现VIP阳性细胞,其中高分化7例,中分化15例,低分化14例。阳性细胞形态不规则,多数为细胞浆着色,少数细胞膜着色,核大而不规则。4/30例(13.3%)不典型增生及3/30例(10.0%)正常胃窦黏膜存在VIP阳性细胞。胃腺癌细胞株VIP蛋白呈高水平表达,其中SGC-7901阳性率为71.5%,BGC-823阳性率为82-3%,HGC-27阳性率为92.8%,VIP免疫反应阳性颗粒主要出现在胞浆。结论:胃腺癌组织的肿瘤细胞有较高VIP蛋白表达;胃腺癌细胞株分泌VIP蛋白,且阳性率有随其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的趋势。推测VIP蛋白可能与胃腺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陈晖岑平李佳荃林瑶光唐国都姜海行臧宁冯振博苏齐鉴
关键词:胃腺癌血管活性肠肽免疫组织化学法
对氨基水杨酸钠对染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某些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对氨基水杨酸钠(PAS-Na)对亚急性染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细胞凋亡、线粒体功能和神经胶质细胞生长分化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每日腹腔注射(ip)MnCl2.4H2O,15 mg/kg,每周5 d,连续4周。然后,每日背部皮下注射PAS-Na 100(低-PAS)或200(高-PAS)mg/kg,连续3周或6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Real-Time PCR(RT-PCR)方法检测海马Bax、CoxⅡ、CoxⅣ、GFAP基因的mRNA原始表达量。结果观察期7周时,测试第5天染锰组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比对照组长,低-PAS组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较染锰组短(P<0.05)。染锰组Bax、CoxⅡ、GFAP基因表达比对照组增强,CoxⅣ基因表达比对照组减弱(P<0.05);低、高-PAS组CoxⅡ基因表达比染锰组降低(P<0.01)。观察期10周时,测试第4天染锰组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比对照组长,低、高-PAS组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较染锰组短(P<0.05)。染锰组Bax、CoxⅡ、GFAP基因表达比对照组增强,CoxⅣ基因表达比对照组减弱;低、高-PAS组Bax、CoxⅡ和高-PAS组GFAP基因表达均明显比染锰组降低(P<0.05);低、高-PAS组CoxⅣ基因表达比染锰组增强(P<0.05)。结论 PAS-Na对锰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细胞凋亡、线粒体功能紊乱和神经胶质细胞生长分化增多的基因表达异常有拮抗作用。
罗海兰欧超燕王禅黄艳妮唐方萍杨光王清华姜岳明李坤雄
关键词:对氨基水杨酸钠锰中毒学习记忆海马基因表达
广西黑衣壮族人群载脂蛋白B基因3′端高可变区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广西黑衣壮族人群载脂蛋白B基因3′端高可变区等位基因(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region3′of apolipoprotein Bgene,3′APOB-VNTR)多态性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548名黑衣壮族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测定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3′APOB-VNTR等位基因及其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对黑衣壮最常见的等位基因进行测序验证。并将其结果与496名当地的汉族人群作比较。结果两组人群均可检出19种高可变区等位基因(hy-pervariable elements,HVE),分别为HVE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和64,但黑衣壮族人群未检出HVE56和58,汉族人群未发现HVE48和62。黑衣壮族人群以HVE32的频率最高(25.9%),而汉族人群则以HVE34最常见(27.2%)。黑衣壮族人群HVE26、30、46、杂合子和小等位基因(HVE〈38,S)的频率明显高于汉族人群,而HVE34、38、40、纯合子和大等位基因(HVE≥38,L)的频率则明显低于汉族人群。黑衣壮族人群带VNTR-LS基因型者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VNTR-LL者。黑衣壮族人群纯合子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也明显高于杂合子者。两民族组VNTR-SS基因型者的血脂水平与VNTR-LS或VNTR-LL基因型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广西黑衣壮族人群3′APOB-VNTR多态性的分布与汉族人群之间存在差异,黑衣壮族人群3′APOB-VNTR多态性与血脂水平有关联。
陈广琴尹瑞兴王勇林伟雄杨德寨潘尚领
关键词:载脂蛋白B类等位基因频率
广西肝癌高、低发区CYP3A5基因多态性的对比
2009年
目的:研究广西肝癌高发区和低发区人群中CYP3A5基因多态性,以探讨CYP3A5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12-2006/09经病理确诊的72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患者分别来自于肝癌高发区(黄曲霉素高污染区)和低发区.12例血管瘤的瘤旁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用PCR-RFLP法检测CYP3A5在上述标本中的多态性.结果:广西肝癌高发区患者CYP3A5*1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比(CYP3A5*1/*1+CYP3A5*1/*3)与广西肝癌低发区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高发区人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发区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YP3A5可能参与黄曲霉毒素B1(AFB1)相关性HCC的发生.
卢凤美刘东璞孟庆媛郭梦凡冯震博
关键词:CYP3A5遗传多态性黄曲霉毒素B1肝细胞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EZH2 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EZH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2例肝癌患者EZH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EZH2 mRNA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61.9%(26/42)、28.6%(12/42)和22.2%(2/9)。EZH2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和正常肝组织(P<0.05)。EZH2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HBV感染、AFP水平、是否伴有静脉癌栓和(或)肝内外转移以及是否伴有肝硬化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对EZH2的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并且可以作为肝癌潜在的一个治疗靶点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危丹明冯震博陆海霞李长新
关键词:EZH2肝细胞癌RT-PC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