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66 被引量:199H指数:7
相关作者:李艳军董蓓庄容周林涛高小青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科技大学国土资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化学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理学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3篇催化
  • 8篇催化剂
  • 5篇籽油
  • 5篇纳米
  • 5篇柴油
  • 4篇配合物
  • 4篇热解
  • 4篇活性炭
  • 4篇高炉
  • 4篇丙烯
  • 3篇乙烯
  • 3篇用煤
  • 3篇正交
  • 3篇生物柴油
  • 3篇喷吹
  • 3篇钛配合物
  • 3篇酯交换
  • 3篇聚丙烯
  • 3篇聚丙烯酰胺
  • 3篇焦化

机构

  • 66篇煤转化与新型...
  • 57篇武汉科技大学
  • 3篇湖北汽车工业...
  • 3篇武汉工程大学
  • 3篇国土资源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加州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密西西比州立...
  • 1篇武汉钢铁股份...
  • 1篇化工公司
  • 1篇中国化学工程...
  • 1篇武汉钢铁(集...

作者

  • 22篇程正载
  • 16篇欧阳曙光
  • 11篇王光华
  • 9篇张卫星
  • 9篇龚凯
  • 9篇李文兵
  • 8篇付乐乐
  • 7篇颜晓潮
  • 7篇王志
  • 7篇许杰
  • 6篇高松
  • 6篇杨超
  • 5篇王光辉
  • 5篇雷锐
  • 5篇罗灿
  • 5篇吕青青
  • 4篇王洋
  • 4篇王子侃
  • 4篇董志军
  • 4篇李轩科

传媒

  • 6篇广州化工
  • 4篇化工新型材料
  • 4篇石油炼制与化...
  • 3篇化工生产与技...
  • 3篇精细石油化工
  • 3篇煤质技术
  • 3篇广东化工
  • 3篇化工技术与开...
  • 2篇炭素技术
  • 2篇塑料助剂
  • 2篇生物质化学工...
  • 2篇武汉工程大学...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腐蚀与防护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化学工程师
  • 1篇炭素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2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活性炭技术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中试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株高效焦化降解菌株,在自行设计的生物活性炭塔里制备成生物活性炭,用于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中试研究。在中试试验过程中,塔内微生物的降解活性较高,出水平均COD小于60 mg/L,平均脱除率大于50%,出水COD基本达到国家再生水的水质要求,COD脱除率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随流量的增大急剧下降。出水气质联用分析的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炭技术对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有很好的降解效果。
李进王光华李文兵朱政朱亦男胡琴
关键词:中试生物活性炭焦化废水气质联用
应用A/A/O工艺改造焦化厂废水处理站被引量:6
2012年
以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焦化厂焦化废水处理站改造为例,比较了在焦化废水生物脱氮中应用最广泛的A/O工艺和A/A/O工艺,介绍了应用A/A/O工艺对对焦化厂焦化废水处理站进行生物脱氮改造的方案及其主要特点。投产后的进出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应用A/A/O工艺处理后的焦化废水能达到排放标准。
欧阳曙光邹永红王光华梁长怀史世庄段世华
关键词:焦化废水生物脱氮A/A/O工艺
微波辐照褐煤半焦脱除低浓度NO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选用褐煤半焦在微波辐照条件下脱除低浓度NO,研究了微波功率、空速、停留时间和O2浓度对脱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功率越大,褐煤半焦温度越高,脱硝效果越好。在微波功率250 W时(半焦中心温度400℃左右),脱硝率达到92%,空速越小即停留时间越长,越有利于NO的去除,O2的加入有利于促进NO的还原。褐煤半焦的脱硝性能仅次于活性炭,远高于焦炭,证实了选取的褐煤半焦是一种性能优越的微波脱硝材料。
朱政王光华李文兵李进朱亦男刘贝胡帅
关键词:脱硝氮氧化物
茂铬配合物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
以四氢呋喃(THF)为溶剂,环己基富烯与2-甲基吡啶锂盐反应生成配体锂盐1a,再与CrCl3(THF)3配位,得到一种新型茂铬配合物[(C5H4)C(C5H10)CH2(CsHN)]CrC12(1).在三异丁基铝助催化作...
程正载雷锐聂玉静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甲酯催化合成
一种新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的合成及表征
2010年
自制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乳液,得出最佳条件为A2B1C2D1,即反应温度55℃、引发剂量为0.01 g、单体量为6 g、硫酸浓度为5%时,淀粉接枝产物产率为92.35%、溶解时间为2 min.对该乳液的的分散相与连续相进行了鉴定,确定其为水包水型;对分散相中的颗粒粒径进行了检测,粒径尺寸大小在0.1~10μm范围内,确定其符合胶体化学对乳液的定义.
康巍王光华李文兵李蕾李笑原
棉籽油下脚料制备生物柴油
以预处理后棉籽油下脚料为油源,甲醇为酯化剂,分别经硫酸催化下的预酯化和碱催化下的酯交换反应和系列分离精制工艺,合成了生物柴油,并以红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结构,以气相色谱测定了产品中脂肪酸甲酯含量。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预酯化最佳...
程正载雷锐袁伟汪欢王德福
关键词:生物柴油酯交换棉籽油
文献传递
含氧配体钛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被引量:2
2014年
综述了烯烃聚合用含氧钛配合物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含氧配体的钛金属配合物结构与催化性能,重点阐述了配体取代基电子效应和空间结构对配合物催化性能的影响,以促进配位聚合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程正载张卫星龚凯王洋毛磊
关键词:钛配合物烯烃聚合配体结构催化剂
功能性单体引发聚合PAM及其神经网络的预测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含功能性单体的引发体系合成聚丙烯酰胺.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选择5×8×7×1的BP神经网络模型,验证了其正确性.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丙烯酰胺单体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反应温度为40℃,微乳液pH为9.0,引发剂质量百分数为0.30%,功能性单体占氧化还原部分质量分数为0.1,得到的最大分子量约为1.32×107.
王晶琼王光华李文兵李蕾康巍
关键词:神经网络聚丙烯酰胺
过渡金属碳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在催化析氢中的应用
2023年
过渡金属碳化物(TMCs)因高导电、高硬度、耐酸碱、热稳定性良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电子器件等领域。研究发现,TMCs纳米材料因特殊的d带电子排布和暴露的活性位点,能促进氢的吸附与脱附,进而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析氢活性。但是,TMCs在合成中易团聚,活性位点易被覆盖会严重阻碍其性能的发挥。通过对纳米结构的合理调控,在维持TMCs自身活性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材料自身的催化活性。不同维度TMCs纳米材料的结构优势集中体现在材料表面的有效利用与活性位点的暴露上。介绍了TMCs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催化析氢性能,指出了TMCs纳米材料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不同维度TMCs纳米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南旭高银红徐文莉孙兵丛野朱辉李轩科李艳军张琴
氨基磺酸催化合成脂肪酸丁酯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以氨基磺酸为催化剂,油酸及菜籽油与正丁醇分别进行酯化反应与酯交换反应制备脂肪酸丁酯。并利用气相色谱及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分析及结构表征。考察了醇(正丁醇)油(油酸及菜籽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油酸及菜籽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3∶1,催化剂用量为油酸质量的0.8%,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1.5 h,此时油酸转化率达到88.6%,产品收率为83.5%;菜籽油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10∶1,催化剂用量为菜籽油质量的1.0%,反应温度115℃,反应时间2.0 h,此时菜籽油转化率达到85.6%,产品收率为80.1%。
程正载龚凯张卫星高松雷锐颜晓潮从野
关键词:氨基磺酸油酸菜籽油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