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21 被引量:298H指数:7
相关作者:张健张莹万涛郑宗宝黄笛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生物学
  • 22篇化学工程
  • 18篇理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医药卫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合成生物学
  • 15篇基因
  • 12篇芽孢
  • 12篇芽孢杆菌
  • 10篇代谢工程
  • 10篇酵母
  • 9篇细胞
  • 9篇枯草芽孢杆菌
  • 9篇杆菌
  • 7篇异源
  • 7篇酿酒
  • 7篇酿酒酵母
  • 6篇蛋白
  • 5篇流体力学
  • 5篇化合物
  • 5篇计算流体力学
  • 5篇DNA
  • 4篇异源表达
  • 4篇生物合成
  • 4篇木质纤维素

机构

  • 119篇天津大学
  • 3篇中海石油环保...
  • 3篇中海油节能环...
  • 3篇中海油能源发...
  • 2篇东华大学
  • 2篇天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天...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化工研究...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天津市农业科...

作者

  • 13篇元英进
  • 7篇乔建军
  • 7篇陈涛
  • 6篇李炳志
  • 6篇班睿
  • 5篇闻建平
  • 4篇万涛
  • 4篇丁明珠
  • 4篇卢文玉
  • 4篇曲红梅
  • 4篇刘露
  • 3篇程景胜
  • 3篇财音青格乐
  • 3篇付晶
  • 3篇杨冬
  • 3篇姜忠义
  • 3篇黄耀东
  • 3篇许松林
  • 3篇赵广荣
  • 3篇宋浩

传媒

  • 28篇中国生物工程...
  • 9篇化工进展
  • 8篇生物工程学报
  • 7篇化工学报
  • 6篇化学工业与工...
  • 5篇微生物学通报
  • 4篇有机化学
  • 3篇生命科学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化学进展
  • 3篇高校化学工程...
  • 3篇合成生物学
  • 2篇应用化工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天津化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印染
  • 2篇精细化工
  • 2篇天津大学学报

年份

  • 6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14篇2020
  • 10篇2019
  • 9篇2018
  • 18篇2017
  • 12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12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处理高黏度溢油的溢油分散剂的制备及优化被引量:3
2019年
实现高黏度海上溢油的生物修复,制备了一种双剂型(A剂+B剂)溢油分散剂,其具体配方为:A剂为主剂及助剂的复配体系,主要成分为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和槐糖脂(复配比例为质量比9∶1);B剂为溶剂,成分为乙酸乙酯.确定了其使用的剂油比为质量比0.25∶1,该比例下溢油乳化率高达66.6%,;在pH为5~9、温度15~45,℃、盐度1~200的条件下,溢油乳化率均可维持在50%,左右.验证了溢油黏度对溢油分散剂的处理效果,并测定了石油黏度-溶剂加入比例曲线,依此针对不同性质溢油调配A、B剂的比例进行溢油修复,与几种常见单组分化学消油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TritonX-100和Tween80相比,本文制备的双剂型溢油分散剂处理5种高黏度溢油的乳化率高出了10%,~30%.
卢文玉祝宝忠贾晓强
关键词:溢油分散剂溶剂
细菌群集运动特性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群集运动(swarming motility)是细菌以群体方式协调性地依靠鞭毛和Ⅳ型菌毛(typeⅣpili,TFP)在半固体表面共同运动,是一种典型的协同运动。群集运动因其与生物被膜、子实体的形成、病原体的侵入和微生物的扩散及共生等过程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备受人们的关注,是当前微生物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人们对细菌群集运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包括群集运动中关键蛋白表达的变化、细胞间化学交流的变化以及机械性变化等。鞭毛蛋白的表达以及胞内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osine monophosphate,c-di-GMP)的水平等会对群集运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菌落中复杂地调控着细菌集体行为;群集运动细胞独特的物理性质表现有益于菌落整体的扩张;细菌周围生长环境中的营养和水分含量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细菌群集运动的能力。未来,在解析群集运动分子机制的基础上,如何构建一个统一的群集运动模型成为该领域研究面临的一个挑战。
张晨曦刘鼎阔
关键词:群集运动鞭毛蛋白氨基酸
肌酐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异源表达及分泌机制被引量:1
2020年
肌酐酶是用于临床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关键酶之一,但目前国内肌酐酶的生产量较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多依赖于国外进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将恶臭假单胞杆菌肌酐酶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MA5实现肌酐酶在枯草芽孢杆菌1A751中的异源表达。随后通过启动子优化,使肌酐酶的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到1.08mg/mL,并且胞外肌酐酶的比酶活力达到238U/mg。同时发现肌酐酶可不依赖于信号肽即可实现胞外分泌,因此对肌酐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分泌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经典分泌途径和Holin途径的分析排除、利用Calcein-AM/PI双染色法鉴定表达菌株1AGC的细胞膜不完整,最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表达菌株表面存在潜在的泄漏位点,因此证实肌酐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通过细胞泄漏的方式,释放到胞外培养基中。本文构建了一株基于细胞泄漏的肌酐酶高产菌株,为肌酐酶的表达和潜在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枯草芽孢杆菌泄漏表达系统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陶政宇付刚闻建平张大伟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电子显微镜观察
哺乳动物合成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合成基因组学通过设计与合成大片段DNA序列,开展基因组尺度的工程化改造或从头合成,从而揭示基因型和表型的关联,并构建预定功能的生物。正如在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等低等模式生物中合成基因组学的实践,对哺乳动物基因组的大片段DNA设计再造也必然会加深对更为复杂的动物基因组的理解并加强对基因组的功能重塑。面对生命健康领域存在的重大挑战,设计合成哺乳动物大片段DNA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染色体疾病模型构建、人源化免疫系统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大片段DNA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设计和操纵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临着高等哺乳动物基因组注释不完善、复杂序列组装困难、穿梭载体通用性差、大片段DNA转移低效等问题。本文围绕设计-组装-转移的技术路线,评述哺乳动物合成基因组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详细介绍重要的技术突破,并展望哺乳动物合成基因组学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应用。
何博付宗恒吴毅赵广荣
关键词:基因组工程哺乳动物细胞
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效率的合成生物学强化被引量:9
2017年
电活性微生物(产电微生物和亲电微生物)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双向电子和能量传递来实现多种微生物电催化过程(包括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电解电池、微生物电催化等),从而实现在环境、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并为开发有效且可持续性生产新能源或大宗精细化学品的工艺提供了新机会。但是,电活性微生物的胞外电子传递效率比较低,这已经成为限制微生物电催化系统在工业应用中的主要瓶颈。以下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合成生物学改造电活性微生物的相关研究成果,阐明了合成生物学如何用于打破电活性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途径低效率的瓶颈,从而实现电活性微生物与环境的高效电子传递和能量交换,推动电活性微生物电催化系统的实用化进程。
李锋宋浩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微生物燃料电池
基于4-氨基吡啶衍生物的有机凝胶及其离子响应被引量:2
2018年
以4-氨基吡啶为原料,合成了烷氧基侧链数目不同的凝胶因子——吡啶酰胺衍生物V1、V2和V3,测试了其凝胶能力和离子响应性质。SEM结果表明,V1、V2和V3所形成的凝胶是纤维状三维网络结构;XRD结果显示,V1、V2和V3均为层状结构。采用FTIR、UV和1HNMR考察了它们的成胶驱动力,结果表明,氢键、π-π作用和范德华力是形成凝胶的推动力。离子响应测试表明,该系列凝胶化合物能够分别对F^-和Cu^2+的刺激作出响应,通过在体系中加入F^-和F^-的质子化,或者使体系中的Cu^+氧化和Cu^2+还原、Cu^2+的释放和络合,可以实现凝胶一溶胶的多次可逆转变。该系列凝胶可以通过热、氧化还原反应或者添加适当的化学物质来调控体系的相变,是一类多重响应型有机小分子凝胶。
李洋刘树雪崔巍黄耀东
关键词:有机凝胶吡啶酰胺氢键功能材料
芳基高价碘盐诱导的亲电环化反应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亲电试剂诱导的环化反应是构建环状化合物的有效策略,而利用芳基高价碘盐作为亲电试剂诱导环化反应已经取得了诸多研究进展.在这些亲电环化反应中,高价碘盐不仅可以作为芳基化试剂诱导环化反应形成芳基取代环化物,还可以诱导苯并环化反应,形成苯并环状化合物.
陈静曲红梅彭静陈超
多组学分析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累及回肠、直肠和结肠的特发性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在临床表现、病程和治疗反应等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目前,关于IB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法相对有限。由遗传、环境、肠道微生态以及宿主免疫失衡在内的多因素共同导致了过度活跃的炎症反应并最终引发患者的肠道粘膜屏障受损和管腔菌群紊乱。单一组学的分析无法全面揭示IBD发病过程中复杂的相互协同作用机制,更无法挖掘潜在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有效的干预策略。因此需要运用多组学关联分析技术以帮助研究者从多个维度解析IBD的发病机制。回顾和分析了多组学技术在IBD相关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且讨论了使用这些方法在IBD分型、早期诊断和个性化医疗等领域的潜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IBD发病机制奠定良好基础。
张立兴王丽娜康广博黄鹤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基因组学诊疗策略
近年碳环核苷类似物的合成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碳环核苷是呋喃糖环部分被碳环基团取代的核苷类似物.作为天然核苷的类似物,许多碳环核苷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同时,由于不存在典型的糖苷键,碳环核苷较天然核苷对于磷酸化酶和水解酶具有更高的代谢稳定性.因此,对碳环核苷类似物进行设计与合成,并筛选出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试剂成为近年来药物化学家们研究的重点.按照碱基种类的不同综述了近5年来碳环核苷的合成研究进展,分为嘌呤类碳环核苷、嘧啶类碳环核苷以及碳环C-核苷等三部分,重点介绍了嘌呤类碳环核苷的合成研究,并对碳环核苷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刘亚君郭翔海白鹏
关键词:抗病毒活性
寇氏隐甲藻生产DHA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介绍了当前国内外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生产和研究现状,寇氏隐甲藻是有较高DHA生产能力的优势菌株。由于当前我国DHA产能较低,需依赖进口满足需求,因此通过对优势生产菌株进行分析和改造来进一步提高DHA的产量迫在眉睫。同时详细介绍了高产菌株隐甲藻的胞内生产机理,以及通过各种理性优化和分子改造手段提高隐甲藻产DHA能力的研究。最后,针对利用隐甲藻生产DHA领域目前尚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应提出建议,为DHA生产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杨晓辉贾晓强
关键词:寇氏隐甲藻二十二碳六烯酸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