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研究所

作品数:98 被引量:213H指数:9
相关作者:叶秀兰朱晓伟李玲王明睿康南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会议论文
  • 4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7篇视网膜
  • 27篇网膜
  • 14篇细胞
  • 13篇病变
  • 11篇近视
  • 9篇视网膜病
  • 9篇视网膜病变
  • 9篇角膜
  • 8篇基因
  • 8篇玻璃体
  • 7篇血管
  • 7篇脉络膜
  • 6篇表型
  • 5篇视网膜母细胞
  • 5篇视网膜母细胞...
  • 5篇网膜母细胞瘤
  • 5篇细胞瘤
  • 5篇先天
  • 5篇先天性
  • 5篇母细胞

机构

  • 98篇中山大学
  • 3篇三峡大学第一...
  • 3篇温州医学院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云南省第一人...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爱尔眼科医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郑永欣
  • 3篇郑嵩山
  • 3篇颜建华
  • 3篇杨华胜
  • 3篇吴中耀
  • 3篇张秀兰
  • 3篇毛羽翔
  • 3篇余敏斌
  • 2篇赵海燕
  • 2篇钟毅敏
  • 2篇魏世辉
  • 2篇黄丹平
  • 2篇黄冰
  • 2篇张海江
  • 2篇唐仕波
  • 2篇许大玲
  • 2篇霍鸣
  • 2篇葛坚
  • 2篇刘奕志
  • 2篇刘文

传媒

  • 7篇中华眼科杂志
  • 7篇中华生物医学...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眼科研究
  • 5篇中华眼底病杂...
  • 4篇中国实用眼科...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第三届中国眼...
  • 2篇眼科
  • 2篇第十二届广东...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院统计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眼科学报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6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1篇2013
  • 5篇2012
  • 11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替代药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替代药物治疗POAG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SOLO(R) SLT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仪对正在接受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眼压控制≤21 mmHg(1 mmHg =0.133 kPa)的进展期POAG患者45例(67只眼)进行SLT治疗.采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生成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标准能量治疗组:34只眼接受标准能量270°前房角小梁网SLT治疗;另一组为阈下能量治疗组:33只眼接受阈下能量360°前房角小梁网SLT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日眼压曲线,抗青光眼药物数量及并发症等指标.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6.4个月.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如基本资料、日眼压波动、激光能量使用双侧t检验或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用药种类使用非参数检验的Mann-Whitney U 检验或Wilcoxon rank检验.计数资料成功率和并发症采用卡方或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治疗前标准能量治疗组和阈下能量治疗组抗青光眼药物种类分别为(2.3±0.5)种和(2.1±0.4)种,治疗后最后一次随访用药种类分别为(1.3±0.5)种和(1.1±0.3)种,治疗前后用药种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477,-5.396;P <0.05).标准能量治疗组和阈下能量治疗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1.1% 和87.9% (P-0.70).标准能量治疗组和阈下能量治疗组日眼压波动在治疗前分别为(3.6±1.0) mmHg和(3.9±1.4)mmHg,治疗后分别为(2.3±1.0)mmHg和(2.4±0.9)mmHg,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11,4.679;P<0.05).标准能量治疗组激光治疗总能量为(47.8±6.0) mJ高于阈下能量治疗组(43.2±5.1) mJ(t =12.006,3.233;P <0.05),两组间在日眼压波动,治疗成功率、减少药物种类、治疗前后眼压及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SLT作为POAG患者抗青光眼药物替代治疗的方法,可以安全有效地减少患�
张洪洋杨扬帆徐建刚余敏斌
关键词:激光疗法小梁网
ZNF408突变与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表明ZNF408突变引起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但目前仅报道10个突变。本研究目的在于从FEVR患者中筛查该基因突变,以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中山眼科中心眼遗传病样本资源库收集122...
呼唤张清炯
文献传递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突变频谱与表型变异
目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致病基因众多、表型复杂且相互交织。本研究拟分析一组病例中这类基因的突变频谱及表型变异特点。方法从门诊收集的512个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家系先证者及其基因组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检测基因变异。然后对...
张清炯
文献传递
猴表皮干细胞横向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表皮干细胞可以作为角膜上皮细胞的替代物,在自体眼表修复及组织工程生物角膜的构建中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将体外分离培养的2~4代猴表皮干细胞和人角膜缘基质组织及角膜上皮细胞进行共培养Crranswell法),于共培养前后使用流式细胞仪、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其分化情况进行检测和鉴定.并于第2,4,6,8和10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皮干细胞转分化的比率.实验采用条件培养基诱导法作为对照.表皮干细胞在共培养前表达表皮干细胞标志,K15和整合素β1阳性,K3/K12阴性;共培养后转为表达K3/K12,从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现出角膜上皮细胞的特征,但是条件培养基诱导法阳性率较低.可见,表皮干细胞具有可塑性,在角膜缘基质组织及角膜上皮细胞的调控下,可以横向分化为类角膜上皮细胞,有可能重建角膜上皮,进行自体生物角膜的构建.
高楠王智崇黄冰葛坚陈系古卢蓉张可飞范志刚卢丽彭展崔光辉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角膜上皮细胞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饰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眼眶骨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眼眶骨折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体外构建以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为种子细胞、可降解吸收的生物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PLGA)为载体、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为生长因子的组织工程化骨,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植入PLGA/rhBMP-2复合物)和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化骨),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及眼眶外观、CT影像学和组织学变化.结果 术后所有动物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和眼球凹陷.CT三维成像显示术后3个月实验组的缺损范围[(25.1±6.8) mm2]小于对照组[(55.3±7.7)mm2];术后6个月,实验组的眼眶骨折缺损消失,而对照组仍存在.组织学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即可观察到实验组植入区边缘植入物开始缓慢吸收,少量成骨细胞沿支架长人材料内,而对照组未观察到;术后3个月可见实验组形成条带状新生骨长入将其分割包绕呈交叉排列,材料降解吸收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实验组植人材料完全被降解吸收,同时被新生骨组织取代,植入物与自身骨组织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而对照组仅部分降解吸收.结论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饰的组织工程化骨具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生物相容性好,材料可完全降解,为骨组织取代,对眼眶骨折缺损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田妮郑永欣王静李玲王明睿王安民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眼眶骨折
3013例疑似LHON患者的mtDNA原发致病突变分析
目的我们实验室自1995年开始对可疑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进行线粒体DNA检测。本研究系统地回顾了分析结果,并进一步分析了整个MT-ND4、ND6和ND1基因的编码序列。方法我们共收集3013例疑似L...
贾小云王攀峰黎仕强肖学珊郭向明张清炯
文献传递
Howell card与Cover test+排棱镜对近附加下隐斜度测量的比较研究
目的:目前认为青少年渐进镜的近附加能改变视近隐斜度。本研究比较两种隐斜测量方法—Howell card与Cover test+排棱镜对不同下加条件下单纯性近视眼近隐斜检测结果,进一步探讨两种方法测量不同隐斜度的相关性,以...
王冬梅杨智宽蓝卫忠朱晓伟李振赵峰葛坚
关键词:近附加近视眼
文献传递
十年光学离焦近视研究
WHO指出视觉障碍是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三大类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疾患,而视觉障碍就包括众多的尚未矫治的近视眼患者。本研究从以下三方面对该科学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一、中央远视性光学离焦可以加速幼猴眼轴延长,促进近...
葛坚
关键词:光学离焦近视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的效果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22例(22眼)。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先预置环扎带,再完成环扎、硅压预置缝线,放视网膜下液或前房穿刺放房水,视网膜冷凝、垫压,核实裂孔、扎紧环扎带和眼内注入膨胀气体,定期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8例,手术成功率81.82%,其余4例需二次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4者3例,0.06—0.3者6例,手动~0.05者13例,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9,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具有操作方便、观察直观、并发症少等优点。
张海江许大玲刘文霍鸣
关键词: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裂孔性显微手术
3013例疑似LHON患者的mtDNA原发致病突变分析
目的我们实验室自1995年开始对可疑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进行线粒体DNA检测。本研究系统地回顾了分析结果,并进一步分析了整个MT-ND4、ND6和ND1基因的编码序列。方法我们共收集3013例疑似L...
贾小云王攀峰黎仕强肖学珊郭向明张清炯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