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品数:214 被引量:933H指数:13
相关作者:李开春常宏伟秦伟吕勇刘磊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5篇医药卫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理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9篇流行病
  • 39篇流行病学
  • 28篇病毒
  • 15篇综合征
  • 14篇影响因素
  • 12篇血小板
  • 12篇血小板减少
  • 12篇血小板减少综...
  • 12篇发热
  • 12篇发热伴血小板...
  • 12篇发热伴血小板...
  • 11篇职业病
  • 1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1篇老年
  • 10篇健康
  • 10篇公共场所
  • 10篇病例
  • 9篇疫苗
  • 9篇老年人
  • 8篇疫情

机构

  • 208篇六安市疾病预...
  • 44篇安徽医科大学
  • 18篇安徽省疾病预...
  • 14篇皖南医学院
  • 1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0篇蚌埠医学院
  • 8篇六安市人民医...
  • 4篇六安市第二人...
  • 3篇安徽科技学院
  • 3篇宣城市疾病预...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舒城县人民医...
  • 3篇安徽省六安市...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安庆市疾病预...
  • 2篇济南市疾病预...
  • 2篇六安市中医院
  • 2篇安徽省结核病...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48篇李开春
  • 40篇常宏伟
  • 31篇秦伟
  • 30篇刘磊
  • 29篇吕勇
  • 28篇李鹏飞
  • 23篇高大维
  • 22篇姜正好
  • 22篇唐昆
  • 20篇曹洪娟
  • 20篇陈栋
  • 19篇马功燕
  • 18篇李朝阳
  • 17篇范玉珍
  • 15篇杨洋
  • 15篇罗慧敏
  • 14篇徐鹏鹏
  • 14篇杨卫
  • 13篇汪全治
  • 11篇张凤

传媒

  • 33篇安徽预防医学...
  • 1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1篇预防医学
  • 8篇职业与健康
  • 8篇中国热带医学
  • 7篇疾病监测
  • 6篇职业卫生与应...
  • 6篇华南预防医学
  • 6篇安徽卫生职业...
  • 6篇公共卫生与预...
  • 5篇中国卫生检验...
  • 5篇安徽医学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实用预防医学
  • 4篇预防医学情报...
  • 3篇卫生研究
  • 3篇工业卫生与职...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0篇2023
  • 11篇2022
  • 21篇2021
  • 21篇2020
  • 17篇2019
  • 22篇2018
  • 13篇2017
  • 10篇2016
  • 16篇2015
  • 18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4
2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2013年六安市某中学学生体检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六安市某中学生2010—2013年身体健康状况及常见病的检出情况,为拟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高一高二学生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年中学生四大主要常见病依次为视力减退、龋齿、沙眼、色弱,其中视力减退检出率高达75.17%,稳居第一,视力减退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不同年份高一新生、高二年级学生视力减退检出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份高一新生和高二年级学生的沙眼、色弱、心脏疾病、血压异常的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同年份高一视力减弱检出率与高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一批高一新生随着年级的增长,视力减弱检出率高一普遍高于高二(P<0.001),提示视力减弱有进展趋势;龋齿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校中学生常见病以视力减退、龋齿、沙眼较为突出,而视力低下率一直居常见病之首,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强防治工作,提高中学生的健康水平。
邹奇志李开春朱小霞
关键词:青少年
2018—2020年六安市部分公共场所中公共用品pH状况分析
2022年
目的了解六安市部分公共场所(宾馆、美容美发店、洗浴汗蒸中心)中毛巾、床单的基本状况,为公共场所中毛巾、床单的清洗提供卫生监测要求与建议。方法2018—2020年选择六安市22家宾馆、25家美容美发店、8家洗浴汗蒸中心开展基本情况调查,采集毛巾、床单测定其pH。结果2018—2020年共采集毛巾、床单样品1039份,合格680份,总合格率为65.45%。不同年份宾馆公共用品pH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757,P<0.05),美容美发店毛巾pH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8,P>0.05)。不同级别的宾馆公共用品pH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毛巾:χ^(2)=37.651,P<0.05;床单:χ^(2)=6.617,P<0.05),美容美发店毛巾pH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6,P>0.05)。不同季节宾馆公共用品pH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毛巾:χ^(2)=0.399,P>0.05;床单:χ^(2)=1.587,P>0.05),美容美发店毛巾pH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93,P<0.05)。不同类别公共场所公共用品pH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36,P<0.05)。结论2018—2020年六安市部分公共场所毛巾、床单pH合格率较低,应加强对公共场所中毛巾、床单清洗的卫生监督。
唐秀娉耿天宇杨洋曾勇兰勤吴翔
关键词: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监测PH合格率卫生监督
六安市市级健康企业认定评估结果分析
2023年
目的 分析六安市市级健康企业认定现场复查评估资料,为今后健康企业建设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六安市2022年17家市级健康企业认定现场复查评估资料,分析具体评估指标的得分率差异,探究健康企业建设的关键控制点。结果 申请六安市2022年市级健康企业认定现场复查评估的企业共计17家,6家企业一次性通过认定评估,评估得分最低为623分,最高为921分,平均(764.76±82.34)分。一级指标包括4个建设领域,其中管理制度得分率最低(63.86%),健康环境得分率最高(89.62%)。二级指标共14项,平均得分率在29.64%~94.49%之间,得分率较低的指标主要为全员参与(35.95%)和心理健康管理与服务(29.64%)。三级指标共60项,有26项(占43.33%)指标判定为健康企业建设关键控制点,其中薄弱环节有14项(占23.33%),关键部位有8项(占13.33%),重点区域有4项(占6.67%)。结论 六安市用人单位健康企业建设的积极性不足,一次性通过健康企业认定评估率低,用人单位应高度重视健康企业关键控制点的建设。
刘磊李成程婷婷倪锐唐昆解雨晴汪鸿飞李鹏飞曹承松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reakthrough varicella during varicella outbreaks
Background:Although a varicella vaccine has been available in China since 1998 in the private sector,varicella...
秦伟
文献传递
2018-2019年安徽省某学校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现场调查及疫苗保护效果评估被引量:21
2020年
目的分析2018-2019年安徽省某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暴发原因,利用暴发现场评估含腮腺炎成份疫苗(MuCV)的保护效果,为优化免疫程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8-2019年安徽省某学校流腮的暴发原因和流行特征,并利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评估MuCV的保护效果。结果本次疫情共报告流腮病例78例,罹患率为11.24%。首发病例有2剂MuCV免疫史,42.31%的病例未进行规范隔离。91.03%的病例集中在学校1号楼,1号楼和2号楼病例的接种率分别为90.25%和68.38%,但1号楼学生的发病风险是2号楼的3.71倍(RR=3.71,95%CI:1.74~7.88)。1剂、2剂和3剂MuCV的保护效果分别为30.94%、32.69%和100.00%。随着接种疫苗时间间隔的推移,学生罹患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24.472,P<0.001)。MuCV保护效果随接种时间推移而出现下降趋势,5年内疫苗保护效果最好,为86.38%(95%CI:40.29%~96.89%),>5年组与未接种组的保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6,95%CI:0.41~1.41,P>0.05)。结论接种2剂MuCV的患者也可能成为暴发的传染源,本次暴发主要与学校传染病报告管理不规范及MuCV疫苗保护效果衰减有关。MuCV接种后5年内保护效果较好,接种时间>5年,1剂和2剂MuCV的保护效果差,3剂MuCV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和免疫持久性。
王健秦伟顾君杨辉孟祥梅王瑶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2018—2019年六安市酒店室内PM_(10)和PM_(2.5)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2018—2019年六安市酒店室内PM_(10)和PM_(2.5)污染水平、其他污染物及微小气候状况,分析室内PM_(10)和PM_(2.5)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8—2019年对安徽省六安市各星级的酒店分别采用分层抽样和立意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选择酒店18家,夏、冬季分别进行1次采样,监测室内污染物浓度(甲醛、CO_(2)、PM_(10)、PM_(2.5))、室内微小气候(温度、湿度)及室外污染物浓度(PM_(10)、PM_(2.5))。结果室内外PM_(2.5)和PM_(10)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层PM_(10)浓度低于高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的PM_(10)、PM_(2.5)浓度低于冬季,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8年PM_(10)、PM_(2.5)的浓度低于2019年PM_(10)、PM_(2.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内PM_(10)、PM_(2.5)浓度与温度、湿度呈负相关,与室外PM_(10)、PM_(2.5)呈正相关。结论本次调查的酒店室内PM_(10)、PM_(2.5)浓度冬季高于夏季,2019年高于2018年,PM_(10)浓度高层高于低层。随时间增加,室内PM_(10)、PM_(2.5)污染有所加重,室内颗粒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室外。
翟和亮陈栋罗慧敏李玉高大维张凤陈智超杨洋吴翔
关键词:空气污染影响因素
人肠道病毒71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近年来,人肠道病毒71(EV71)感染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EV71感染主要引起手足口病,但所致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肌麻痹,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EV71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测、预防和研究方向等作一综述。
常宏伟王明丽
关键词:肠道病毒71流行病学
六安市市级医院消毒质量监测被引量:1
2006年
时全
关键词:消毒质量监测消毒工作质量医院卫生
基于模糊数学模型在MDF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将模糊数学法应用于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中,综合评价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现状。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及检验检测法对某中密度纤维板(medium density fiberboard,MDF)制造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检测,运用模糊数学法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暴露强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MDF制板企业3个主要生产单元,原料输送单元、铺装制板单元、辅助生产单元职业病危害风险水平综合评价分别为Q_1=5.96,Ⅲ级(一般);Q_2=6.29,Ⅲ级(一般);Q_3=8.50,Ⅱ级(良)。用人单位整体职业病危害风险综合评价为Q_4=6.77,Ⅲ级(一般)。结论模糊数学法可综合评估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固有风险程度、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和接触程度,并为用人单位综合量化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提供依据。
刘磊李鹏飞陈栋唐昆
关键词:模糊数学法职业病危害评价
中国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监测信息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分析2013年媒体监测中所关注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与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数据进行比较,探索网络媒体监测在突发事件发现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媒体监测信息中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注的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媒体信息共752条,涉及31个省份;其中53.46%为突发事件原始信息,22.07%为突发事件进展信息;41.62%与传染病相关,24.73%与食物中毒有关.27.53%的信息来源于政府或专业机构网站,72.47%来源于新闻媒体报道.事件类别中,41.79%为食物中毒,18.66%为传染病事件.事件发生场所中,22.39%为学校,18.16%为其他集体单位,16.92%为家庭.媒体监测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28.86%在突发系统中进行了报告.首例病例发病日期-媒体报道日期间隔中位数为2.5 d,首例病例发病日期-突发系统报告日期间隔中位数为2.0d,19.83%的事件媒体报道日期早于突发系统报告日期.结论 网络媒体监测已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的重要方式,是传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重要补充。
孟玲吕勇曹洋涂文校洪志恒李雷雷倪大新李群金连梅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互联网媒体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