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社会科学系

作品数:28 被引量:93H指数:6
相关作者:傅世杰茅擎天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8篇哲学宗教
  • 8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主义
  • 3篇道德建设
  • 3篇政治
  • 3篇儒家
  • 3篇社会
  • 3篇民族
  • 2篇知识
  • 2篇儒家伦理
  • 2篇社会主义
  • 2篇伦理
  • 2篇美国国会
  • 2篇就业
  • 2篇公民
  • 2篇公民道德
  • 2篇公民道德建设
  • 2篇共产党
  • 2篇城市
  • 1篇道德
  • 1篇道观
  • 1篇得失

机构

  • 28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市委党校

作者

  • 3篇邵龙宝
  • 2篇孙祖芳
  • 2篇毛惠彬
  • 2篇田晖
  • 2篇郭学堂
  • 2篇谢爱华
  • 1篇何小莲
  • 1篇张儒平
  • 1篇薛念文
  • 1篇田亮
  • 1篇陈君华
  • 1篇刘日明
  • 1篇刘淑妍
  • 1篇孙守敏
  • 1篇傅世杰
  • 1篇梅丽红
  • 1篇茅擎天
  • 1篇胡春风
  • 1篇詹兆雄
  • 1篇朱义禄

传媒

  • 24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国际观察
  • 1篇前进
  • 1篇中国建设信息
  • 1篇中国建设信息...

年份

  • 8篇2003
  • 19篇2002
  • 1篇200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卢梭与近代政治哲学的转向被引量:3
2003年
卢梭在“公意”概念基础上开出了一条不同于英国洛克式政治哲学的路向。在某种意义上 ,我们可以说卢梭引发了近代政治哲学的转向。这种转向主要表现在以“公意”概念为核心而引发的近代政治哲学的主题、政治权利的基础和形式、政治权利的内容等方面。然而 ,由于“公意”的抽象性及其与“众意”的模糊区分 ,结果使得卢梭开辟的这条政治哲学路径归于无效。
刘日明
关键词:公意卢梭
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及得失被引量:7
2003年
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接纳 ,构成了中国近代历史演化的重要内容。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接纳 ,经过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外象到内质的发展历程。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人对中国社会和外部世界的认识 ,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本文从史论结合的角度 ,探讨了近代中国学习和接纳西方文化的历程及其得失。
孙守敏
关键词:近代史西方文化
中日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条件比较
2003年
本文运用社会建构的研究方法 ,对中日近代科技发展的外部史即社会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传递方式、教育体制、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国际环境六个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加以比较分析 ,回答了古代先进的中国科学技术到了近代反而处于落后地位 。
邵龙宝
“战国策派”再认识被引量:9
2003年
抗战时期兴起的“战国策派”是一个民族主义学术团体。他们用“文化形态学”来解释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格局 ,惊呼“战国时代的重演” ,批评中国柔性主义文化传统和国民劣根性 ,大力倡导尚力精神和英雄崇拜 ,主张恢复战国时期文武并重的文化 ,以适应激烈的民族竞争 ,并主张战时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尽管其历史观有非理性倾向 。
田亮
关键词:战国策派民族主义国民性改造林同济雷海宗
夷夏之辨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国政治文化研究之三被引量:1
2002年
夷夏之辨是传统的政治理念。19世纪末顽固派以此作为拒绝向西方学习的挡箭牌 ,对历史发展起着阻碍作用。20世纪初革命派以此为推翻清廷统治的思想武器 ,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夷夏之辨 ,是决定近代中国政治思潮演变的主旋律 ,是全方位理解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
朱义禄
关键词:夷夏之辨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文化
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中的辩证法被引量:1
2002年
邓小平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辩证方法 ,提出了一系列实现国家统一的正确指导原则 :“一国两制”要讲两个方面 ,其中大陆社会主义是主体方面 ;“一国两制”也要讲两个“长期不变” ,其中大陆社会主义制度永远不变是前提 ;实现“一国两制”要有“两手”。以和平方式为主、不承诺放弃非和平方式的方针 ,不仅适用于实现国家统一的过渡时期 。
毛惠彬
关键词:一国两制两点论重点论
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与可持续发展
2002年
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 ,而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目的和价值取向是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唯利是图价值观的反思 ,一定程度上已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地域的限制 ,体现了人类自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它们都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
胡春风
关键词:公正公平可持续发展
再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被引量:1
2002年
1952年 ,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 ,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条总路线部分改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原有的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战略。不可否认 ,这种改变在当时有其历史合理性的一面 ,但从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 ,有必要从主观认识原因方面再作进一步的探讨 ,以加深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更好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傅世杰梅丽红
关键词:过渡时期总路线工业化社会主要矛盾主观认识
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2年
邵龙宝
关键词:儒家伦理公民道德建设
西方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其启示被引量:3
2002年
马克思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劳资对立的经济根源。二战后,西方对收入分配问题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尽管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减少了社会动荡,促进了经济发展,使资本主义在自身运动过程中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在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西方收入分配的某些理论与实践值得我们借鉴。
孙祖芳
关键词:收入分配资本主义劳资对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