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 作品数:19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云凤杨吉萍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 日本大正末期的“亚洲主义”浪潮与中国的回应——兼论孙中山的思想与中国民族主义
- 2020年
- 日本的"亚洲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曾遭遇挫折并进入了低潮期。但此后不久,由于中国排日浪潮的结束、美国"排日移民法案"的实施,它在1923—1924年前后又重新呈现出了复苏的迹象。对此,当时中方各界曾进行过不少回应与批判。尤其从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来看,他所主张的"亚洲主义"并非是对日方主张的共鸣,反而是在倾诉着绝望与不满,是一种"作为抵抗与言论的亚洲主义"。而且,这种"亚洲主义"思想与当时中国的民族主义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是由其延伸而来的,追求亚洲"被压迫民族"团结一致,救亡图存的"亚洲主义",故在抵抗侵略的问题上有着不容小觑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 刘峰田波
- 关键词:亚洲主义孙中山民族主义
- 学习日语过程中的思维变化和语言行为——以中国学习者为例
- 2012年
- 对上海师范大学日语专业学生和非日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中国学生学习日语过程中的外语思维变化和语言行为表现能力。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了中国学生学习日语过程中外语思维的变化、语言行为表现能力与学习外语的时间和语言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掌握一门地道的外语,除了解所学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等之外,用所学国家的语言方式习惯性思维等也非常重要。
- 杨吉萍
- 关键词:中国日语学习者外语思维
- 江户儒者"王霸之辨"诠释中的"位""道"之争被引量:1
- 2022年
- 江户儒者在诠释“王霸之辨”时特别关注王与霸在性质上到底是指“位”而言还是指“道”而言这一问题。伊藤仁斋解读王霸时没有明确区分“位”“道”,招致了后学的批判。荻生徂徕以“道”论孟子的王霸,太宰春台以“位”论孔子的王霸。薮孤山用区分字音和字义的方式,将“‘位’层面的王霸”和“‘道’层面的王霸”分开论述。冢田大峯结合历史背景,将王霸细分为“春秋时代指‘位’而言的王霸”和“战国时代指‘道’而言的王霸”。
- 侯雨萌
- 关键词:荻生徂徕
- 蔡元培的东文观与中国日语教育——从绍兴中西学堂到南洋公学特班被引量:5
- 2008年
- 在蔡元培由封建官僚向革命派转变的过程中,日语学习和日译西籍的阅读对其了解西学新知和革命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对“和文汉读法”这一有中国特色的日语学习方法的探索甚至早于梁启超。在完成了由日语学徒向教育管理者的转变后,将这种日语“速成”教学法乃至自己的东文观服从和服务于近代大学的功能定位及国家的政治战略,因材施教、因时而教,对今天的日语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王升远唐师瑶
- 关键词:日语教育南洋公学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亚洲主义”意识形态的政策化被引量:1
- 2020年
- 近代日本的“亚洲主义”并非一定以对抗欧美为根本目的,因而它与所谓的“协调主义”路线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这意味着“亚洲主义”意识形态的政策化存在着可能性。尤其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它自下而上,由日本陆海军、外务省等各分支机构到最高首脑决策,经历了一个逐渐向外交国策渗透发展并最终讨论成型的复杂过程。可以说1933年斋藤内阁“五相会议”所制定的《外交方针》正是其政策化的典型表现。该方针将“协调主义”作为辅助手段,明确宣布今后日本的国策在于“实现帝国指导下日、满、华的提携共助”。这意味着“不放弃协调主义的亚洲主义政策”在当时已告形成。
- 刘峰
- 关键词:亚洲主义
- 特殊个体的原理价值及其局限性——论泽柳政太郎的亚洲主义思想被引量:1
- 2022年
- 一战以后,近代日本的亚洲主义者在面对中国汹涌澎湃的反日浪潮时内心是极度失落的,以致于在此后开始对其思想理论展开重大调整。虽然其主流在于将国家改造运动与亚洲主义捆绑起来,但其中亦不乏别样的论调。而正是这些论调,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殊原理性。尤其是泽柳政太郎,曾脱逸出以往“东方vs西方”的思维范式而将亚洲主义定义为足以与欧美并存共生的跨国境、超民族理念,以便将其作为通往世界主义的桥梁与当时盛行的“国联构想”进行融合。然而从其理论中所包含的日本盟主论等色彩来看,泽柳亦终究无法克服历史的局限性、无法跨越出扩张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未能将发展亚洲、世界大同作为目的,其本质仍停留在鼓吹日本利益优先的“亚洲门罗主义”层次而应予以批判。
- 刘峰
- 关键词:亚洲主义世界主义
- 身体的改写与重置——论金原瞳小说里的后现代伦理表达被引量:1
- 2021年
- 金原瞳是日本新生代作家中相当“多产”的一位。她擅长采用多视角及多线叙事,通过刻画略显偏执、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女主人公形象,呈现出了一个充满矛盾与不确定性的后现代伦理世界。后现代伦理基于身体,寻求的是多维时空中生命经验的解辖域、去层化。金原瞳小说里反复出现的,对身体进行技术改造(舌洞)、对“情欲”、“母性”等身体经验进行改写与重置的书写,包蕴着深层的后现代伦理拷问,并由此形成一股难以抗拒的文学张力。近作《一无所有》作为一部典型的震灾后文学作品,将伦理身体介入灾害叙事,从而完成了一场性别化的、对“3·11”震灾记忆的镜像反观,呈现出此前作品不曾有的聚焦现世冲突的伦理关怀,是对如何从伦理层面观照灾害书写问题的有力揭橥。
- 陈晨
- 关键词:身体后现代伦理
- 甲午战争以前日本的对华协调政策——以1876—1894年的朝鲜问题为例被引量:1
- 2021年
- 1876年以后日本政府在新的东亚变局下开始摸索对华外交路线的转变,特别是以1882年朝鲜的“壬午兵变”为契机,多种政策构想逐渐向“对清协调”的路线统一。而这一变化又在此后与清政府代表李鸿章等人的协商交涉之中,在甲申政变、天津条约、朝俄密约、巨文岛事件等一系列时局背景的影响下得到发展,最终以联清拒俄、承认清廷主导朝鲜事务、默认清军扩大对朝支配的方式具体表现出来。但由于该路线有其背后阴谋,本身是为其对外扩张服务的工具,再加上当时中日之间的根本矛盾难以调和,结果使其政策在1894年前后迎来了重大变动并进一步引发了甲午战争。
- 刘峰
- 关键词:清政府
- 吉田松阴的幕府观与伦理困境——兼论松阴非“倒幕论者”
- 2024年
- 德川时代日本的长州藩士、阳明学者吉田松阴始终持“敬而不尊”的幕府观,他以天皇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但同时承认幕府在军事上对各藩国的统帅地位。吉田松阴对幕府有着攘夷的现实诉求,当幕府无心攘夷时,松阴就陷入了一种伦理困境之中:幕府对自身所属的长州藩有着长久以来的恩情,即便幕府有违天皇的攘夷旨意,身为藩士的松阴也无法转身倒幕,只能履行死谏的责任。即便幕府两次违敕,松阴也始终对此报以高度克制,其生前种种言行都为矫幕、谏幕而发,不以打倒幕府为最终目的。
- 侯雨萌
- 近代日本民族主义的双重性格与“亚洲主义”
- 2020年
- 长期以来,日本社会有不少人在鼓吹建立一个“正常国家”,并为此试图甩掉历史的“包袱”,对近代那一段极不光彩的事实予以否认。尤其对于近代日本的民族主义与“亚洲主义”,他们大肆宣扬其“积极意义”,试图掩盖其侵略膨胀的性质。然而正是这两个思想,曾作为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与理论基础,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无法忘却的痛苦与灾难。
- 刘峰
- 关键词:双重性格亚洲主义军国主义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