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作品数:39 被引量:197H指数:7
相关作者:孟春玲冯逢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清华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成像
  • 9篇磁共振
  • 8篇磁共振成像
  • 7篇动脉
  • 5篇血管
  • 5篇影像
  • 4篇体层摄影
  • 4篇肿瘤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动脉疾病
  • 3篇血管成像
  • 3篇冠状动脉疾病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CT
  • 2篇蛋白
  • 2篇动脉自旋标记
  • 2篇动物

机构

  • 37篇北京协和医学...
  • 10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耶鲁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湖北省肿瘤医...

作者

  • 3篇张伟宏
  • 3篇张学威
  • 3篇李晓光
  • 2篇薛华丹
  • 2篇潘卫东
  • 2篇范小晶
  • 1篇兰晓莉
  • 1篇冯逢
  • 1篇孟春玲
  • 1篇朱惠娟
  • 1篇牛娜
  • 1篇王友彬
  • 1篇金征宇
  • 1篇马超
  • 1篇李剑
  • 1篇邱志峰
  • 1篇韩冰
  • 1篇韩扬
  • 1篇张倩
  • 1篇张婷

传媒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癌症进展

年份

  • 6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Meta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对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评价MSCT对OGIB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检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对诊断准确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并进行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1篇,各研究间存在低度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汇总敏感性、特异性与诊断优势比分别为0.52(95%CI 0.46~0.59)、0.93(95%CI 0.89~0.96)、12.66(95%CI 7.10~22.57);S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4,Q指数为0.7806;MSCT诊断OGIB的阳性率是胶囊内镜(CE)诊断OGIB阳性率的0.50倍(95%CI:0.23~1.06),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 MSCT在OGIB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E相比,MSCT对OGIB诊断的阳性率低于CE,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邓灵波李晓光明韦迪张强
关键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多层螺旋CTMETA分析
应用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41例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应用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应用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胸部胸廓内动脉穿支供血区正常皮肤深层,扩张器每周注水;第2阶段,扩张量达到预期扩张目标后取出扩张器,同时切除瘢痕疙瘩,并以相应的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为蒂形成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切除后创面。术后围手术期进行辅助放疗和高压氧治疗。术后随访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记录复发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共纳入41例患者,男20例,女21例,年龄24~64岁,平均32.1岁。平均患病时间11.9年;瘢痕疙瘩大小平均约9 cm×8 cm;置入扩张器数量1~4枚,容量80~600 ml,平均300 ml;平均注水时间约3个月。术中切取扩张穿支皮瓣大小平均约9 cm×8 cm。术后随访4~19个月,平均8.6个月,2例(4.9%)合并小面积皮瓣远端皮肤坏死;5例(12.2%)出现部分切口瘢痕增生,随访期内无完全复发病例出现。36例(87.8%)患者认为手术效果满意,5例(12.2%)患者认为手术效果可以接受。结论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是治疗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的有效方法,可为创面修复提供足够的皮肤组织量,其血液供应稳定,效果满意。
戚征孟湉宋可新冯程梁铮韵李文博张福泉孔令燕丁宁王友彬
关键词:瘢痕疙瘩胸部
不同临床亚型的抗合成酶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分析常见的不同亚型的抗合成酶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住院的5例不同临床亚型的抗合成酶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53岁.分析其临床及胸部高分辨率CT的主要特点.结果 5例患者均表现为咳嗽、活动后气短,均存在明确的双下肺为主的爆裂音,4例存在"技工手",均无"杵状指".1例血清肌酸激酶升高,4例抗核抗体阳性(1:80~1:640),3例RO-52阳性;肌炎抗体谱抗Jo-1、抗PL-7、抗PL-12、抗EJ及抗OJ阳性各1例.1例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符合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4例表现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合并机化性肺炎.所有患者接受起始剂量为≥1 mg·kg-1·d-1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2例使用硫唑嘌呤,3例使用吗替麦考酚酯,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胸部CT表现均明显改善.结论 抗合成酶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逐渐被临床认识,不同亚型的抗合成酶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胸部影像学表现可能存在差异,以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疾病、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合并机化性肺炎或机化性肺炎多见,治疗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作为初始治疗.
李珊黄慧宋新宇徐凯吴婵媛王迁徐作军
动脉自旋标记MR技术进展及应用被引量:34
2019年
动脉自旋标记(ASL)是一种利用动脉血液中的水分子作为内源性对比剂实现脑血流成像的功能磁共振技术。2015、2016年国际和国内ASL专家共识的分别发布推动了ASL技术的发展和规范化应用,当然ASL在技术层面和应用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标记后延迟(PLD)和动脉通过时间(ATT)不匹配等。共识后ASL的技术进展,包括多期延迟ASL、长标记ASL、非空间选择ASL等改进方案,都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优化。另外,ASL技术还可对血管结构成像、结合心动触发和扩散加权,实现更广泛、更准确的成像功能。
林天烨有慧冯逢金征宇
关键词: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成像
全身磁共振成像在不同类型脂肪萎缩患者脂肪分布的半定量研究
目的:应用全身磁共振成像对不同类型脂肪萎缩患者的脂肪分布进行定性及半定量研究.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 例不同类型脂肪萎缩的患者的脂肪分布情况,包括4 例家族性部分脂肪萎缩(familial partial lipo...
李烁薛华丹孙照勇许建萍平凡李伟金征宇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特征追踪(FT)技术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整体与局部心肌应变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于7 d内完成CCTA和心脏MR(CMR)检查。采用CVI 42后处理软件分析图像,获得左心室心肌整体和局部应变参数,包括整体径向应变峰值(GPRS)、整体周向应变峰值(GPCS)和整体纵向应变峰值(GPLS)以及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径向应变峰值(PRS)、周向应变峰值(PCS)和纵向应变峰值(PLS);同时测量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等。CCTA和CMR图像测量值的差异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CCTA组观察者内与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ICC评估。结果CCTA检查的有效辐射剂量为6.00(4.86,7.63)mSv。CCTA观察者内与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极好,ICC为0.85~0.98。整体应变参数中,CCTA的GPCS值[-8.10%(-10.32%,-5.20%)]小于CMR[-8.49%(-13.79%,-5.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5,P=0.031)。两种测量方法间GPRS和GP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TA和CMR间GPRS、GPCS和GPLS均呈强相关(r=0.65、0.63、0.71,P<0.001)。局部应变参数中,CCTA组中间段和心尖段的PCS值小于CMR组(Z=-2.17、-2.62,P均<0.05);余各节段局部应变参数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基底段-PCS、基底段-PLS、中间段-PRS和心尖段-PRS呈中度相关(r=0.46、0.52、0.58、0.53,P<0.05);余局部应变参数呈强相关,r值为0.64~0.70,P均<0.001。心功能参数中,CCTA和CMR的LVEF、LVSV、LV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关性极强(r=0.90、0.89、0.96,P<0.001)。结论基于CCTA-FT技术测量心肌应变的可重复性好,且与CMR测量结果间相关性好,可作为无创性便捷评估心�
曹立坤刘珮君王沄李潇林路朱马泰于胜会王怡宁金征宇
关键词:心力衰竭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心肌应变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前后两侧初级运动皮质(M1)功能连接的特点,进而为康复治疗找寻脑功能重组的证据。方法对5例发病1周内单侧发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检查和临床功能评分。同时选取正常志愿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只进行1次rs-fMRI检查。通过分析rs-fMRI两侧M1区功能连接值的改变,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功能连接变化的差异。结果患者治疗前组两侧M1区功能连接值降低(z=0.30±0.24),低于正常对照组(z=0.70±0.21),治疗后连接值升高(z=0.58±0.28),治疗前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及治疗前后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与正常对照组两侧M1区功能连接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治疗前组相比,治疗后组患侧肢体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患侧上下肢体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显著升高(P<0.05)、日常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显著升高(P<0.05),提示患者治疗后功能改善。结论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可以监测高频rTMS治疗前后两侧M1区功能连接的变化,客观地证实rTMS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推测康复治疗的黄金时间窗可能位于1个月内。
张学威管宇宙孟春玲房洪营张伟宏崔丽英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成像静息态重复经颅磁刺激
核医学显像在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系统性轻链(AL)型淀粉样变是淀粉样变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表现为多器官受累,进展快,预后差,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许多患者因不能及时诊断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早期诊断及确定受累范围是临床关注重点。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核医学显像可对AL型淀粉样变进行无创性诊断,并在患者的危险分层、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尤其是淀粉样物质特异性显像剂,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该文总结了核医学显像方法在系统性AL型淀粉样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雪竹任超黄政海沈恺妮李剑李潇王怡宁李方霍力
关键词:淀粉样变性免疫球蛋白轻链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放射性核素显像
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甚至增加幸存者的病死率。现代影像学不仅在脑卒中部位上巩固了前额叶-边缘系统神经环路破坏导致PSD的假说,还从大脑功能活动、物质代谢、白质纤维束等方面为PSD的研究提供支持。
卢洁张学威李静张伟宏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经腹肠道超声在克罗恩病术后复发及合并症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评估经腹肠道超声在检测克罗恩病(CD)术后吻合口复发方面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CD术后患者32例,行肠道超声检查,以肠镜和(或)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评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缓解组。采用χ^2检验,评价超声征象在复发组与缓解组中的差异,采用四格表计算肠道超声诊断CD术后吻合口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复发组患者30例,缓解组患者2例。以吻合口处肠壁厚度>0.3 cm及肠壁结构不清为诊断标准时,超声对CD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00%、100%、67%。确诊29例,超声诊断吻合口及其他部位肠瘘共15例(15/32)的准确性为100%,诊断吻合口狭窄共8例(8/32),准确性为100%。结论肠道超声在CD术后吻合口临床复发有特征性表现,在CD术后复发的监测和随访上有应用价值。
庄楠李文波朱庆莉王妙倩杨红刘炜周炜洵
关键词:克罗恩病术后复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