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

作品数:107 被引量:484H指数:13
相关作者:李说朱梁王庆兵高银高珊珊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慈善基金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0篇栓塞
  • 25篇静脉
  • 23篇介入
  • 22篇胰腺
  • 22篇肝癌
  • 21篇肿瘤
  • 20篇腺癌
  • 19篇胰腺癌
  • 19篇化疗
  • 18篇介入治疗
  • 17篇栓塞术
  • 16篇动脉化疗
  • 16篇动脉化疗栓塞
  • 16篇细胞
  • 16篇化疗栓塞
  • 14篇动脉
  • 14篇门静脉
  • 13篇消融
  • 12篇血管
  • 11篇肝动脉

机构

  • 106篇复旦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新乡市中心医...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福建省立医院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25篇王建华
  • 24篇颜志平
  • 16篇罗剑钧
  • 16篇刘凌晓
  • 14篇瞿旭东
  • 13篇王小林
  • 13篇刘清欣
  • 10篇张雯
  • 9篇程洁敏
  • 9篇方主亭
  • 8篇陈颐
  • 8篇刘嵘
  • 8篇龚高全
  • 6篇钱晟
  • 6篇吴林霖
  • 6篇李国平
  • 5篇施惠斌
  • 4篇杨敏捷
  • 4篇李长煜
  • 3篇周波

传媒

  • 37篇复旦学报(医...
  • 18篇介入放射学杂...
  • 15篇中国临床医学
  • 5篇中华介入放射...
  • 4篇第十届中国介...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上海医药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18篇2022
  • 9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12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10篇2015
  • 11篇2014
  • 6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1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IVC)栓子行栓子活检术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对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栓子患者行栓子活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例恶性肿瘤合并IVC栓子患者经右侧股静脉行IVC栓子活检。记录取出标本的成功率和患者术中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并随访2个月了解是否引起医源性肺部转移。分析病理结果,与术前CT或MRI诊断进行比较,判断影像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IVC栓子活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及IVC破裂出血,随访2个月未发现医源性肺转移。术前影像学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较高,达93%。结论恶性肿瘤合并IVC栓子行栓子活检术是安全、微创、易行的,能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
方主亭颜志平罗剑钧张雯吴林霖刘清欣瞿旭东王建华王小林刘凌晓
关键词:恶性肿瘤瘤栓活检
CEUS在肝细胞肝癌局部热消融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研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热消融治疗术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5—1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及介入治疗科行热消融治疗的44例HCC患者(射频消融19例,微波消融25例),病灶最大径9~42 mm,平均18.1 mm,术前CEUS准确定位引导病灶热消融,术后1个月行CEUS及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以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结果为标准,将CEUS评价热消融治疗的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影像学方法判断肿瘤灭活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HCC热消融术后,CEUS、Gd-EOB-DTPA增强MRI评估热消融后病灶大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4)。经Gd-EOB-DTPA增强MRI提示病灶完全消融40例,不完全消融4例;经CEUS检查提示病灶完全消融41例,不完全消融3例。术后1个月CEUS评估HCC消融后疗效判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7.7%、75.0%、100.0%。结论:CEUS对HCC患者热消融治疗后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将其作为HCC患者热消融治疗效果评价的手段。
王坤董怡刘凌晓陈荣新包静文陈彦玲王文平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热消融
在接受仑伐替尼联合PD-1抗体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前行门静脉栓塞术的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究肝切除术前行门静脉栓塞术(PVE)在接受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在肝切除术前接受仑伐替尼联合PD-1抗体治疗及PVE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6例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54.6±6.2)岁,年龄范围46~63岁。每2个月(±2周)通过影像学检查并依据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1版本)评估肿瘤缓解情况和剩余肝体积。采用门诊复查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和肿瘤进展情况。结果:6例患者在治疗前3例为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A期,3例为B期。肝切除术前,1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5例患者疾病稳定。6例患者行PVE及仑伐替尼联合PD-1抗体治疗前剩余肝体积百分比(29.0±8.9)%,肝切除术前末次评估剩余肝体积百分比(41.3±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9,P<0.001)。5例患者行肝切除,1例患者剩余肝体积增长不足至末次评估未行肝切除。5例行肝切除的患者中1例发生肝切除术后肝衰竭(B级)和严重术后并发症(需要经皮胸腔穿刺引流的胸腔积液)。随访时间范围1.0~12.3个月,中位数4.5个月,5例肝切除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在接受仑伐替尼联合PD-1抗体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中,肝切除术前行PVE安全可行。
徐彬李小龙朱小东黄成沈英皓瞿旭东李美龄诸金金汤钊猷周俭樊嘉孙惠川
关键词:肝切除术门静脉栓塞术
BCLC B期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及治疗策略(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Staging,BCLC)B期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17例BCLC B期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收集患者TACE术前1d及术后1、3、5、7、14、30d时外周静脉血,检测血VEGF表达水平,分析VEGF表达变化与肝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与TACE术前1d相比,术后1d血VEGF有所升高,术后3、5d有所下降,术后14d较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肝动脉-门静脉瘘、随访CT/MRI发现明显新发病灶患者血VEGF水平较高。17例患者中疗效较好10例,疗效较差7例;两组间VEGF变化在术后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VEGF表达水平可作为BCLC B期患者TACE治疗潜在的疗效评估指标。
张巍龚高全李长煜李国平陈颐王成刚王庆兵杨敏捷程洁敏王小林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MRI特征及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pNETs)涵盖了从良性到高度侵袭性一系列生物学特性.对于良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行组织保留的局部切除术,因此术前准确诊断及分级十...
周国锋刘霄宇饶圣祥曾蒙苏王小林
关键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MRIADC值
转移性肝肿瘤TACE治疗后肝脓肿形成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肿瘤在TACE后肝脓肿形成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在1812例转移性肝肿瘤TACE治疗后发生肝脓肿患者23例中,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脓肿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对经皮穿刺引流(PCD)或结合经皮穿肝胆管引流(PTCD)治疗方法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收集转移性肝肿瘤在TACE后肝脓肿的发病率为1.3%(23/1812),术后高热、寒战、白细胞升高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为脓肿主要表现,肝脓肿确诊时间平均为介入术后(11.3±3.7)d。消化道来源的恶性肿瘤患者占73.9%。有胃肠道手术史患者18例(78.3%);有糖尿病史者12例(52.2%);患者肝内转移灶数目大于3个者19例(82.6%);在脓肿发生后均有肝功能变差(P=0.024);19例(78.3%)患者动脉造影显示肿瘤为乏血供。患者血培养及脓液培养显示大肠埃希菌是肝脓肿主要的病原菌。肝脓肿液化前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平均天数为(10.4±3.3)d,脓肿液化的时间平均为(15.9±3.7)d。最大脓肿直径的平均为(9.2±2.0)cm。所有患者均行肝脓肿穿刺引流术(PCD),平均PCD的次数为(3.7±1.7)次。有7例患者存在胆汁瘤合并梗阻性黄疸行PCD后再行PTCD。平均肝脓肿引流时间为(3.1±1.7)个月。PCD和PTCD后均未出现感染性腹膜炎及肿瘤破裂,未发现有脓肿穿刺点肿瘤种植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肝脓肿后的中位生存期(8.0±0.7)个月。单纯行PCD的患者肝脓肿后的中位生存期为(9.0±1.0)个月,而PCD+PTCD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5.0±0.7)个月,两者的中位生存期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41)。结论转移性肝肿瘤TACE后发生肝脓肿的危险因素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消化道手术有关,糖尿病可能是危险因素之一。其临床特征为病灶多发,易发于乏血供伴中央坏死病灶,主要感染细菌为消化道来源,易发胆汁瘤。积极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脓腔穿刺引流
周颜陈卫王小林龚高全李国平
关键词:肝脓肿转移性肝肿瘤胆汁瘤穿刺引流
亡羊补牢——论钇-90微球国产化被引量:4
2017年
钇-90(^(90)Y)微球经导管动脉放疗栓塞术(TARE)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在欧美,尤其是美国已成为主要局部治疗方法之一。大量研究证实TARE具安全性及有效性,其疗效甚至优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目前中国大陆暂无临床可应用的^(90)Y微球,但开展这项治疗已势在必行。由于^(90)Y微球产品特殊性,单靠国外进口难以使该治疗得以推广。20世纪90年代国内曾有研制^(90)Y微球的经验,为此应集中力量,多方合作努力,使之能够早日国产化,为广大肝恶性肿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张雯颜志平
关键词:国产化
循环游离DNA在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循环游离DNA(circulating free DNA,cfDNA)是指游离于细胞外的核酸片段。肿瘤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比例的cfDNA来源于肿瘤细胞,称之为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其中包含了来源于肿瘤的突变和基因变异信息。而新的、更加高效的检测技术的开发使得ctDNA发展成为新的标志物。本文就ctDNA在肿瘤早期诊断、预后、疗效评估及跟踪新的突变中的应用作一综述,重点概述其在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
周国锋刘霄宇陈颐王小林
关键词:胰腺癌突变
经皮穿肝胆道引流(PTBD)结合经动脉灌注化疗(TAI)治疗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评价经皮穿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结合经动脉灌注化疗(transarterial infusion,TAI)治疗中晚期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伴有梗阻性黄疸的胰头癌患者 28例,所有患者均先行PTBD解除胆道梗阻症状,待有效引流后行经动脉灌注化疗。分析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CBR)、支架通畅时间、生存期和并发症。结果 28例患者共行PTBD 28次,胆红素由术前(168.9±64.1) μmol/L降到术后最低(37.2±6.2) μmol/L,其中15例放置胆道支架,支架平均通畅时间为10.6个月,共接受经动脉灌注化疗 81次,所有病例均未出现Ⅲ-Ⅳ不良反应,总临床受益反应为64.3%,平均生存期7.07个月。结论 PTBD结合经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安全可行的办法。
李长煜王小林龚高全程洁敏李国平刘凌晓施惠斌陈颐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
植入性门静脉主干癌栓兔模型建立及评估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门静脉主干癌栓(MPTT)动物模型并作客观评估,为进一步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n=10)和实验组(B组,n=14)。实验组在门静脉主干前壁缝一荷包,将瘤条经荷包中央注入门静脉腔内,并通过预留缝线悬挂固定在门静脉主干内壁:对照组开腹后仅在门静脉主干前壁作荷包缝合。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体重及生存时间。术后每周行多排螺旋CT检查,观察门静脉癌栓(PVTT)生长及转移。分阶段处死两组部分实验兔作病理检查,观察PVTT体积和转移情况。剩余兔观察生存时间。结果实验组门静脉主干成瘤率达100%。实验组(B9~14号兔)及对照组术后第35天平均体重分别为(1.48±0.19)kg和(2.08±0.17)kg,实验组(B9~14号兔)平均生存时间为(41.7±4.72)d。多排螺旋CT显示PVTT及门静脉阻塞后侧支循环和转移灶,病理学检查证实门静脉管腔内癌栓存在及转移灶。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可供影像学客观评价的MPVTT动物模型,并证实增强多排螺旋CT对诊断和监测PVTT生长和转移有良好价值,为临床治疗MPVTT研究建立基础。
张雯李说颜志平罗剑钧刘清欣瞿旭东王建华
关键词: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多排螺旋CT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