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教研室

作品数:39 被引量:328H指数:6
相关作者:张秀萍孙婷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Med-X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因果关系
  • 4篇有向无环图
  • 4篇癌患者
  • 3篇队列研究
  • 3篇腺癌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血压
  • 2篇预后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指数对
  • 2篇睡眠
  • 2篇死亡率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统计推断
  • 2篇偏倚

机构

  • 39篇复旦大学
  • 6篇上海市闵行区...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7篇赵耐青
  • 5篇许慧琳
  • 4篇秦国友
  • 3篇郑英杰
  • 2篇方红
  • 2篇严玉洁
  • 2篇许传志
  • 2篇姚保栋
  • 2篇张芬
  • 2篇陈林利
  • 2篇肖媛媛
  • 2篇李俊
  • 1篇张红旗
  • 1篇王华
  • 1篇石文俊
  • 1篇陈兴栋
  • 1篇吕明
  • 1篇杨杰孚
  • 1篇陈洁
  • 1篇冯自波

传媒

  • 9篇中国卫生统计
  • 7篇复旦学报(医...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医院统计
  • 2篇2017年中...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实用妇科内分...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交通事故死亡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了解2002-2015年浦东新区居民交通事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趋势,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交通事故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潜在工作减寿年(working years of potential lost,WPYLL)等指标对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浦东新区2002-2015年期间交通事故粗死亡率为10.72/10万,标化死亡率为7.03/10万,14年间交通事故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APC=-5.85%、-7.67%,P<0.001);男性交通事故死亡率高于女性(Z=23.00,P<0.001);行人、自行车及摩托车乘员占死亡总数的82.16%;浦东新区交通事故死亡PYLL为64 445年,PYLL率为1.73‰,WPYLL为49 271年。结论浦东新区交通事故死亡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但有降低趋势,行人、自行车及摩托车乘员死亡值得关注,应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陈亦晨李小攀杨琛郝莉鹏孙乔闫蓓
关键词:死亡率流行病学干预
有向无环图:语言、规则及应用被引量:14
2017年
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在探索因果关系,有向无环图(DAGs)是因果关系研究的图形工具。本文系统地介绍了DAGs的图形语言、基本规则和干扰规则,及其在识别研究问题、理解和实施研究设计、指导数据分析、偏倚分类等方面的应用。DAGs对因果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郑英杰赵耐青
关键词:有向无环图因果关系偏倚
常用生存分析模型及其对时依性协变量效应的估计方法被引量:5
2016年
生存分析是利用统计学相关理论和方法探索研究因素与"事件时间"(time-to-event)关联的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其研究方法初具规模以来,经过几十年、尤其是近三十年来的蓬勃发展,生存分析已经成为现代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医学、生物学、工程学、经济学及人口统计学等[1]。
肖媛媛许传志赵耐青
关键词:协变量统计推断人口统计学BAYESIAN
胎儿估计体重轨迹与不良妊娠结局间的关联性研究
2022年
目的研究胎儿估计体重轨迹与不良妊娠结局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4897名孕妇的产检数据,应用基于组的轨迹模型拟合胎儿估计体重轨迹。再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不同胎儿估计体重轨迹与不良妊娠结局间的关联性。结果将4组轨迹分别命名为高水平组(n=301,6.15%)、中高水平组(n=1621,33.10%)、中低水平组(n=2297,46.91%)、低水平组(n=678,13.85%)。胎儿估计体重水平相对高的轨迹组胎儿分娩孕周更早,所对应孕妇年龄更大,孕前平均体质量指数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组发生大于胎龄儿、巨大儿及采用剖宫产方式分娩的风险增加(P<0.05);低水平组发生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增加(P<0.05)。结论胎儿估计体重水平偏高或偏低均会影响胎儿和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加强对孕期内胎儿估计体重水平的监测,有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促进母婴生殖健康。
韩乔丽殷畅郑雪莹
2002—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意外跌落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2002—2016年浦东新区居民意外跌落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意外跌落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计算意外跌落的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平均年变化率(AAPC)及减寿指标。标化死亡率的比较采用Mantel-Haenszel检验,运用Joinpoint 4.0.4对死亡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2002—2016年浦东新区意外跌落年均粗死亡率为13.28/10万。标化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AAPC=-3.85%,Z=-5.506,P<0.001);女性意外跌落标化死亡率(6.80/10万)低于男性(7.07/10万)(Z=-5.79,P<0.001)。伤害部位以颅脑与下肢为主,占死亡总数的75.72%。浦东新区意外跌落死亡潜在减寿年数为18 415人年,潜在减寿率为0.46‰,平均减寿年数为3.44年/人。[结论]浦东新区意外跌落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高处跌落死亡值得关注,不同人群意外跌落死亡情况存在差异。
陈亦晨李小攀陈涵一杨琛郝莉鹏孙乔闫蓓曲晓滨张格朱海明孙良红
关键词:死亡率流行病学潜在减寿年数
变系数模型中稳健估计方法的比较和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在变系数模型中比较七种常见的稳健估计方法与最小二乘法的表现,为变系数模型中估计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R软件随机模拟,以变系数模型产生数据并对其进行污染,比较稳健估计方法和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的偏差、方差、均方误差以及积分均方误差的差异。结果当数据存在扰动时,尤其是存在X方向上的异常点时,M-Huber、最小绝对离差(least absolute deviation,LAD)估计、MM以及R这几种稳健方法的四项指标几乎都小于最小二乘法,其中,MM表现最好。而最小截断平方法(least trimmed squares,LTS)、最小中位数平方法(least median of squares,LMS)以及S由于在R软件中稳定性较差,并不适用于变系数模型。结论在变系数模型中,当有异常点存在时,采用MM估计能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黄绿斓赵耐青秦国友
关键词:变系数模型异常点
上海市闵行区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状况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揭示上海市闵行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全癌种恶性肿瘤发病状况。方法以上海市闵行区2004—2014年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登记管理的新发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于上海市恶性肿瘤登记系统追踪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计算T2DM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及与当地一般人群的恶性肿瘤标准化发病比(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io,SIR)和95%CI。结果男性和女性T2DM患者恶性肿瘤全癌种发病率分别为969.69/10万和834.17/10万人年(person-year),世界人口年龄标化发病率(age-standardized rate,ASR[W])分别为206.72/10万人年和285.80/10万人年,男女性全癌种恶性肿瘤的标化发病比分别为0.93(95%CI:0.88~0.98)和1.07(95%CI:1.01~1.12)。结论与一般人群相比,T2DM患者特定癌种的发病风险增高,不同癌种的发病风险变化存在差异。
许慧琳严玉洁方红姚保栋秦国友徐望红张芬郭琪王君燕方圆徐东丽
关键词:2型糖尿病恶性肿瘤发病率回顾性队列研究
个性化3D打印导向器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评价个性化3D打印模板引导空心钉置入固定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0例采用个性化3D个性化导向器引导下空心钉置入(3D组),20例采用传统导向器引导置钉(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两组间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D组在手术时间、术中置导针次数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40例患者随访时间18~27个月,平均(22.52±8.9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Harris评分及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Harris评分和关节活动范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3D组正位、侧位空心螺钉相互平行度以及空心钉分散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关节僵硬等影像改变。[结论]个性化3D打印模板引导股骨颈骨折空心钉置钉可减少导针置入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螺钉相互平行度及分散度。
丁悦罗剑锋王臻陆维佳潘伟成王明飞庞金辉张磊石文俊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个性化空心钉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患者膝下动脉病变的短期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慢性威胁性肢体缺血(CLTI)患者膝下动脉病变的短期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来自10家三甲医院的接受DCB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231例CLTI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0条患肢。主要终点为免于重大不良事件(MAE)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无截肢生存率(AFS)、免于大截肢率、生存率和免于临床驱动的靶肢体再干预(CD-TLR)率。使用Kaplan-Meier法评估治疗后6个月和1年时相关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31例患者的年龄为(72.3±9.73)岁,女性患者74例(32.03%)。240条患肢的329处膝下病灶接受了DCB治疗,115条(47.92%)肢体同时处理了膝上血管,无患者术中发生远端栓塞,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治疗后6个月时免于MAE发生率为85.90%(95%CI:81.34%~90.73%),AFS为90.14%(95%CI:86.21%~94.24%),免于大截肢率为95.80%(95%CI:93.14%~98.54%),生存率为93.82%(95%CI:90.62%~97.14%),免于CD-TLR率为94.57%(95%CI:91.48%~97.76%)。治疗后12个月时免于MAE发生率为73.95%(95%CI:67.56%~80.94%),AFS为81.26%(95%CI:75.46%~87.51%),免于大截肢率为94.92%(95%CI:91.80%~98.15%),生存率为85.4%(95%CI:79.94%~91.23%),免于CD-TLR率为90.48%(95%CI:85.96%~95.24%)。亚组分析提示是否同期干预膝上病变对研究的结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DCB治疗CLTI患者膝下动脉病变具有良好的短期效果。
郭聚龙高喜翔叶猛张嵬吴子衡冯自波方欣李强桑宏飞史振宇史伟浩何春水郭建明佟铸谷涌泉郭连瑞
基于中国老年人队列的认知障碍、教育程度与死亡风险的关联研究
2023年
目的在中国老年人群中探究认知障碍和教育程度与死亡的关联,为中国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管理提供建议。方法研究人群来自2005年和2008年中国老年健康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中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传统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可加Cox比例风险模型被用于估计认知障碍和教育程度与全死因死亡之间的关联。数据分析包括单暴露分析,分层分析及交互作用分析。其中可加Cox比例风险模型的结果通过图像的形式呈现。结果15860名满足条件的参与者被纳入研究,其中11044名参与者在随访过程中死亡。研究发现,患有认知障碍会导致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增加(HR=1.32,95%CI:1.26~1.39),且在按教育程度分层后,这种有害作用随着教育程度的下降而减弱(受教育年限>6年HR=1.47,95%CI:1.08~2.00;受教育年限1~6年HR=1.44,95%CI:1.26~1.63;受教育年限0年HR=1.32,95%CI:1.25~1.39)。此外,教育程度与死亡的关联在不同认知功能的人群中不一致,在认知功能正常的人群中观察到教育程度对于死亡的保护作用(HR=0.83,95%CI:0.77~0.91),未在患有认知障碍人群中观察到这种保护作用(HR=1.09,95%CI:0.81~1.47)。结论建议社区卫生中心根据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来对他们的认知功能状况进行管理。
吴菁祎邓伟余勇夫
关键词:教育程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