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作品数:160 被引量:207H指数:6
- 相关作者:郝孚逸张武陈昆满沈祖良王贵庭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关于劳动“创造价值”与“表现为价值”——六谈与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 2010年
- 劳动"创造价值"和"表现为价值"这两种说法,都出自马克思,其意在于正确认识和解决劳动问题和价值问题,尤其是两者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但又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根本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能不能做好这项研究,对于正确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是很重要的。
- 郝孚逸
- 关键词: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 要始终坚持“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四谈与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 2010年
- 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句听得很多也很熟的老话。但从发展历史的有关情况看,这“发展”二字有时却反映出完全不同以至相互对立的状态。一些与发展完全无涉甚至引向倒退的货色也打着“发展”的旗号愚弄和欺骗群众。“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这一词语,是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命题的实践过程中引发出来的。它不仅明确认定了马克思主义必然发展、
- 郝孚逸
- 关键词: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
- 执政时期话“气节”
- 2005年
- 郝孚逸
- 关键词:执政时期气节抗日英雄广州起义吉鸿昌
-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在“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 2004年
-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领导:
在春风荡漾,百花争妍之际,由华中科技大学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招标课题"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今天在华科大举行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这是学术研究的一项重大活动,我谨代表省社科联向华科大及课题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华科大民族精神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地祝贺!
- 张武
- 关键词:开题报告会民族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新媒体环境下社科信息平台传播策略探析——以湖北社会科学网为例
- 2020年
-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社科信息的传播方式变得多样化,传播渠道不断拓宽,传播内容海量化,受众也越来越广泛。对于社科信息宣传工作而言,在新媒体环境下向公众进行信息传播,既蕴含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以湖北社会科学网为例,采用参与式调查方法,基于价值导向、内容和渠道等维度分析湖北社科信息传播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策略,并从创新话语表达、发挥网络优势、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湖北哲学社会科学信息传播的建议。
- 敖冰花
- 关键词:新媒体社科信息
- 劳动体现人的本质和剩余价值哲学构建——马克思劳动理论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六()
- 2008年
- 从探讨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与剩余价值哲学的关系入手:前几期从几个相关的方面已经发表的文章主要是展示一下马克思在劳动方面理论的丰富内容。这篇文章就将在此基础上正面论述劳动与人的本质的关系,以期在弄清劳动如何体现人的本质这一问题的同时,探讨一下构建剩余价值哲学的有关内容。
- 郝孚逸
- 关键词:价值哲学哲学关系动体
- 用历史科学武装人们头脑
- 1992年
- 当前,一场声势浩大、且扎扎实实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正在各地农村普遍展开,城市也将陆续进行。与此同时,基本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等等,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以不同的方式与其相结合。这种内容比较集中又比较丰富的教育,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并注重实效,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政治思想素质乃至科学文化水平,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自明的。在这一切教育当中,始终离不开的一项教育内容,便是历史教育。这里说的历史教育,主要指的是历史教育的一个带根本性的原则问题,即历史科学的教育。加强历史科学的教育,也就是注意用历史科学武装人们的头脑。
- 郝孚逸
- 关键词:历史科学武装思想教育活动科学文化水平政治思想素质历史教育
- 不可小看国有股减持不当的危害
- 2001年
- 国有股减持是中国股市的中国特色。管理当局用减持国有股换钱填补社保基金之不足,其动机是无可非议且值得称道的。但好的动机还须有好的效果,好事不仅要好办,而且要办好。减持这柄双刃剑,若使用不当,其负作用是十分危险的。把上市公司的股票划分为流通股和不流通股,也是中国股市的中国特色。但这一划就划出了无穷的麻烦。面值同为1元的股票。
- 王贵庭
- 关键词:国有股减持非流通股减持国有股投资者利益双刃剑社保基金
- 湖北省社科类社会团体现状调查及其管理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关键词:社会团体经济社会发展社团工作社会主义国务院
- 从“消灭分工”谈到“按需分配”
- 2007年
- “消灭分工”和“按需分配”这两个看起来不相干的概念,实质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本刊2006年12期上,我们探讨了如何理解马克思有关“消灭分工”这一提法的真实含义。意思就是:消灭分工不是消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所必然形成和不可缺少的人与人之间的分工现象,而且这种分工现象是不可能被消灭的。在马克思的有关著作中,凡是提到消灭分工的地方,都从不同的角度、甚至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说明一个问题.这就是消灭社会分工中的不合理、不公平现象,特别是社会中的不同人群屈从于社会分工或者受社会分工的奴役。而现在所要谈的“按需分配”,不但同“消灭分工”问题密切相关,并且还必须从如何对待分工这一问题谈起。
- 郝孚逸
- 关键词:社会分工按需分配经济社会发展不公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