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外关系研究所

作品数:53 被引量:68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家兴乔志勇吕源张彬陈希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历史地理
  • 8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军事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元代
  • 4篇明代
  • 3篇主权
  • 3篇考辨
  • 2篇移民
  • 2篇争执
  • 2篇中朝关系
  • 2篇中国海疆
  • 2篇商旅
  • 2篇使臣
  • 2篇唐宋
  • 2篇唐宋时期
  • 2篇奴婢
  • 2篇外交
  • 2篇文化
  • 2篇民国
  • 2篇民国时期
  • 2篇南海问题
  • 2篇公使
  • 2篇关系史

机构

  • 51篇暨南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央研究院

作者

  • 6篇刘永连
  • 2篇刘家兴
  • 2篇乔志勇
  • 2篇刘安琪
  • 1篇童萌
  • 1篇殷小平
  • 1篇李峻杰
  • 1篇刘宝
  • 1篇刘鲁
  • 1篇赵静
  • 1篇谢祥伟
  • 1篇王洋
  • 1篇陈希
  • 1篇张彬
  • 1篇王凯
  • 1篇张莉媛
  • 1篇吕源

传媒

  • 11篇暨南史学
  • 3篇世界历史
  • 3篇海交史研究
  • 2篇东疆学刊
  • 2篇中国经济史研...
  • 2篇史林
  • 2篇兰台世界(上...
  • 1篇法音
  • 1篇南海学刊
  • 1篇史学集刊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民族博览
  • 1篇北京档案
  • 1篇八桂侨刊
  • 1篇当代韩国
  • 1篇德州学院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福建文博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朝鲜汉文文献看东海与南海区域之间的沟通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中,中国大陆学者大多关注从南中国海出发到印度洋乃至大西洋的航线.不过令笔者好奇的是,在广阔的东亚海域(此处包括东海和南海)里,中国周边诸多国家和地区是如何沟通的?尤其在东海与南海之间,是一个怎样的交往...
刘永连冉晓旭
关键词:外交关系史海上丝绸之路
读王恽事状论元代奴婢制度之特质
元人王恽在《论抚治川蜀事状》中说:"军前虏获生口,不许赎卖。将有夫妇及男女成丁者配合作户,官为给田,每岁量纳本主税石……如此,待以岁月,完实富庶,以俟他日顺流东行之举。"事状上于王恽任监察御史的至元五年至八年之间。蒙、宋...
乔志勇
明清鼎革后东亚文化共同体内各国的中国观——以安南使人对“薙发易服”的态度为视角被引量:8
2017年
清乾隆末期,安南正值后黎与西山政权更替之时,两朝使人面对清廷"薙发易服"令做出了看似截然不同的回应,其实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民族文化心理及政治邦交考虑,反映出这一时期安南对清朝的心态和中国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南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不仅安南如此,明清鼎革以后,东亚文化共同体(1)内各国的中国观颇为复杂,朝鲜、日本等国均有自身的审识度量。三国对清代中国虽都持排斥态度,但基于自身特点又各有不同表现。这显示出周边国家在与中国渐行渐远的过程中颇具特殊情态,而其背后的复杂因素不但构成当时特有的东亚国际关系格局,也为后来这些国家走上各自的发展道路做了铺垫。
刘永连刘家兴
关键词:中国观
“唐天祐元年佛齐国入贡条”考释被引量:1
2014年
唐昭宗天祐元年佛齐国来入贡,但史书对这一事件的记载语焉不详。本文辨析了来入贡的是佛齐国而非三佛齐国,其使者为蒲诃粟而非蒲诃栗,并考察了使团为何选择从福建道入贡及与之相关的"都蕃长"等问题,希以此管窥唐末中国与三佛齐的交往。
刘宝
从使臣到史家:洪钧使欧事迹述论被引量:3
2013年
洪钧(1839—1893)于光绪十三年夏至光绪十七年出任清朝出使俄、德、奥和荷兰四国大臣,任内期间,除维持与驻任国间正常的外交往来外,还探访与汇报欧洲最新情势、处理中俄边事、购买军械、编译《中俄交界全图》和译注蒙元史等。作为驻外使节,他不仅在中外交涉方面,而且在西北史地学与蒙元史研究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考察洪钧使欧事迹,可以看到晚清对外关系中的外交与洋务并行,驻外使臣职责的弹性及其限度,以及其本人著述《元史译文证补》的机缘与条件。
李峻杰
朝鲜朝贡参考被引量:4
2020年
高丽参作为朝鲜半岛特有的文化符号,在古代中朝朝贡贸易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朝鲜朝时期通过朝贡流入中国的高丽参数量惊人,其价值是其他贡品难以比拟的,不过因时代不同其流入状况有所变化。通过这些方面的考察,不仅可以剖开古代中朝朝贡关系中的某些层面,还可以反映高丽参在两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刘永连刘安琪
关键词:朝鲜朝高丽参朝贡贸易中朝关系
从鸟粪开发看民国时期广东地方政府在维护西沙群岛主权斗争中的重要作用被引量:7
2015年
西沙群岛素以鸟粪著名,民国时期广东地方政府以管理者身份审批呈请,招商开发,并施以监督等手段,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批商方式的改进、遴选环节的严格化、监督力度的加强以及改进开发手段的尝试等,无疑都为后期持续开发提供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本等外来势力的染指,成为中国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的铁证。另一方面,其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教训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在留有遗患,促成后世乃至当代西沙群岛主权纠纷的同时,也时刻警醒着我们如何进一步完善开发政策和措施,以便更好地维护我国海疆主权。
刘永连张莉媛
关键词:地方政府主权维护
辽上京地区出土的古代东北亚民族古玺印的新资料
2012年
辽代上京城作为十至十二世纪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城市,是'草原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交点与起点。辽上京地区出土的古玺印对于研究中国古玺印与古玺印制度在中国边疆民族地区以及东北亚域外民族地区的传播与演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和考证了该地区新近出土和发现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古玺印'52方及'东北亚域外民族古玺印'28方,总结并概括了隋唐以来'中国古玺印'、'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古玺印'、'东北亚域外民族古玺印'的整体发展态势,进而论证和分析了三者在古玺印学、汉字的文化史与古代东亚文明史上的关系、作用及其影响。
内蒙古辽上京博物馆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辛蔚
乾隆朝秋审金刃杀人条例变更辨析
2013年
清代刑法延续汉代以来形成的"五刑之制",即笞、杖、徒、流、死。《大清律例·名例律》中规定":死刑二,绞、斩",下注"内外死罪人犯,除应决不待时外,余俱监固,候秋审、朝审,分别情实、缓决、矜疑,奏请定夺。"[1]55即,清朝死刑分"死刑立决"和"死刑监候",死刑监候又称"斩监候""、绞监候"。对监候犯人的复核便形成了清代固有的"秋谳大典"即秋审(广义秋审包括秋审和朝审)[2]。统治集团秉承儒家"慎行"思想[3]。
张彬
关键词:秋审乾隆朝杀人大清律例
华夷秩序扩大化与朝鲜、日本之间相互认识的偏差——以庚寅朝鲜通信日本为例被引量:15
2015年
李氏朝鲜宣祖庚寅年(1590年),经日本两次遣使请求后,朝鲜在没有奏报明朝的情况下向日本派出通信使,并与日方产生了一系列摩擦事件。剖析这次通信使活动,我们发现传统的东亚世界国际秩序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即以中国为核心的华夷秩序影响周边国家,在朝鲜、日本扩大化为各有核心的小型秩序圈。在华夷秩序扩大化背景下,朝鲜与日本在交往过程中皆抱有一种自我优越感,并企图把对方纳入以自己为核心的华夷秩序圈,结果导致双方对相互政治关系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以致构成摩擦。由于华夷秩序在两国扩大化的态势不同,朝鲜和日本在处理这些事件的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古代东亚国际关系的丰富特征,并找到其向近代演化的某些线索。
刘永连谢祥伟
关键词:华夷秩序东亚国际关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