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162 被引量:775H指数:15
- 相关作者:佟鹤芳张坤史俊青杨小凤赵保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医学院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3种柴胡染色体数目测定及基因组大小估测被引量:5
- 2019年
- 镜检北柴胡、狭叶柴胡、三岛柴胡染色体数目,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基因组大小,为柴胡基因组测序奠定基础。采用常规压片及显微镜方法观测柴胡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以柴胡嫩叶为材料,采用LB01解离液和碘化丙啶荧光染料,利用基因组大小已知的番茄(H-1706、潘那利)作为内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基因组大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北柴胡、三岛柴胡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12、26条,基因组大小估测分别为989.80Mb和2.14Gb;狭叶柴胡群体内存在2种类型:一种类型的叶片窄,成熟植株的根外皮为棕红色,染色体数为12条;另一种叶片较宽,成熟植株的根外皮为浅黄色,染色体数为26条,基因组大小估测分别为782.50Mb和1.92Gb。3种柴胡的染色体数目确定和基因组大小估测可为柴胡全基因组测序和细胞学等研究提供依据。
- 都明理徐娇朱楚然王丽红隋春魏建和
- 关键词:柴胡流式细胞技术基因组大小染色体数目
- 药食两用植物药中重金属污染及其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以黄芪、党参、昆布为例被引量:45
- 2019年
-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由"药食同源"理论发展而来的食疗、药膳、养生学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传统中药及药食两用中药的药效成分、药理作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对于其安全性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因此,为进一步评估传统中药及药食同源中药的质量安全性,该实验以传统药食两用黄芪、党参和昆布3味植物药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重金属在其不同类型中药材中的污染水平及残留情况,并对服用该类药材潜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该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上述3味药材中铬(Cr)、铜(Cu)、砷(As)、镉(Cd)、汞(Hg)和铅(Pb)的含量,并结合靶标危害系数法(target hazard quotients,THQ)与致癌风险值(CR,carcinogenic risk)评估了其非致癌与致癌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内重金属限量标准下(ISO 18664-2015,GB 2762-2017),随机抽选的16批黄芪、26批党参和9批昆布重金属超标率分别为25%,77%,100%。若以原药材中重金属含量结合THQ与CR健康风险数值为评估标准时,黄芪和党参中成人和儿童的THQ总值分别为0. 028 244,0. 063 505和0. 014 485,0. 032 568,均高于标准值0. 02和0. 011 25;昆布药用时成人和儿童THQ总值为0. 023 734和0. 020 287,远高于标准值0. 008 0和0. 007 5,然而3味药材中As,Cd,Pb的CR均低于1×10-6,表明以上6种有害元素对暴露人群存在一定的健康危害,但不存在潜在的致癌影响。可见,传统中药材及药食两用药材中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污染问题仍然存在,需得到重视并及时建立合理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限量标准及质量控制方法。
- 孔丹丹李歆悦闫卉欣骆骄阳杨美华
- 关键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ICP-MS健康风险评估
- 五部代表性本草著作中道地药材种类变化及产区变迁的群体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从群体分析的角度更好地认识本草著作中道地药材的种类变化及产区变迁的整体情况。方法:选取我国不同时期的《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本草品汇精要》《药物出产辨》,共五部代表性本草著作,分别统计其收录的道地药材的种类、产区及变迁情况。结果:五部著作中共记载道地药材385种,不同著作记载道地药材种类的数量差异较大,《新修本草》仅42种,《本草品汇精要》多达240种;275种道地药材仅被一部著作记载,说明不同时期对道地药材种类认知不同;同时在两部及两部以上本草著作中收录的道地药材共110种,其中97种在不同著作中记载的道地产区不尽相同;后四部著作中所记录的道地药材,平均24.8%的种类相对于前一个时期的著作发生了产区变迁;通过分析得出了相对于前一个历史时期影响道地药材产区变迁的6种类型。结论:道地药材群体的种类和产区从古至今都在发生着较大变化。
- 王秋玲王莹王苗苗张红瑞王文全魏建和
- 关键词:道地药材本草考证
- 沉香中倍半萜类化合物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被引量:9
- 2022年
- 沉香为名贵药材和香料,倍半萜类化合物是沉香的特征成分和主要活性成分,根据其分子骨架可将沉香倍半萜类化合物分为8类。系统地总结了从沉香中分离出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并对其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抗炎、抗肿瘤细胞毒、抑菌等活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核心概念,从生源途径、传统药效、传统药性和化学成分等方面对沉香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α-沉香呋喃、β-沉香呋喃、沉香螺旋醇可作为沉香的Q-Marker,为建立和完善沉香质量标准提供依据,以期为沉香质量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王云云侯文成魏建和魏建和
- 麦冬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的研究
-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百合科植物麦冬的根和叶中分离出30株不同的内生真菌#6319~634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新型隐球酵母菌为靶标菌,对所得30株内生真菌进行发酵培养,对其发酵液和菌丝体的乙醇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筛选出...
- 梁寒峭郭顺星
- 关键词:麦冬内生真菌抗菌活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 文献传递
- 护肤类化妆品中常用天然原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其他方法施于人体表面,以达到清洁、护肤、美容、清除不良气味和修饰目的的化工产品,随着化妆品向天然性、安全性、科学性、综合性、实用性方向的发展,天然化妆品的开发在21世纪化妆品工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 罗祖良刘书宇韦日伟覃禹覃洁萍杨美华
- 关键词:天然化妆品护肤化工产品安全性
- DNA条形码鉴定洋金花及其伪品被引量:28
- 2011年
- 为建立有毒中药洋金花及其伪品DNA条形码鉴定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条形码序列ITS2、psbA-trnH、matK和rbcL对洋金花原植物白花曼陀罗及其伪品毛曼陀罗、曼陀罗和木本曼陀罗4个种共计20份材料进行了比较研究。PCR及测序成功率分别为ITS2(100%)、matK(100%)、psbA-trnH(90%)、rbcL(85%)。采用CodonCode Aligner进行序列拼接,采用MEGA 4.1计算白花曼陀罗及其伪品的种内、种间的K2P距离,并基于K2P模型构建NJ树。结果显示ITS2序列共有3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psbA-trnH序列有33个单碱基的插入和缺失I。TS2和psbA-trnH序列种间遗传距离大于种内,matK和rbcL种内和种间没有明显"Barcoding Gap"。4个条形码序列及其组合获得的分子系统树(ITS2、psbA-trnH、matK、rbcL、matK+rbcL)均分成了两大支,木本曼陀罗单聚为一支,该分子证据支持将Brugmansia提升为属水平。实验结果表明ITS2及psbA-trnH序列可以作为洋金花及其伪品鉴定用的条形码序列。
- 韩建萍李美妮罗焜刘美子陈晓辰陈士林
- 关键词: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 沉香属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功能研究进展
- 2024年
- 沉香Aquilariae Lignum Resinatum是沉香属植物含树脂的木材,广泛应用于传统医学、香料、宗教等领域。沉香的形成与沉香属植物应对伤害防御诱导反应有关,其中内生真菌在沉香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沉香属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概括了内生真菌在促进沉香属植物次生代谢物积累、提高抗生物胁迫能力等功能,并提出沉香内生真菌研究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沉香增产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 黄颖孟慧孟慧杨云
- 关键词:内生真菌多样性
- 不同产区来源柴胡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比较被引量:1
- 2022年
- 研究旨在比较不同产区来源柴胡的农艺性状和品质,为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试验共收集种质32份,分别来源于甘肃、陕西、山西、北京、河北、黑龙江6个不同地区。将从产区收集到的柴胡种子统一播种于北京试验地,统一收获后调查测定柴胡根粗、根长、单根重、侧根数以及皂苷含量,分析比较不同种质的长势、产量潜力和皂苷含量。结果表明,BC-SX-HY(来源于山西)农艺性状及含量均表现优良,BC-SX-PS-1、BC-SX-PS-2(来源于山西)含量及单根重等表现突出,产量潜力较大但侧根数较多。BC-SX-WR、BC-SX-YC-2(来源于山西)和BS-HB-AG(来源于河北)长势较强但柴胡皂苷含量偏低。BC-SX-CZI-1(来源于山西)种质柴胡皂苷含量最高,但根型和产量潜力数据较差。同一种植条件下,不同来源的柴胡种质性状差异较大,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种品系有利于提高生产上的柴胡种性。
- 韩文静万河妨刘海军刘新冉隋春魏建和
- 关键词:柴胡农艺性状柴胡皂苷不同产区
- 虫害诱导植物合成防御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7年
- 昆虫对植物的取食活动可以激活植物的防御反应,诱导植物通过调控自身的代谢网络合成防御性次生代谢产物,抵御外界不良刺激。虫害诱导植物合成防御性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机制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对虫害诱导的植物防御性次生代谢产物、昆虫危害产生的各类激发子、植物对激发子的识别、虫害应答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对次生代谢物质积累的调控进行了综述,可为虫害诱导植物合成防御性次生代谢产物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植物虫害防治研究、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生产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顾小辉魏建和王国全魏建和
- 关键词:植食性昆虫激发子次生代谢防御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