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娟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共产党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百年历程、基本经验及现实启示被引量:5
- 2021年
-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认同、整合与革命动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确立、巩固与群众动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拨乱反正、凝聚发展共识与改革动员和新时代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复兴动员的四个阶段。在这一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凝聚时代共识、需要坚持斗争精神、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牢牢掌握领导权、需要守护人民中心的价值选择、需要推进话语转换。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给予了重要的现实启示:必须坚持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维度,必须坚持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性,必须坚持意识形态建设的守正创新,必须坚持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主体,将意识形态建设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机统一,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领航定标。
- 梁华平陆卫明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 法社会学视野下的法律逻辑概念、特征与功能探析被引量:4
- 2017年
- 在调解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社会规范集合体中,法律规范虽然不具有唯一性,但是却具典型性和重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法律这一社会现象不仅存在着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逻辑起点和思维方式,而且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殊的思维存在形式及思维运行规律。这一思维存在形式及运行规律的集中体现就是法律逻辑。基于法社会学视野,一是法律逻辑的概念是多维度的;二是法律逻辑的特征是多层次的;三是法律逻辑对于法学学科体系、法律实践活动以及法治社会的规则意识都具有较强的思维形塑功能。
- 李娟
- 关键词:法社会学法律逻辑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谱系——概念厘定、理论旨趣与实践创制被引量:3
- 2016年
- 2015年11月,习近平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后,国内理论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性改革"的现实背景、内涵和外延、理论贡献、影响因素、实践路径等都进行了较深入论述。该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并提出了尚待深化的问题。
- 曹芳陆卫明
- 关键词:学术界
- 厚植“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思想源流、现实理据与实践路径被引量:7
- 2021年
-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文化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如同源头活水一样,能够渗透到国家治理体系的每一个要素之中,发挥持久而又深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持续的滋养,是厚植“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在我国要迈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要书写“中国之治”发展新篇章,就要加快厚植“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步伐,这是应对我国思想领域所面临的突出文化挑战的现实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必然要求,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转化的重要举措。制度优势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最大的优势,厚植“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关键在于依靠制度的力量。这就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发挥“关键少数”在文化制度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以制度的力量筑牢“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而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撑。
- 孙泽海陆卫明
- 关键词:文化根基文化自信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制度
- 文化和制度视角下“两个维护”的逻辑机理
- 2021年
- 从文化逻辑的层面观之,“两个维护”所建构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权威文化既创造性地遵循了“大一统”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的政治文化规律,又创新性地展现了“集中统一”无产阶级政党权威理念。从制度逻辑的层面观之,“两个维护”所建构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制度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特征的根本遵循,也是对“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更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路径的内在逻辑遵循。从文化和制度相结合的逻辑层面观之,“两个维护”是“党中央权威文化”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制度”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 李娟陆卫明
- 关键词:文化逻辑制度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