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作品数:1,811 被引量:8,039H指数:31
相关作者:汪安兰易平勇朱跃红宋小花刘哲亮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62篇期刊文章
  • 19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87篇医药卫生
  • 25篇生物学
  • 15篇文化科学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经济管理
  • 9篇机械工程
  • 9篇社会学
  • 7篇哲学宗教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政治法律
  • 4篇核科学技术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21篇肿瘤
  • 284篇细胞
  • 237篇护理
  • 158篇腺癌
  • 147篇乳腺
  • 147篇肺癌
  • 145篇化疗
  • 144篇术后
  • 124篇手术
  • 115篇乳腺癌
  • 111篇晚期
  • 97篇淋巴
  • 94篇恶性
  • 93篇癌患者
  • 92篇放疗
  • 83篇预后
  • 82篇小细胞
  • 82篇疗效
  • 78篇外科
  • 75篇蛋白

机构

  • 1,761篇中南大学
  • 227篇湖南省肿瘤医...
  • 93篇南华大学
  • 90篇湖南中医药大...
  • 41篇中南大学湘雅...
  • 38篇中南大学湘雅...
  • 37篇湖南师范大学
  • 23篇湖南大学
  • 19篇湖南省人民医...
  • 15篇中山大学
  • 12篇南京航空航天...
  • 11篇湖南中医药大...
  • 9篇娄底市中心医...
  • 8篇长沙市中心医...
  • 8篇北京协和医学...
  • 7篇湖南省中医药...
  • 6篇江苏省肿瘤医...
  • 5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1篇谌永毅
  • 30篇周辉
  • 21篇曾亮
  • 19篇王云启
  • 19篇刘翔宇
  • 17篇于小平
  • 14篇李东芳
  • 13篇梁慧
  • 13篇王卫红
  • 13篇卿利敏
  • 12篇李赞
  • 12篇李小玲
  • 12篇许湘华
  • 11篇李旭英
  • 11篇李桂源
  • 11篇熊炜
  • 9篇刘志红
  • 9篇肖高明
  • 9篇曾朝阳
  • 8篇任年军

传媒

  • 187篇肿瘤药学
  • 124篇中国卫生产业
  • 63篇现代生物医学...
  • 35篇中国耳鼻咽喉...
  • 32篇中南大学学报...
  • 31篇中国医师杂志
  • 31篇中国护理管理
  • 29篇医学临床研究
  • 24篇中国现代手术...
  • 23篇护理学杂志
  • 21篇中国肿瘤
  • 20篇当代护士(中...
  • 18篇医学信息(医...
  • 17篇中南药学(用...
  • 16篇湖南中医杂志
  • 16篇现代肿瘤医学
  • 16篇中华现代护理...
  • 15篇中国社区医师
  • 15篇中外医学研究
  • 13篇实用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56篇2023
  • 75篇2022
  • 74篇2021
  • 188篇2020
  • 163篇2019
  • 125篇2018
  • 176篇2017
  • 183篇2016
  • 224篇2015
  • 268篇2014
  • 182篇2013
  • 44篇2012
  • 1篇2011
1,8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的软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探索软组织修复与功能重建在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3月接收的四肢恶性骨肿瘤的患者40例,全部患者切除肿瘤后均给予特制的人工假体修复骨缺损,且施行软组织修复与功能重建。治疗后对患者进行5~3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治疗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40例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情况为:25例优,8例良,5例中,2例差,优良率为82.5%。术后均没有发生感染,假体断裂、松动及周围骨折等情况。结论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进行合理的软组织修复与功能重建有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刘剑帆罗毅徐学政李林勍李先安黄钢
关键词:保肢治疗恶性骨肿瘤软组织修复
音乐治疗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肺癌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音乐治疗联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肺癌手术后患者血液动力学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肺癌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组(n=30):音乐治疗组(M组)和对照组(C组)。M组人手术室后,术前接受音乐放松训练15min,术后3、7、15、19h分别进行1h音乐干预。C组在同一时间段不听任何音乐。术后M组与C组均接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观察并记录术后4、8、12、16、20和24h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并记录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的数值。结果与C组相比,M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SBP、DBP、HR和VAS评分值均显著降低(P〈0.01),且M组的术后自控镇痛装置按压次数[C组(30.96±d.00)次,M组(19.06±3.49)次]和舒芬太尼用量[C组(82.65±6.19)μg,M组(52.68±7.07)μg]明显减少(t=12.39,20.00,P〈0.01)。结论音乐治疗联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肺癌手术后患者能够产生更好的镇痛效果,且能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和更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和心率,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唐灏珂朱咏北王懿春刘景诗刘晓红杨文茜
关键词:音乐疗法舒芬太尼舒芬太尼肺肿瘤血流动力学
CSF1与肿瘤微环境被引量:2
2015年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的复杂生态环境,细胞与环境共同进化,环境为细胞的恶性转化提供支持。在被招募到肿瘤发生位点的细胞中,巨噬细胞的数量最多,在肿瘤发展的各阶段都存在,人们将其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CSF1(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是目前公认的经典的促肿瘤细胞因子,它可招募巨噬细胞到肿瘤区域,并促进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而导致微环境中释放各种促肿瘤发展的生长因子,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CSF1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的功能作用,为针对CSF1/CSF1R信号而发展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党委马健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不同治疗床在调强放射治疗和容积旋转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床在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容积旋转放射治疗(VMAT)中的剂量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例2015年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6 MV的5野、7野、9野角度均分的IMRT计划和152o^212o、210o^150o两个弧的VMAT计划。在治疗计划系统(TPS)中分别导入Elekta i BEAM evo Couch、Varian Exact Couch(Standard Couch)、Varian Exact IGRT Couch、Brain LAB imaging Couch的治疗床模型。在Mosaiq网络治疗系统中,统计每例患者每天治疗时的治疗床坐标,分析治疗床的移动范围,在TPS中模拟不同治疗床位置改变情况。分析有、无治疗床及治疗时患者体位与治疗床相对位置变化对患者靶区的剂量学影响。评价参数为计划靶区(PTV)的平均剂量D_(mean)、95%体积照射剂量D_(95)及计划等中心点剂量D_(iso)。结果:治疗床的剂量平均衰减幅度:Elekta i BEAM evo Couch:1.46%~3.13%;Varian Exact Couch(Standard Couch):0.72%~1.63%;Varian Exact IGRT Couch:0.86%~2.02%;Brain LAB imaging Couch:1.51%~3.15%。5F-IMRT:1.24%~3.15%;7F-IMRT:0.73%~1.73%;9F-IMRT:1.39%~2.83%;VMAT:0.72%~1.78%。每天治疗时患者体位与治疗床相对位置变化范围主要为-2^+2 cm。在TPS中模拟治疗床左右各移动2cm,剂量最大变化幅度为0.65%,剂量平均变化幅度均小于0.30%。结论:治疗床在IMRT和VMAT治疗中的剂量衰减明显,必须在TPS中导入相应的治疗床模型,修正治疗床剂量衰减影响。其中,7F-IMRT和VMAT的剂量平均衰减幅度小于5F-IMRT和9F-IMRT。Varian Exact Couch(Standard Couch)、Varian Exact IGRT Couch的剂量平均衰减幅度小于Elekta i BEAM evo Couch和Brain LAB imaging Couch。患者每天治疗时,治疗床与患者体位相对位置易受摆位影响而改变,但其变化对靶区剂量影响相对较小,可以不予考虑。
倪千喜Pei-Fong WONG张九堂
关键词:前列腺癌治疗床剂量学调强放射治疗
Tepotinib治疗MET 14外显子跳读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2020年
1文献来源Paik PK,Felip E,Veillon R,et al. Tepotinib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MET exon 14 skipping mutations[J]. N Engl J Med,2020,383(10):931-943.2证据水平2b。3背景约3%~4%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具有MET 14外显子跳读突变。Tepotinib是高选择性口服MET抑制剂,既往研究表明,tepotinib在MET驱动的肿瘤患者中已显示出令人鼓舞的临床活性。
邬麟卢红莲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
骨髓中表达VEGFR-1的造血前体干细胞在肝细胞癌肺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左朝晖邱晓昕林劲冠肖华李俊军权虎朱海珍
不裂开下唇和下颌骨的舌癌及舌根癌手术及修复重建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为减轻舌癌及舌根癌患者手术后咀嚼、吞咽、语言及外形功能的丧失程度,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本研究探讨舌癌及舌根癌根治术中不裂开下唇、下颌骨,保留其完整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方法.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245例(原发灶T2-T3期,侵犯或不侵犯口底,颈部N0-N3)舌癌及舌根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术中不裂开下唇及下颌骨,沿口底正中肌肉切开,自下颌骨内侧骨面切开下颌舌骨肌附丽,切穿舌颌沟黏膜,保留下颌舌侧牙龈及部分黏膜,直视下将原发灶及颈清扫标本整体切除,取股前外侧皮瓣一期修复,皮瓣边缘与下颌内侧牙龈及对侧舌创缘缝合.同时收集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行下唇及下颌骨裂开的舌癌及舌根癌根治术患者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外形、功能、治疗效果及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放疗骨坏死情况.结果 不裂开下唇及下颌骨组(试验组):顺利整体切除245例患者的肿瘤,术后随访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无原发灶复发病例,3例发生颈部淋巴结复发.咀嚼、吞咽、语言及外形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术后因淋巴结阳性行放疗者,无一例出现放射性骨坏死.裂开下唇及下颌骨组(对照组):嚼咀、吞咽及语言恢复尚可,外形欠佳,面部及颈部瘢痕明显.术后因淋巴结阳性行放疗者中11例出现放射性骨坏死.结论 T2-T3期舌癌及舌根癌联合根治术中,保留下唇、下颌骨及牙列的完整是可行的,既能完成手术,又能对患者外形及咀嚼功能保留有积极作用,同时避免了术后放疗骨坏死的风险.
李晋芸黄文孝陈杰包荣华
关键词:舌肿瘤下颌骨修复外科手术
重症监护病房肿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肿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原因,探讨最佳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减少VAP的发生率。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ICU使用呼吸机时间>48 h的肿瘤患者采取目标性监测。其中2013年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不进行干预;2014年按照制定的VAP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干预,并对患者发生VAP的原因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采用干预措施后,ICU肿瘤患者VAP千日感染率从干预前8.71‰下降至干预后的2.30‰;呼吸机使用率从干预前的63%上升至干预后的72%。各年度检出的病原菌中多药耐药菌构成比亦呈下降趋势。结论 ICU使用呼吸机的肿瘤患者易发生VAP,落实干预措施、加强呼吸机的管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防止新的医院感染的发生。
欧阳星鑫周艳华晏娟伍俊玲
关键词:肿瘤患者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灵性照顾能力量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介绍了5种灵性照顾能力量表的信度、效度以及临床应用情况,并分析其优缺点。量表分别是:灵性照顾能力调查问卷;灵性照顾感知能力调查表;灵性照顾能力量表(Hodge);灵性照顾能力量表(Adib-Hajbaghery,伊朗),灵性照顾能力量表(Van Leeuwen,荷兰),着重对灵性照顾能力量表(Van Leeuwen,荷兰)的英语、荷兰语、挪威语、伊朗语、韩语等多种语言版本进行介绍,为制定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灵性照顾能力量表提供依据。
韦迪刘翔宇谌永毅张敏毛婷
关键词:心理测量心理护理
低龄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低龄青年(年龄小于或等于30岁)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于1992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138例低龄青年乳腺癌病例,并以同时期随机抽取的206例中老年乳腺癌病例(年龄大于35岁)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结果低龄青年组乳腺癌患者更多见大肿块、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龄青年组和中老年组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78.7%,10年生存率分别为47.1%和56.0%。两组Kalpan—Meleir法生存分析显示总生存期生存曲线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低龄青年乳腺癌患者表现为具有肿块大、淋巴结转移常见的劣性生物学特征且预后不良。故临床实践中提倡早诊断、早治疗,对该类患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改善其不良预后。
何英邓宏武万能斌周征宇
关键词: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共17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