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合成与生物胶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55 被引量:248H指数:6
相关作者:吴业帆陈志强任笑菲翟然李秀秀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1篇化学工程
  • 67篇理学
  • 1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生物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活性剂
  • 26篇表面活性
  • 26篇表面活性剂
  • 20篇离子
  • 20篇纳米
  • 15篇催化
  • 14篇共轭亚油酸
  • 10篇脂肪酸
  • 9篇乳液
  • 8篇囊泡
  • 7篇多巴
  • 7篇多巴胺
  • 7篇制备及性能
  • 7篇PH
  • 6篇阴离子
  • 6篇石墨
  • 6篇石墨烯
  • 6篇涂层
  • 5篇十二烷基硫酸...
  • 5篇酸钠

机构

  • 154篇江南大学
  • 10篇赞宇科技集团...
  • 4篇南京华狮新材...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江苏百川高科...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 1篇安徽工程大学
  • 1篇江苏联合职业...
  • 1篇郑州轻工业大...
  • 1篇宁夏百川新材...
  • 1篇河北金谷再生...
  • 1篇江苏裕兴薄膜...

作者

  • 2篇陈照峰
  • 2篇夏咏梅
  • 1篇张永民
  • 1篇李和兴
  • 1篇杨许召
  • 1篇郑诗礼
  • 1篇张懿
  • 1篇张婷
  • 1篇方云
  • 1篇潘红阳
  • 1篇张洋
  • 1篇朱永法
  • 1篇王军
  • 1篇姜岷
  • 1篇刘雪锋
  • 1篇张明
  • 1篇马江锋
  • 1篇任笑菲
  • 1篇郭爽
  • 1篇吴业帆

传媒

  • 2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9篇功能高分子学...
  • 16篇高等学校化学...
  • 9篇精细化工
  • 8篇应用化学
  • 6篇现代化工
  • 5篇涂料工业
  • 4篇化工新型材料
  • 4篇中国油脂
  • 4篇功能材料
  • 3篇石油化工
  • 3篇中国洗涤用品...
  • 3篇影像科学与光...
  • 3篇日用化学工业...
  • 2篇应用化工
  • 2篇化学通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膜科学与技术
  • 2篇塑料工业
  • 2篇中国化学会2...

年份

  • 2篇2024
  • 22篇2023
  • 19篇2022
  • 21篇2021
  • 23篇2020
  • 34篇2019
  • 22篇2018
  • 11篇2017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多巴胺在强负电型微球表面的形貌调控被引量:2
2020年
多巴胺(DA)已被证实可在多种材料的表面进行氧化自聚而形成聚多巴胺(PDA),但其在带强负电荷的表面上的聚合机理和所形成的形貌却还不太明确。为考察材料表面的电负性、氧化条件等对DA氧化自聚速度和聚多巴胺层形貌的影响,本文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以聚苯乙烯(PS)为核、聚丙烯酸(PAA)为壳的纳米粒子(PS/PAA NPs),探究其表面的阴离子在不同pH缓冲液、反应时间下与DA的加入量对聚合过程及其形貌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Zeta电势对所得纳米粒子的结构、形貌与尺寸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pH值为8.5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缓冲溶液中,当DA与PS/PAA NPs的质量比为1∶[KG-3/5]1时,在反应24 h后,PDA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存在于PS/PAA NPs的表面,即所形成的PS/PAA/PDA NPs为明显的树莓状结构。随着DA含量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所形成的树莓状粒子粒径增大;当DA远远过量时,PDA最终在微球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的壳层。Zeta电势结果表明树莓状结构是由于DA在PAA表面聚合过程中受到静电相互作用和电荷排斥作用间的竞争而形成的,随着DA量的增大和反应时间的延长,形成的静电作用增大,使较多的PDA粘附至PAA表面而形成较致密的均匀壳层。同时,DA在电负性较小的PS/SDS微球和非离子的PS微球表面聚合时,均形成致密的PDA壳层。因而,材料表面的电负性大小可以调控DA在其表面的沉积,以制备不同形貌的PDA复合材料。
章晶晶肖鑫施冬健陈明清
关键词:形貌调控
山茱萸抗过敏活性组分的筛选及其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作用
2022年
为研究山茱萸中抗过敏活性成分,采用透明质酸酶抑制实验对山茱萸中活性组分进行初步筛选;采用细胞脱颗粒抑制实验对透明质酸酶抑制活性较高的组分进一步评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石油醚部位(petroleum ether extract of Corni Fructus,COPE)具有显著透明质酸酶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3.11 mg/mL;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4个透明质酸酶抑制活性更高的组分,其中组分COPE-8对RBL-2H3细胞脱颗粒抑制作用更显著,呈剂量依赖形式且具低细胞毒性。经20μg/mL COPE-8处理后,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分别减少46%和39%;经GC-MS分析,COPE-8中主要活性物质为萜类物质,包括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和香紫苏醇。结果表明COPE-8具有显著的抗过敏活性,在抗过敏活性物开发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张歌珂刘学杨成孙亚娟
关键词:山茱萸抗过敏细胞脱颗粒GC-MS
Fe_(3)O_(4)-氮掺杂生物炭材料催化芬顿反应吸附有机污水中磷酸根离子的研究
2022年
以竹粉废料为原料,利用尿素热解制得氮掺杂生物炭(NBC),再通过原位沉积法在生物炭表面生长纳米Fe_(3)O_(4),得到Fe_(3)O_(4)-氮掺杂生物炭复合材料(NBC-Fe_(3)O_(4))。以KH_(2)PO_(4)溶液模拟含磷废水测试了NBC-Fe_(3)O_(4)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pH值7时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吸附效率接近100%,最大吸附量为20.3 mg/g;复合材料对磷的吸附符合朗格缪尔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另外,复合材料中含有大量的Fe(Ⅱ)和Fe(Ⅲ),可以通过外加H_(2)O_(2)溶液形成芬顿氧化体系,实现同步催化降解腐殖酸和吸附磷酸根污染物。
于业帆徐玲倪忠斌施冬健陈明清
关键词:磷吸附芬顿氧化
基于静电纺丝的多级纳米结构的构筑及其电催化行为
<正>如何设计和制备具有高活性和稳定性,同时适合规模化使用的非贵金属电催化材料依然是制约电解水制氢和氢燃料电池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将静电纺丝纤维作为反应器,在其碳化为CNFs过程中,孕育LDNCs并对其形貌和电子结构进行调...
朱罕刘臣潘星星刘文杰张玲玲张志力杜明亮
油酸囊泡尺度多分散性及二元醇对其pH窗口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以油酸(OA)为模型脂肪酸,依据目测激光丁达尔现象在pH滴定曲线上划分相区,确定OA囊泡化pH窗口为8.2~10.1.利用光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冷冻刻蚀-透射电子显微镜共同表征了OA囊泡的形貌及粒径,发现体系中微米和亚微米级的多层囊泡以及纳米级的单层囊泡共存,呈现尺度多分散性.用不同链长的短链二元醇辅助OA形成囊泡,结果表明,短链二元醇有助于脂肪酸囊泡(FAV)的pH窗口拓宽,拓宽的方向取决于表面氢键作用方式或疏水插入方式.在酸性条件下二元醇与FAV相互作用后,在囊泡表面残留的自由羟基越多,越有助于拓宽其酸性pH窗口.
樊晔范梦琦方云李磊潘红阳夏咏梅
关键词:油酸二元醇
一种家蚕茧衍生具有蜂窝状结构的钴-锰共掺杂碳材料双功能电解水催化剂(英文)
2018年
通过一步碳化石墨化过程,由家蚕茧制得了一种具有蜂窝状结构的氮钴锰共掺杂碳材料。该材料具有蜂窝状结构和高比表面积,同时由于暴露的钴-锰活性位点以及富含的吡啶氮和石墨氮,3%钴-锰/蚕茧的碳材料(3%Co-Mn/SCC)显示了高析氢反应活性,其初始电位和10 m A·cm^(-2)过电位分别只有121和155 m V,Tafel斜率为130 m V·dec^(-1),并且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与此同时,2%Co-Mn/SCC在碱性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析氧反应催化性能,具有较低的初始电位,Tafel斜率为143 m V·dec^(-1)。
张明李涛王娟潘逸马仕杰朱罕杜明亮
关键词:碳材料家蚕茧电解水
二茂铁基聚合物/碳纳米管用于亚硝酸盐检测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乙烯基二茂铁(VF)作为功能单体成功合成了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双亲聚合物,将聚合物用于非共价键改性碳纳米管(CNTs),通过共组装实现了CNTs的水相分散,且分散效果良好。将改性CNTs修饰到电极表面制备复合传感涂层,用于亚硝酸盐检测。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改性CNTs的形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及传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双亲聚合物以胶体粒子形式稳定CNTs;复合传感涂层表面存在微结构,有利于比表面积的提升;二茂铁基元可以起到电化学催化作用,加速电子传输;在优化条件下,该传感涂层可以在浓度为1~2 000μmol/L时实现对亚硝酸盐的线性检测,检测下限为0.29μmol/L,且涂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及长期稳定性。
朱晓洁赵伟许升朱叶罗静顾瑶刘晓亚
关键词:二茂铁碳纳米管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中残留壬基环己醇
2020年
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NCEO n)是非环境友好型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 n)潜在的升级换代产品。本文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NP HPLC)测定产品中残存壬基环己醇(NC),用Weilbull法测定其中聚乙二醇(PEG)含量,用电喷雾电离质谱法评价聚氧乙烯(PEO)多分散指数(PDI),以此鉴定NCEO n的品质。为了建立快速分析NCEO n产品中NC含量的方法,以满足跟踪检测的需求,本文筛选了反相HPLC和NP HPLC两类5种方法,并进行比较和初步条件优化,确定了用Inertsil NH 2色谱柱和示差折光检测器以及乙酸乙酯为洗脱液的NP HPLC法定量分析NC,方法的回收率为91.77%~107.6%,相对标准偏差为4.46%,最低检测限为9.8μg/mL。经测定,NCEO 7和NCEO 9产品中NC的残留量分别为0.158%和0.139%,PEG质量分数为7.1%和7.3%,PDI为85.0%和88.6%,证实NCEO n产品具有NC残留量少、PEG含量低和产品PEO窄分布特征,具有在化妆品或个人洗护用品等民用产品中替代NPEO n的潜能。
胡学一胡益涛方云夏咏梅钱飞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丁香酚/改性聚乙烯醇抗菌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
2023年
活性包装可通过释放功能性物质而提高食品的防腐保鲜性能,以延长食品的货架期。聚乙烯醇(PVA)由于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包装领域备受关注,但其强亲水性使其存在耐水性差、机械性能弱等问题。据此,本研究选用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复合PVA,进而通过柠檬酸(CA)交联,制备PVA-CC成膜基材;再将天然植物精油丁香酚(EUG)作为抗菌模板分子载入到PVA-CC聚合物网络中,制备了具有抗菌活性的复合膜PVA-CCE。通过对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一系列的表征与测试发现,该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水性、热稳定性和抗菌性。经过CA交联后的复合膜PVA-CCE在水中的溶胀率可从原来的495.74%降低至72.00%,耐水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与纯的PVA膜相比,该复合膜的熔融温度降低了11℃,分解温度提高了20℃,这说明经过CA共价交联后PVA的加工性能得到改善。同时,复合膜中存在游离的CA能够降低分子间的作用力而起到增塑作用,并可以与EUG协同抗菌增强复合膜的抗菌效果。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膜PVA-CCE在活性包装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颜丽娟高添贺施冬健陈明清
关键词:聚乙烯醇化学交联丁香酚耐水性抗菌性
腰果酚基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设计合成了一种腰果酚基环氧树脂。首先,以羟乙基腰果酚醚(HCE)和三氯氧磷(POCl3)为原料,利用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三臂结构的预聚体(PT-HCE)。采用双氧水/甲酸的均相催化法对PT-HCE进行了环氧化,合成了磷酸三羟乙基腰果酚醚环氧树脂(EPT-HCE),同时探究了甲酸的投料比对环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双键与甲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0.4时,环氧值能达到最高值0.18 mol/(100 g)。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对PT-HCE和EPT-HCE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了环氧树脂被成功合成。此后,利用所合成的树脂制备了热固化涂料,研究了酸酐含量等对涂层附着力、铅笔硬度和耐冲击性等性能的影响,还将EPT-HCE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进行了复配。结果表明:相比于纯E51环氧树脂制备的涂层,加入EPT-HCE树脂后的涂层柔韧性得到了提高。
顾卓圆吴志俊陈梦佳缪嘉鑫刘敬成刘仁
关键词:腰果酚环氧树脂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