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理疗科

作品数:18 被引量:130H指数:6
相关作者:龚洋洋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银屑
  • 4篇银屑病
  • 4篇细胞
  • 4篇疗法
  • 3篇紫外线
  • 3篇光动力
  • 3篇白癜风
  • 2篇蛋白
  • 2篇湿疣
  • 2篇素性
  • 2篇酮戊酸
  • 2篇皮肤
  • 2篇紫外线疗法
  • 2篇免疫
  • 2篇疾病负担
  • 2篇尖锐湿疣
  • 2篇光疗
  • 2篇非编码
  • 2篇肛管
  • 2篇氨基酮戊酸

机构

  • 18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东省皮肤病...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南京明基医院

作者

  • 2篇陈崑
  • 2篇鞠梅
  • 2篇顾恒
  • 1篇王向东
  • 1篇陈旭
  • 1篇常宝珠
  • 1篇张建中
  • 1篇杨宝琦
  • 1篇段逸群
  • 1篇田洪青
  • 1篇韩晟
  • 1篇李邻峰
  • 1篇郑云燕
  • 1篇张金浩
  • 1篇刘玲玲
  • 1篇史录文
  • 1篇徐薇
  • 1篇耿建祥
  • 1篇路雪艳
  • 1篇吴崑岚

传媒

  • 11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皮肤科学通报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疗在白癜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获得性色素减少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的机制有自身免疫、黑素细胞自毁、神经精神因素、表皮因子失衡及遗传因素等。临床上治疗白癜风的方法很多,光疗及其联合疗法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泛发性及难治性白癜风。而临床应用中,光疗疗效受多因素影响,如疾病分型、患病年龄、皮损部位等。因此了解各种光疗的作用机制,适应证,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龚洋洋陈崑
关键词:白癜风光疗法PUVA疗法综合疗法
棒状光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肛管内尖锐湿疣的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文中旨在观察棒状光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理疗科门诊就诊的肛管内尖锐湿疣患者30例。每周一次棒状光源ALA-PDT治疗,每次治疗前详细记录皮损情况,计算皮损清除率;同时记录里急后重等相关不良反应。平均随访时间(150±20)d,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次全部清除者6例(20.0%),部分清除者12例(40.0%),未清除者12例(40.0%);2次治疗全部清除者11例(36.7%),部分清除者9例(30.0%),未清除者10例(33.3%);3次治疗全部清除15例(50.0%),部分清除7例(23.3%),未清除8例(26.7%),3次治疗总有效率为73.3%(22/30)。ALA-PDT治疗期间27例均出现疼痛反应,治疗后10 min达疼痛高峰,15 min后逐渐缓解,疼痛自觉模拟尺评分为(6.57±1.24)分,仅有1例患者疼痛难忍,疼痛评分10分。至随访结束时4例(18.2%)患者复发,其中有2例仅在肛管复发,2例肛周、肛管均有复发。结论棒状光源ALA-PDT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疗效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张荣林朱艳张小华陈琴芳黄丹陈旭陈崑鞠梅
关键词:肛管尖锐湿疣光动力
326例尖锐湿疣患者肛门及肛管组织HPV基因型检测及性别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国内有关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CA)组织HPV分型研究的大样本资料报道极少。文中旨在探讨以江苏省为主的区域性男女肛门及肛管CA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状况和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85年8月至2017年7月江苏省和安徽省4家医院病理组织学诊断为两性肛门及肛管乳头瘤样增生伴挖空细胞(疑似CA)的石蜡组织标本326例。从其CA组织中抽提HPV DNA,对HPV感染型别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326例两性肛门及肛管CA患者中,HPV总检出率为74.85%(244/326)。其中女147例,男179例,HPV总检出率分别为73.47%、75.98%。两性肛门及肛管CA组织阳性者检出不同型别HPV出现频数合计342次,低危型HPV出现频数合计267次,高危型HPV出现频数合计75次。其中6、11、16、18型HPV感染频数占前4位。30岁以下女性CA发病率较男性显著升高(32.65%vs 16.20%,P<0.05)。结论两性肛门及肛管CA组织中,以6、11、16、18型HPV感染最为常见;30岁以下女性CA发病率较高,应引起疾病预防和临床诊治的高度重视。
张金浩耿建祥路斌吴崑岚鞠梅时磊李良李东斌赵雪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
接种感染引起寻常疣二例
2011年
例1男,29岁,因前胸皮疹1年余就诊。患者14个月前于前胸文身,约2个月后,文身区域皮肤出现数个针尖至米粒大小的肤色丘疹。皮损逐渐增多,至就诊前已有近百个,部分皮疹缓慢增大,约黄豆大小。皮损持续存在无消退倾向。无明显自觉症状,未曾就医。否认肝炎、结核病等慢性传染病史,否认其他系统慢性疾病史,否认免疫抑制剂等用药史。
陈旭陈浩鞠梅陈崑常宝珠顾恒
关键词:寻常疣免疫抑制剂自觉症状传染病史就诊前结核病
中国中重度银屑病疾病负担和未满足治疗需求的系统综述
2023年
目的评价中国中重度银屑病疾病负担(患者数量和疾病特征)和未满足治疗需求(药物治疗现状及不足)。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中国中重度银屑病患者高质量真实世界研究证据进行梳理和综述,分析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疾病负担和治疗药物存在的挑战和不足。结果中国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占患者的67.0%,经估算约为500万,具有疾病程度重(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指数评分为16.3)、皮损面积大(22.1%)、头部皮损患者占比高(63.1%)以及合并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21.2%)等特点。传统口服治疗药物存在疗效有限和不良反应风险高的挑战;生物制剂治疗12周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改善达75%(PASI75)应答率较高(58.7%~91.2%),但治疗52周后中断情况较普遍(15.0%~54.2%),缺乏疗效是主要原因(8.3%~31.4%),其次是经济压力(5.6%~19.0%)和不良反应(2.3%~4.8%)。结论中国中重度银屑病患者数量较为庞大,亟须新的有效、持久、安全且使用方便的药物以满足疾病长期治疗管理的需求。
胡煜顾恒陈崑
关键词:银屑病患病代价生物制剂药物毒性
长链非编码RNA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进展
2023年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主要通过表观遗传修饰、mRNA选择性剪接调控、结合微小RNA等机制参与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近年来lncRNA在cSCC中调控的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寻找cSCC潜在治疗靶点及生物标志物。
李容陈崑张家安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发病机制皮肤鳞状细胞癌
microRNA和lncRNA在银屑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普遍认为该病是在多基因遗传背景下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性疾病。近年研究发现,microRNA和lncRNA能够参与多种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已证实microRNA和lncRNA能够通过调控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分化、炎症因子释放以及血管形成等功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本文综述microRNA和lncRNA在银屑病中的研究进展。
胡煜陈敏顾恒
关键词:银屑病微RNAS
日光光动力疗法在光线性角化病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光线性角化病(AK)是与长期光暴露有关的一种皮肤癌前期损害,光动力疗法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与传统光动力疗法相比,以日光作为光源的日光光动力疗法操作方便,疼痛感低,患者接受度高,但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适用于头面部Ⅰ级或Ⅱ级光线性角化病的治疗,预处理、光敏剂、光照等均可能影响其疗效。本文主要阐述日光光动力疗法的优势,并介绍其操作方法,以帮助临床工作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金双黄丹陈崑
关键词:光化学疗法
白藜芦醇对中波紫外线照射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后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HEK)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0、25、50、100、150和2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12 h,分别采用CCK-8、BrdU和LDH法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活性和死亡的影响。分别采用50 mJ/cm^(2)UVB和1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HEK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白藜芦醇组、UVB组和UVB+白藜芦醇组,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以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B1和cyclin E1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和细胞周期分布。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0、25、50、100、150和200μmol/L白藜芦醇组HEK细胞增殖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2,P<0.001),不同浓度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100μmol/L白藜芦醇组细胞DNA合成活力(0.761±0.141)低于对照组(2.226±0.141,t=17.92,P<0.001);25、50、100和200μmol/L白藜芦醇组细胞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38,P>0.05)。UVB和白藜芦醇处理后,4组细胞凋亡率和G1期、G2期、S期的细胞比例以及PARP、caspase-3、cyclin B1、cyclin E1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VB组细胞凋亡率(24.69%±3.54%)及PARP、caspase-3的剪切水平(2.190±0.349、0.090±0.016)均高于对照组和UVB+白藜芦醇组(4.00%±0.81%、0.926±0.040、0.024±0.019,均P<0.05);UVB组cyclin E1、cyclin B1蛋白水平(0.116±0.017、0.775±0.080)均低于正常对照组,UVB+白藜芦醇组cyclin E1表达水平(0.287±0.047)高于UVB组、cyclin B1表达水平(0.504±0.009)低于UVB组(均P<0.05);UVB组S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和UVB+白藜芦醇组,G1期、G2期细胞比例均高于UVB+白藜芦醇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抑制HEK增殖活力,抑制紫外线照射诱导的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周期进程。
陈虹颖陈旭李莉顾恒
关键词:角蛋白细胞紫外线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白藜芦醇
青鹏软膏治疗儿童局限性湿疹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评价青鹏软膏治疗儿童局限性湿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0.03%他克莫司软膏对照的临床研究,受试患儿每日2次外用青鹏软膏或0.03%他克莫司软膏,疗程2周,于治疗前、治疗1、2周随访,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共426例患儿纳入疗效分析。治疗1、2周,青鹏组和他克莫司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周:78.92%比81.77%,r=0.545,P=0.460;2N:98.65%比97.54%,x^2=0.721,P=0.396);但治疗1、2周时,青鹏组瘙痒评分均显著低于他克莫司组(1周:F=14.001,P=0.000;2周:F=11.252,P=0.001)。治疗1周时,青鹏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他克莫司组(P〈0.05)。主要表现为轻度瘙痒、灼热感等局部刺激反应。结论青鹏软膏治疗儿童局限性湿疹安全、有效,耐受性较好。
李妍徐薇杨宝琦田洪青段逸群王向东路雪艳叶珍珍鞠梅顾恒赵建平陈星王誉涵刘玲玲李邻峰
关键词:湿疹随机对照试验多中心研究青鹏软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