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作品数:2,917 被引量:10,719H指数:49
相关作者:韩兴刚夏勇张建国郑维师张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75篇期刊文章
  • 718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3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54篇天文地球
  • 90篇环境科学与工...
  • 64篇自动化与计算...
  • 52篇金属学及工艺
  • 44篇化学工程
  • 25篇经济管理
  • 21篇理学
  • 14篇机械工程
  • 1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水利工程
  • 9篇矿业工程
  • 7篇生物学
  • 7篇建筑科学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电子电信
  • 5篇电气工程
  • 5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41篇盆地
  • 627篇鄂尔多斯盆地
  • 459篇气田
  • 417篇储层
  • 376篇油田
  • 346篇苏里格
  • 319篇低渗
  • 298篇苏里格气田
  • 291篇压裂
  • 280篇气藏
  • 259篇砂岩
  • 258篇平井
  • 256篇油藏
  • 244篇水平井
  • 233篇低渗透
  • 208篇致密砂岩
  • 177篇延长组
  • 161篇钻井
  • 144篇长庆油田
  • 133篇注水

机构

  • 2,898篇低渗透油气田...
  • 2,025篇中国石油天然...
  • 417篇中国石油
  • 193篇川庆钻探工程...
  • 96篇西安石油大学
  • 76篇中国石油集团...
  • 72篇中国石油长庆...
  • 64篇西北大学
  • 59篇长江大学
  • 52篇成都理工大学
  • 52篇中国石油大学...
  • 50篇西南石油大学
  • 41篇中国石油集团...
  • 25篇中国科学院
  • 2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1篇西安交通大学
  • 20篇长安大学
  • 20篇中国石油大学...
  • 20篇中国石油集团...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9篇付金华
  • 58篇牛小兵
  • 52篇冯胜斌
  • 50篇李士祥
  • 47篇梁晓伟
  • 45篇李琼玮
  • 44篇尤源
  • 40篇姚泾利
  • 39篇淡卫东
  • 38篇朱洪征
  • 38篇杨华
  • 37篇周新平
  • 34篇邓秀芹
  • 34篇李进步
  • 32篇李大建
  • 32篇任军峰
  • 30篇王大兴
  • 29篇吕亿明
  • 29篇巨亚锋
  • 28篇王林平

传媒

  • 162篇低渗透油气田
  • 138篇钻采工艺
  • 136篇石油化工应用
  • 71篇天然气地球科...
  • 61篇石油机械
  • 60篇天然气工业
  • 54篇石油矿场机械
  • 46篇油田化学
  • 43篇石油天然气学...
  • 42篇石油钻采工艺
  • 42篇岩性油气藏
  • 39篇科学技术与工...
  • 38篇钻井液与完井...
  • 35篇内蒙古石油化...
  • 34篇石油勘探与开...
  • 34篇西安石油大学...
  • 33篇中国石油勘探
  • 32篇石油钻探技术
  • 32篇油气田环境保...
  • 26篇沉积学报

年份

  • 20篇2024
  • 203篇2023
  • 151篇2022
  • 173篇2021
  • 149篇2020
  • 169篇2019
  • 285篇2018
  • 244篇2017
  • 245篇2016
  • 277篇2015
  • 284篇2014
  • 278篇2013
  • 212篇2012
  • 136篇2011
  • 72篇2010
2,9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形成控制因素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发育我国典型的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气资源,其油藏呈现出储层致密、储集砂体预测难度大、成藏机理复杂等特征.本文主要从致密油的成藏特征和致密油形成的控制因素入手,结合致密油气资源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鄂尔多斯盆地...
赵彦德姚泾利罗安湘邓秀芹惠潇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成藏特征
文献传递
纯气体钻井携带地层水极限能力研究初探
纯气体钻井携带地层极限出水量一直没有比较可靠的定量分析方法,本文根据垂直管气液二相流流态理论,结合stf-1井、Z206井地层大量出水情况下,实施气体钻井现场经验,对纯气体携带地层极限出水量进行了初步探讨。按照气液二相流...
张汉林贾军喜杨建荣李新弟
文献传递
A油田油井结蜡机理及清防蜡对策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针对A油田油井全井段结蜡的特殊性,从影响结蜡的主要因素入手,分析了原油组分、原油含蜡量,蜡样成分;同时考虑压力与气油比对析蜡温度的影响,采用高温高压釜与石蜡沉积激光检测仪分析了不同压力、不同气油比下析蜡点,掌握了A油田全井段结蜡的主要原因,得出了原油析出蜡主要以微晶蜡为主,而且熔点较高,不宜采用热洗方法清蜡。针对这一点,现场开展了防蜡防垢降粘增油器、声波防蜡器、空化防蜡器三种防蜡工艺对比试验;室内评价了长庆油田目前在用的五种清蜡剂对A油田的适应性。优选出适合A油田的防蜡工具和化学清蜡剂,对该油田清防蜡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技术指导意义。
牛彩云黄伟郭方元李大建罗庆梅
关键词:防蜡技术
环保型抗高温复合抗泥包润滑剂的制备及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在深井、超深井和超长水平段井的开发过程中,钻进时摩阻高、扭矩波动大和托压频繁等难题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随着环保法的深入实施,对水基钻井液的抗温、环保和润滑性能要求也日益提高。为解决以上技术难题,通过胶束共聚法合成了一种具有多识别位点的共聚物,并通过插层纳米石墨,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微纳米石墨-高分子复合抗泥包润滑减阻剂,该产品兼具防泥包和润滑的双重性能,产品抗温不小于160℃,荧光级别小于2,润滑系数降低率达85.0%,钻井液滤液的表面张力低于25 mN·m。接触角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该润滑剂相比于水会优先吸附在钢片表面呈现疏水状态,并与Fe元素形成稳定的配位作用,从而提高润滑性能。
陈磊陈磊张小平
关键词:环保抗高温润滑剂
油田结垢机理及阻垢剂评价方法探讨被引量:8
2013年
油田结垢有其独特的特点,结垢的预防与去除已成为油田工作者急需面对解决的难题。文章主要就油田结垢机理及影响因素做了阐述,对阻垢剂阻垢机理及主要的阻垢剂评价方法作了初步探讨,希望可以对油田结垢治理工作起到有益的帮助。
徐军陶荣德李养池张新发李世勇郭亮陈怀兵吴保玉
关键词:结垢阻垢
L1区水平井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长庆油田水平井进入规模开发以来,随着开发配套技术的不断成熟,水平井单井产量大幅度提高,并实现了难动用储量的有效动用,但也出现了部分水平井递减快、产量差异大等问题。以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规模开发典型区块——姬塬油田L 1区为例,结合静态资料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总结了水平井投产初期产能的影响因素、注水见效特征及见效周期影响因素;通过对水平井与直井的含水变化规律及递减规律,对水平井不同见效、见水情况下的含水及递减特征进行分类分析,明确了影响水平井初期及后期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压裂改造参数、注水方式等,建议应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薛婷王选茹郑光辉刘万涛
关键词:水平井影响因素
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废弃地层压力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针对现有废弃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在确定气井废弃地层压力时,未考虑应力敏感而造成计算结果存在一定误差的问题,基于气井的稳定产能方程,建立了考虑储层应力敏感的致密砂岩储层气井废弃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分析了废弃产量、废弃井口压力、压敏系数等因素对气井废弃地层压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层系数及压敏系数对气井废弃地层压力较为敏感;考虑应力敏感时计算的废弃地层压力与实际废弃地层压力更为接近,误差仅为3.3%。
李小锋范萍范萍黄强东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应力敏感产能方程废弃地层压力
深层页岩气储层耐温抗盐型滑溜水压裂液体系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为满足深层页岩气储层压裂施工对压裂液性能的要求,以丙烯酰胺、刚性基团阳离子单体和N-乙烯吡咯烷酮为原料复配了一种高效耐温抗盐型降阻剂GHR-1,并结合助排剂和黏土稳定剂,形成了一套适合深层页岩气储层的耐温抗盐型滑溜水压裂液体系,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滑溜水体系的防膨性能、表面张力、pH值、运动黏度、残渣含量以及与地层水的配伍性等基本指标均满足行业标准要求。体系的耐温抗盐性能较好,在最高温度为140℃或者矿化度达到204.8 g/L时,滑溜水的减阻率仍能达到70%以上。体系对目标区块页岩储层岩心的基质渗透率伤害率低于10%,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效果。耐温抗盐型滑溜水压裂液体系在NX-1井成功进行了现场应用,施工过程中滑溜水压裂液性能比较稳定,现场减阻效果较好,测试产气量达到了42.35×10^(4)m^(3)/d,压裂增产效果较好。
问晓勇赵倩云叶亮叶亮刘利峰刘利峰张燕明
关键词:降阻剂减阻率耐温抗盐
长庆大偏移距三维水平井设计与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长庆油田大规模部署水平井,水平井布井数量逐年增多,目前受区域开发地貌,布井方式及水平井工艺难度的影响,丛式井水平井组多由两口设计方位相反的水平井组成,丛式水平井开发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通过应用NDS软件进行三维剖面理论分析论证,施工方案制定,进行了阳平3、阳平5井进行试验,实钻优化轨迹施工,精细管理,两口三维水平井顺利完钻。该技术实现了300m偏移距1500米水平段水平井钻井,给长庆油田水平井开发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及选择。
高峰高峰殷健罗勇
关键词:三维水平井
辫状河心滩储层构型及其剩余油分布
辫状河沉积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变的极为复杂,心滩砂体错综复杂的内部结构导致的油藏强烈非均质性是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从储层构型的角度,综合应用测井、岩心等资料,结合现代辫状河沉积,确定了孔...
刘海张冕池晓明
关键词:剩余油非均质性
共29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