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77 被引量:437H指数:11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理工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军事

主题

  • 23篇创伤
  • 11篇细胞
  • 7篇救治
  • 6篇蛋白
  • 6篇免疫
  • 5篇血管
  • 5篇应激
  • 5篇战伤
  • 5篇手术
  • 5篇肿瘤
  • 4篇严重创伤
  • 4篇烧伤
  • 4篇脓毒
  • 4篇脓毒症
  • 4篇干细胞
  • 3篇代谢
  • 3篇心理
  • 3篇应激障碍
  • 3篇诊治
  • 3篇烧伤血清

机构

  • 77篇创伤烧伤与复...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重庆理工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梁华平
  • 2篇何耀
  • 2篇吴修文
  • 2篇蒋艳
  • 2篇岳茂兴
  • 2篇刘淼
  • 1篇孙同文
  • 1篇王焕
  • 1篇苏踊跃
  • 1篇冯正权
  • 1篇曾东风
  • 1篇李启明
  • 1篇李宁
  • 1篇姚恒
  • 1篇李凌霏
  • 1篇王仙园
  • 1篇李占飞
  • 1篇周娟
  • 1篇曹丰
  • 1篇杜国福

传媒

  • 1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0篇中华诊断学电...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中华疝和腹壁...
  • 2篇重庆理工大学...
  • 2篇中华灾害救援...
  • 2篇中华卫生应急...
  • 2篇陆军军医大学...
  • 2篇2013年全...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辐射防护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年份

  • 6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18篇2020
  • 15篇2019
  • 10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调节自噬对创伤性失血休克后血管功能障碍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自噬对创伤性失血休克(THS)后血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休克组、休克+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1、2、4 mmol/L组、休克+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RAPA)0.1、1、2、10μmol/L组、休克+RAPA(1μmol/L)+3-MA(2 mmol/L)组,建立THS大鼠模型,观察上调或抑制自噬对THS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休克+乳酸林格氏液(LR)组、休克+LR+RAPA组,在体观察诱导自噬对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AP)及血流灌注的影响,同时检测血管组织中自噬标志物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离体血管功能检测结果显示,THS大鼠的血管反应性明显降低,RAPA处理可提高THS大鼠的血管反应性,而3-MA处理可使THS大鼠血管反应性进一步降低,并且可拮抗RAPA提高THS大鼠血管反应性的作用。在整体动物水平,THS大鼠在给予2倍失血量的LR复苏后,MAP和肝、肾血流灌注有所恢复,但仍显著低于正常大鼠;预先给予RAPA的THS大鼠在经LR复苏后,MAP和肝、肾血流灌注均得到了明显恢复,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LR治疗。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休克+LR组大鼠血管组织中自噬标志物LC3-Ⅱ/LC3-Ⅰ和Beclin-1/β-actin水平低于正常组大鼠,而RAPA处理升高了休克后以上标志物的水平。结论自噬与THS后血管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上调自噬可提高休克血管反应性和血流灌注,从而改善创伤休克血管功能。
雷艳彭小勇陈魁君程祥云王建民康建毅李涛刘良明杨光明
关键词:自噬血管反应性雷帕霉素血流灌注
战伤致不可压迫性出血复苏进展与未来被引量:4
2019年
不可压迫性出血已成为现代战争主要致死原因,救治此类伤员的方法包括损害控制性外科止血技术及以血液制品输注为主的损害控制性复苏。损害控制性外科止血技术在院前主要以躯干及交界止血带为主,院内则行损害控制性简明外科手术;损害控制性复苏则包括允许性低血压、止血性复苏等。因战场条件的限制,从战场即启动复苏,仍然是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阐述了战伤致不可压迫性出血复苏的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供相关领域研究者参考。
张连阳李阳
关键词:战伤休克输血
渐进性关腹术:一种新的暂时性腹腔关闭术后早期确定性腹壁关闭技术被引量:5
2020年
损害控制性剖腹术提出已经近30年,随着负压封闭引流辅助的暂时性腹腔关闭(temporary abdominal closure,TAC)技术的发展和成熟,TAC显著改善了腹腔间隙综合征、严重腹部创伤和腹腔感染等患者的全身血液灌注和脏器功能,降低了病死率[1-2]。虽然临床高度重视开放腹腔术后的早期腹部切口确定性关闭,但仍然有10%~25%的患者需要植皮形成计划性腹疝(planned ventral hernia,PVH)[3],这些患者需要在6~12个月后行确定性腹壁重建,常需应用腹壁分离技术[4]或生物补片[5]等人工材料,可能发生肠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且腹壁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影响生存质量。
张连阳谭嘉鑫
关键词:血液灌注腹部切口肠瘘剖腹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被引量:1
2023年
我国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不再适用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严重创伤紧急救治。为确保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和安全性,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文解读了该“共识”的基本情况、防疫新阶段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防护和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的安全策略,供创伤救治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新阶段参考。
李阳张连阳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严重创伤紧急手术
新入实验室研究生和科研助理科研素养培育探索被引量:3
2018年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和产生科研成果的主要场所,研究生和科研助理是数据和成果产出的主力军。大多数实验室都存在对新进研究生和科研助理进行快速、系统培育的问题,这不仅直接关乎其职业发展,也影响了实验室整体发展和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实验室经验并联系实际,在建设实验室平台的同时对研究生和科研助理的科研习惯进行了系统培养,积累了相关经验。
王锋超武书兴任泂高美娇冉新泽王军平粟永萍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
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为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重庆市某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法,利用自拟问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对大学生PTSD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并利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的387名大学生中,PTSD阳性症状者64名,占16.54%;不同性别的大学生PCL-C得分女性高于男性,两者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年龄段间的PCL-C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时间越长PCL-C得分越高,越易患PTSD(P<0.05),而是否经历创伤及在创伤事件中的角色不影响PTSD的患病率(P>0.05);父母去世者可能更易患PTSD(P<0.05)。因此,本调查范围的大学生中PTSD的发生率为16.54%,且性别、创伤事件暴露时间及父母是否健在可能为PTSD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见,重庆大学生PTSD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相关高校及教育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针对PTSD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鲁秀敏冯爽汤竣杰陈兴栋黄华王永堂
关键词: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流行病学
中国放射医学研究的发展与思考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从我国放射医学的起步与形成、核试验现场效应研究及其带来的飞跃、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治、放射复合伤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目前,中国正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核事业发展和核安全工作同样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必须要保持清醒认识,切实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居安思危,开创放射医学研究的新局面。
冉新泽程天民
关键词:核能核爆炸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外科手术的影响
2023年
2023年1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纳入国家乙类传染病管理[1],至此我国进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阶段,新冠病毒感染成为广大人民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对于普通健康人群,新冠病毒感染之后的症状、治疗和预后,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也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和结论;而对于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新冠病毒感染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1新冠病毒感染是否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风险?
彭海文钟孝政王言李阳赵玉峰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外科手术
跑台训练对成年小鼠脊髓损伤后髓鞘结构修复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研究跑台训练对小鼠T10脊髓轻度挫伤后背侧皮质脊髓束(dorsal corticospinal tract,dCST)髓鞘结构修复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成年C57/BL雌性小鼠。12只用于模型验证;另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10):假手术组(只接受椎板切除)、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组和跑台训练组[进行单侧(左侧)脊髓打击伤]。跑台训练组于术后1周开始进行为期4周的跑台训练(参数:12 m/min,30 min/次,1次/d,5 d/周)。取材前2周,对各组小鼠进行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注射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iotinylated dextran amine,BDA)以示踪dCST。4周训练结束后进行组织取材。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α,PDGFRα)、Ki67蛋白、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odendrocyte transcription factor 2,Olig2)、腺瘤性结肠息肉病蛋白(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protein,APC/CC1)、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情况;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左侧dCST区髓鞘化情况;在伤前、损伤后1周及训练后1、2、4周对各组小鼠进行左后肢运动功能评估(basso mouse scale,BMS)。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CI组左侧dCST区内PDGFRα/Ki67双阳性细胞数量与PDGFRα阳性细胞数量的比值、Olig2/APC/CC1双阳性细胞数量与Olig2阳性细胞数量的比值以及MBP的平均荧光强度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P<0.01),而跑台训练组较SCI组有所增加(P<0.01)。TEM结果显示,SCI组左侧dCST区G-ratio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而跑台训练组较SCI组有所降低(P<0.01)。在损伤后各个时间点中,跑台训练组的BMS评分有所改善,但与SCI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跑台训练能够促进SCI小鼠左侧dCST区中OPCs增殖、分化和OLs的成熟,增加髓鞘相关蛋白的表达并促进髓鞘结构的修复。
苏虹潘璐朱莹王昀杭刘媛杨策李森王海燕龙在云殷樱谭波涛
关键词:脊髓损伤跑台训练
1型糖尿病小鼠松质骨和皮质骨骨量下降的差异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松质骨和皮质骨骨量下降差异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30只8周龄C57BL/6J小鼠为对象,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wild type,WT)和T1DM组。T1DM组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WT组小鼠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行Micro-CT、X线扫描、HE染色与骨形态计量检测分析比较2组小鼠骨量、成骨活动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RT-PCR)检测经典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因子,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6,LRP-6)、β-catenin、淋巴细胞增强因子(lymphoid enhancer factor,LEF-1)、T细胞因子(T cell factor,TCF)以及成骨细胞相关转录因子包括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terix,Osx)、成骨细胞标志物核心结合因子(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的m 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观察2组小鼠形态学结果发现,T1DM组小鼠股骨远端骨量下降最为明显,而股骨中段骨量下降幅度较小。Micro-CT重建结果显示,T1DM小鼠松质骨指标骨体积占组织总体积百分比(BV/TV)、松质骨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较WT小鼠相比下降幅度较大[(0.16±0.01)vs.(1.27±0.08),(0.04±0.01)vs.(0.09±0.01),(1.90±0.27)vs.(4.53±0.45);P<0.01]。而皮质骨对应指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面积比(BA/TA)与皮质骨厚度(CT.Th)其降低幅度明显减小[(0.35±0.05)vs.(0.40±0.02),(0.17±0.01)vs.(0.18±0.01);P<0.05]。骨组织形态计量结果显示T1DM小鼠较WT相比松质骨单位骨面积内成骨细胞表面积比值(Ob.S/BS)、单位骨面积内骨矿化面积比值(MS/BS)、骨矿化沉积率(MAR)、骨形成率(BFR)下降幅度较大[(12.15±0.46)vs.(21.69±0.37),(30.19±1.02)vs.(38.02±0.70),(0.74±0.06)vs.(1.13±0.10),(0.25±0.02)vs.(0.48±0.04),P=0.000]。而皮质骨下降幅度较小分别为
贺思豪陈思旭刘道城杨磊杨家治宗兆文
关键词:1型糖尿病松质骨皮质骨WNT/Β-CATENIN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