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作品数:50 被引量:308H指数:11
相关作者:王心星宁琪周辉王文虎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油菜
  • 12篇稻田
  • 12篇双季稻
  • 12篇季稻
  • 11篇氮素
  • 10篇控释
  • 9篇氮肥
  • 9篇养分
  • 9篇施肥
  • 9篇双季稻田
  • 8篇尿素
  • 8篇利用率
  • 8篇控释尿素
  • 5篇有机无机
  • 5篇施用
  • 5篇配施
  • 4篇氮肥利用
  • 4篇氮素利用
  • 4篇有机无机肥
  • 4篇有机无机肥配...

机构

  • 50篇湖南农业大学
  • 8篇湖南省土壤肥...
  • 8篇国家油料改良...
  • 2篇湖南省农业科...
  • 2篇浙江大学
  • 2篇西藏珠峰华绿...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海南省农业科...
  • 1篇农业农村部农...
  • 1篇岳阳市农业科...

作者

  • 20篇荣湘民
  • 13篇刘强
  • 11篇王心星
  • 10篇宋海星
  • 9篇谢勇
  • 8篇张玉平
  • 8篇官春云
  • 8篇谢桂先
  • 7篇周亮
  • 6篇彭建伟
  • 5篇张振华
  • 4篇余佳玲
  • 3篇杨春
  • 3篇田昌
  • 3篇谭太龙
  • 3篇周旋
  • 3篇张宇
  • 2篇廖琼
  • 2篇张力
  • 2篇李波

传媒

  • 9篇水土保持学报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土壤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湖南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西藏农业科技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氮密植栽培对机插晚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研究低氮密植栽培对机插晚稻干物质累积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以杂交稻‘泰优390’与常规稻‘湘晚籼13’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机插密度(36.4穴/m2、28.6穴/m^2)与施氮肥量(0、120、150kg/hm^2)对机插晚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28.6穴/m^2,150kg/hm^2)相比,低氮密植(36.4穴/m^2,120kg/hm^2)条件下,晚稻的干物质累积量与氮素累积量显著提升,‘泰优390’与‘湘晚籼13’的收获期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提高22.8%和15.3%,氮素累积量分别提高10.6%和16.2%;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在2种栽培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但有效穗数、偏生产力及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由此可见,水稻低氮密植栽培保持了稳定高产,同时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是一种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
沈涛杨志长胡宇倩宋海星
关键词:晚稻氮素利用率
施肥深度对潮砂土氮磷损失及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以机插精量一次性侧深施肥为背景,探究施肥深度对氮、磷损失及土壤氮磷养分的影响,为农业机械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土柱模拟试验,于2019年在湖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大棚内进行,供试土壤为潮砂田水稻土,肥料为三元复混肥。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CK(不施肥)和0(表施)、5、7.5、10、12.5 cm五个不同深度施肥处理,监测氨挥发、田面水和渗漏水氮磷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土壤氮磷含量。结果表明:与表施处理相比,5、7.5、10、12.5 cm深施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下降68.07%、82.40%、99.98%、99.98%。10、12.5 cm深施处理的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比表施处理分别下降84.82%、89.07%;各深度施肥处理的田面水总磷平均浓度较表施处理均大幅下降,降幅达92.43%~99.56%。不同深度施肥处理的渗漏水中氮、磷平均浓度与表施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在0~20 cm土层中,5、7.5、10、12.5 cm深施处理的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分别比表施处理提高了4.63%、12.25%、11.85%、5.69%和6.40%、5.90%、6.09%、5.43%;20~30 cm和30~40 cm土层中,各处理间的氮磷含量差异不显著。肥料深施能显著降低氮磷损失,潮砂土的适宜施肥深度为10 cm。
侯坤荣湘民韩永亮彭建伟张玉平谢桂先田昌潘治宇韩磊
关键词:深施肥
不同氮效率油菜SPS和PEPC活性差异及其对籽粒产量与油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分别控制着植物体内的碳骨架向碳代谢和氮代谢的流转,影响作物的产量与品质。为探明氮高效油菜品种在高效利用氮素的同时协调籽粒蛋白与油分累积矛盾的机理,研究了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的SPS与PEPC活性差异及其对籽粒油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土培试验,以氮高效品种27号(H)与氮低效品种6号(L)为试验材料,在常氮(N)与低氮(S)条件下,研究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苗期到花期叶片与角果发育初期的角果、角果发育中期的角果皮与籽粒中SPS与PEPC活性变化及差异、生长后期碳素转运量与转运率以及收获期籽粒油分含量的差异。【结果】两种供氮水平下,氮高效品种27号的产量与籽粒油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6号,品种优势明显;且氮高效品种27号苗期到花期叶片与角果发育初期的角果、角果发育中期的角果皮与籽粒中的SPS与PEPC活性均高于氮低效品种6号,两种供氮水平的规律相同,但是SPS与PEPC活性的比值(SPS/PEPC)却因生育期不同而异,营养生长期叶片中氮高效品种27号的SPS/PEPC高于氮低效品种6号,开花期品种间叶片SPS/PEPC相近,角果发育期主要生殖器官中的SPS/PEPC值氮高效品种反而低于氮低效品种。说明氮高效品种向碳代谢和氮代谢输送的碳骨架在全生育期均多于氮低效品种,而碳代谢对氮代谢的响应只在生育前期强于氮低效品种,生育后期则相反。碳素转运量与转运率、籽粒油分含量与产量也是氮高效品种大于氮低效品种,这可能为氮高效品种协调籽粒蛋白与油分累积矛盾的重要生理机制。供氮水平对上述各指标有不同的影响,籽粒产量、PEPC活性、碳素转运量及转运率以常氮处理高于低氮处理,而油分含量、SPS活性及SPS/PEPC以常氮处理低于低�
余佳玲宋海星谢桂先张振华廖琼官春云
关键词:油菜SPSPEPC碳氮代谢
速效氮与缓控释氮配比一次性侧深施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氮素损失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为探究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作业方式下的速效氮与缓控释氮合理配比,保证水稻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氮素流失,实现水稻的清洁化生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肥,T1:农民习惯施肥(施N量早稻150 kg·hm^(-2),晚稻165 kg·hm^(-2)),T2~T6: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施N量早稻105 kg·hm^(-2),晚稻132 kg·hm^(-2)),其中T2~T6处理的缓控释氮分别占总氮的0%、10%、20%、30%、40%。结果表明:在早稻季,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晚稻季,T3~T5处理的产量间差异不显著,T6处理产量显著低于T4和T5处理;与T1处理相比,T2~T6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了8.08~14.10(早稻)个和6.68~26.61(晚稻)个百分点。与T2处理相比,早、晚稻T3~T6处理氨挥发累积量分别降低了5.20%~38.20%、29.41%~35.60%,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下降了20.90%~38.22%、7.39%~29.14%,田面水铵态氮平均浓度降低了26.26%~46.09%、42.57%~45.61%,其中T4处理早、晚稻不减产,肥料吸收利用率达到37.93%(早稻)、61.32%(晚稻),氨挥发累积量、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和铵态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7.00%、30.48%、31.88%(早稻),35.58%、12.88%、52.58%(晚稻),综合效果最好。研究表明,在湖南双季稻生产中,采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作业方式,缓控释氮占总氮的20%较为合适。
侯坤荣湘民韩磊潘治宇彭建伟张玉平谢桂先田昌韩永亮
关键词:侧深施肥速效氮氮素损失氮素利用率
增施商品有机肥对青稞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珠峰4000’商品有机肥对青稞氮磷钾养分吸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商品有机肥青稞产量明显增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青稞籽粒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施肥量为225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5007.5kg/hm^2,增产幅度达到66.2%;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明显增加,千粒重增幅较小;养分含量增加不明显,而养分积累量显著增加。籽粒产量与养分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养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产量构成因素各指标都与产量呈正相关,但只有穗粒数达到极显著相关。
杨勇李晗旦增云丹佳措陈革明冯正明荣湘民
关键词:青稞有机肥养分吸收
控释尿素减施对双季稻田径流氮素变化、损失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为了探究双季稻田典型自然降雨径流过程中氮(N)的输出特点,采用田间径流池法,通过长期田间定位试验,比较普通尿素(U)和控释尿素(CRU)减施稻田径流水中总氮(TN)、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的动态变化及N素径流流失量和流失率。结果表明:稻田施肥初期出现N素径流峰值,是防控N素径流损失的关键时期。早、晚稻季生育期间施N处理径流水中以NH_4^+-N为主要形态,分别占TN径流损失量的64.5%~66.3%,61.0%~68.6%。早、晚稻季U处理径流水TN流失量(率)分别为5.6(2.2%),5.0(1.7%)kg/hm^2;CRU处理较U处理径流水TN流失量分别降低17.4%~34.1%,17.3%~37.7%;且随着N肥用量的减少,TN流失量(率)逐渐降低。受降雨强度的影响,早稻季N素径流损失较晚稻季高,且晚稻季CRU处理N素径流损失减排效果优于早稻季。早、晚稻季及连作周期CRU处理TN径流累计损失量和籽粒产量与施N量呈显著线性关系,随着N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总之,U处理显著提高径流水中N素浓度以及NH_4^+-N占TN的比例。CRU处理有效减缓N素释放速度,降低施肥初期N素径流损失量,实现增产;而CRU减施有利于进一步防控稻田N素流失风险,促进农业面源污染减排,且以减N 10%效果较好。
田昌周旋谢桂先刘强荣湘民张玉平谭力彰彭建伟
关键词:双季稻控释尿素减量施肥径流损失
不同包膜肥用量对油菜碳氮代谢产物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为研究包膜肥在直播早熟油菜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究不同用量包膜肥对‘湘杂油1613’碳氮代谢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相同条件下,施用包膜肥油菜碳氮代谢活跃,叶绿素含量(SPAD)升高,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含量差异不明显;单株有效分枝数和角果数明显增加,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小幅提高。施用包膜肥增产效果明显,包膜肥施肥量为15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2066.9 kg/hm^2。通过拟合建模,包膜肥用量为1611.0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2164.9 kg/hm^2;而普通肥的用量为1870.5 kg/hm^2时,最高产量为1904.8 kg/hm^2,包膜肥产量增加13.6%,同时用量减少13.9%。
杨勇刘强宋海星田昌
关键词:油菜包膜肥碳氮代谢
2种施肥条件下油菜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为探讨包膜复混肥在油菜上的应用效果,实现高产高效栽培,于2010—2011年以‘湘油1613’油菜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2个地方设计小区试验,研究2种施肥条件对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普通复混肥处理的基础上,包膜复混肥提高油菜产量平均达到10.23%,提高了油菜大部分性状的变异程度,仅有每角果粒数的变异性低于普通复混肥处理,其中地上部干重变异系数达到最大值0.58,千粒重的变异最小。包膜复混肥对根干重的变异性程度的提高达到最大值0.24,对产量变异程度的改变最小,仅有0.02,可以认为包膜复混肥能够改善油菜的生长形态,获得高产的同时可以起到稳产的效果。与普通复混肥相比,包膜复混肥提高了各性状之间以及各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因此通过包膜复混肥提高油菜产量,主要加强了对性状株高、分枝数、茎干重、角果皮干重、每株角果数的提高。包膜复混肥处理的前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5.49%,分别代表了油菜的整体生长状况与角果性状的信息,普通复混肥处理的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9.00%,分别代表了主茎性状与产量的信息,角果性状的信息和主茎与千粒重的信息。不同施肥条件下,各性状的重要程度发生改变,施用包膜复混肥条件下,茎干重、角果皮干重、产量、株高、主茎节数、每株角果数具有较大的重要程度,应进行重点选择,可作为施用包膜复混肥料的条件下评价油菜生长状况与产量的指标。
张晓龙何俊龙宋海星刘强荣湘民彭建伟官春云
关键词:油菜农艺性状
有机无机肥配施条件下稻田系统温室气体交换及综合温室效应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稻(Oryza sativa)生长期内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条件下双季稻田CH4、N2O的排放量,并根据土壤有机碳库和植株碳素累积量的变化估算稻田CO2净交换通量。结果表明:稻田CH4与N2O的排放之间存在消长关系,CH4是稻田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促进稻田CH4的排放和CO2的固定,而对N2O的排放并没有造成显著影响。各处理的综合增温潜势均为负值,表现为减缓温室效应的趋势,其中DF(猪粪堆肥+化肥)和ZYF(沼渣沼液肥+化肥)处理减缓综合温室效应的潜力较CF(纯化肥)处理分别提升了16.43%和5.89%。从全年稻季单位产量的GWP来看,DF、ZYF处理的单位产量全球增温潜势(GWP)分别为-0.37,-0.38kg/kg,与CF(纯化肥)处理大小相当。施用猪粪堆肥和沼渣沼液肥既可以促进作物增产,又可以相对增加稻田生态系统对温室气体的固定量,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潜力巨大,值得推荐。
李波荣湘民谢桂先张玉平周亮张宇王心星
关键词:稻田CH4N2O有机无机肥配施GWP
控释尿素对环洞庭湖区双季稻吸氮特征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缓控释肥料应用于我国水稻生产中,对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研究以连续在湖南进行6年(2013—2018年)的双季稻控释尿素施用试验为研究平台,分析控释尿素施用下环洞庭湖区早晚稻主要生育期地上部氮素累积、氮素阶段吸收速率与氮素利用的关系,探究控释尿素减施对水稻持续稳产增产的原因。结果表明:早稻各施氮处理均有1次明显的氮素阶段吸收速率峰值,控释尿素(controlled-release urea,CRU)处理氮素吸收相对延后,氮素累积主要在幼穗分化始期至抽穗期阶段,占生育期总量的35.31%~42.33%,其次为始分蘖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和抽穗期至乳熟期。晚稻于始分蘖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和抽穗期至乳熟期出现2次明显的氮素阶段吸收速率峰值,均以1.0 CRU(等氮量控释尿素)处理峰值最高;始分蘖期至幼穗分化始期、抽穗期至乳熟期水稻大量吸收氮素,累积增量分别占35.92%~40.52%和23.05%~24.58%。控释尿素还能显著提高双季稻产量,早晚稻分别以0.9 CRU(控释尿素减氮10%)和0.8 CRU(控释尿素减氮20%)处理最佳,控释尿素减施的晚稻增产效果优于早稻,且显著提高早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CRU处理早晚稻产量与幼穗分化始期、抽穗期、乳熟期、腊熟期氮素累积量和有效穗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晚稻产量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早晚稻幼穗分化始期氮素累积量与氮肥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呈显著负相关,氮肥偏生产力与早稻幼穗分化始期、抽穗期、乳熟期和腊熟期氮素累积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晚稻抽穗期氮素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控释尿素施用使水稻氮素阶段吸收速率、地上部氮素累积后延,有利于后期生殖生长及籽粒结实,显著提高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结合双季稻吸氮特征和籽粒产量,建议环洞庭湖区早稻采�
田昌靳拓周旋黄思怡王英姿徐泽彭建伟荣湘民谢桂先
关键词:控释尿素双季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