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9 被引量:42 H指数:3 相关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基于LC-MS技术的金佛山雪胆葫芦烷三萜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2023年 目的:利用LC-MS技术对金佛山雪胆中的葫芦烷三萜类成分进行识别与表征,同时对该类型的主要化合物进行定量。方法:分别运用UHPLC-Q-Orbitrap HRMS和UFLC-Qtrap-MS/MS技术对葫芦烷三萜类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 1.7μm)为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质谱扫描,分别以Full scan MS和MRM模式采集数据。结果:从金佛山雪胆提取物中共分析出83个色谱峰,其中76个为葫芦烷三萜类成分;同时定量该植物中9个葫芦烷三萜代表性成分,其中,活性成分雪胆甲素含量为25.87 mg/g。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金佛山雪胆的药效物质筛选、药代动力学分析和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王倩 李朋飞 关焕玉 曾凡丽 马国需 廖尚高关键词:LC-MS 9种通络祛风中药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体外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研究9种通络祛风中药的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XO)的体外抑制活性,以筛选活性突出的中药提取物。方法:以黄嘌呤为底物、XO为反应酶,以别嘌醇为阳性对照,以三角风、石胡椒、山莓、金雀花根、紫藤根、牛迭肚根、梓木皮、凌霄花根、爬岩香等药材的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物(以下简称"醇提物")以及活性提取物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水等萃取部位为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各样品对XO的抑制率,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筛选活性提取物/部位;采用双倒数法判断药材的酶抑制作用的类型。结果:9种中药共18个提取物中,500μg/mL各中药提取物(除石胡椒醇提物外),250μg/mL三角风、石胡椒、山莓、爬岩香的水提物和醇提物,250μg/mL梓木皮水提物,250μg/mL金雀花根、牛迭肚根、凌霄花根醇提物,125μg/mL金雀花根、牛迭肚根醇提物以及62.5μg/mL金雀花根醇提物对XO的抑制率均超过了50%;其中,金雀花根醇提物的IC50值为43.43μg/mL,低于其他药材的提取物,为活性提取物。金雀花根醇提物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水等萃取部位的IC50值分别为>200、193.35、7.67、14.80、>200μg/mL,其中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IC50值与阳性对照(5.11μg/mL)接近。金雀花根醇提物对XO的抑制类型为竞争-非竞争性抑制,不同于阳性对照的竞争性抑制。结论:金雀花根、牛迭肚根、石胡椒、山莓、爬岩香、三角风等醇提物及三角风、石胡椒、梓木皮等水提物对XO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抑制活性,以金雀花根醇提物最强,且该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抑制活性与别嘌醇相当,但抑制类型有所差异。 李芮 马良会 王栋 张春雷 周孟 廖尚高关键词:痛风 中药 提取物 体外 小叶买麻藤茎化学成分及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小叶买麻藤Gnetum parvifolium(Warb.)C.Y.Cheng ex Chun茎的化学成分及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方法小叶买麻藤茎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MCI、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单叶大黄素(1)、白藜芦醇(2)、对羟基苯甲醛(3)、环桉树醇(4)、(E)-1-(3′,5′-dimethoxyphenyl)-2-(3,4-dimethoxyphenyl)ethene(5)、豆甾-4-烯-3-酮(6)、medioresinol(7)、白杨素(8)、金色酰胺醇酯(9)、(-)-松脂醇(10)、对羟基苯甲酸酯(11)、2-甲氧基对苯二酚(12)、gnetumontain C(13)、丁香脂素(14)、高圣草素(15)、香草醛(16)、β-谷甾醇(17)。化合物1~3、15~16的IC_(50)值分别为(11.4±0.54)、(14.1±1.06)、(320.4±0.75)、(360.6±0.78)、(386.3±0.71)μmol/L。结论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3为首次从买麻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15~16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陈倩 张正宽 骆田田 曾爱芬 徐国波 徐国波 廖尚高关键词:小叶买麻藤 化学成分 黄嘌呤氧化酶 2-甲基-α-卡波林-3-甲酰胺-两亲性壳聚糖胶束的制备及体外心肌保护活性评价 2019年 目的:制备负载2-甲基-α-卡波林-3-甲酰胺(2MAC3C)的两亲性壳聚糖纳米胶束,以改善其水溶性,并研究该载药胶束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缺氧/复氧(H/R)损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为骨架,衍生化为羟乙基壳聚糖-辛酸偶联物(OHC);采用~1H-NMR、红外分光光度法确证OHC的结构;透析法制备2MAC3C-OHC纳米胶束;芘荧光光谱法测定纳米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透射电镜观察纳米胶束形态;粒度测定仪考察其粒径及电位;离心法考察制剂的包封率及载药量;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2MAC3C-OHC对H9c2心肌细胞毒性及H/R损伤活性的影响。结果:2MAC3C-OHC的CMC为0.250 g/L;形态为球形;平均粒径为(227.7±3.0)nm;Zeta电位为(9.84±0.72)mV;包封率为(68.00±3.67)%;载药量为(19.32±0.11)%;与2MAC3C溶液组相比,2MAC3C-OHC对H9c2心肌细胞的毒性减弱;2MAC3C-OHC能显著提高损伤后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P<0.001)。结论:所制备的2MAC3C-OHC粒径小,载药量高,提高了2MAC3C对H/R损伤后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同时改善了较高浓度时2MAC3C对H9c2心肌细胞毒性。研究结果对2MAC3C-OHC在缺氧/复氧(H/R)损伤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陈婷 王磊 周孟 周孟 梁冰 廖尚高关键词:壳聚糖衍生物 透析法 MTT法 民族药羊屎条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2024年 研究民族药羊屎条Viburnum utile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利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并开展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检测。从该药材9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viburnumide A(1)、维生素E(2)、α-香树脂醇(3)、α-托可醌(4)、narjatamanin B(5)、咖啡酸乙酯(6)、柚皮素(7)、芹菜素(8)、ethylβ-D-ribo-hex-3-ulopyranoside(9)、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0)、穗花杉双黄酮(1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3)、鄂西香茶菜苷(14)、熊果酸(15)、2α-羟基齐墩果酸(1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6均为首次从羊屎条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IC50为4.0μmol·L^(-1))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为2.3μmol·L^(-1))相当。 龙楚仪 李齐激 周浪 胡占兴 杨娟关键词:化学成分 金雀花根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金雀花根中的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活性成分,明确其治疗痛风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对金雀花根95%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所得组分进行XO抑制活性评价后确定有效组分。利用分离纯化手段及波谱分析技术分离鉴定有效组分中的化学成分;通过XO抑制活性评价,确定活性成分。结果: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XO抑制活性,为金雀花根的有效组分。从金雀花根乙酸乙酯组分中分离得到17个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rasinol A(1)、carasinol B(2)、carasinol C(3)、白藜芦醇(4)、白皮杉醇(5)、(+)-ε-viniferin(6)、pallidol(7)、(+)-α-viniferin(8)、caraphenol A(9)、3,4′-二羟基-5-甲氧基对苯乙烯(10)、(+)-isoampelopsin F(11)、carasiphenol C(12)、kobophenol A(13)、cararosin A(14)、diptoindonesin G(15)、vitisinol C(16)、3β-(3′,5′-二羟基苯基)-2α-(4″-羟基苯基)-二氢苯并呋喃-5-醛(17)。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6、8~10、13和14对XO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并以化合物3~5、9和10的活性最为突出。结论:其中,化合物5、6、10、14~17为首次从金雀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8~10、13、14为金雀花根的XO抑制活性物质,其中,化合物3~5、9和10为主要活性物质。金雀花根治疗痛风可能与其中存在XO抑制活性物质有关。 王栋 徐国波 徐国波 廖兴江 张正宽 董莉 廖尚高关键词:二苯乙烯 黄嘌呤氧化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桑枝改善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桑枝(mulberry twig)治疗高尿酸血症(HUA)的可能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于TCMSP、Batman-TCM、PubMed、CNKI等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取桑枝组分群,借助SwissTargetPrediction及PharmMapper等平台获取桑枝成分靶点;并利用GeneCards和OMIM在线平台收集整理HUA相关靶点;将HUA靶点与桑枝组分靶点取交集,得到共有靶点;利用STRING官方平台和Cytoscape软件获取蛋白互作网络图,并借助后者获取“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作用图;采取DAVID平台展开GO和KEGG富集分析;借助分子对接(Molecular docking)手段对分析结果加以验证。结果:筛选出桑枝潜在活性组分45个,组分靶点620个,HUA相关靶点1277个,共有靶点128个,经网络拓扑分析,得到VEGFA、SRC、PIK3CA、MAPK1、IL6、TNF等13个核心靶点以及木犀草素、槲皮素、环桑色烯、桑辛素M、桑色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10个活性组分。GO富集分析条目共获取295条(P<0.01),其中,生物过程(BP)共212个,主要包括细胞增殖正相调控、凋亡过程负相调控等;细胞组成(CC)共31个,靶点主要存在于质膜及细胞质等;分子功能(MF)共52个,主要涉及蛋白质结合、ATP结合等;KEGG富集共获取信号通路78条(P<0.01),主要包括Cancer、TNF、TRP、Toll-like receptor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潜在活性组分与核心靶点结合优良。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桑枝治疗HUA作用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的特点,为后期深入研究桑枝潜在活性组分治疗HUA的分子机制奠定科学依据。 阮仕洋 陈慧 曾凡丽 廖尚高 廖尚高关键词:高尿酸血症 桑枝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柠檬苦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制备柠檬苦素固体脂质纳米粒(LM-SLN)及冻干粉,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LM-SLN,以载药量及包封率为指标,借助均匀设计联合Box-Behnken法优化处方;采用Nano ZSE+MPT2粒度检测仪观测形态与粒径;透析法研究冻干粉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处方工艺为柠檬苦素-硬脂酸-卵磷脂-4.5%泊洛沙姆188(10∶30∶35∶10),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4 min;以5%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于-20℃预冻12 h,转至-40℃以下冷冻干燥22 h。LM-SLN冻干粉呈类球形,结构均匀,包封率为79.38%、载药量为10.88%,平均粒径(182.4±0.2)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90±0.013,Zeta电位为(-14.5±0.1)mV;原药12 h累积释放率为89.31%,LM-SLN冻干粉48 h为85.21%,48 h后释放趋于平缓。结论:LM-SLN处方工艺简单且重复性好,体外释放结果表明,LM-SLN冻干粉具有一定缓释作用。 阮仕洋 陈慧 曾凡丽 刘兴赋 廖尚高 廖尚高 杨军关键词:柠檬苦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冻干粉 黄花白及中1个新的苄酯苷类化合物及促凝血活性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对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块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采用体外凝血活性评价高含量化合物2和7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的影响。结果从黄花白及干燥块茎的85%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了8个苄酯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4′-β-D-(葡萄糖氧)苄基]-4-{4′′-[β-D-葡萄糖氧-(1-2)-β-D-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1)、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2)、2-O-葡萄糖基白及苷(3)、手参苷Ⅲ(4)、4-葡萄糖氧基-肉桂酸葡萄糖氧基苄酯(5)、bleformin J(6)、天麻素(7)、4-羟基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化合物2能显著缩短APTT和PT值。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花白及苷A;化合物3~6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2具有促凝血活性。 梁光焰 郭秀美 胡江苗 李金玉关键词:促凝血活性 聚乙二醇400对黄芩苷及其主代谢物胆汁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考察药用辅料聚乙二醇400(PEG400)对黄芩苷及其主代谢物黄芩素6-O-β-D-葡萄糖醛酸苷(B6G)胆汁排泄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黄芩苷+水组与黄芩苷+PEG400组,利用10%水合氯醛(剂量4 mL·kg-1)腹腔注射诱导麻醉,制作大鼠胆管插管模型,待大鼠完全清醒后,以168 mg·kg-1剂量的黄芩苷分别给大鼠灌胃相应的黄芩苷水溶液和黄芩苷PEG400溶液,收集给药后0~12 h的胆汁,使用UPLC-MS/MS测定不同时间段药物经胆汁排泄的浓度,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9μ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9 min,90%~27%B;9~10 min,27%~90%B;10~12 min,90%B),流速0.3 mL·min^-1,柱温30℃,进样量5μL;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检测模式。利用体外孵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研究PEG400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8和UGT1A9活性及二者在大鼠肝脏中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黄芩苷+水组相比,黄芩苷+PEG400组大鼠12 h内胆汁中黄芩苷及其主代谢物B6G的累积排泄量分别增加了1.8,2.1倍;PEG400分别使UGT1A8与UGT1A9的酶活性提高了2.0,1.5倍,使肝脏中UGT1A8与UGT1A9的质量分数提高了2.2,1.3倍。结论:PEG400可通过提高UGT1A8与UGT1A9的活性和表达来显著增加黄芩苷及其主代谢物B6G的胆汁排泄,且对B6G胆汁排泄的促进作用大于原形药物黄芩苷,可为PEG400的临床合理应用及黄芩苷等黄酮类药物新剂型的设计提供依据。 朱亚南 张硕 张敏 王鹏娇 孟小夏 高秀丽关键词:黄芩苷 UGT1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