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作品数:221 被引量:143H指数:6
相关作者:高景恒魏峰朱利娜叶美辰朱丽娜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大学辽宁省人民医院德克萨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6篇外科
  • 42篇手术
  • 39篇细胞
  • 37篇乳房
  • 35篇脂肪移植
  • 27篇血管
  • 26篇整形外科
  • 26篇美容
  • 23篇脂肪
  • 23篇术后
  • 21篇干细胞
  • 19篇皮瓣
  • 18篇外科医师
  • 17篇自体
  • 17篇面部
  • 17篇假体
  • 16篇挛缩
  • 16篇并发
  • 16篇并发症
  • 13篇循证

机构

  • 221篇《中国美容整...
  • 156篇大连大学
  • 99篇辽宁省人民医...
  • 34篇德克萨斯大学
  • 11篇加利福尼亚大...
  • 8篇沈阳军区总医...
  • 8篇斯坦福大学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东京大学
  • 5篇纽约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匹兹堡大学
  • 3篇哈佛大学
  • 3篇凯斯西储大学
  • 3篇华盛顿大学
  • 3篇密歇根大学
  • 3篇哈佛医学院
  • 3篇埃默里大学
  • 3篇根特大学
  • 2篇南加州大学

作者

  • 207篇高景恒
  • 150篇张晨
  • 122篇魏峰
  • 96篇袁继龙
  • 51篇朱利娜
  • 24篇叶美辰
  • 21篇石杰
  • 9篇朱丽娜
  • 7篇孙强
  • 7篇王洁晴
  • 7篇陶凯
  • 6篇郭澍
  • 5篇丁胜
  • 3篇窦刚
  • 2篇李孟倩
  • 2篇王志军
  • 2篇王忠媛
  • 2篇张恒博
  • 1篇肖先福
  • 1篇刘红阳

传媒

  • 218篇中国美容整形...
  • 3篇组织工程与重...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52篇2015
  • 36篇2014
  • 43篇2013
  • 39篇2012
  • 3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2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容填充剂造成的失明:有关病因和治疗的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血管栓塞引起失明很少见,但却是面部美容填充最令人恐惧和担忧的并发症。笔者对美容整形的文献进行复习,确定报道失明的例数和人面部血管解剖变异的情况。笔者提出了一个较小但对处理严重情况可能有帮助的建议。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报道表明,美容填充注射导致的失明是不可逆的。自体脂肪是最常引起失明的填充物。现有报道,透明质酸和羟基磷灰石钙填充物引起的失明已有部分恢复的病例。新型医用和非医用美容填充物注射突然增多为患者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已发表的医学文献都是由有经验的美容外科医师写的,因此,实际发病率可能会更高。缺乏经验的注射者可能不会注意面部血管解剖的变异。笔者对目前的文献进行总结,为急症的处理提供了有帮助的建议。
Jean D. A. CarruthersSteve FagienRod J. RohrichSusan WeinkleAlastair Carruthers叶美辰高景恒张晨袁继龙
关键词:面部美容文献复习填充剂失明病因美容外科医师
面部支持系统:皮下脂肪室间隔界限的组织学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与目的对于美容外科和修复重建外科来讲,皮下脂肪室具有显著的重要性,所以验证这些关于脂肪室的解剖学研究和相关概念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笔者就多个面部邻近脂肪室的间隔界限进行了组织学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18侧半面尸头(男性5具,女性4具;年龄39~87岁)。将组织标记染料注入前额中部,以及颊内侧、中部、外侧、近颞侧脂肪室。染料注入后向周围蔓延,4h后标记处的染料凝固着色,皮肤上可见红色的标记。以此方法处理所有标本并浸泡于甲醛溶液中过夜。至此,标准的组织学处理已完成。结果本组所有尸头,每部分脂肪室经分段染色.呈现出连贯的、相同的模式。各个脂肪室间彼此以致密的纤维性结缔组织分隔。这些隔膜起自浅筋膜,向上插入皮肤真皮层。在额部,隔膜起自额肌筋膜,因此,此类隔膜与表浅肌腱膜系统(SMAS)无必然联系,但却存在于皮下筋膜与皮肤之间的多个部位。结论本实验证实,皮下脂肪是以脂肪室的形式存在的,尤其是贯穿于皮下筋膜与真皮层之间的致密隔膜更能证明这一理论。这些间隔相互交联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从而限制面部的剪(切)力。这个整体框架为人面部提供了一个“支持系统”。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人面部老化是一个三维的变化过程.各脂肪室在位置和容量上都发生着变化,并与邻近脂肪室有相互作用。
RodJ. RohrichJoel E. Pessa魏峰高景恒张晨
关键词:组织学评价皮下脂肪面部老化室间隔修复重建外科
面部脂肪室的解剖学研究以及在美容外科临床应用中的作用
2011年
背景与目的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面部皮下脂肪是以独立“脂肪室”这一解剖形式存在的。方法本组共30侧半面尸头.在特定区域内注人亚甲蓝后,进行解剖学研究。初期的研究将重点放在鼻唇部脂肪。染料注入后,保持至少24h以上,以使染料能扩散充分、均匀。利用显微镜和放大镜对尸头进行切片处理。结果面部皮下脂肪是以多个彼此分隔开的腔室的解剖形式存在的。鼻唇褶(沟)是一个有解剖隔膜分离出来的独立单元。同样,颊部脂肪是由3个独立脂肪室构成的:颊内侧脂肪室、颊中部脂肪室、颞颊外侧脂肪室。额部也同样有3个脂肪室:额正中脂肪室、两侧额中部脂肪室、颞颊外侧脂肪室。眶部脂肪由隔膜分割成3部分脂肪室。下颌脂肪室是面部最下方的脂肪室。这些脂肪室.以其临近隔膜点一面连接形成具有支持性的面部结构。结论面部皮下脂肪是以彼此分隔开的脂肪室的解剖形式存在的。当面部衰老时,一部分是以这些脂肪室发生变化作为其特征的。脂肪室的概念提示,当面部衰老,其脂肪不是流动到别处或堆积成一团。脂肪室之间的间隔膜断裂(损伤)是面部软组织易位的原因之一。掌握这部分解剖学知识,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面部年轻化手术的术前分析,以及更精确地进行手术操作。
Rod J. RohrichPessa JE.魏峰高景恒张晨
关键词:皮下脂肪面部结构美容外科面部衰老面部软组织年轻化手术
从功能的角度考虑眼睑整形术被引量:1
2015年
背景眼睑整形美容术是改善眶周外观的一种复杂的技术。术前有上睑下垂、下睑松弛或错位、眼睛突出和干眼症的患者,术后出现巩膜外露、睑外翻、角膜损伤和持续性上睑下垂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方法我们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以确定其眼睑成形术后可能出现的功能问题。结果为了降低眼睑成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睑成形术的方法中重视并提出这些功能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结论阅读此文后,医师应能采用一种系统的方法,识别高风险的眼睑成形术患者,并在上下睑成形术中处理功能问题。
Kunaal JindalMarc SarciaMark A. Codner叶美辰高景恒张晨袁继龙
关键词:眼睑整形术眼睑成形术整形美容术下睑松弛角膜损伤术中处理
讨论:从功能的角度考虑眼睑整形术
2015年
这篇全面性的综述介绍了对眼睑整形术中许多重要功能的思考。此文清晰、简洁和实用。笔者想根据多年的手术经验,为前文添砖加瓦。当问患者的病史时,除了此文讨论的内容外,也必须要意识到患者可能自己购买能引起眼睛发干的药物,如抗组胺药和避孕药。此外,许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干眼症,只有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深入地研究才能知道患有干眼症。
Bahman Guyuron叶美辰高景恒张晨袁继龙
关键词:眼睑整形术手术经验眼睛发干抗组胺药干眼症避孕药
面部年轻化治疗中口周小丘的外科治疗及其解剖学基础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与目的面部年轻化治疗的求美者常有口周软组织“早老化”现象,然而,其成因却并不明确。随着面部的衰老,面部各部位皮下脂肪室不同程度地受累。既往有较多关于眶周、中面部和下颌老化及其年轻化治疗的研究。但对于老化导致的口周小丘的研究较少。方法笔者通过尸头解剖研究,探索口周老化的成因。本组8具新鲜尸头,行固定处理,所有标本口周组织完整。对口周区域进行解剖,行解剖学观察及组织学检查其老化性改变。发现其解剖学特点后。笔者根据其相对于正常组织的欠缺,制定年轻化手术方案。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口周小丘实际是一块脂肪瘤样组织.其周围没有明确附着韧带或包膜。这个瘤样组织内的细胞团之间存在菲薄的纤维性隔膜,与周同组织分隔开,这一纤维性隔膜对其起到结构性支撑作用。尸头解剖显示,其为浅层脂肪的异常堆积。这一口周组织肥厚、下垂的症状.通过传统除皱术很难得到解决。结论口周小丘可能是一个小的、独立的脂肪室或由鼻唇脂肪室延伸而来。本研究增加了对口周区域深人的理解,有助于促进口周年轻化治疗方法的改进。笔者的首选方法是通过细管行脂肪抽吸的脂肪雕塑。
Patrick K. SullivanErik A. HoyVineet MehanDavid P. Singer魏峰高景恒张晨
关键词:面部年轻化解剖学基础外科治疗组织学检查脂肪瘤样解剖学观察
循证医学在眼睑成形术中的应用
2015年
维持资格模块系统可为临床医师在其特定专业领域的临床工作带来帮助。本文将对术前评估、麻醉、手术方案、围手术期管理和术后效果进行实际评价。临床医师参考此量表将他(她)对患者的评估和治疗、术后结果和并发症情况与权威、信息化的资料进行对比。这个信息库在美国整形外科协会的认证过程维护的第Ⅱ和Ⅳ部分中,被用来进行自我评定和标准。将所获取的信息库,根据美国整形外科协会维持资格认定过程第Ⅱ、Ⅳ部分,进行自评和标准测评。本文的目的不是对这一项目进行详尽的论述,而是通过对目前已有文献的复习,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Jack A. FriedlandDon H. LalondeRod J. Rohrich叶美辰高景恒张晨袁继龙
关键词:眼睑成形术循证医学围手术期管理术前评估术后效果整形外科
血管化的隔膜分隔面部脂肪室
2011年
目的人体的皮下组织是以解剖单元或分区(区域化)的形式存在的。目前,关于面部、躯干、四肢的皮下组织分区已经得到确认。各分区间的分隔界限,通过组织学研究也得到认可。然而,尽管学者们做了很多相关的研究,但对于脂肪组织的区室化作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方法本研究从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院威尔德人体计划组中选取20侧半面尸头。在10侧半面尸头中,常规乳胶灌注颈动脉联合脂肪内注射染料.以确认与每个脂肪室相关联的穿支血管和来源血管。另外的10侧半面尸头进行三维CT扫描,并对血管网的放射学特性做更进一步的研究。氧化铅/白明胶混合物注入颈总动脉,碘化对照物直接注人脂肪室。结果营养皮肤的穿支血管与致密的筋膜并行,并且由其固定。本研究中所评价的每一个解剖分区,都与一种可辨认(已知)的动脉或静脉相关联。在静脉内加入对比剂之后的三维CT图像,可证实每个皮下脂肪室的间隔区域都有穿支血管。结论人体的皮下组织都被纤维性膜结构所分隔,而这些隔膜都携带有供给皮肤血供的穿支血管。本研究中所有解剖分区都有知名血管伴行。这种交联的结缔组织网,对活体面部血供具有维持其稳定性和保护性的作用。面部皮下组织及其伴行脉管系统的这种排列方式是高度有机构造的,其形成机制可能与面部肌肉系统的胚胎学发育机制有关。因此,可推想全身的脂肪一筋膜系统都是以这种体系构建起来的。
Mark V. SchaverienJoel E. PessaRod J. Rohrich魏峰高景恒张晨
关键词:脂肪组织血管化面部皮下组织穿支血管三维CT扫描
前额和眉部年轻化的策略:现代概念,包括内窥镜技术
2015年
背景前额和眉部是面部结构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青年人中经常被忽视,但其是面部上1/3老化最显著的标志。眉部上睑下垂和轮廓模糊常表现为颞部脂肪容量减少、眶周组织下垂和额部皱纹,通常需要进行美容手术。虽然非手术治疗(如神经调节物质)已经非常普及,但整形外科医师仍要了解前额和眉部年轻化手术的解剖知识。最早对眉部提拉的描述约在1个世纪前。如今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患者术后的创口很小甚至没有,在术后1周内就可正常工作。方法对资深医师(P.K.S.)的文献和一系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采用内窥镜进行解剖眉部复位微创手术。作者发现,经皮层隧道进行永久性固定,术后效果较好,且持久,这不仅适用于前额和眉部,同样适用于侧眶周和颞区。结论虽然要根据每例患者的面部解剖情况设计手术,但作者对解剖和手术进行回顾,在文中介绍了内窥镜的使用。资深医师的546例患者中,仅有少数患者提供对比结果。
Brian C. DroletBenjamin Z. PhillipsErik A. HoyJohnny ChangPatrick K. Sullivan叶美辰高景恒张晨袁继龙
关键词:内窥镜技术年轻化手术眉部前额整形外科医师解剖知识
评《血管化的隔膜分隔面部脂肪室》一文
2011年
我们带着极大的兴趣阅读了这篇最近刚发表的关于皮下脂肪室的文章。Rohrich医师和Pessa医师最近发表的文章,为整形外科医师阐述了相当多关于面部筋膜“围栏”以及面部支持系统的新信息。我们随即将这一成果应用到我们科室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像运用地图一样运用脂肪室解剖图解,并将其运用在自体脂肪注射中,治疗了数例患者。
Daniel A. HatefLarry H. Hollier Jr.魏峰高景恒张晨
关键词:皮下脂肪面部血管化整形外科医师自体脂肪注射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