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 作品数:43 被引量:680H指数:12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记忆与权力:民族自省的政治逻辑--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抗战国家叙事的个案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民族自省有其内在的政治逻辑,需要集体记忆和国家权力的支持。集体记忆与权力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集体记忆维系和支撑权力,权力生产集体记忆。国家有内在动力来唤起社会,塑造和强化社会的集体记忆,提升民族的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抗战是我国国家叙事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生产和塑造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呈现了抗战的暴力记忆、苦难记忆、反抗记忆和宽恕记忆,采用了图像叙事、文字叙事和数字叙事三种方式,以此来增强国家叙事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研究发现,抗战的国家叙事达到了唤起社会集体记忆和激励社会,为国家整合与国家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的目的。
- 殷冬水
- 关键词:抗战国家叙事集体记忆权力
- 现代国家建设视域下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均衡机制被引量:7
- 2015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中国社会也随之出现了社会利益、资源分配失衡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具有凝聚改革共识与化解深层性阻碍的作用,基于现代国家建设的视角考察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及其均衡机制构建,有利于从历史进程和学理背景的角度全面、深入地揭示其价值意蕴与内在机理。通过考察当代中国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失衡的具体表现和现实背景,可以从政治权力及利益分配的双重逻辑分析失衡的制度根源。在此基础上构建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均衡机制,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改革与发展、增长与共享、差异与平衡的关系问题。
- 马雪松
- 关键词:现代国家建设
-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济思想变迁与反思被引量:1
- 2015年
-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济思想变迁经历了理论探讨、理论优化、理论操作化和理论工具化四个发展阶段,逐步由经济学研究的边缘趋向主流,由纯粹的理论探讨转向政策工具的选择。由于受到理论自身发展不成熟、政府财政资源及其管理水平的约束、效率损失等因素的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思想与政策实践缺乏紧密联系。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济思想演变历程和实践探索都表明,在积极追求社会公平的过程中,应在价值导向、服务内容、均等目标、资金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尽量减少效率损失,这对构建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孙德超
-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思想经济效率社会公平
- 70年“中国式减贫”的基本经验、面临挑战及前景展望——基于主体—内容—方式的三维视角被引量:16
- 2019年
- 区别于以往的总结式思路,本文通过构建“主体—内容—方式”的三维分析框架,为深入考察“中国式减贫”提供了更加全面而清晰的视角。“中国式减贫”事业的基本经验包括:横向党政与纵向央地之间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产业发展带动与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相结合的方向指引,以及由“指标———考核”形成的强刺激的内部驱动力。面临的挑战包括:在主体层面,尚未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减贫的格局,减贫可持续性有待提升;在内容层面,产业扶贫“短平快”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掣肘减贫事业的发展;在方式层面,指标治理机制运行不畅,减贫过程突显形式主义顽症。这就需要从“主体—内容—方式”三个层面,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减贫格局,提升减贫可持续性;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减贫成果;优化指标治理机制以整治形式主义,释放减贫能量。
- 孙德超周媛媛胡灿美
- 关键词:产业扶贫公共服务体系
- 国家认同的规范之维被引量:6
- 2016年
- 主持人语:国家认同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后发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发展中普遍面临着国家认同危机的风险。在政治学意义上,国家认同是公民个体或内部族群拥有的一种"主观的或内在化的、从属于某个(民族)国家的心灵感受","是国家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是多民族国家归属感的核心"。
- 周光辉
- 关键词:国家认同多民族国家社会心理基础文化多元性心灵感受内在化
- 命运共同体意识与现代国家认同——多民族国家如何塑造、巩固和强化现代国家认同被引量:12
- 2016年
- 共同体是指那种经历持久共同生活、具有传统的自然感情、紧密相连的人群通过密切交往形成的有机集合体。共同体天然排斥隔阂,共同体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能有效化解区隔,还能为内部民族有效建构国家认同提供动力。国家认同的实质是建构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使领土内的所有民族都产生归属于政治共同体的心理感觉。共同体意识包括基于历史的相互承认和基于主观感觉的紧密联系性等两个层面。在多民族国家内部族群间倡导以包容、团结和发展为特征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不失为一种消除族群隔阂和族群疏离现象、化解竞争性民族主义和次生民族国家建构认同性危机的重要策略。以命运共同体建构现代国家认同,既要超越多元主义认同建构策略只重视包容和多元价值的局限,又要克服超民族认同策略中"轻理解、重共识"的一体化认识偏差。命运共同体意识不仅倡导基于平等和理解的包容性承认,更应体现基于一体化团结和发展的紧密联系性价值追求。"多元一体化"是以命运共同体意识建构现代国家认同的基本原则,多元不仅包括国家应认真对待个体的权利多元性的利益诉求,更应包括对内部族群的多元文化权利给予合理而充分的回应;一体化是要在尊重族群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族群间交流和融合使多元认同在理解的基础上达成交叉性价值共识,进而呈现出明显的国族特性。
- 林奇富
- 关键词:国家认同民族认同
- 国家认同建构的文化逻辑——基于国家象征视角的政治学分析被引量:42
- 2016年
- 在政治生活中,象征符号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创造国家认同的一种文化资源,国家象征是不可或缺的。国家象征为国家认同建构提供了最为有力的媒介,也为国家认同建构划定了边界,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现代国家赋予国家象征无可比拟的神圣性、权威性、渗透性,并依赖这些属性创造公民对国家的认同。在现代国家,国家象征的表达是法治化的、仪式化的和技术化的,这使得国家象征被内化成国家认同建构的一种积极力量。
- 殷冬水
- 关键词:国家认同文化逻辑
- 边境对“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性作用探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长期处于国家发展战略末端的边境,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产生了从封闭到开放、从静态到动态、从内敛到延展的嬗变。边境作为领先触点、整合力量、联通透达、战略认同开端的独特作用,使它得以成为撬动"一带一路"宏大战略的战略支点。但是,边境的自身缺陷、国家战略的考量缺失和安全的固有障碍仍是边境发挥支点性作用的主要制约。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也将反作用于边境的重塑,并对边境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 姚璐欧阳皓玥
- 关键词:边境
- 美韩同盟的再强化与中国的战略应对被引量:1
- 2016年
- 2016年初朝鲜先后进行了自称“氢弹试验”的第四次核试验并发射“光明星4号”卫星。在此背景下,美韩同盟展开了新一轮的更强力度、更大广度、更深程度的再强化举措。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THAAD)的政策举动,引起周边国家尤其是中、俄、朝三国的强烈质疑和反对。美韩同盟确立后具有鲜明的军事特征。近年来朝鲜半岛形势和东北亚局势的剧烈变动,使韩国强化与美国同盟关系的意愿更加强烈。美韩同盟向涉及政治、经济、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全方位战略同盟转变,其地区化的鲜明指向和全球性的远景目标,进一步抬升了整个地区的军备竞赛风险,极易引发地区局势新的更大的动荡。中国应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局势变化并切实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促进朝鲜半岛局势稳定和整个地区的和平发展。
- 郭锐苏红红
- 政府治理文献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前景展望——基于2008年到2012年的数据分析
- 2014年
- 政府治理文献数据库即是对关于政府治理方面的文献进行汇总分类而形成的建立于网络空间的论文集合。目前该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涵盖了政府治理相关理论、政府治理变革、治理主体、电子政务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其中可以查询到的论文内容较为全面,数量较为可观。但是,数据库的建设还存在着更新不够及时、板块分类的科学性有待论证、可用的资源有限等问题。在以后,研究团队将会着手解决数据库建设尚存在的问题,完善数据库建设,朝着"全""新""准""精"的方向发展。
- 孙德超孔翔玉
- 关键词:政府治理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