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6 被引量:87H指数:6
相关作者:单臻刘华清更多>>
相关机构: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雷公藤
  • 5篇肝损伤
  • 4篇代谢
  • 4篇代谢组学
  • 4篇毒性
  • 4篇色谱
  • 4篇相色谱
  • 4篇雷公藤甲素
  • 4篇甲素
  • 3篇质谱
  • 3篇LC-MS/...
  • 2篇药物
  • 2篇药源
  • 2篇药源性
  • 2篇药源性肝损伤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源性
  • 2篇气相色谱
  • 2篇巨噬细胞

机构

  • 26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国家食品药品...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江苏省食品药...

作者

  • 3篇孙丽新
  • 3篇江振洲
  • 3篇狄斌
  • 3篇张陆勇
  • 2篇肖莉
  • 2篇冯芳
  • 2篇王欣之
  • 2篇杜迎翔
  • 2篇苏梦翔
  • 2篇黄鑫
  • 1篇李晓晶
  • 1篇苏新辉
  • 1篇苏钰文
  • 1篇宋瑞
  • 1篇郭瑞昕
  • 1篇单臻
  • 1篇张尊建
  • 1篇严拯宇
  • 1篇田媛
  • 1篇廖俊

传媒

  • 4篇中国药科大学...
  • 3篇中国药理学会...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进展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广州化工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 1篇2016年第...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过调节NKT细胞及其分泌的Th1/Th2细胞因子保护雷公藤甲素诱导肝损伤
目的:免疫抑制药物的副作用严重阻碍了免疫性疾病的治愈进程。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NKT cell)是非常有前景的治疗免疫性疾病的靶标。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肝脏NKT细胞在雷公藤甲...
王欣之张陆勇江振洲
文献传递
雷公藤多苷肝毒性机制及物质基础研究
目的:从胆汁淤积、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三个方面探讨雷公藤多苷(GTW)和相当剂量的雷公藤甲素(TP)肝毒性作用与初步机制,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探讨TP在GTW肝毒性中的作用,考察GTW可能的肝毒性成分。方法:6-8周龄体重1...
罗岚俞沁玮江振洲张陆勇
文献传递
体外肝细胞三明治培养动态变化及其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本文采用三明治构型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综合观测其体外极性的动态形成过程,为体外药物肝毒性研究建立合适的评价模型。方法:三明治构型培养Wistar大鼠肝细胞,选取不同培养时间细胞检测肝细胞分泌功能,同时采用PCR、免疫荧光及跨上皮细胞电阻实验观测肝细胞极性结构基础紧密连接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肝细胞在"三明治夹层"中培养72 h后具有胆小管分泌功能,同时紧密连接处分子ZO-1与Occludin结构为促使极性形成,其mRNA表达与通透性均产生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ZO-1免疫荧光定位发现不同培养时间随着极性形成其结构分布也有所不同。结论:肝细胞三维培养极性形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了解这一动态变化过程对药物肝毒性检测及其毒性机制探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珊孙丽新江振洲张陆勇
关键词:药物肝毒性
丙型病毒性肝炎中肝脏巨噬细胞的变化及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肝脏的巨噬细胞在维持肝脏稳态以及肝损伤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不同刺激下,肝脏巨噬细胞发生极化并发挥多重作用。肝脏巨噬细胞与丙型病毒性肝炎之间关系密切。本文介绍了肝脏巨噬细胞的起源、分类以及其在维持肝脏稳态中的作用,综述了肝脏巨噬细胞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中发生的变化与发挥的作用,并简要介绍靶向肝脏巨噬细胞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物研究进展,以便更好地了解肝脏巨噬细胞多样性和可塑性,为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疾病的创新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视野。
邢欣李丽萍王鹿肖莉孙丽新
关键词:枯否细胞丙型肝炎病毒极化
基于代谢组学的黄芩汤防治伊立替康胃肠道毒副反应机制研究
目的:利用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从代谢调控角度阐释黄芩汤防治伊立替康胃肠道毒性的分子机制和化学内涵.方法:连续两天尾静脉注射伊立替康(150 mg/kg)建立大鼠迟发性腹泻模型;黄芩汤(10g/kg,2次/天,连续5...
王晶范红燕王旭张培张伟张尊建许风国
关键词:伊立替康胃肠道毒性黄芩汤MS代谢组学
梯度洗脱HPLC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含量及有关物质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建立甲磺酸伊马替尼原料药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方法采用Herdera C18(5μm,4.6mm×250mm)色谱柱,甲醇-辛烷磺酸钠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67nm,进样体积为20μL,柱温为40℃。结果在选定色谱条件下,主要合成的中间体和各降解产物可以完全分离。线性范围8.12~81.20μg.L-1(r=0.9999),检测限为0.02μg.mL-1。结论所用方法准确、灵敏、可靠。
王棋宋锐费梦莹严拯宇
关键词:甲磺酸伊马替尼HPLC
^(131)I标记的NaGdF_(4):Eu_(3+)纳米颗粒用于自发光/SPECT/MR三模态成像
2022年
稀土下转换纳米颗粒(DCNPs)通常需要紫外光激发,受穿透深度的限制,难以在体内应用。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开发了一种^(131)I标记的NaGdF_(4):Eu^(3+)纳米颗粒(^(131)I-GENPs)作为三模态成像试剂,用于多模态诊断。在该试剂中,^(131)I不但可以作为激发NaGdF_(4):Eu^(3+)纳米颗粒(GENPs)的内部光源,通过切伦科夫能量共振转移(CRET)激发自发光成像,而且还具有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成像的作用。此外,Gd^(3+)的存在使其具备磁共振(MR)成像的能力,通过三模态成像相互印证提高了诊断灵敏度。开发的^(131)I-GENPs可能成为有效的自发光、SPECT和MR三模态成像诊断试剂。
余靓熊福城侯振宇苏新辉车声雷
关键词: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LC-MS/MS法研究大承气汤与其君药大黄物质基础间的相关性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从物质基础角度研究大承气汤与其君药大黄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分析中药经典方剂大承气汤及其君药大黄水提液,研究两者化学成分间的相关性并对主要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和推测。采用Zorbax SB C18色谱柱,0.2%甲酸-甲醇-乙腈三元梯度洗脱,ESI离子源,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从大承气汤中共发现75个成分源于其君药大黄,经与标准品比对可确定其中9个;利用提取离子流技术(EIC)并结合质谱裂解规律可初步推测其中22个成分的结构。结论:大黄单煎剂中的主要成分在大承气汤中均有所体现;LC-MS/MS技术为中药方剂物质基础溯源、鉴定,方剂与单味药间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许风国刘颖宋瑞董海娟田媛张尊建
关键词:大承气汤
通过调节NKT细胞及其分泌的Th1/Th2细胞因子保护雷公藤甲素诱导肝损伤
目的:免疫抑制药物的副作用严重阻碍了免疫性疾病的治愈进程。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NKT cell)是非常有前景的治疗免疫性疾病的靶标。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肝脏NKT细胞在雷公藤甲...
王欣之张陆勇江振洲
肝巨噬细胞在乙醇性脂肪肝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在我国的乙醇性脂肪肝(AFL)患者人数与日俱增,已达到不容忽视的水平。本文将以固有的枯否细胞(KCs)和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RHMs)为主,概述肝巨噬细胞在AFL中的变化,进而为AFL的治疗提供可能的新靶点和新方法。
李丽萍邢欣王鹿肖莉孙丽新
关键词:乙醇性脂肪肝巨噬细胞枯否细胞固有免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