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

作品数:359 被引量:1,048H指数:14
相关作者:柏元海卢宁郭海宏张声海赖松龄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1篇政治法律
  • 71篇哲学宗教
  • 63篇经济管理
  • 62篇文化科学
  • 26篇历史地理
  • 8篇社会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军事
  • 2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60篇主义
  • 36篇社会主义
  • 30篇文化
  • 27篇教育
  • 26篇政治
  • 24篇社会
  • 17篇道德
  • 14篇民族
  • 12篇孙中山
  • 12篇外交
  • 11篇民主
  • 10篇哲学
  • 9篇意识形态
  • 9篇政府
  • 9篇社会主义思想
  • 9篇市场经济
  • 9篇网络
  • 8篇网络空间
  • 7篇思维
  • 6篇形而上学

机构

  • 346篇暨南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广东轻工职业...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理工学院
  • 1篇广东省科学技...
  • 1篇广东教育学院
  • 1篇海南经贸职业...
  • 1篇中国现代国际...

作者

  • 41篇陶季邑
  • 13篇邱丹阳
  • 11篇魏传光
  • 11篇陈联俊
  • 9篇贾海涛
  • 8篇董建新
  • 8篇柏元海
  • 7篇程京武
  • 7篇刘华
  • 5篇秦珊
  • 5篇龚红月
  • 5篇张声海
  • 4篇王高贺
  • 4篇卢宁
  • 4篇赖松龄
  • 4篇胡惠民
  • 4篇田明
  • 3篇田志立
  • 3篇高文峻
  • 3篇梁世红

传媒

  • 25篇暨南学报(哲...
  • 13篇学术研究
  • 11篇东南亚纵横
  • 1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0篇当代亚太
  • 9篇红旗文稿
  • 8篇马克思主义研...
  • 8篇学术论坛
  • 6篇现代哲学
  • 6篇岭南学刊
  • 5篇当代世界与社...
  • 5篇国际论坛
  • 5篇哲学研究
  • 5篇特区经济
  • 5篇东南亚研究
  • 5篇高教探索
  • 4篇经济前沿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 4篇华侨华人历史...
  • 4篇才智

年份

  • 1篇2024
  • 10篇2023
  • 19篇2022
  • 8篇2021
  • 20篇2020
  • 26篇2019
  • 16篇2018
  • 17篇2017
  • 12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14篇2010
  • 5篇2009
  • 12篇2008
  • 6篇2007
  • 9篇2006
  • 17篇2005
3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记于心外化于行”的哲学思考被引量:1
2015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功用在于外化为个体自觉行动。作为自觉行动的"外化于行"首先应表现为一种固定化的习性,而非"权宜之计"的随机行为;其次应作为"价值审美"的行动表现,既欣赏价值遵循的行为,又厌恶违背价值准则的行为;最后应受公共理性的指导,基于公共利益遵循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真正实现可能会遭遇实用理性、差序格局与价值信任危机的困境。从哲学视角分析,这些困境的解决依赖于以实践理性提升实用理性;以"普遍主义"克服"差序格局"的"特殊主义";价值信任的重构三管齐下,方能有效。
魏传光葛畅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思考
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上海在全球经济分工中处于国内技术领导者的地位,经济结构的升级带来就业的新特点。
郭海宏
关键词:经济结构调整就业结构
高校教师师仪现状调查与研究
2016年
师德师风是高校的灵魂,对学生智博雅的培养、对高校的整体发展以及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经过多年的师德建设,我国高校师德师风整体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状态。但面对我国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多层次、多领域变化对高校的影响,高校师德师风出现失范现象而使其突破了高校乃至教育界的范畴,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杜应娟卢宁
关键词:高校教育界社会高校教师
近十年美国学者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正面评价及其意义
2015年
1977年邓小平复出前,美国有著作对他作过介绍。但总体上讲,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学者才开始对他进行严格意义上的研究。进入80年代,美国学者不仅较详细介绍其生平实践活动,而且着重考察其思想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近十年亦即2005年以来,美国学者更广泛更深入地研究邓小平及其外交思想,本文将对近十年来的研究情况加以介绍。一、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正面评价近十年美国部分学者对邓小平外交思想作出许多正面评价。
陶季邑
关键词:外交思想美国学者改革开放实践中国外交政策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
印度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原因探析
2001年
廖辉芳
关键词:战略伙伴关系外交关系经济合作文化
马克思道德理论的历史生成被引量:2
2019年
伍德、米勒等人之所以得出马克思是'非(反)道德主义'的结论,原因之一在于他们只是碎片化地捡取马克思著作中的只言片语,对马克思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缺乏历史生成视角和历史语境。马克思在向现实挑战、向其他思想挑战、向自身思想观念的挑战中建构了道德理论,只不过马克思道德理论不是一步完成的,经历过'莱茵报时期'的激进自由主义道德观和'巴黎时期'的革命人本主义的道德观之后,在'布鲁塞尔时期'马克思开始转换道德理解范式,由内在理解转向外在理解,由道德诉求转向意识形态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依据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的追溯、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剖析和剩余价值的发现把道德理论推向深入,实现了思想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通过历史回溯,可以清楚呈现马克思道德理论具有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鲜明特色。
魏传光
关键词:道德理论历史生成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主体性的影响被引量:1
1998年
柏元海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性发展市场主体地位经济人自主性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科学内涵
2019年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在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提出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进共容的新型关系,是指"真、善、美"的统一。具体来说,"真"指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根本条件,"善"指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是基本要求,"美"指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新型理念。
吕红军
关键词:生命共同体
孙中山和邓演达对中国统一问题的探索及其启示被引量:3
2006年
孙中山和邓演达对中国统一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分析了近代中国必须实现统一的原因,并且对中国统一目标及其实现途径也作了一些构想。他们的这些探索对推进目前的中国和平统一进程,颇有启示。
陶季邑
关键词:孙中山
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对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借鉴
2019年
在西方环境伦理学中,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思想被称为是一个划时代的观念,他提出的“扩展共同体的边界”、“转变人的价值观念”、“确立整体主义的伦理原则”为一代人反映出了新的自然观和一个透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对于今天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意识仍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同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批判地看待该思想的局限性,辩证的加以借鉴与扬弃。
吕红军
关键词:利奥波德生态意识
共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