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渔业动植物病原库

作品数:24 被引量:118H指数:7
相关作者:李聃王民权方淑蓓金怡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集美大学水产学院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单胞菌
  • 4篇嗜水气单胞菌
  • 4篇气单胞菌
  • 4篇克隆
  • 4篇孔雀石绿
  • 3篇单克隆
  • 3篇单克隆抗体
  • 3篇抗体
  • 3篇草鱼
  • 2篇对虾
  • 2篇对虾白斑综合...
  • 2篇对虾白斑综合...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色谱
  • 2篇沙星
  • 2篇水产
  • 2篇水产品
  • 2篇水霉
  • 2篇特性分析
  • 2篇蛭弧菌

机构

  • 24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集美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江苏省海洋水...
  • 2篇全国水产技术...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上海出入境检...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广东省水生动...

作者

  • 14篇杨先乐
  • 4篇胡鲲
  • 3篇曹海鹏
  • 3篇黄宣运
  • 2篇房文红
  • 2篇周俊芳
  • 2篇李怡
  • 2篇方伟
  • 2篇万夕和
  • 2篇纪荣兴
  • 2篇朱泽闻
  • 2篇林茂
  • 1篇赵景壮
  • 1篇林天龙
  • 1篇邓璐
  • 1篇于灵芝
  • 1篇罗土炎
  • 1篇刘波
  • 1篇周帅
  • 1篇徐黎明

传媒

  • 4篇水产学报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2009年中...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1
  • 6篇2010
  • 11篇2009
  • 2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生物显色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恩诺沙星残留被引量:12
2009年
针对水产品中恩诺沙星残留,通过筛选药物敏感菌株和显色剂,建立了一种基于显色反应来判断结果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以腾黄八叠球菌(Sarcina ureae)为指示菌株,以氯化三苯四氮唑显色为显色剂,阳性样品呈肉眼可辨的红色,阴性样品呈无色,最低检测限可达50μg/kg。经酶联免疫法(最低检测限可达12μg/kg,回收率在74.25%~93.38%之间)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最低检测限可达5.0μg/kg,回收率在78.20%~91.27%之间)验证,该方法准确、可靠。不同于传统的方法,该方法更为快速、便捷、易于结果判定,是对现有检测方法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完善,极其适合在生产、销售、流通等非实验室条件下作为初筛方法使用。
胡鲲李怡朱泽闻黄宣运王民权方淑蓓杨先乐
关键词: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偶联物的制备及其产物的鉴定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碳二亚胺法,制备了环丙沙星-小牛血清蛋白偶联物,评价了pH、环丙沙星和碳二亚胺浓度对偶联结合比率的影响。同时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质谱方法对偶联产物的基团、分子量等特征进行分析鉴定。正交试验结果表明,pH对环丙沙星-小牛血清蛋白的偶联结合比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碳二亚胺和环丙沙星浓度差异性不显著。在pH5.0,碳二亚胺和环丙沙星浓度分别为60mg/mL和5mg/mL的条件下,环丙沙星-小牛血清蛋白偶联结合比率为30∶1。该方法条件下的偶联反应成功。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环丙沙星-小牛血清蛋白的偶联,且简便易行。
黄宣运胡鲲方伟金怡杨先乐
关键词:环丙沙星偶联
不同靶点shRNA干扰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增殖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设计合成了靶向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基因组不同位点的5个shRNA:RR9、RR1、DP1、DP2和PK1,并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实施了RNA干扰(RNAi)抗WSSV增殖的试验。结果显示:5个shRNA不同程度地抑制了WSSV的复制,降低了对虾的死亡率,其中,靶向病毒核糖核酸还原酶的shRNA RR9的RNA干扰效果最佳。
周俊芳杨先乐万夕和沈辉房文红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RNA干扰
蛭弧菌BDH21-02对鲟鱼性腺溃烂病及水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本试验旨在研究蛭弧菌BDH21-02在控制鲟鱼性腺溃烂病中所能起的作用。通过在鲟鱼基础饲料中添加蛭弧菌剂,蛭弧菌的浓度为1.0×108pfu/ml。选用初体均重500±30g的鲟鱼30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2个重复,...
杨移斌杨先乐
关键词:蛭弧菌水质鲟鱼
文献传递
异育银鲫肠道噬菌蛭弧菌BDF-H16的分离及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裂解活性被引量:7
2009年
曹海鹏杨先乐
关键词:噬菌蛭弧菌嗜水气单胞菌
15种中药对水霉菌抑制效果的初步研究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5种中药水提取物对水霉菌XJ001(Saprolegnia XJ001)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中药水提取物浓度大于12.5μg/mL时,黄精、五倍子、黄柏、丁香、大茴香等5种中药对水霉菌菌丝生长有明...
夏文伟张世奇杨先乐
关键词:中草药提取物抑制率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VP2蛋白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建立
VP2蛋白是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ous,IPN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及IPNV检测和疫苗开发的主要靶基因。为了将VP2蛋白展示于酵母细胞表面,本研究基于I...
贺文斌赵景壮刘淼任广明卢彤岩尹家胜徐黎明
关键词:VP2酵母表面展示
文献传递
碳源对反硝化聚磷菌(RC11)磷酸盐代谢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反硝化聚磷微菌由于具有同时脱氮和除磷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碳源需求,为解决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碳源竞争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以纯培养方式探讨了外源性碳源、硝酸盐对反硝化聚磷菌(RC11)磷酸盐代谢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培养时,菌株RC11在外源碳源存在时发生了超量吸磷现象;缺氧培养时,菌株RC11可以利用硝酸盐而非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聚磷。无外加碳源时,菌株RC11经历厌氧阶段后初期可以利用硝酸盐氧化到亚硝酸盐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进行摄磷;但当亚硝酸盐的积累达到高峰时,进入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阶段,由于亚硝酸盐氮不能作为氧分子的替代物进行反硝化除磷,菌株RC11实际上处于一个厌氧环境,会引发释磷;在厌氧条件下菌株RC11具有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的功能。
郑宗林叶金明刘波杨先乐周兴华向枭
关键词:碳源反硝化聚磷菌
无色孔雀石绿全抗原合成方法比较
孔雀石绿(MG)作为水产品禁用药物,由于缺乏快速、灵敏、准确的快速检测技术,孔雀石绿残留问题成为严重威胁食品安全的隐患。本文立足ELISA方法,对孔雀石绿的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LMG)半抗原的几种改造和偶联方法进行比较...
陈力杨先乐
关键词:孔雀石绿
凡纳滨对虾感染与暴发白斑综合征(WSD)的密度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PCR检测技术分别对上海、江苏、海南部分养殖地区凡纳滨对虾携带重要病毒性病原——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40%~58%的受检测对虾携带WSSV,表明近年在养殖SPF(无特定病原)甚至SPR(抗特定病原)亲虾子代的情况下,凡纳滨对虾的WSSV感染率仍然很高。为探讨现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感染与暴发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disease,WSD)的影响,设高、低密度2个养殖模拟试验组,每组设盐度恒定和突降2种处理。对虾死亡率分析显示,高密度组虾死亡率分别为96.9%(盐度恒定)和98.1%(盐度突降),低密度组分别为5.0%(盐度恒定)和26.7%(盐度突降),差异显著;WSSV定量PCR检测分析也表明,在捕捉、盐度变化等因子的共同作用下,高密度组对虾体内WSSV携带量随着暂养时间推移而迅速增加,而同条件低密度组变化幅度很小。研究结果表明,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的高密度因素对WSSV感染与疾病暴发起促进作用。
周俊芳杨先乐万夕和胡琳琳周帅房文红
关键词: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集约化养殖模式养殖密度凡纳滨对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