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作品数:226 被引量:220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昕刘姝商文娇晁元清罗宏宇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4篇艺术
  • 51篇文化科学
  • 6篇文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主题

  • 86篇音乐
  • 45篇教学
  • 33篇民族
  • 28篇高校
  • 23篇文化
  • 22篇钢琴
  • 21篇艺术
  • 21篇教育
  • 21篇乐教
  • 16篇民族音乐
  • 15篇声乐
  • 13篇演唱
  • 12篇演奏
  • 12篇舞蹈
  • 12篇花儿
  • 11篇音乐教育
  • 11篇课程
  • 9篇乐舞
  • 8篇歌剧
  • 7篇土族

机构

  • 194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张连葵
  • 9篇商文娇
  • 6篇薛海萍
  • 6篇王玫
  • 5篇晁元清
  • 5篇谈云波
  • 4篇刘姝
  • 4篇王海龙
  • 4篇陈璐
  • 4篇于书正
  • 4篇李昕
  • 3篇陈瑜
  • 3篇罗宏宇
  • 3篇刘俊
  • 3篇李华
  • 2篇张晓君
  • 2篇叱培虹
  • 2篇李国顺
  • 2篇李娜
  • 1篇吴雨娟

传媒

  • 26篇北方音乐
  • 10篇戏剧之家
  • 9篇青海社会科学
  • 9篇黄河之声
  • 9篇民族音乐
  • 8篇青海师范大学...
  • 8篇当代音乐
  • 7篇青海教育
  • 6篇音乐大观
  • 5篇大舞台
  • 5篇艺术评鉴
  • 4篇音乐创作
  • 4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文教资料
  • 3篇群文天地
  • 3篇艺术教育
  • 3篇美眉
  • 3篇中国舞蹈学
  • 2篇艺术科技
  • 2篇音乐时空

年份

  • 6篇2024
  • 14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17篇2020
  • 26篇2019
  • 12篇2018
  • 20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19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11篇2009
  • 10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2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果儿对树的诉说
2019年
汉尚烈李秀芳才让措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的优化思路探索被引量:2
2019年
高校声乐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音乐素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声乐教学不但是我国高校音乐关键的教学内容之一,更是高校音乐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当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得到大量的应用与推广,并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拥有的分量越来越重,新媒体技术的完善与创新为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活力。基于此,本文根据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优化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以提出良好的建议。
张晓君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声乐
论高校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整体素质
2018年
随着高等艺术院校中的艺术系越来越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广大艺术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急剧加重,不仅要应对大量的课时及教学,还要不断丰富和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教学能力。可以说,其教学能力与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艺术人才的培养效果。本文从声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和文学艺术素养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在高校声乐改革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养。
刘俊
关键词:声乐教学
青海高原多民族仪式乐舞神话面具中的狞厉之美
2024年
乐舞“面具”文化是世界共有的,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的文化符号有着独特之姿,面具文化中具有的神话因子塑造了面具文化中的神秘色彩,生发“狞厉”的独特美学观点,构成了多元文化中丰富绮丽且对民族文化“关照”的另一种透视视角。“面具”作为青海多民族仪式乐舞的展现肩负着对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解说任务,可以说是乐舞历史、人文历史的“古代乐舞活化石”。本文从青海高原的地域视角,探究本区域内多民族神话文本对乐舞面具起到怎样的支撑作用,并找寻面具文化中独有的狞厉美双重表达,笔者认为通过文化多样美的物质符号,找寻“美”背后的隐喻所指与能指,以独特的关照视角打开一种人与文化,人与世界不同的研究理路,研究这种联系对于建立“少数民族艺术中的文化与其神话、美学之间的联系”这一范式结构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亚雄
关键词:面具神话
青海同仁“六月会”乐舞的文化符号研究
2023年
青海同仁地区的“六月会”是具有集群型、周期性特点的大型乐舞仪式活动,因其参与人数多、流传范围广、表演方式独特而成为青海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与观察“六月会”三种类型的乐舞表演、歌曲的演唱以及诵经音乐的表层性音乐符号,能够深入挖掘乐舞、仪式程序以及表演人员秩序性建构的隐性文化内涵。具有表层性特点的音乐文化符号通过特定的内隐性文化秩序形成了音声符号、结构关系与价值观念三个文化系统,共同塑造了“六月会”乐舞的文化象征体系,形成其内在动力。
杜洁琼
关键词:文化符号
共有符号与记忆连接:青海高原丝路乐舞的艺术意志考
2024年
当研究者描绘丝路乐舞这一概念时,要尽可能全面地把这一有地理、历史、文化、商贸等概念的区域碎片连接起来,串联各族群记忆的叙事内容和审美共情,诉诸挖掘其整体内驱力和心理共情(即艺术意志)并表达出来,使之由虚化转为实体,成为这一概念建构的坚实根基。就具体路径来说,研究者可以在细节佐证和内在机理的阐释下,借用有代表性的中介物质(如符号)把丝路下各乐舞叙事表达连接为一个整体,使丝路乐舞涉及的叙事在宏观上由分散的“邦联”凝和为统一的“联邦”,确保丝路乐舞概念表述的严谨性。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原则,选定具有多民族杂居代表性特点的青海地区为样本,以该地区乐舞中的符号为切入点,在丝路文化空间下分析各族群乐舞间彼此连接的脉络和机理,凸显其内涵的群体心理认同、共情审美、情感记忆等,使丝路乐舞这一概念及其艺术意志在实证中得以体现。
王海龙高德翔
关键词:丝绸之路乐舞艺术意志
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跨界演唱能力的思考和建议被引量:1
2012年
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文化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多元化趋势。在声乐艺术方面,很多演唱者频频上演跨界的演唱,给观众们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感受,同时也在彰显了声乐艺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从跨界演唱的含义谈起,就培养这种跨界能力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这种歌唱能力的具体培养,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刘俊
关键词:高校声乐跨界演唱
青海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乐谱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藏区佛教在"后宏期"时,形成众多教派和寺院隶属关系,对宗教仪式的完善和音乐传承产生了很大影响,由此也产生了种类繁多、式样各异的宗教乐谱。青海地区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的经文书籍里,既有用于吟诵佛经的图形符号乐谱(藏语称"yacngyig),也有用于宗教乐器演奏的图形符号或图形与文字结合的乐谱(藏语称"dungyig),这些乐谱形成、发展和传承至今,是藏传佛教仪式音乐趋于成熟的标志。寺院乐谱含三种功能:作为图形符号乐谱,用于记录诵经音调与声调变化的过程;作为图形与文字结合的乐谱,用于标记部分宗教乐器的音高、节奏及音色变化;以图形符号为主,加上文字和数字注释进行综合记录,用来记录诵经音调与宗教乐器同步吟诵和演奏的乐谱。寺院宗教仪式里主要用的是第三种,明显带有总谱的意义。各寺院的乐谱虽然形状和形式有所不同,但就藏传佛教音乐特有的音响与风格,并没有变化。
多杰仁宗
关键词:藏传佛教寺院乐谱图形符号
高师《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中应充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被引量:1
2017年
文章从高师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专业性特点,阐述了适合于高师的教学目标、方法和内容,在因材施教的总理念下,提出高师《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中对音乐构成要素等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
李国顺
关键词: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
浅谈中国近现代以来二胡音乐的发展
2019年
在我国的音乐体系当中,二胡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乐器,体现了较强的艺术价值。二胡在我国兴起,属于一种拉弦乐器,很多人将其称之为“胡琴”、“奚琴”。从二胡兴起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历程并不是只言片语就能表达清楚的。二胡音乐的发展是民族音乐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近现代作为时间范围,对二胡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分析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本文就中国近现代以来二胡的发展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程祯棠
关键词:近现代二胡音乐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