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576 被引量:4,609H指数:21
相关作者:王中丙王宝曹立军杨振国赵志龙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75篇期刊文章
  • 28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80篇冶金工程
  • 28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08篇一般工业技术
  • 124篇化学工程
  • 7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1篇理学
  • 26篇电气工程
  • 21篇矿业工程
  • 16篇建筑科学
  • 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5篇文化科学
  • 1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0篇动力工程及工...
  • 9篇经济管理
  • 9篇机械工程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核科学技术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9篇高炉
  • 124篇连铸
  • 92篇数值模拟
  • 91篇值模拟
  • 80篇炼钢
  • 75篇合金
  • 71篇精炼
  • 70篇转炉
  • 58篇凝固
  • 55篇动力学
  • 55篇球团
  • 54篇冶金
  • 50篇不锈
  • 48篇方坯
  • 48篇不锈钢
  • 46篇热力学
  • 43篇偏析
  • 40篇脱磷
  • 37篇热力学计算
  • 37篇化物

机构

  • 1,561篇北京科技大学
  • 32篇首钢集团
  • 26篇钢铁研究总院
  • 17篇湖南华菱湘潭...
  • 17篇西宁特殊钢股...
  • 15篇中国科学院过...
  • 14篇内蒙古包钢钢...
  • 14篇河北天宇高科...
  • 13篇中天钢铁集团...
  • 1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1篇辽宁科技大学
  • 10篇西安建筑科技...
  • 10篇宝钢集团中央...
  • 9篇武汉科技大学
  • 9篇新余钢铁集团...
  • 8篇中国恩菲工程...
  • 8篇杭州钢铁集团...
  • 8篇邯郸钢铁集团...
  • 7篇北京有色金属...
  • 7篇中冶京诚工程...

作者

  • 76篇包燕平
  • 62篇张建良
  • 56篇薛庆国
  • 55篇王敏
  • 55篇王静松
  • 54篇郭占成
  • 53篇刘青
  • 46篇左海滨
  • 42篇林路
  • 36篇周国治
  • 35篇吴铿
  • 32篇王福明
  • 30篇佘雪峰
  • 29篇苍大强
  • 28篇宋波
  • 28篇李晶
  • 28篇李宏
  • 23篇王广
  • 22篇李京社
  • 19篇赵立华

传媒

  • 156篇工程科学学报
  • 88篇北京科技大学...
  • 86篇钢铁
  • 75篇中国冶金
  • 74篇钢铁研究学报
  • 62篇炼钢
  • 59篇江西冶金
  • 57篇有色金属科学...
  • 33篇连铸
  • 30篇过程工程学报
  • 29篇特殊钢
  • 28篇烧结球团
  • 26篇冶金能源
  • 25篇金属热处理
  • 24篇材料热处理学...
  • 21篇2012年全...
  • 19篇Transa...
  • 18篇铸造技术
  • 16篇武汉科技大学...
  • 15篇钢铁钒钛

年份

  • 2篇2024
  • 105篇2023
  • 91篇2022
  • 92篇2021
  • 96篇2020
  • 75篇2019
  • 98篇2018
  • 117篇2017
  • 166篇2016
  • 205篇2015
  • 237篇2014
  • 152篇2013
  • 104篇2012
  • 21篇2011
1,5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e-C合金熔体中氮的溶解行为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介绍了钢液中氮溶解行为的传统研究方法和新的氮同位素交换技术。基于后者重新设计了实验装置,推导出了Fe-C体系中氮的溶解度计算公式。对该体系氮溶解过程中氮分压、温度、吹氮速率和碳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氮分压的增大、温度的升高、吹氮速率的提高以及碳含量的降低都能提高氮的溶解速率,促进氮的溶解。
张亚召胡晓军平东平周国治
关键词:氮溶解度氮分压碳含量
高还原势气氛下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在高还原势气氛下进行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试验,考察RDI+6.3、RDI+3.15和RDI-0.5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还原气氛对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的影响规律,探究烧结矿在氧气高炉上部的粉化行为.结果表明:烧结矿在氧气高炉气氛下的低温还原粉化率高于在传统高炉气氛下的低温还原粉化率,但其RDI+3.15仍高达82.7%;随着还原气氛中CO和H2含量的提高,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率明显上升.
蓝荣宗王静松韩毅华王琳涛薛庆国
关键词:氧气高炉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
非均质形核细化16Mn钢凝固组织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感应炉对比实验,考察了基于不同非均质形核理论计算所得的三类有效形核质点Ce_2O_3、ZrO_2和MgO对细化16Mn钢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只符合点阵错配度理论判据的MgO形核质点将铸锭等轴晶率从32%提高至37%;只符合静电作用理论判据的ZrO_2形核质点将等轴晶率提高至40%;同时满足点阵错配度理论和静电作用理论判据的Ce_2O_3非均质形核质点将等轴晶率提高至44%.在上述三个非均相成核的粒子中,Ce_2O_3能最大程度细化16Mn钢凝固组织.钢中形成以上三类形核核心后,钢的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以及显微组织均得到不同程度细化.
华正利宋波毛璟红王梦
关键词:凝固形核静电作用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氧缺陷形式及迁移过程第一性原理计算被引量:2
2021年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层状阴极材料LaSrCoO_(4±δ)及PrBaMn_(2)O_(5+δ)的电子结构、缺陷形成能及氧离子迁移能,针对La/Sr、Pr/Ba等A位原子分层有序排列和交替混合排列2种结构,系统地分析了其对电子结构、氧空位及间隙氧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LaSrCoO_(4±δ),La/Sr分层有序排列更利于间隙氧离子的形成和迁移,对于PrBaMn_(2)O_(5+δ),Pr/Ba交替混合排列更有利于氧空位的形成和迁移。结合电子密度实空间密度分布,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体系氧缺陷的形成和氧离子的迁移差异的原因,为该材料的研究和优化提供了具体的微观图像。
常希望陈宁杜志鸿王丽君赵海雷周国治
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层状结构第一性原理
电磁搅拌和轻压下对铸坯内部质量的影响及研究
国内某大型钢铁企业长期困扰于铸坯缩孔、疏松、偏析等质量问题,质量事故频发,严重影响钢材市场竞争力。本课题通过对缩孔、疏松、偏析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并在对该钢铁企业现场连铸工艺进行调查研究后,提出了在合适的位置加入电磁搅拌...
温鑫张炯明王博董其鹏尹彦斌韩立磊王志通
关键词:电磁搅拌轻压下缩孔疏松偏析
影响高炉冷却壁温度分布的因素分析
基于FLUENT软件,建立高炉冷却壁三维稳态传热模型,通过对冷却壁温度场的计算,分析了炉气温度、炉内对流换热系数、冷却水与冷却壁之间的综合换热系数、渣皮厚度等因素对高炉冷却壁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炉气温度升高,冷...
洪军左海滨张建良焦克新沈猛铁金艳
关键词:高炉冷却壁温度分布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200t转炉少渣冶炼工艺实践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脱磷热力学计算与物料平衡计算得出转炉脱磷所需总渣量,并结合转炉氧化脱磷三要素,调整少渣冶炼工艺参数及措施,实施少渣冶炼。工业试验表明,在保证成品钢种磷含量稳定的前提下,冶炼总渣量降低了11.46 kg/t,氧气消耗降低了417 m3/炉,煤气回收总量提高了57 m3/炉,钢铁料消耗降低2.08 kg/t。
卿家胜段向东肖明富刘青
关键词:转炉炼钢煤气回收钢铁料消耗
炼钢过程中合金减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6
2018年
综述了炼钢过程中合金减量化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合金的基本物理化学特征、合金的加入工艺和炼钢工艺三大方面讨论了合金收得率的研究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合金粉化控制技术、合金在真空条件下的损失控制技术、合金的熔化控制技术和合金替代技术的应用,为炼钢过程中的合金减量化研究提供借鉴.合金减量化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可观,合金的损失途径和损失机理研究、合金的结构设计、合金的替代技术和合金的管理管控技术可以作为炼钢过程中合金减量化研究的重点方向.
包燕平张超杰王敏
关键词:炼钢铁合金减量化收得率
超低氧特殊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控制技术
本文对超低氧特殊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控制技术展开了详细阐述.对于使用量大面广的低硫系列的超低氧系列特殊钢,可通过促进钢液-炉渣之间的化学反应,在Al强脱氧与高碱度高Al2O3含量炉渣精炼条件下,将T[O]、[S]含量控制在1...
姜敏王新华陈斌杨叠雷少龙王万军
关键词:非金属夹杂物物理性能
文献传递
热处理温度对连铸用Al_2O_3-C材料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2014年
以板刚玉、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单质硅粉为抗氧化剂,酚醛树脂为结合剂,采用等静压成形工艺制备了连铸用Al2O3-C材料,分别在不同温度(700、900、1100、1300、1500℃)下处理。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连铸用Al2O3-C材料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材料残余线变化先减小后增大,1500℃热处理后试样为膨胀状态,其他均为收缩状态;显气孔率逐渐升高,体积密度逐渐降低,但二者变化幅度均不大;常温及高温强度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300℃热处理后强度最高,热处理温度在9001300℃之间时,材料呈现优良的力学性能;高于1100℃的热处理试样内有碳化硅晶须生成,且热处理温度越高,碳化硅晶须的生成量越多,晶须直径越粗大。
王建筑赵俊学张厚兴潘磊王作创
关键词:热处理温度力学性能显微结构
共1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