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农业大学农药环境毒理研究中心

作品数:51 被引量:286H指数:9
相关作者:张杰杨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15篇化学工程
  • 11篇理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色谱
  • 18篇相色谱
  • 17篇液相色谱
  • 17篇高效液相
  • 17篇高效液相色谱
  • 16篇液相
  • 14篇毒性
  • 14篇质谱
  • 14篇串联质谱
  • 13篇超高效
  • 13篇超高效液相
  • 13篇超高效液相色...
  • 12篇农药
  • 12篇急性毒性
  • 11篇超高效液相色...
  • 10篇质谱法
  • 10篇串联质谱法
  • 9篇超高效液相色...
  • 5篇杀菌剂
  • 5篇家蚕

机构

  • 51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山东省果树研...
  • 1篇山东棉花研究...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山东慧泰华生...

作者

  • 25篇慕卫
  • 16篇林琎
  • 9篇刘峰
  • 7篇王开运
  • 6篇姜莉莉
  • 6篇李北兴
  • 5篇张大侠
  • 5篇武玉国
  • 5篇李华
  • 3篇张卫光
  • 3篇张杰
  • 3篇王红艳
  • 3篇李秀环
  • 3篇李红
  • 3篇高云
  • 2篇武海斌
  • 2篇孙瑞红
  • 2篇谷淑波
  • 2篇瞿唯钢
  • 2篇杨松

传媒

  • 8篇农药科学与管...
  • 7篇世界农药
  • 6篇农药学学报
  • 4篇现代农药
  • 3篇蚕业科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农药
  • 2篇实验科学与技...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落叶果树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色谱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粉中41种农药残留被引量:9
2021年
基于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同时检测玉米粉中41种常见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玉米粉样品经乙腈提取、QuEChERS方法净化后,采用UPLC-MS/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0.5~100μg/L范围内,41种待检农药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决定系数均在0.99以上;41种农药的定量限(LOQ)为0.48~0.85μg/kg;在0.01、0.1和1 mg/kg添加水平下,41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74%~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5%~12%(n=5)之间。该方法高效、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玉米粉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李同宾李红孙丰收杨松李北兴慕卫
关键词: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玉米粉农药多残留
虫螨腈及其代谢物在韭菜和姜上的残留检测
2021年
建立了测定韭菜和姜上虫螨腈及其代谢物溴代吡咯腈的残留检测方法。样品通过乙腈提取,采用40mg PSA、10mg C_(18)、5mg MWCNT净化,虫螨腈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溴代吡咯腈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虫螨腈和溴代吡咯腈在浓度0.001~0.5mg/L的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添加浓度为0.01、1和10mg/kg时,虫螨腈在韭菜上的平均回收率为88.4%~10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3.9%;在姜上的平均回收率为93.0%~99.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4.9%;溴代吡咯腈在韭菜上的平均回收率为87.8%~98.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0%~4.6%;在姜上的平均回收率为87.2%~94.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4.6%。该方法准确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虫螨腈及其代谢物在韭菜和姜上的残留检测。
张俊杰廖先骏许乐园胡佩杰曹常鹏孙丰收
关键词:虫螨腈
农药助剂对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被引量:3
2014年
为评价农药助剂对土壤生物的毒性效应,分别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不同类别农药助剂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19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毒性较高,滤纸法48 h-LC50为7.630~39.65μg·cm-2,人工土壤法14 d-LC50为876.5~2 786.6 mg·kg-1,其它类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较低。5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毒性高于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滤纸法48 h-LC50为6.575~41.89μg·cm-2,人工土壤法14 d-LC50为1 195.0~1 911.7 mg·kg-1。13种溶剂中,二甲苯、乙苯、甲苯、正丁醇、环己酮表现出较高的毒性,滤纸法48 h-LC50为6.587~57.62μg·cm-2,密封人工土壤法48 h-LC50为181.9~781.5 mg·kg-1。采用两种方法测得的5种填料高岭土、白炭黑、硅藻土、凹凸棒土和轻质碳酸钙的毒性均较低。采用两种方法测得的毒性系统偏差接近,重现性均较好,并且滤纸接触法测得的毒力高于人工土壤法。
张灿光杜军辉李华李北兴刘峰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溶剂填料蚯蚓急性毒性
13种生物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6
2019年
从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这4类生物农药中选择常见的13种生物农药制剂,采用浸液法测定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比较毒性强弱并进行风险性等级评价。参试药剂包括苦参碱的单剂与混剂、氨基寡糖素·盐酸吗啉胍的2种剂型、芸苔素内酯的2种剂型及其他7种常规生物农药。结果表明,05%苦皮藤素烟剂和5%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对家蚕为高毒,96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3465 mg/L与5908 mg/L;2%苦参碱水剂和1%苦参碱·血根碱微乳剂对家蚕为中等毒性;其他生物农药对家蚕均为低毒。
王永强闫浩浩徐淑兵寿延伟王红艳
关键词:生物农药家蚕急性毒性中毒症状安全性评价
不同剂型氟啶虫酰胺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被引量:7
2020年
氟啶虫酰胺是吡啶酰胺类杀虫剂,对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杀虫活性高,对高等动物的毒性低。为明确氟啶虫酰胺在桑树种植区使用对家蚕的影响,采用浸叶法测定氟啶虫酰胺原药及其7种制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评价毒性等级。结果表明,98%氟啶虫酰胺原药、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和8%氟啶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家蚕的致死中浓度(LC50)>2000 mg/L,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对家蚕的LC50为1.07×103mg/L,复配制剂20%虫螨腈·氟啶虫酰胺悬浮剂对家蚕的LC50为510 mg/L,对家蚕均为低毒性。氟啶虫酰胺的上述5种制剂在桑园及周边环境使用对家蚕均较为安全。复配制剂30%氟啶虫酰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对家蚕的LC50为2.65 mg/L,属于高毒级;15%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悬浮剂对家蚕的LC50为0.187 mg/L,属于剧毒级。含有呋虫胺和联苯菊酯的复配制剂对家蚕的毒性都很大,在家蚕饲养期,桑园及周边农田应禁止使用。
闫浩浩仇月杨帅刘潇贾海江王红艳
关键词:家蚕急性毒性毒性评价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23%松脂酸铜水乳剂被引量:1
2016年
建立了松脂酸铜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与氢氧化钠和四氢呋喃反应,以盐酸酸化,乙酸乙酯萃取蒸干,甲醇定容后,进行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1-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6 1。加标回收试验的平均回收率为93.40%,变异系数为3.17%。该方法操作便捷、准确,适用于松脂酸铜制剂及水中常量松脂酸铜的定性定量分析。
林琎周艳明范维娣慕卫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不同种类农药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被引量:16
2013年
运用评价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比较了39种非离子型、6种阴离子型和3种阳离子型的常用代表性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3种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427、1227及C8-10的急性毒性均为剧毒,其中1427毒性最高,EC50值为0.97!10-2mg·L-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吐温和斯潘系列乳化剂均为低毒,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系列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系列表面活性剂的毒性稍偏高,而AEO-7和AEO-5的毒性达到高毒水平,EC50值分别为0.82和0.97mg·L-1,且此类表面活性剂脂溶性越大,对大型溞的毒性越大;大部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为中毒,但NNO表现为高毒,EC50值为0.17mg·L-1.
李秀环李华陈澄宇李建涛刘峰
关键词:阴离子型大型溞急性毒性
不同剂型的毒死蜱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为明确毒死蜱对家蚕的安全性,采用浸叶法测定了4种不同剂型的毒死蜱对家蚕的毒性及其对家蚕中毒症状的观察统计。结果表明:45%毒死蜱乳油、15%毒死蜱颗粒剂、25%毒死蜱微乳剂和36%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2龄家蚕96 h的LC_(50)值分别是0.176 mg/L、0.452 mg/L、1.76 mg/L和2.84 mg/L;45%毒死蜱乳油和15%毒死蜱颗粒剂为剧毒,25%毒死蜱微乳剂和36%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为高毒,其中微囊悬浮剂对家蚕的毒性最小。经药剂处理后,家蚕的中毒症状主要有吐液、侧卧以及体色发黑。虽然4种不同剂型中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毒性最小,但其仍属于高毒,因此,建议毒死蜱远离桑园及桑园附近农田使用,尤其是家蚕饲养盛期。
池艳艳寿延伟
关键词:毒死蜱家蚕毒性中毒症状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环境水体中18种农药残留被引量:15
2020年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同时检测环境水体中不同极性范围的18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大体积固相萃取装置,以2 mL/min的速率通过Cleanrt■-PEP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和富集,浓缩50倍后结合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在0.5~5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0.995;在10、100和1 000 ng/L 3个添加水下,18种农药在3种不同环境水体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1.3%~105.9%,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3%~9.9%;定量限(LOQ)均为10 ng/L。该方法应用于泰安市区周围水环境的检测,各采集位点均未检出农药残留。该方法具有净化效果好、通用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和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环境水体中18种农药的残留检测。
杨松邹楠高云许乐园张文文潘灿平慕卫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固相萃取农药环境水体
微囊化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农药领域的应用被引量:46
2014年
综述了近年来常用的微囊化技术(喷雾干燥法、溶剂蒸发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相分离法和自组装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介绍了微流体及配位法两种微囊化新技术。结合国内农药微囊制剂的登记情况,提出应依据微囊化的目的开发相应的农药微囊产品,如掩蔽气味、抗光解、减少淋溶和飘移等,并应结合药剂的理化特性、防治对象、用药环境、施药方式、实践需要和最终的防治效果等综合因素,决定该农药是否适宜开发成微囊产品,并选择适宜的壁材、微囊化技术及剂型。指出种子处理剂微囊、果蔬保鲜剂微囊、植物精油微囊、昆虫性信息素微囊及土壤处理剂微囊是目前亟待拓展的微囊化研究方向,此外,芯材在不同环境中的释放动态、因缓释导致的农药残留问题及壁材的降解等也值得研究者关注。总之,研究开发安全、可降解的囊壁材料,探索高工效和真正具有控释效果的微囊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李北兴张大侠张灿光管磊王凯刘峰
关键词:微囊化配位聚合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