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1,238 被引量:2,306H指数:14
相关作者:周昌荣向翠丽江民红成钢黎清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77篇期刊文章
  • 14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65篇电气工程
  • 26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97篇理学
  • 168篇化学工程
  • 112篇文化科学
  • 64篇电子电信
  • 31篇自动化与计算...
  • 26篇机械工程
  • 1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医药卫生
  • 9篇经济管理
  • 8篇冶金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语言文字
  • 2篇生物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56篇合金
  • 117篇陶瓷
  • 108篇电性能
  • 91篇教学
  • 66篇压电
  • 66篇介电
  • 66篇复合材料
  • 66篇复合材
  • 63篇掺杂
  • 56篇无铅
  • 55篇性能研究
  • 54篇压电陶瓷
  • 52篇纳米
  • 51篇电池
  • 51篇稀土
  • 51篇介电性
  • 50篇介电性能
  • 47篇无铅压电
  • 47篇无铅压电陶瓷
  • 44篇磁性能

机构

  • 1,217篇桂林电子科技...
  • 85篇中南大学
  • 27篇广西师范大学
  • 2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2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桂林航天工业...
  • 12篇辽宁师范大学
  • 11篇桂林工学院
  • 9篇广西大学
  • 9篇华南理工大学
  • 9篇上海大学
  • 9篇桂林电器科学...
  • 9篇桂林国际电线...
  • 8篇电子科技大学
  • 8篇湖南交通职业...
  • 7篇广西科学院
  • 7篇萍乡高等专科...
  • 7篇江西理工大学
  • 6篇长沙理工大学
  • 6篇贺州学院

作者

  • 116篇刘心宇
  • 103篇陈国华
  • 99篇高原
  • 94篇许积文
  • 82篇孙立贤
  • 77篇袁昌来
  • 74篇周昌荣
  • 72篇王成磊
  • 71篇王华
  • 71篇徐芬
  • 58篇江民红
  • 56篇王仲民
  • 53篇周怀营
  • 52篇成钢
  • 46篇顾正飞
  • 45篇杨玲
  • 42篇潘顺康
  • 42篇徐华蕊
  • 39篇邹勇进
  • 37篇马垒

传媒

  • 103篇桂林电子科技...
  • 68篇电工材料
  • 51篇电子元件与材...
  • 43篇材料导报
  • 38篇科技视界
  • 30篇功能材料
  • 29篇热加工工艺
  • 29篇人工晶体学报
  • 2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0篇无机材料学报
  • 20篇中国有色金属...
  • 19篇物理学报
  • 18篇材料热处理学...
  • 18篇科技信息
  • 16篇化工新型材料
  • 16篇硅酸盐学报
  • 16篇广西物理
  • 14篇稀有金属材料...
  • 14篇中南大学学报...
  • 13篇绝缘材料

年份

  • 1篇2024
  • 46篇2023
  • 61篇2022
  • 65篇2021
  • 55篇2020
  • 66篇2019
  • 77篇2018
  • 72篇2017
  • 57篇2016
  • 80篇2015
  • 84篇2014
  • 65篇2013
  • 101篇2012
  • 74篇2011
  • 103篇2010
  • 88篇2009
  • 60篇2008
  • 47篇2007
  • 15篇2006
1,2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钢表面高铬耐磨合金层的制备及其组织与性能被引量:1
2006年
采用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先在Q235钢和45钢表面渗入元素铬,形成高铬合金层;然后进行等离子渗碳,得到高铬耐磨合金层;对渗铬、渗碳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层铬含量达到40%以上,且呈梯度分布;渗层所形成的含铬碳化物弥散、细小和均匀,表面含碳量达2.8%以上,没有共晶莱氏体组织;经淬火及回火处理后,表面硬度达到1 800 HV以上;与淬火GCr15钢相比,其耐磨性能提高7倍以上。
高原徐晋勇高清成均徐重
关键词:等离子渗铬莱氏体碳化物
回火温度对Al_8Mn_5粉体微波吸收特性的影响
2015年
采用真空悬浮熔炼和高能球磨工艺制备Al8Mn5合金粉体,使用XRD和网络矢量分析仪研究回火温度对粉体组织结构和微波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于或等于400℃回火处理的高能球磨Al8Mn5合金粉体主要由Al8Mn5单相组成,600℃回火处理后,粉体主要由Al8Mn5、Al2Mn3和Mn2O3相组成;随回火温度升高,Al8Mn5粉体电磁参数虚部的共振频率、损耗因子的峰值频率和吸收峰频率均向高频方向移动;400℃回火粉体具有最强的吸波能力,涂层厚度为2.0 mm时,其反射率最小值达到-37 d B。
林培豪王振中潘顺康刘烨
关键词:吸波材料回火处理电磁参数
BiFeO_3掺杂K_(0.5)Na_(0.5)NbO_3-LiSbO_3无铅压电陶瓷的相变及退极化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传统陶瓷常压烧结工艺,制备了BiFeO3掺杂0.95K0.5Na0.5NbO3-0.05LiSbO3(0.95KNN-0.05LS)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该陶瓷的相转变、热滞与退极化性能。未掺杂和掺杂0.4mol%BiFeO3的0.95KNN-0.05LS陶瓷在室温下分别为正交相结构和正交相与四方相共存结构。掺杂后的陶瓷样品具有明显的热滞现象,热滞的温区约为300~380℃,对应陶瓷四方相与立方相共存的温区。所有陶瓷样品的平面机电耦合系数kp随温度的升高均减小,在300℃以下均有kp≥0.30。掺杂与未掺杂的KNN-LS陶瓷的退极化温度分别为360℃和370℃。
江民红刘心宇龚晓斌成钧
关键词:无铅压电陶瓷相变退极化机电耦合系数
Gd_x((Fe_(83)Co_(17))_(55)Ag_(45))_(100-x)颗粒膜结构及巨磁电阻效应研究
2013年
复合靶以Fe,Co,Ag和Gd按一定比例组成,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Gdx((Fe83Co17)55Ag45)100-x(x=0,3.5,5.0,6.5,8.0,9.5)颗粒膜。在室温下,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四探针电阻测试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方法研究Gd的掺入以及不同退火温度对颗粒膜显微结构、巨磁电阻效应(GMR)和磁性能影响。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薄膜形成了以Ag(111)和FeCo(110)组成的合金结构,且增加稀土Gd的掺入量能促进薄膜基体中FeCo与Ag的相分离。磁电阻测试结果发现:不同成分的Gdx((Fe83Co17)55Ag45)100-x(x=0,3.5,5.0,6.5,8.0,9.5)薄膜样品均随着退火温度升高以及稀土Gd含量增加,颗粒膜巨磁电阻(GMR)效应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饱和场逐渐降低,当x=5.0、退火温度250℃时,Gd5.0((Fe83Co17)55Ag45)95.0薄膜巨磁电阻效应达到最大,GMR值为-14.8%。Gd掺杂后样品磁滞回线的变化表明薄膜的矫顽力较小,矩形比随Gd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分析认为Gdx((Fe83Co17)55Ag45)100-x薄膜具有良好的软磁性能。
李林成钢马垒杜玉松武小飞饶光辉
关键词: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GD掺杂
纳米絮状Li_4Ti_5O_(12)的水热法合成及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解决高温烧结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易团聚、形貌差的问题,采用水热低温烧结法,以钛酸丁酯、氢氧化锂分别为钛源和锂源,异丙醇为溶剂,制备纯相Li4Ti5O12。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测试仪对样品进行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法对钛酸锂进行电化学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400℃低温煅烧后可得到单一纯相尖晶石型Li4Ti5O12,所制备样品为具有大比表面积的纳米絮状粉体,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常温条件下,以0.1C倍率进行充放电,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55.7mA·h/g,经5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约143mA·h/g,容量保持率达到91.8%。
张秀云徐华蕊
关键词:水热法LI4TI5O12
Co部分替代Ni对La_(0.4)Er_(0.4)Mg_(0.2)Ni_(3.3-x)Co_xAl_(0.2)(0.1≤x≤0.4)储氢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改善储氢合金La0.4Er0.4Mg0.2Ni3.3-xCoxAl0.2(0.1≤x≤0.4)的结构和综合电化学性能,采用Co部分替代Ni的方法,实验采用高频感应炉制备La0.4Er0.4Mg0.2Ni3.3-xCoxAl0.2(0.1≤x≤0.4)储氢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和电化学测量方法研究储氢合金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RD图谱显示样品储氢合金主要由LaNi5和La2Ni7相组成,电化学实验表明,随着Co含量的增高,储氢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和5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S50基本呈现增加状态,放电容量从x=0.1时的225mA·h/g升高到x=0.4时的254.9mA·h/g,容量保持率S50从57.11%(x=0.1)增加到66.10%(x=0.4),但高倍率性能不断下降。通过交流阻抗(EIS)和线性扫描(LS)对Co替代Ni的合金动力学性能分析发现,Co替代Ni后合金的表面电荷转移能力先降低后升高。
李斯邓健秋唐莹刘鹏
关键词:储氢合金
退火温度对Fe-Cu颗粒膜巨磁阻以及磁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Fe28Cu72(体积分数比)颗粒膜,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高真空退火,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进行结构分析,用四探针测量样品的巨磁阻效应,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Fe_Cu颗粒膜巨磁阻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对Fe_Cu颗粒膜的影响至关重要,Fe_Cu颗粒膜经不同温度相同时间热处理后,Fe、Cu分离越来越明显,且磁电阻效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Fe_Cu颗粒膜的磁性为硬磁性。
汪元亮成刚顾正飞成均江民红
关键词:巨磁阻GMR磁控溅射硬磁
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研究粒子在涡流中的运动被引量:6
2007年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是一种新的流体数值计算方法,它具有形式简单、相互作用局域、完全并行、边界条件易于施加等特点。基于此方法建立了粒子在涡流中运动的二维模型,其中粒子被看作刚性小球,涡流由开有出口和入口的空腔产生。研究中发现粒子的运动轨迹呈螺旋线状,随着运动轨迹半径逐渐增大最终流出涡流,粒子在涡流中的运动时间与其初始位置相关,粒子距涡流中心越近粒子的运动时间越长。此模型也可以用来研究血细胞在血管中的运动。
李剑施娟邱冰曾卫东冉辉李华兵
关键词: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涡流
基于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被引量:2
2010年
材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材料科学是21世纪的前沿科学,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堂教学质量将为培养材料学领域合格人才打下良好基础。本文针对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阐述了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堂教学质量在前提、基础、手段、补充、保障等方面实施的具体措施,并对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堂教学质量需进行的几项配套改革进行了探索。
颜东亮陈林
关键词:课堂教学
用晶格玻尔兹曼方法进行气液相变虚拟实验被引量:5
2007年
用晶格玻尔兹曼方法真实地再现了过饱和气体成核凝结成液滴的过程。通过用晶格玻尔兹曼方法接近真实地模拟气液相变虚拟实验,创造性地将复杂系统模拟方法用于大学物理虚拟实验,可以有效地给学生创设了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
李华兵潘江洪
关键词:虚拟实验
共1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