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作品数:263 被引量:1,802H指数:20
相关作者:佟鹤芳张坤史俊青国瑞琪杨小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8篇期刊文章
  • 6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7篇医药卫生
  • 48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6篇化学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理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中药
  • 25篇木香
  • 25篇白木香
  • 23篇植物
  • 22篇基因
  • 19篇药材
  • 19篇伪品
  • 19篇DNA条形码
  • 16篇学成
  • 16篇化学成分
  • 16篇活性
  • 15篇ITS2
  • 14篇混伪品
  • 13篇分子鉴定
  • 12篇细胞
  • 11篇皂苷
  • 11篇中药材
  • 11篇克隆
  • 10篇药理
  • 10篇药用

机构

  • 262篇北京协和医学...
  • 8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4篇教育部
  • 10篇黑龙江中医药...
  • 9篇佳木斯大学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6篇哈尔滨商业大...
  • 6篇海南医学院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广西中医学院
  • 4篇重庆市药物种...
  • 4篇化州市绿色生...
  • 4篇广西中医药大...
  • 4篇江西中医药大...
  • 3篇广西大学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湖北中医药大...

作者

  • 70篇魏建和
  • 29篇杨云
  • 28篇刘洋洋
  • 13篇冯剑
  • 13篇吕菲菲
  • 9篇杨美华
  • 9篇陈旭玉
  • 9篇王向涛
  • 8篇孟慧
  • 8篇宋经元
  • 7篇姚辉
  • 7篇张玉秀
  • 7篇彭德乾
  • 6篇陈德力
  • 5篇徐艳红
  • 5篇王丽红
  • 4篇李美妮
  • 4篇彭勇
  • 4篇黄林芳
  • 4篇陈波

传媒

  • 39篇中国现代中药
  • 29篇药学学报
  • 14篇中国药学杂志
  • 11篇中草药
  • 10篇中国中药杂志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7篇世界科学技术...
  • 6篇药物评价研究
  • 4篇中国药师
  • 4篇环球中医药
  • 3篇广西植物
  • 3篇中国药房
  • 3篇江西农业学报
  • 3篇2011年中...
  • 3篇第四届中药材...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医药导报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年份

  • 8篇2024
  • 16篇2023
  • 27篇2022
  • 13篇2021
  • 15篇2020
  • 32篇2019
  • 14篇2018
  • 18篇2017
  • 12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13篇2013
  • 37篇2012
  • 29篇2011
  • 12篇2010
  • 4篇2009
2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壮药喙荚云实的抗肿瘤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标的研究
目的:研究喙荚云实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对喙荚云实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用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合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寻找作用靶标。结果:从喙荚云实中分离得到了37个卡山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α,6α-...
马国需吴海峰许旭东杨峻山
关键词:化学成分
文献传递
HS-SPME-GC-MS法分析3种块菌子囊果主要挥发性成分
2022年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比较分析了假喜马拉雅块菌Tuber pseudohimalayense、中华夏块菌T.sinoaestivum和印度块菌T.indicum子囊果主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在3种块菌子囊果中共鉴定到173种VOCs,其中假喜马拉雅块菌、中华夏块菌和印度块菌子囊果中分别检测到79、63和71种挥发性成分,3种块菌子囊果中共有成分11种,其中1-辛烯-3-醇是含量最高的共有化合物(39.52%、38.98%和8.46%)。利用挥发性成分对3种块菌种类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2-丁酮、庚醛、苯乙烯、1-辛烯-3-醇和环十四烷能100.0%地将3种块菌样品按照种类正确分类。本研究初步确定了3种块菌子囊果VOCs组成和含量的差异,并探究了用VOCs相对含量区分3种块菌种类的可行性,为我国块菌质量评价,尤其是加工的块菌商品的鉴别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李杨周冬宇乔鹏李佳梅李忠友陈娟
关键词:块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白木香毛状根的诱导及外源基因的导入被引量:4
2021年
沉香是名贵药材之一,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是沉香的唯一基源植物。为明确外植体和诱导条件对白木香发根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发根农杆菌SW101侵染白木香无菌苗,并将携带gfp基因的载体转入SW101后诱导发根。结果显示,当子叶、叶片和茎段作为外植体时,最适诱导发根条件为MS+200μmol/L乙酰丁香酮的固体培养基上于25℃(12 h光照)预培养2 d后,于28℃,180 r/min条件下发根农杆菌侵染10 min。相同诱导条件下,以子叶为外植体的发根率为69.6%,以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的发根率为50.0%。本研究成功将外源基因gfp导入诱导产生的毛状根中,PCR可检测到外源基因的插入;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利用这一体系可以稳定表达外源基因,可作为白木香功能基因解析和结香机理研究的技术支持。
韩文静朱楚然徐娇王丽红隋春魏建和
关键词:白木香无菌苗毛状根发根农杆菌
高良姜叶枯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明确高良姜叶枯病病原菌。[方法]病原菌从高良姜感病组织上分离并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的鉴定主要通过形态鉴定和ITS序列分析。[结果]高良姜叶枯病病原菌确定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葡萄座腔菌目(Botryosphaeriales),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结论]首次报道高良姜叶枯病病原菌为可可毛色二孢。
陈旭玉甘炳春冯锦东
关键词:高良姜叶斑病
高压输液法沉香通体结香技术的结香效果及所产沉香品质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价高压输液法用于通体结香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在常压和10、20、30 MPa压力下采用通体结香技术处理白木香,记录输液时间,筛选最佳高压输液压力;在晴天、夜晚、雨天和低温4种不同结香环境条件下采用常压和高压输液处理,记录输液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沉香质量标准,对处理6个月的沉香样品进行性状、显微观察,浸出物、结香率、沉香四醇质量分数、特征图谱分析。结果:20 MPa为高压输液法通体结香技术最佳输液压力,可显著缩短通体结香技术不同结香环境条件下的输液时间,输液效率提高129%~497%。20 MPa压力下通体香品质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沉香层呈棕黑色,环形沉香层外有棕色星点状沉香外溢现象;平均结香率、浸出物平均质量分数和沉香四醇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1.69%、15.14%和0.45%,与常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薄层色谱和特征图谱检测结果与对照药材一致。结论:高压输液法通体结香技术能明显提高该技术的输液效率,既不受天气和气候影响,也不降低结香品质。该技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何欣黄颖暴正瀚孟慧孟慧魏建和杨云
相对校正因子在中药多指标测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8
2012年
中药标准物质品种和质量的相对滞后,已成为中药标准制定与提高的制约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不断涌现出新的测定方法。重点介绍与相对校正因子相关的一测多评法、替代对照品法、内标多控法及系统内标法等多指标定量方法;阐述了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方法相关内容和技术要求,并对其在中药多指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论述。
罗祖良仇峰韦日伟覃禹张坤覃洁萍杨美华
关键词:相对校正因子中药标准物质
槟榔花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分别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SE)和加热回流法(HR),应用不同溶剂制备槟榔花茶的活性提取物,研究了这些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抗坏血酸(Vc)的清除能力>BHT>ASE-EtOAC>ASE-MeOH>HR-EtOAC>HR-MeOH>ASE-H2O>ASE-MSO>HR-H2O>HR-MSO,它们的IC50值分别为10.1365、44.4007、113.2、159.7、184.0、207.7、246.4、258.5、317.7、950.6μg/mL。说明槟榔花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且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时,效果最佳。与HR法相比,ASE法更有助于槟榔花茶中活性物质的提取。
周亚奎战晴晴刘洋洋秦以国甘炳春卢丽兰
关键词:DPPHHRASE
DNA条形码鉴定洋金花及其伪品
目的建立有毒药用植物洋金花及其伪品DNA条形码鉴定方法。方法试验选用洋金花及其伪品共4个种(包括洋金花、毛曼陀罗、曼陀罗、木本曼陀罗)的20份材料,对ITS2、psbA-trnH、matK和rbcL的条形码序列进行比较研...
韩建萍李美妮罗焜刘美子陈晓辰陈士林
关键词: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文献传递
基于ITS2序列的荆芥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鉴定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分析裂叶荆芥及其混伪品的ITS2条形码序列,探索鉴定荆芥、荆芥穗及其混伪品的新方法,以保证荆芥的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裂叶荆芥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ITS2片段和双向测序,所有序列用软件MEGA 6.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对裂叶荆芥及其混伪品间的种间序列差异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其种间、种内K2P遗传距离,并构建邻接树。结果裂叶荆芥ITS2序列长度为232 bp,G+C含量为66.8%,序列高度保守,种内无变异位点。裂叶荆芥与其混伪品种间变异位点较多,种间K2P最小距离为0.0175,大于其种内距离,NJ树显示可以将裂叶荆芥与其混伪品完全分开。结论 ITS2序列可鉴别荆芥、荆芥穗及其混伪品,为荆芥的种质资源鉴定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
周建国邬兰马双姣石林春金钺姚辉
关键词:荆芥DNA条形码混伪品
云实种子中的二萜类化学成分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技术对豆科云实属植物云实种子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4个卡山烷二萜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为caesalpinin MQ(1)、neocaesalpin N(2)、caesalmin F(3)和α-caesalpin(4)。其中化合物1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魏华郑杰刘一涵张再蒲倩杨峻山马国需
关键词:豆科云实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