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 作品数:1,229 被引量:4,654H指数:30
- 相关作者:杨旺生张春兰周辉国李新杨慧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我国经济尽快走出低谷的若干思考
- 2000年
- 吴国清张芸
- 关键词:经济发展宏观调控
- 民法典时代民法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实施被引量:6
- 2020年
- 民法教学是法学教育的基奠,它以《民法典》总则编为法律基准,以民法基本原则为贯彻。民法典基本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一致性彰显其不仅是一部民事法律,更是国家政治、经济乃至伦理方面的重要基石。因此,民法教学中思政教育之建设在于精神之建设,而精神之建设则在于行为之实施。此一路径将围绕精神意味之阐发、精神与行为之映照、行为之实施而展开。
- 丁宇峰王艳丽
- 关键词:民法典民法教学思政教育
- 长吉图开发开放与吉林省对俄经贸发展前景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2009年国务院批复长吉图开放开发先导区规划,为吉林省发展对俄贸易提供了新机遇。该规划的实施将大力推动中俄互市贸易区、中俄产业合作园区、中俄经济走廊及物流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吉林省对俄贸易在政策保障、资源利用、实力支撑、旅游产业以及科技交流等方面带来了新契机。
- 杨慧杨伶
- 关键词:长吉图开发开放经贸合作
- 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农业伦理挖掘与研究——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被引量:7
- 2018年
- 中华文明垂万年而不衰,世所罕有,究其根本离不开传统农业的发展与支撑。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与无数先民的智慧结晶,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诸多农业伦理的理念,对当今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在"三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从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中寻找一些新的灵感与思想,古为今用,能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起到很好的借鉴与有益之参考,从而推进农村整体发展以及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
- 卢勇余加红
-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龙脊梯田
- 民族村落地方情感空间结构研究——以中国云南双廊为例
- 2024年
-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族村落原有的地方景观不断瓦解的同时,村落传统空间和地方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情感地理学的视角切入,通过田野民族志探究双廊居民地方的记忆、情感等形成的情感结构对地方空间再生产的意义,将列斐伏尔的历史-精神-社会的空间三元辩证法应用到地方情感空间结构研究之中,并用部落绘图法绘制出其情感空间图式和理想空间图式。从而对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情感空间和地方情感特质进行全面研究。民族村落情感空间结构的研究能够分析在旅游推动下双廊居民的地方情感需求,有助于寻找地方对人的意义和价值,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更好地体现地方本质和特征。
- 杜凡
- 关键词:情感结构
- 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揭示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人群摄食策略
- 2024年
- 长江下游地区是稻作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然而,水稻对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人群饮食的贡献程度仍不清晰。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能够量化揭示长江下游地区史前人群的摄食策略。系统收集长江下游地区已发表的人骨、动物骨和植物稳定碳氮同位素数据,基于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对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群的摄食策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距今7.0—5.3 ka长江下游地区人群可能摄食多种动植物资源,该时期水稻对人类饮食的贡献与其他植物资源基本相当。距今5.3—4.3 ka,水稻已超过其他动植物资源,成为美人地遗址人群的主要食物资源。研究揭示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明化进程与稻作农业发展具有同步性,狩猎采集经济则为该区域文明化进程起到基础支撑作用。
- 王伟黎海明段阜涛
- 关键词:水稻文明化进程
- 领悟画法创针法——论红色题材苏绣的针法创新应用
- 2024年
- 新中国成立后,红色题材苏绣创作成为表现时代精神的重要课题和灵感源泉。为了表现这一新的题材,苏绣工作者在传统苏绣针法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结合绘画理论及表现技法,探索创新出许多更加适应作品内容的新针法,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本文通过对老中青苏绣工作者如何提高自身艺术修养,领悟画法、巧用和创新针法、最后达到我有我法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在红色题材苏绣创作中用新针法表现新题材的审美价值和时代意义。
- 廖晨晨
- 关键词:苏绣红色题材绘画技法
- 城市"隐形贫困人口"的符号消费与身份认同——以乌市某社区10个青年样本为例
- 2019年
-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刺激内需,社会市场需求激增使城市"隐形贫困人口"规模日益扩大,受社会互动、社会资本等因素的影响,该群体的消费行为呈现出"符号化"的特征.研究者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乌市某社区10名青年进行调查,最终得出"符号消费能够加快阶层流动,进而实现城市'隐形贫困人口'的身份认同,但需积极干预"的结论.
- 付嘉伟
- 关键词:城市青年身份认同
- 审美视域中休闲农业与民间艺术的互动被引量:3
- 2013年
- 休闲农业虽然是消费社会中都市文化消费的衍生,但是,就休闲的审美品质而言,休闲农业不是打造景观以迎合视觉消费,也不仅仅是为了让城里人到乡下来"找乐子",而是要保护性地建构出不同于都市文明的另一种生产、生活空间,来丰富现代人的生活体验。生活性是民间艺术的灵魂,在休闲农业开发实践中,只有努力保护民间艺术赖以生发的空间,包容民间艺术创造与传承的主体,提倡融入性的生活体验,才能避免民间艺术发生"时空抽离"的现代性危机,从而减少矛盾,真正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 季中扬
- 关键词:休闲农业民间艺术生活性
- 民俗艺术的现代性遭遇——以苏州胜浦宣卷为例
- 2017年
- 本文通过考察苏州胜浦宣卷的变迁过程,揭示现代化、城市化对类似胜浦宣卷这样民俗艺术带来的两面性影响,即遭遇传统破坏又经历现代发展,并不仅仅表现为消极的负面影响,而且同时带来了积极的正面的推进作用。一方面,现代化、城市化带来了胜浦人生活空间的剧烈变化,侵蚀了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传统生活场域;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与实践使曾经不受重视、甚至被贬低的胜浦宣卷这一草根民俗文化得到了承认。非遗保护对民俗艺术的"唤起作用"推进了胜浦宣卷文化认同之自觉性的生发,促进其从谋生手段向艺术传承的目的转换。
- 朱冠楠杨旺生
- 关键词:民俗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