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294 被引量:554H指数:10
相关作者:徐颖孙禄姜姝王晗徐宁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0篇哲学宗教
  • 61篇政治法律
  • 58篇经济管理
  • 55篇文化科学
  • 18篇社会学
  • 16篇历史地理
  • 15篇农业科学
  • 9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3篇艺术
  • 2篇文学

主题

  • 29篇政治
  • 27篇乡村
  • 27篇教育
  • 26篇农业
  • 18篇思想政治
  • 18篇伦理
  • 15篇唯物
  • 14篇道德
  • 14篇政治教育
  • 14篇治教
  • 14篇思想政治教育
  • 14篇文化
  • 14篇高校
  • 14篇辩证
  • 13篇农村
  • 13篇主义
  • 13篇辩证法
  • 12篇证法
  • 10篇哲学
  • 9篇思政

机构

  • 27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0篇南京大学
  • 6篇复旦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4篇南京工程学院
  • 3篇东南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三江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滁州学院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无锡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孙琳
  • 5篇王东波
  • 4篇刘祖云
  • 4篇卢勇
  • 3篇刘高吉
  • 3篇王燕
  • 2篇姜萍
  • 2篇李群
  • 2篇徐毅文
  • 2篇黄水清
  • 2篇吴国清
  • 2篇阎莉
  • 2篇朱娅
  • 2篇李斌
  • 1篇李献斌
  • 1篇严火其
  • 1篇孟凯
  • 1篇李立
  • 1篇许盘清
  • 1篇严瑾

传媒

  • 15篇农村经济与科...
  • 8篇自然辩证法研...
  • 8篇中国农业教育
  • 5篇中国农史
  • 4篇改革与开放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市场周刊
  • 3篇北方经贸
  • 3篇教育探索
  • 3篇宗教学研究
  • 3篇学习论坛
  • 3篇农业考古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普陀学刊
  • 3篇重庆电子工程...
  • 3篇黑龙江生态工...
  • 3篇时代人物
  • 3篇当代中国马克...
  • 2篇人民论坛
  • 2篇佳木斯大学社...

年份

  • 1篇2024
  • 35篇2023
  • 41篇2022
  • 35篇2021
  • 50篇2020
  • 49篇2019
  • 30篇2018
  • 10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1996
  • 2篇1994
2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络时代“符号消费”洞悉——基于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被引量:2
2020年
移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下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为依据,结合网络时代下我国消费社会的有关问题,进一步探讨"符号消费"是如何借助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大众传媒等一系列形式的运作,在潜移默化中固化消费者的意识形态,进而操纵人们的消费行为以实现对资本市场的控制。剖析网络时代下符号消费的内在本质,有助于在消费文化中寻求人的主体性回归,并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李强吴国清
关键词:网络大众传媒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厕改造的困境及出路——以南通市通州区村镇为例
2022年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农厕改造又是宜居乡村中的重要一环。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村厕所改造依然存在改造不规范、系统管理服务不到位、规划建设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亟待改善。本文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农厕改造所面临的难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提供些许意见。
成圳
道德自豪感的功能探析
2021年
随着国家的发展强大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道德自豪感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也逐渐凸显。道德自豪感指的是在社会生活中,主体对其道德行为的价值判定在达到或超出预期标准时所产生的成就感或满足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感受。它不仅能引发道德正反馈机制,强化道德行为动机,从而引导主体的道德行为,而且能够提高主体自尊水平,缓解主体道德焦虑,给主体带来幸福感和获得感。
周雪
关键词:道德情绪
论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被引量:1
2021年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系统理念,其发展体现了一定的历史逻辑。历史地看,其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共同体的论述,又承载了中西方“命运与共”的历史思考;现实地看,其从平衡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价值分歧的理论基点出发,赋予世界主义理论新的阐释,形成了中国的全球理念从未来走向分析,积极谋求共同发展、责任共担、共同安全的人类愿景,为全人类的命运与共提供理念引导。
袁铮一李晓广
关键词:世界主义
协商民主:四维理论审视
2013年
从历史源流来看,协商民主经历了古典协商民主、共和主义协商民主、代议制协商民主与现代协商民主四个阶段;从理论来源来看,协商民主理论既有历史思想的影响,也有现实的实践基础;协商民主的西方实践在社会治理、社会组织与政治决策等三个方面都有具体的体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是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制度探索之一。
刘高吉刘祖云
关键词:协商民主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探究
2019年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两个重要任务,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面对新情况和新挑战的时候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农村“两委”职责不明确;农村基层组织治理体系不健全;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基层党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等,需要进一步在思想、队伍和制度方面加强建设,创新工作方式,以及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共同前进。
陈明明吴国清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
《春秋》三传女性人物的人文计算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意义]基于古籍数字化和古文智能处理的古籍人文计算研究,是近年来古文信息处理的新焦点,而以数据为基础的量化分析方法能为古籍相关的传统研究问题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路。[方法/过程]以《春秋》三传中女性人物为研究对象,以多角度的女性人物知识标注为数据来源,进行了包括女性人物"姓、国、氏"、排行、谥号、尊称和年份分布的女性人物知识量化分析,以及以女性人物知识为线索的以联姻参与度为主的诸侯国联姻关系量化分析。[结果/结论]对《春秋》三传女性人物进行了新角度的解读,提供了一种可度量、可视化的研究思路,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信的数据验证。
刘浏黄水清孟凯李斌王东波苏新宁
关键词:女性人物
论20世纪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变革
2022年
20世纪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大致经历了从乡村自治到单位治理的历史变迁。具体而言,从社会结构看,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从乡村社会到单位社会的转变;从地域空间看,20世纪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从治理模式看,20世纪中国的基层治理模式经历了从“家国同构”到“单位—国家同构”的转变。
王保先刘丽媛
关键词: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
唯物史观对黑格尔辩证理性的批判
2023年
要追寻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的生成和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就不能忽视马克思对不断自我放逐的现代性理性的批判与救赎。这个生成和批判的过程主要经历自我排斥、不回返运动、回归类本质的实践理性、置身性活动、可被精确计算的“交换”理性等几个阶段。可以说,黑格尔辩证理性的意义,仅仅在于它体现了历史性。唯物史观认为,只有通过历史性,才能体现历史与思想出场的辩证性和在场的资本现代性的暂时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出场史也就是一部黑格尔辩证理性批判史,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孙琳周雨
关键词:辩证法唯物史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饲料科技近代化研究
2023年
在传统社会,畜牧业不仅是农业生产与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被视作国力兴衰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志与必要条件,故王夫之有言:“汉唐之所以能张者,皆唯畜牧之盛也。”到20世纪上半叶,畜禽业逐步在中国近代经济中开始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饲料作为畜禽生长与生产最主要的营养来源,是畜牧业存续与近代化发展的基础。以1900年中国第一篇饲料学专文为始,越来越多的学人意识到“欲强畜牧,先改饲料”之理,他们试图通过饲料科技的近代化来推动中国畜牧业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之振兴。
陈加晋李群(指导)
关键词:饲料科技畜禽业饲料学营养来源近代化中国近代经济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