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作品数:481 被引量:3,729H指数:35
相关作者:李广泽戴建昌潘立刚廉应江祝木金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7篇期刊文章
  • 78篇专利
  • 6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2篇农业科学
  • 64篇生物学
  • 58篇化学工程
  • 19篇理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08篇活性
  • 98篇杀虫
  • 76篇农药
  • 65篇植物源
  • 49篇杀虫剂
  • 48篇杀虫活性
  • 45篇抑菌
  • 35篇抑菌活性
  • 33篇雷公藤
  • 32篇杀菌剂
  • 32篇物源农药
  • 31篇病原
  • 30篇植物源农药
  • 29篇粘虫
  • 25篇植物
  • 24篇活性研究
  • 22篇生物活性
  • 18篇树干
  • 17篇树干注药
  • 17篇线虫

机构

  • 476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兰州大学
  • 8篇江苏省农业科...
  • 8篇中华人民共和...
  • 7篇深圳馥稷生物...
  • 6篇陕西理工大学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5篇杨凌职业技术...
  • 5篇青海大学
  • 3篇宝鸡文理学院
  • 3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青海省农林科...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重庆出入境检...
  • 2篇汉中市农业科...
  • 2篇威远县农业局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258篇张兴
  • 143篇冯俊涛
  • 71篇马志卿
  • 47篇陈安良
  • 35篇李广泽
  • 31篇何军
  • 28篇王永宏
  • 22篇江志利
  • 16篇唐光辉
  • 16篇郝双红
  • 11篇张强
  • 10篇徐敦明
  • 9篇周琳
  • 9篇李玉平
  • 8篇张璟
  • 8篇周一万
  • 7篇祝木金
  • 6篇余向阳
  • 6篇赵忠
  • 6篇张秀云

传媒

  • 67篇西北农林科技...
  • 42篇西北农业学报
  • 34篇农药学学报
  • 17篇西北植物学报
  • 15篇西北林学院学...
  • 12篇昆虫学报
  • 10篇植物保护学报
  • 10篇农药
  • 10篇西北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学通报
  • 8篇中国化工学会...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陕西农业科学
  • 6篇第十四届全国...
  • 5篇河北农业大学...
  • 5篇中华卫生杀虫...
  • 5篇第十三届全国...
  • 4篇昆虫知识
  • 4篇植物保护
  • 4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9篇2019
  • 29篇2018
  • 9篇2017
  • 13篇2016
  • 11篇2015
  • 23篇2014
  • 26篇2013
  • 19篇2012
  • 13篇2011
  • 14篇2010
  • 24篇2009
  • 31篇2008
  • 44篇2007
  • 51篇2006
  • 57篇2005
  • 30篇2004
  • 20篇2003
  • 16篇2002
  • 25篇2001
  • 12篇2000
4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毒力测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在机率值法和新机率值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Logistic回归的2种方法,并对各方法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Logistic回归法计算简单,分析的准确度和机率值法一致。
袁志发卢恩双郭满才李刚
关键词:毒力测定LOGISTIC回归致死中量统计分析
植物源农药研发与应用新进展——特殊生物活性简介被引量:25
2013年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生产与应用目前均已进入关键时期,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已成为农药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而在植物源农药产品应用中,有些成分不表现明显的农药活性,但却对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肥效作用,多数产品对作物具明显的刺激生长和诱导抗性功能。人们常只注重于植物源农药的杀虫、杀菌作用研究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对作物的"保健"效果,深入研究植物源农药"保健"功能即免疫、抗逆、保鲜活性,应当是植物源农药研发和应用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领域。
张兴吴志凤李威马志卿冯俊涛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保健保鲜肥效
三十六种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的熏蒸活性评价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发现具有较高杀蚊活性的植物精油,可为新型植物源蚊虫防控剂产品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方法】本研究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和密闭圆筒法评价了36种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成蚊的熏蒸击倒活性和熏蒸致死活性。【结果】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结果表明,在12μL/L的供试浓度下,马尾松叶油、辛夷油、红叶石楠叶油、玳玳叶油、东北连翘油、野生紫苏叶油、石香薷油、茶树油、香根油和独活油对淡色库蚊成蚊的KT_(50)均在10 min以内,其中马尾松叶油的击倒速度最快,KT_(50)仅为3.40 min;红叶石楠叶油和柚子油对淡色库蚊的熏蒸致死活性较好,24 h的LC_(50)值分别为0.95和1.11μL/L。密闭圆筒法验证表明,马尾松叶油在12μL/L浓度下对淡色库蚊的KT_(50)值为13.79 min;红叶石楠叶油在1.67μL/L浓度下对淡色库蚊熏蒸致死率达100%。【结论】马尾松叶油和红叶石楠叶油对淡色库蚊具有较强的熏蒸活性,具有开发蚊虫防控剂的潜力。
陈伟吴华马志卿冯俊涛张兴
关键词:淡色库蚊植物精油熏蒸活性
一种植物源蚊香增效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源蚊香增效剂,制得的该植物源蚊香增效剂由以下有效成分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冬青油:30%~50%,香樟油:10%~35%,乳化剂:6.5%,溶剂:10%~53.5%,上述原料的百分比之和为100%。该...
何军杨晓伟王艳梅李威赵江华冯俊涛张兴
文献传递
基于对淡色库蚊生物活性的植物源蚊香增效剂的筛选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固体蚊香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的生物活性,比较筛选冬青油等12种植物精油对固体蚊香的增效活性,为其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淡色库蚊羽化后3-5 d的成蚊为试虫,采用密闭圆筒法测定冬青油、八角叶油、黄樟油、香樟油、香茅油、山苍子油、白樟油、柠檬草油、薄荷素油、八角茴香油、芳樟油和熏衣草油12种精油对蚊香中烯丙菊酯的协同增效作用;采用密闭圆筒法和5.8 m^3小屋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筛选出增效活性明显的植物精油进行组合复配,筛选出最佳组合配方并进行质量指标测定。【结果】通过生物测定发现冬青油、芳樟油、黄樟油、白樟油和香樟油5种植物精油对烯丙菊酯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增效比为1.292~1.364;冬青油和香樟油的混合物(1∶1)对盘式蚊香中烯丙菊酯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通过对溶剂、乳化剂的筛选,确定增效剂的配方为30%~84%的植物提取物、10%~53.5%的溶剂、6.5%的乳化剂(NP-2),其中最经济的增效剂配方为30%冬青油+30%香樟油+3.35%乙酸乙酯+30.15%乙酸丁酯+6.5%NP-2。【结论】本研究得出的盘式蚊香增效剂配方(30%冬青油+30%香樟油+3.35%乙酸乙酯+30.15%乙酸丁酯+6.5%NP-2)在蚊香中对于烯丙菊酯具有明显的增效效果,具有显著的产业化开发前景。
张洁刘辉杨晓伟张兴
关键词:淡色库蚊植物精油蚊香质量指标
八角茴香油对‘富士’苹果的保鲜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为明确八角茴香油的保鲜作用,本研究系统测定了八角茴香油对‘富士’苹果的外观、品质及与保鲜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贮藏条件下,125μL·L-1八角茴香油处理可显著降低苹果的失重率和坏果率,延缓硬度、口感、风味及Vc含量的变化等;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可抑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在果实体内的积累和细胞膜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并能显著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和延缓乙烯跃变峰值的出现时间。125μL·L-1八角茴香油处理对‘富士’苹果采后室温保鲜效果与常用保鲜剂1-甲基环丙烯(1-MCP)的效果相当,作为天然源物质,在果蔬保鲜中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应用潜力。
董艳玲何首林何军冯俊涛张兴
关键词:八角茴香油植物精油
2,4-D和KT对大花金挖耳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以大花金挖耳无菌苗的根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2,4-D和KT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2,4-D(0.25~0.5mg/L)单独使用促进愈伤组织形成,随着2,4-D质量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形成逐渐变弱;在培养基、2,4-D和KT诱导愈伤组织的正交试验中,发现2,4-D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最大,基本培养基次之,KT影响最小,对愈伤组织诱导的较优组合为B2+2,4-D0.1mg/L+KT0.4mg/L;在优化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浓度配比试验中发现B5+2,4-D0.1mg/L+KT0.2~0.4mg/L对大花金挖耳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100%,且产生的愈伤组织多为淡黄色、质地疏松、生长快、褐化时间长,适合于大花金挖耳愈伤组织的诱导。
李玉平龚宁李美玲马威毛健峰张兴
关键词:大花金挖耳2,4-D愈伤组织
渭北旱塬保护性耕作春玉米田杂草发生及防除被引量:3
2009年
通过田间调查和药效试验,对渭北旱塬一年一熟区春玉米田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除草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倒秆免耕秸秆全程覆盖春玉米田杂草种类与传统翻耕田差别不明显,优势种均为田旋花、反枝苋和灰绿藜,主要差别在于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生物量大。96%金都尔乳油900 mL/hm2和70%乙草胺乳油900 mL/hm2土壤封闭处理对保护性耕作春玉米田杂草均具有一定的防效,且对玉米出苗无影响,而96%金都尔乳油播后封闭处理明显优于70%乙草胺乳油,其50d的鲜重防效仍高达87.4%;20%克无踪水剂1 500 mL/hm2和40%莠去津悬浮剂2 250mL/hm2定向喷雾处理也可有效控制春玉米田杂草,但20%克无踪水剂明显优于40%莠去津悬浮剂,其23 d的株防效仍高达88.4%;4种药剂的3种防治方法均具有保产作用,其中20%克无踪水剂处理后保产效果最好。可见,在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防治中,可优先考虑以96%金都尔乳油进行播后土壤封闭处理,其次可选用20%克无踪水剂于苗期进行定向喷雾处理。
马志卿江志利刘月仙薛少平郝明德朱瑞祥冯佰利张兴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春玉米杂草
35种菊科植物除草活性初步测定被引量:40
2004年
 以油菜、黄瓜、小麦、高粱等4种作物种子为供试对象,用种子萌发法初步测定了菊科24属35种植物样品的除草作用。结果表明,有33种植物样品对至少一种供试作物种子发芽后的生长有70%以上的抑制作用,其中灰孢蒿(A.roxburghianaBess)、大花金挖耳(C.macrocephalumFranch.et.Sav)和大刺儿菜(C.setosumKitam)3种植物样品对供试的4种作物种子幼根生长的抑制率大于70%;灰孢蒿、烟管头草(C.cernuumL.)、大刺儿菜、大花金挖耳、百花蒿(S.centifloraKrasch)5种植物样品对供试的4种作物种子幼芽的生长具有接近或大于70%的抑制作用;灰孢蒿、大刺儿菜和大花金挖耳3种植物样品对供试作物种子幼根和幼芽的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上述植物值得深入研究。
郝双红祝木金冯俊涛魏艳张兴
关键词:菊科植物除草活性植物源除草剂
含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杀虫组合物
一种含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杀虫组合物。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残杀威、仲丁威、异丙威,可分别与有机磷类杀虫剂、菊酯类杀虫剂、杀虫双、阿维菌素、杀虫单混配而成为二元复配剂。通过科学的加工,使混剂成为了高效、低毒、广谱、经济的杀虫组...
冯俊涛陈安良樊红梅张兴
文献传递
共4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