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理工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学院

作品数:405 被引量:1,309H指数:14
相关作者:张俊萍侯春哲陈霞王江余蕾蕾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农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电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9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2篇电子电信
  • 73篇电气工程
  • 24篇文化科学
  • 21篇机械工程
  • 12篇理学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农业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 5篇经济管理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建筑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0篇图像
  • 32篇网络
  • 28篇神经网
  • 28篇神经网络
  • 17篇卷积
  • 16篇教学
  • 16篇红外
  • 15篇通信
  • 14篇逆变
  • 14篇课程
  • 14篇滑模
  • 14篇红外图像
  • 13篇电压
  • 13篇光纤
  • 12篇光伏
  • 11篇电力
  • 10篇电机
  • 10篇滤波器
  • 10篇控制器
  • 8篇功率

机构

  • 400篇天津理工大学
  • 20篇天津农学院
  • 15篇天津大学
  • 9篇教育部
  • 8篇天津中德应用...
  • 8篇河北工业大学
  • 3篇常州机电职业...
  • 3篇南开大学
  • 3篇制造业信息化...
  • 3篇北京航天动力...
  • 3篇国网内蒙古东...
  • 3篇国网河北省电...
  • 3篇天津滨海茶淀...
  • 2篇桂林电子科技...
  • 2篇国家电网公司
  • 2篇日本香川大学
  • 2篇天津职业技术...
  • 2篇光电信息控制...
  • 2篇天津计量监督...
  • 2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8篇马幼捷
  • 8篇周雪松
  • 6篇张宝峰
  • 4篇马叙
  • 4篇姜道连
  • 4篇童峥嵘
  • 4篇马秀荣
  • 4篇陈希明
  • 4篇梁雪慧
  • 3篇赵辉
  • 3篇朱均超
  • 3篇薛薇
  • 3篇王妍
  • 2篇李鹏海
  • 2篇温显斌
  • 2篇郭书祥
  • 2篇黄孙伟
  • 2篇冷建伟
  • 2篇顾卫杰
  • 2篇孙磊

传媒

  • 30篇天津理工大学...
  • 19篇计算机应用与...
  • 19篇计算机仿真
  • 16篇激光杂志
  • 11篇电力系统及其...
  • 9篇化工自动化及...
  • 9篇光通信技术
  • 9篇科学技术与工...
  • 7篇电测与仪表
  • 6篇光电子.激光
  • 6篇现代制造工程
  • 6篇电气传动
  • 6篇现代电子技术
  • 6篇科技风
  • 5篇红外与激光工...
  • 5篇激光与光电子...
  • 5篇电源技术
  • 4篇电子世界
  • 4篇自动化仪表
  • 4篇自动化与仪表

年份

  • 1篇2024
  • 18篇2023
  • 34篇2022
  • 82篇2021
  • 82篇2020
  • 74篇2019
  • 64篇2018
  • 2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6篇2008
  • 3篇2007
4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带有p型岛的超低导通电阻绝缘体上硅器件新结构
2019年
为了减小绝缘体上硅(SOI)器件的比导通电阻,提高器件的击穿电压,提出一种带有p型岛的SOI器件新结构.该结构的特征如下:首先,漂移区周围采用U型栅结构,在开启状态下,U型栅侧壁形成高密度电子积累层,提供了一个从源极到漏极低电阻电流路径,实现了超低比导通电阻;其次,在漂移区引入的氧化槽折叠了漂移区长度,大大提高了击穿电压;最后,在氧化槽中引入一个p型岛,该高掺杂p型岛使漂移区电场得到重新分配,提高了击穿电压,且p型岛的加入增大了漂移区浓度,使器件比导通电阻进一步降低.结果表明:在最高优值条件下,器件尺寸相同时,相比传统SOI结构,新结构的击穿电压提高了140%,比导通电阻降低了51.9%.
代红丽赵红东王洛欣石艳梅李明吉李宇海
关键词:绝缘体上硅击穿电压比导通电阻
NSCT与AR-PCNN相结合的医学图像融合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针对传统医学图像融合技术中所使用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模型的内部链接矩阵(L通道链接权值)设置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一种用面积比(AR)来设置内部链接矩阵参数配置的方法。采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和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分解为高频系数和低频系数,以经AR改进的PCNN作为高频融合规则得到高频融合系数,以加权平均作为低频融合规则得到低频融合系数,最后通过NSCT反变换重构出融合图像。在两组实验中,该改进算法相较于Wavelet、Contourlet、NSCT-PCNN算法,平均梯度平均提高了16.42%、4.87%、1.45%,信息熵平均提高了3.46%、1.56%、0.23%,标准差平均提高了4.53%、0.96%、0.26%。实验结果表明,经AR改进后融合的医学图像具有更加丰富的多模态医学影像的互补信息,其品质高于传统的医学图像融合技术所得到的医学融合图像。
裴高乐史涛李世星
关键词:医学图像融合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基于浸入和不变技术的非线性跟踪控制被引量:4
2019年
为实现欠驱动四旋翼飞行器的位置及偏航渐近跟踪,本文基于浸入和不变技术(immersion and invariance,I&I)提出非线性跟踪控制方法.针对四旋翼飞行器的欠驱动特性,设计了内/外环分别为姿态和位置的双闭环结构,并采用浸入和不变技术构建内/外环的稳定跟踪控制器,利用李雅普诺夫定理保证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数值仿真,验证了I&I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李晓静吴爱国张兆龙
关键词:欠驱动系统四旋翼飞行器非线性控制渐近跟踪
基于并行蚁群算法的设施温室机器人多点路径规划的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在设施温室中,为了实现机器人在面对多个工作点时,能够找到一个最优顺序使得完成全部工作所走过的路程最短,受蚁群算法解决旅行商问题(TSP)的启发,提出一种并行的蚁群算法来解决设施温室农业机器人多点路径规划问题。首先,该算法借助于蚂蚁数量自调整的蚁群算法计算出所有点与点之间的最短安全距离,形成一个特殊的距离矩阵;然后借助于蚁群算法根据特殊的距离矩阵来寻找最优顺序;再按照最优顺序依次实现路径规划。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目前蚁群算法在解决TSP上存在的近似计算及未考虑安全性问题,提高了计算精度,可以快速找到最优顺序进行路径规划,使机器人得到最短、最安全的路径。
王红君付勇岳有军赵辉
关键词:安全性自调整
基于改进YOLOv3的果园复杂环境下苹果果实识别被引量:18
2021年
为使采摘机器人能够全天候在不同光照、重叠遮挡、大视场等果园复杂环境下对不同成熟度的果实进行快速、准确识别,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3的果实识别方法。首先,将DarkNet53网络中的残差模块与CSPNet(Cross Stage Paritial Network)结合,在保持检测精度的同时降低网络的计算量;其次,在原始YOLOv3模型的检测网络中加入SPP(Spatial Pyramid Pooling)模块,将果实的全局和局部特征进行融合,提高对极小果实目标的召回率;同时,采用Soft NMS(Soft Non-Maximum Suppression)算法代替传统NMS(Non-Maximum Suppression)算法,增强对重叠遮挡果实的识别能力;最后,采用基于Focal Loss和CIoU Loss的联合损失函数对模型进行优化,提高识别精度。以苹果为例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数据集训练之后的改进模型,在测试集下的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值达到96.3%,较原模型提高了3.8个百分点;F1值达到91.8%,较原模型提高了3.8个百分点;在GPU下的平均检测速度达到27.8帧/s,较原模型提高了5.6帧/s。与Faster RCNN、RetinaNet等几种目前先进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并在不同数目、不同光照情况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优异的检测精度及良好的鲁棒性和实时性,对解决复杂环境下果实的精准识别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赵辉乔艳军王红君岳有军
关键词:收获机目标检测图像处理复杂环境
六自由度无人直升机位置和偏航角跟踪控制被引量:1
2020年
针对六自由度直升机的结构复杂、非线性和多变量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指令滤波反步法的位置和偏航角稳定跟踪控制的方法。首先,为便于控制系统设计,将六自由度直升机动力学模型分为高度、偏航、水平3个子系统,并采用指令滤波反步法对直升机位置/偏航角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其次,引入非线性反正切滤波器逼近虚拟控制输入,解决直升机控制系统中采用传统反步法所产生的"计算膨胀"问题,并采用奇异扰动定理证明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滤波反步法控制器对直升机位置和偏航角跟踪参考轨迹信号的良好控制性能。
黄鑫吉月辉
关键词:直升机跟踪控制反步法
基于电参数饱和压降的IGBT模块结温在线测量法
2018年
IGBT模块的工作性能、寿命及可靠性与结温密切相关。因此,关于IGBT模块结温探测方法的研究对指导器件安全可靠的使用和进行器件的可靠性评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IGBT模块结温测量的重要性,然后分析、对比各种测量IGBT结温的方法,确定了基于饱和压降的温敏参数测量法;接着进行了硬件选择,搭建了实际测量电路,获取了IGBT饱和压降与结温的多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最终确立了二者的关系。
张现涛李帅蒋成刚周超孙谢鹏杜明星
关键词:IGBT模块饱和压降结温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桥梁裂缝识别和测量方法被引量:13
2020年
为了提高桥梁裂缝检测水平,解决目前手工检测费时费力和传统图像处理方法需要人工设定参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GoogLeNet的桥梁裂缝检测算法。首先,构建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桥梁裂缝数据集RLH(Retinex-Laplace-Histogram equalization)用于模型的训练和测试。其次,基于原始的GoogLeNet模型,采用归一化的卷积核改进了inception模块,采用三种改进方案修改网络开头,去掉第七个及以后的inception层,建立桥梁裂缝特征图像分类系统。最后,利用滑动窗口精准定位裂缝并结合骨架提取算法计算裂缝的长度和宽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GoogLeNet网络与原始GoogLeNet网络相比,识别准确率提升了3.13%,训练时间减少为原来的64.6%。另外,骨架提取算法能够考虑裂缝的走势,计算宽度更加准确,且最大宽度和平均宽度都能计算。综上所述,所提分类和测量方法具有准确度高、速度快、定位准确、测量准确等特点。
梁雪慧程云泽张瑞杰赵菲
关键词:图像处理骨架提取算法桥梁裂缝
基于最佳偏振角的线性位姿测量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在基于视觉图像的位姿测量中,非线性位姿测量算法的全局收敛存在不确定性,测量结果取决于初值的选取,不能保证位姿测量的鲁棒性。线性位姿测量算法对图像处理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定位特征点图像坐标提取不够精确,会导致位姿测量精度降低。在自然光条件下,相机采集定位特征点图像,图像中高亮度区域的存在对定位特征点提取精度产生影响,进而使有效定位特征点数量减少,影响位姿测量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佳偏振角的线性位姿测量方法:在相机镜头前加装线偏振片,根据Stokes矢量建立偏振片最佳偏振角度求解模型,在使用最佳偏振角度的前提下采集定位特征点图像,提取图像坐标;建立线性位姿求解模型,计算被测物体位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图像中的高亮度区域,改善成像质量,提高线性位姿测量精度,在-60°~+60°的测量范围内,角度测量误差小于±0.16°,在0~20 mm的测量范围内,位移测量误差小于±0.05 mm。
王志武张子淼许凯张福民刘斌
关键词:位姿测量
基于球形结构和少模光纤的干涉型温度传感器被引量:2
2017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球形结构和少模光纤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光纤熔接机将单模光纤熔成球形,再将少模光纤熔接在单模光纤和球形结构之间,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随着温度的升高,两个谐振波谷的波长分别向长波长方向漂移了1.26nm和1.05nm,且在30℃~70℃的温度变化范围内,线性拟合度为0.991和0.998,测出温度灵敏度为0.030nm/℃和0.035nm/℃。
仲怡美孟昭王雪童峥嵘
关键词: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少模光纤温度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