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研究院

作品数:42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机构: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经济管理哲学宗教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36篇艺术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艺术
  • 6篇现代主义
  • 6篇剧场
  • 6篇剧场性
  • 6篇弗雷德
  • 5篇艺术批评
  • 5篇美学
  • 3篇艺术史
  • 3篇隐喻
  • 3篇硬实力
  • 3篇视觉
  • 3篇专注
  • 3篇现象学
  • 3篇媒介
  • 3篇极少主义
  • 3篇国家形象
  • 2篇雕塑
  • 2篇学科
  • 2篇艺术设计
  • 2篇艺术史研究

机构

  • 42篇中央美术学院
  • 1篇公安部第一研...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 1篇悉尼科技大学
  • 1篇芝加哥大学
  • 1篇AM大学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作者

  • 2篇朱橙
  • 2篇刘波
  • 1篇彭筠

传媒

  • 14篇世界美术
  • 4篇艺术探索
  • 3篇美术学报
  • 3篇山东工艺美术...
  • 2篇外国美学
  • 1篇美术
  • 1篇美术研究
  • 1篇美术观察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服装设计师
  • 1篇北方美术(天...
  • 1篇当代美术家
  • 1篇艺术评论
  • 1篇湖北美术学院...
  • 1篇艺术品
  • 1篇美学与艺术评...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观者问题的产生及其逻辑--弗雷德论18世纪法国绘画的反剧场性美学
2023年
迈克尔·弗雷德将以往不被重视的作品与观者的关系作为其艺术史叙事的基点,并以当时的批评文本为历史支撑,重新勾勒了18世纪法国绘画发展的逻辑。本文以弗雷德关于18世纪法国绘画的著述为蓝本,在梳理观者问题如何产生并探讨其逻辑合理性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评论指出,弗雷德所认为的18世纪法国绘画内含的反剧场性的动力机制对应的是当时抵制虚假的社会思潮,其中更隐射了弗雷德本人追求艺术本真或人之真实的理想。
朱橙
关键词:戏剧性本真
身体碎片:现代性的隐喻被引量:1
2017年
古希腊罗马以来,西方视觉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几次剧变。从罗马到中世纪,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封建世袭王朝到现代工业社会,在每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艺术的嬗变一直处于生发的时态。尤其是在19世纪下半叶,走向平面和抽象的现代艺术初露端倪,艺术的革命时期才姗姗来迟。此后,艺术风格的演变愈来愈快,每一种风格的诞生都预示了它最终走向消亡的命运。
朱橙琳达.诺克林
关键词:古希腊罗马隐喻身体视觉艺术现代工业社会艺术风格
重新“设计”国家的未来——设计驱动创新、国家设计政策与新的国家形象竞争力被引量:1
2023年
设计之于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面向,除了文化之外,还表现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最为典型的事例,便是政府发布相关国家设计政策,希望籍此引领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和促进社会性问题的解决。本文以国家设计政策为讨论对象,首先梳理了设计在内涵、范畴和意义上所经历的从形式功能到创造力输出的认知衍变,在此基础上提出,连接创造力和创新的本质属性才是设计得以有效介入经济和社会领域并为其提供创新驱动力的前提,和被纳入国家视野、成为国家政策的根本。其次,本文结合英国和美国出台的国家设计政策范例,分析设计如何在现实层面作为除了经济和军事之外的另一种“强硬”力量,有力提升新的国家形象竞争力。
刘小庸朱橙
关键词:国家形象
学科间性与视觉文化被引量:2
2019年
当《艺术通报》杂志问及我就“学科间性”[1]写一点东西的时候,这似乎是一项容易的任务。毕竟,17年来我一直担任一份具有“学科间性”属性的期刊的编辑,这份期刊的内容关涉人文和社科领域中的批评及理论。
W.J.T米切尔朱橙
关键词:视觉文化学科
从“平面”到“屏面”:媒介转型与网格设计语言之变
2020年
本文从媒介转型的角度,对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从“平面”到“屏面”的媒介条件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屏幕媒介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纸媒基础上所形成的平面设计语言已经逐渐变成了屏幕媒介设计语言的内容。印刷时代基于纸媒所形成的设计原则在信息时代仍旧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参考价值。也就是说,从纸质媒介到屏幕媒介的转化,有延续性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变化。当屏幕媒介代替纸媒,印刷时代的设计原则在互联网时代日益显露出了它的局限,对于设计师来说,必须在理解媒介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才能为用户创造出更好的视觉体验。
刘畅
关键词:媒介转型纸媒屏幕
混杂的手工制作:设计与手工技艺在物质实体和数字虚拟上的整合被引量:2
2016年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个展览,题为"混杂的手工制作",这个展览将15个混杂的设计方案置于今天的创客(Maker)文化语境之中。每个方案都展现了当代制作实践与传统手工技艺的独一无二的结合。这个展览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包括独立制作者、学生和教师、设计师、研究机构,以及商业组织等。作为此次展览的背景,制作者及其作品,包括工具制作、珠宝、碗具制造,以及交互设计,也被呈现了出来。
阿密特.佐兰朱橙
关键词:设计过程交互设计数控机械布莱恩计算机图形图像
此时此地——塞·通布利的艺术
2017年
"被忘却的记忆的力量。"我被告知,这是塞·通布利(Cy Twombly)的最后遗言。神秘、追思、随意,但也透出一丝忧郁的味道,它们作为这位战后伟大画家作品的潜台词和终曲显得再合适不过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为2011年去世的通布利举办了一场全面而细致的回顾展。
理查德.卡丽娜朱橙
关键词:蓬皮杜艺术中心JONAS画家作品此时此地遗言抽象表现主义
“剧场性”的绵延:迈克尔·弗雷德极少主义艺术批评的知觉现象学介入被引量:5
2018年
20世纪60年代。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批评主导着晚期现代主义艺术阐释。面对在70年代蔚然成风的极少主义艺术。以格林伯格学生迈克尔·弗雷德为代表的批评家在认清格林伯格现代主义还原论的本质之后,果断放弃了后者的形式主义批评方法。转而从梅洛·庞蒂早期有关知觉和身体的现象学哲学出发,将这种艺术的阐释延伸到了艺术本体之外的作品与观者的关系层面,从而造就了极少主义艺术批评的现象学转向,形成了学界今天对于极少主义艺术的主流认知。本期青年学者朱橙的文章即是对弗雷德极少主义艺术批评的知觉现象学本质的梳理和研究。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问世至今已80余年,通过被不断展出、阐释、复制、传播,
朱橙
关键词:艺术批评极少主义弗雷德剧场性现代主义艺术形式主义批评
“人民”与“自然”——“建国瓷”的概念、设计以及观念与风格诸问题被引量:1
2023年
“建国瓷”诞生距今已过半个多世纪,虽然相关研究成果众多,但针对特定问题的讨论仍不够充分。“建国瓷”的设计与生产可被视为产生于特定历史语境和负有重大历史使命的文本,它从一个较为隐蔽的角度构建了“人民叙事”。此外,就设计图案本身而言,创作者祝大年自身的受教育经历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之于艺术的总体要求,赋予了“建国瓷”在艺术层面融合“民族性”与“现代性”的主流文化叙事特征。
朱橙
关键词:人民
设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中央美院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刘波教授访谈被引量:1
2017年
彭筠(以下简称“彭”):您一直从事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现在又担任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多年来的设计教育与研究工作经历了哪些阶段性转变?也请您大致介绍一下艺术设计研究院目前的工作情况。
刘波彭筠
关键词:艺术美院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