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

作品数:108 被引量:362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光荣周广金林国民孟庆华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工商学院法学院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5篇政治法律
  • 8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7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7篇法律
  • 10篇政治
  • 9篇法学
  • 8篇权力
  • 6篇行政
  • 6篇主义
  • 6篇裁判
  • 5篇党内
  • 5篇司法
  • 5篇人工智能
  • 5篇民事
  • 5篇民主
  • 5篇法律渊源
  • 5篇犯罪
  • 4篇党内法规
  • 4篇社会主义
  • 4篇阶级
  • 4篇法律监督
  • 4篇法律解释
  • 4篇封建

机构

  • 105篇山东大学
  • 3篇山东工商学院
  • 2篇上海政法学院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四川联合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省政法管...

作者

  • 4篇张乐
  • 2篇谢望原
  • 2篇郝明金
  • 2篇陈金钊
  • 2篇徐显明
  • 2篇李森林
  • 2篇陈桢
  • 1篇刘翰
  • 1篇朱为群
  • 1篇王光荣
  • 1篇肖金明
  • 1篇齐延平
  • 1篇周力
  • 1篇刘洋
  • 1篇徐进
  • 1篇曾军平
  • 1篇李瑾
  • 1篇赵岩
  • 1篇孟庆华
  • 1篇林国民

传媒

  • 8篇法学论坛
  • 6篇中国法学
  • 6篇山东社会科学
  • 4篇法学杂志
  • 4篇山东大学学报...
  • 3篇法学
  • 2篇求是学刊
  • 2篇法学研究
  • 2篇法学评论
  • 2篇政治与法律
  • 2篇政法论坛
  • 2篇理论月刊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河北法学
  • 1篇晋阳学刊

年份

  • 24篇2023
  • 20篇2022
  • 24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4
  • 9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5篇1990
  • 1篇1988
  • 2篇1987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裁判文书援引指导性案例的效果及其完善——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被引量:5
2022年
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目标之一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案例指导制度在这个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优势。裁判文书援引指导性案例是能够有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对此进行了专门规定。结合该指导意见,裁判文书援引指导性案例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际效果的提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在案件类型方面,对于那些集中体现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性案例,法官应当给予重点关注;就援引对象而言,法官在裁判文书中应当更加重视指导性案例的裁判理由部分,并进行充分借鉴和吸收;就具体方法来说,将文义解释与论理解释充分融合,能够在援引指导性案例的过程中强化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理效果。
孙光宁
关键词: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权
1991年
搞好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工作,除了提高对监督权的性质、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克服影响监督职能发挥的一些障碍以外,还必须加强对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主体、对象、内容和原则的研究。关于谁来行使监督权,即监督主体的问题,在实践中是一个并不十分明确而有争议的问题。有人提出,监督主体分为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专门委员会、人大常委会和人大,即所谓广义主体论。也有人提出,监督权应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
霍玉琛
关键词:主体论地方各级人大地方组织法监督职权
德国的皇权、诸侯与宗教改革被引量:5
1987年
16世纪德意志宗教改革,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决战。史学界通常认为,由于路德的背叛,这次革命蜕变为封建诸侯加强自己权力的工具,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德国宗教改革与以后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不同。它的任务不是推翻封建制度,夺取政权,把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而是驱逐罗马教皇外部势力。
郝明金
关键词:宗教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封建制度诸侯法国大革命
探险旅游中的互动仪式:情感能量生成机制
2023年
探险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对其活动主体体验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探险旅游者游记和人物访谈报道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险旅游中互动仪式情感体验过程及情感能量生成机制,结果发现:在探险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与目的地要素及旅游群体内成员交互,通过群体对话形成外向性互动仪式,通过自我内部对话形成内向性互动仪式;情感能量在内外向性互动仪式过程中得到积累,构成了探险旅游情境下的内外向性互动仪式链。研究将旅游过程(前、中、后)和内外向性互动关系综合纳入旅游者情感能量生成机制中,展现了旅游者活动和情感能量变化过程,对探险旅游项目开发与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金彩玉李奕林王莹陈朋
关键词:探险旅游
简析司马光的法律思想被引量:1
1987年
司马光生活在北宋中叶,当时朝野上下有志之士,从忧国忧民角度出发,纷纷提出改革弊政和加强封建法制的建议与要求。在主张改革洪流中,司马光、王安石都跑在前面。司马光虽忠于儒术,但仍很重视法的作用。他在《资治通鉴》开头讲的礼,实际上就是法。“天子之职莫大于礼”。此处的“礼”司马光本人讲得很清楚,“何谓礼?纪纲是也。……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又说:“礼之为物大矣!用之于身,则动静有法而百行备焉;用之于家。
王光荣
关键词:司马光法律思想封建社会被统治阶级荀子封建法制
党内法规的三重意义与建构逻辑析论——基于政党制度化的视角被引量:8
2020年
制度化是政党政治研究的重要视角,政党制度化的理论与实践都蕴含着党内法规建设的内在指向。党内法规不仅是政党制度化所追求价值目标的直接呈现,也是制度化探索上升为普遍要求的主要方式,更是克服制度化进程中困境的重要方法。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发展实际上受到党的先锋队性质、历史主义、组织行为特点、法治规律等多重逻辑的交叠共塑。党内法规对于政党制度化具有重大意义,党内法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勇于自我革命”的表现。
刘洋
关键词: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
1787年美国宪法评介
1990年
1787年美国宪法实施至今,己整整200周年。它是近代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宪法;又是一部长存未变的宪法,为资本主义各国所仿效。美国统治者曾为这部宪法的制定和实施,大肆歌功颂德,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董伯先
关键词:美国宪法近代历史成文宪法《独立宣言》违宪审查权司法审查权
《毛泽东早期法律思想研究》的序和跋
1993年
自按:《毛泽东早期法律思想研究》是作者在1985年春所作七万字的硕士论文《论毛泽东同志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确立》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书稿。作者曾将自珍部分撷取成文,先后发表有《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徐显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法律观
作为古代历史解释的“考镜源流”
2022年
注重经验的农耕文明造就了古代中国“重史”“遵祖”的传统。法律实践中,律典被奉为“祖宗成宪”,成为古代社会秩序稳定的制度基石。因应社会变迁,古典法制发展另辟蹊径,敕令、条例等单行规范大量产生。古代中国形成了“常经”与“权宜”并行的双轨立法格局。“律”自汉时起被视为“祖制”,成为历代立法一脉相承的基本内容,于此律文的理解常常需要立足制度沿革追根溯源。当敕令、条例大量滋生时,为求秩序稳定、法制统一,基于重史传统,运用历史解释融贯统合律例、敕令就成为司法者的一种现实选择。由此,“考镜源流”的历史解释成为古代法律解释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不仅有助于统一法律秩序,而且有助于人们深化法治认知。反观当代中国,法治实践同样面临着整合不同时期法律规范、深化法治认知的时代任务。因此,未来司法实践应当重视发挥历史解释的积极作用,于多元要素融合中助力法治中国循序建构。
贾建军
关键词:经验主义立法原意考镜源流历史解释
“刑罚附随性制裁”的功能与边界被引量:26
2021年
"刑罚附随性制裁"是指与犯罪人直接关联的,基于其所受的刑罚惩罚所发生的职业限制与排斥、落户积分和考试资质的限制、社会评价的减损、义务负担增加等负价值与不利益。"刑罚附随性制裁"有进一步强化刑罚的威慑效果,配合刑罚对违法犯罪等越轨行为进行规训,服务于社会管控、防范风险、维护社会秩序等功能。然而,"刑罚附随性制裁"的运用,要充分考虑国家和社会治理中法律和非法律手段在理念和价值取向上的融贯性,在实现犯罪预防的前提下,让受过刑罚惩罚的人能够顺利地回归社会。为此,需要构筑"刑罚附随性制裁"的原则性边界底线,理性地约束"刑罚附随性制裁",引导其朝着合理与适度的方向运行。
王瑞君
关键词:刑罚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