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作品数:843 被引量:3,941H指数:25
相关作者:张力成林瑞新董伊隆李永奖戴华卫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94篇期刊文章
  • 13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5篇医药卫生
  • 19篇文化科学
  • 6篇化学工程
  • 4篇机械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0篇疗效
  • 57篇关节
  • 56篇细胞
  • 55篇术后
  • 41篇蛋白
  • 38篇手术
  • 38篇肿瘤
  • 37篇动脉
  • 35篇梗死
  • 35篇骨折
  • 29篇血清
  • 29篇预后
  • 29篇糖尿
  • 29篇糖尿病
  • 29篇基因
  • 28篇脑梗
  • 27篇血管
  • 27篇脑梗死
  • 24篇烧伤
  • 23篇腺癌

机构

  • 833篇温州医科大学
  • 14篇温州医学院附...
  • 14篇德阳市人民医...
  • 11篇江苏省沭阳县...
  • 9篇丽水市中心医...
  • 8篇浙江中医药大...
  • 8篇浙江大学医学...
  • 8篇温州市人民医...
  • 7篇浙江大学
  • 7篇浙江省台州医...
  • 7篇台州市立医院
  • 5篇浙江省人民医...
  • 5篇浙江省立同德...
  • 4篇复旦大学
  • 4篇江苏省沭阳人...
  • 3篇苏州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温州市中医院
  • 3篇杭州医学院
  • 3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18篇易兴阳
  • 17篇虞希祥
  • 15篇刘良乐
  • 15篇董伊隆
  • 15篇施昌盛
  • 14篇杨国敬
  • 14篇李铭铭
  • 13篇高源统
  • 13篇陈崇喜
  • 12篇汤呈宣
  • 11篇蔡春元
  • 11篇安慧敏
  • 11篇钱约男
  • 11篇贾庆
  • 10篇池丽芬
  • 10篇潘嘉西
  • 10篇戴鸣海
  • 9篇陈炯
  • 9篇张海峰
  • 8篇陈良苗

传媒

  • 42篇浙江医学
  • 35篇数理医药学杂...
  • 25篇中华医院感染...
  • 23篇中国骨伤
  • 23篇温州医科大学...
  • 17篇中国卫生检验...
  • 17篇中华全科医学
  • 16篇现代实用医学
  • 13篇浙江创伤外科
  • 12篇浙江中医杂志
  • 12篇中国生化药物...
  • 1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1篇中国基层医药
  • 9篇中医正骨
  • 8篇中国药物滥用...
  • 8篇介入放射学杂...
  • 8篇温州医学院学...
  • 8篇中国妇幼健康...
  • 7篇中国乡村医药
  • 7篇中华肝胆外科...

年份

  • 4篇2024
  • 28篇2023
  • 40篇2022
  • 47篇2021
  • 49篇2020
  • 70篇2019
  • 64篇2018
  • 105篇2017
  • 120篇2016
  • 144篇2015
  • 121篇2014
  • 41篇2013
8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20-HETE、EETs、DHETs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探讨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CYP)代谢产物20-羟基二十碳四烯酸(20-HETE)、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和二羟基二十碳三烯酸(DHETs)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95例(脑梗死组),另择同期391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20-HETE、EETs、DHETs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20-HETE、EETs、DHETs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20-HETE、DHET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EET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高20-HETE、低EETs、高DHETs均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临床上有可能通过减少20-HETE的合成或增加其分解(降低其血浆水平),以及增加EETs的合成或减少其分解(增加其血浆水平),来降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陈义明易兴阳余泽珍周强
关键词:脑梗死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
皮质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踝关节骨折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 :探讨皮质螺钉治疗下胫腓分离伴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12年5月采用皮质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44例,左侧20例,右侧24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8例,其中Ⅱ型4例,Ⅲ型8例,Ⅳ型6例;旋前外旋型14例,其中Ⅲ型6例,Ⅳ型8例;旋前外展型12例,其中Ⅱ型4例,Ⅲ型8例。按3踝损伤情况,其中1踝4例,2踝28例,3踝12例。术前所有患者根据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采用Baird-Jackson评分标准及踝关节活动度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1~23个月,平均15.7个月。术后未见创口感染、骨不愈合、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Baird-Jackson评分91.56±6.26(75~99分),其中优26例,良10例,可6例,差2例。术后出现1例断钉,取出断钉后未进行外固定,功能良好。1例1度骨性关节炎,采用理疗及关节腔注射治疗后好转。结论:皮质螺钉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有效手段,明确的诊断、良好的手术操作、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及时随访复查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余斌峰王伟良林锡鹏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固定术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胸部CT影像的短期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普通型2019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后胸部CT影像的短期变化特点。方法:随访61例在我院诊治的普通型COVID-19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2周后行胸部CT检查,分析和比较两次CT影像的变化特点。结果:61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出院时,胸部CT影像表现为多种病灶混合存在。59例患者出院时发现磨玻璃影,2周后磨玻璃影完全吸收16例(16/59,27.12%),明显吸收32例(32/59,54.24%),部分吸收11例(11/59,18.64%);12例发现实变影,2周后完全吸收4例,明显吸收7例;此外发现小叶间质增厚39例、胸膜下弧线影15例、不规则条索影23例,2周后病灶完全吸收或明显吸收约67.53%。残留牵拉性支气管3例(3/61,4.91%)。结论:普通型COVID-19患者出院后肺内病灶在短期随访中有明显改善、吸收,肺间质纤维化发生率不高,高分辨率CT能对此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李阳戴婷婷罗敏岑秀雅林一锱任淮何迪林都高源统
腰大池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血清NSE与hs-CRP和PCT的影响被引量:34
2017年
目的研究腰大池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医院行手术治疗后发生颅内感染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腰大池引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d血清NSE、hs-CRP及PCT水平均降低,且上述各项指标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效果显著,有效降低血清NSE、hs-CRP、PCT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郑侠郑海军杨晓清娄晓辉陆川
关键词:腰大池引流高血压脑出血颅内感染
靶向Bcl-xL的miRNAs在机采血小板储存过程中的表达及对血小板凋亡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观察靶向Bcl-x L的miRNAs在机采血小板储存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miRNA对血小板凋亡的可能影响。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储存第1 d、第3 d和第5 d的机采血小板中可能靶向Bcl-x L的miRNAs及Bcl-x L mRNA的表达量进行检测。评估高表达的miRNA与Bcl-x L的种子序列匹配度(seed match)、热力学稳定性、保守型及靶向性预测分值,并对miRNA表达与Bcl-x L mRNA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血小板储存过程中,靶向Bcl-x L的hsa-miR-133a,hsa-miR-326,hsa-miR-491-5p,hsa-miR-98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其中hsa-miR-326表达量显著增高(P<0.001);hsa-let-7家族(除hsa-let-7c),hsa-miR-133b,hsa-miR-342-3p,hsa-miR-342-5p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hsa-let-7c,hsa-miR-140-5p,hsa-miR-184未检测到;而Bcl-x L mRNA在储存过程中表达呈下降趋势。hsa-miR-133a的表达变化与Bcl-x L mRNA呈显著负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hsa-miR-133a和hsa-miR-326更有可能靶向调控Bcl-x L。结论Bcl-x L是血小板存活的关键调控蛋白,hsa-miR-133a,hsa-miR-326有可能调控Bcl-x L mRNA的表达,从而影响血小板的凋亡。
俞石芳李强叶银才吴礼锋夏科达谢作听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BCL-XLMIRNA实时荧光定量PCR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疾病患者80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腺瘤组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甲状腺病变的大小、形态、回声、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血流信号,比较并分析观察指标与疾病之间的联系。结果甲状腺腺瘤组病灶以单发为主,偶可见多发,内部回声以实质性为主,病灶边界及与周边组织分界清晰,常可见包膜及声晕,病灶周边及内部常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病灶以多发为主,内部回声以混合性为主,病灶边界及与周边组织分界常欠清晰,一般无包膜及声晕。两组患者的病灶数量、内部回声、边界、包膜及声晕等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72、4.07、5.70、14.46、33.88,P〈0.05或 P〈0.01﹚。甲状腺腺瘤组病灶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丰富例数[29例(72.5%﹚和24例(60.0%﹚]明显多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12例(30.0%﹚和13例(32.5%﹚](χ^2=14.46、6.08,P〈0.05或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曾晓茹薛行芳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
右美托咪定复合左布比卡因用于下肢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左布比卡因股神经阻滞用于下肢骨折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组与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予以0.5%左布比卡因100 mg,在此基础上复合组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对照组复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术后均采用自控镇痛泵。比较两组不同时间[麻醉开始前(T_(0))、麻醉开始后30 min(T_(1))、切皮时(T_(2))、切皮后30 min(T_(3))及手术结束时(T_(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感觉阻滞起效与维持时间、术后24 h自控镇痛泵使用次数、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T_(1)、T_(3)时MAP、HR水平低于T_(0)时,且复合组T_(2)、T_(3)时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镇痛次数少于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E、NE水平高于术前,且复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左布比卡因股神经阻滞用于下肢骨折患者中的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且能减轻应激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钟亮亮林函
关键词:左布比卡因股神经阻滞下肢骨折应激反应
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中前环损伤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5
2019年
目的:比较5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中前环损伤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一侧骶髂关节脱位合并耻骨支骨折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模型(Tile C型),模拟前方采用5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后方统一采用骶髂螺钉进行固定,并在模拟站立状态下比较分析不同组合固定方法治疗后的骨盆环的von Mises应力及应变分布情况。结果:竖直方向500 N载荷加载后,前方骨折处最大应力3.56 MPa(前方外固定架组),骶髂关节和骨折处总位移和Y轴上垂直位移在应力下均未超过1.5 mm。其中前方经皮入路组和前方外固定架组在内固定、骨折前方、骶髂关节处的最大应力明显大于改良Stoppa入路组、传统的髂腹股沟入路组、空心螺钉组,且在骶髂关节和骨折处的总位移和Y轴上垂直位移也大于其他3组。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的前环损伤在5种组合方法植入物的固定后均能得到明显的改善,但采用改良Stoppa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方空心钉固定方法治疗前环损伤在生物力学总体性能要优于前方经皮入路和前方外固定架治疗的方法。
刘敏周晓赛王俊诚刘良乐王伟良蔡春元杨国敬
关键词:骨盆骨折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糖尿病足的内科药物治疗
目的 分析内科药物治疗糖尿病足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糖尿病足患者18例,病程5~9个月,平均(6.2&#177;1.5)个月;踝肱指数0.3-0.4的3例,0.5-0.6的9例,0.7-0.8的5例;足部皮温下降12例,...
虞希祥朱国庆施昌盛施振静肖池金乔彬彬王舒婷胡哲
琥珀酸脱氢酶B在局部复发鼻咽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研究琥珀酸脱氢酶B(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ubunit B,SDHB)在局部复发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和42例初发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中SDHB的表达情况,运用x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复发多因素分析.结果 初发鼻咽癌组织中SDHB低表达率为57.1%(24/42),局部复发鼻咽癌组织中SDHB低表达率为76.5%(3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7,P<0.05).SDHB低表达与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的T分期、临床分期、脑神经侵犯等有关(P值均<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DHB表达降低与患者低生存率有关(x2=4.154,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DHB低表达、远处转移、脑神经侵犯是影响鼻咽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 0.05).结论 SDHB表达降低对鼻咽癌的局部复发、预后不良可能起着重要作用,SDHB低表达可作为判断鼻咽癌复发及预后一种新的分子标志物.
林森戴志坚陈崇喜潘升华廖志苏
关键词:鼻咽肿瘤琥珀酸脱氢酶预后
共8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