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 作品数:392 被引量:684 H指数:11 相关作者: 孟耀勇 金梅 冯杰 金鹰 黄汉传 更多>> 相关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理学院 桂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理学 机械工程 更多>>
光声成像技术及其医学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2016年 光声成像技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无损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其结合了纯光学成像高选择特性和纯超声成像中深穿透特性的优点,克服了光在组织中的高散射限制,实现了对活体深层组织的高分辨、高对比度成像.近年,光声成像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从技术层面到应用层面都在不断突破.文中阐述了光声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各种光声成像方法模式的发展现状,总结光声成像技术的优点并展望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及面临的挑战. 曾礼漳 杨思华 邢达关键词:光声成像 高分辨率 生物医学 鼻咽癌放疗抵抗相关microRNA差异表达谱的建立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疗抵抗相关microRNA差异表达谱的建立。方法:选取10例初次治疗鼻咽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的放疗前的血浆标本,收集患者放疗前以及放疗3个月后鼻咽部MR图像并量化鼻咽癌的放疗敏感性,并测定放疗敏感及抗拒患者血浆中microRNA差异。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浆miRNA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筛选能够预测放疗敏感性的血浆microRNA标记物。结果:通过比较发现差异表达microRNA192个,在这192个microRNA中,上调有107个,下调有85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明显差异的microRNA有50个,Fold-Change>1.00(P<0.05)。14个下调的microRNA所对应的靶基因富集在4条信号传导通路:肿瘤相关通路,嘌呤代谢途径,Wnt信号通路以及轴突导向通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调的microRNA没有较为显著富集的传导通路。结论:通过对放疗敏感和抗拒鼻咽癌患者血浆中miRNA的表达谱进行比较研究,经过筛选、验证,确定放疗敏感相关差异血浆miRNA,为鼻咽癌的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崔磊 邹争志 刘洪波 郭明江 徐晓南关键词:鼻咽癌 放疗 MICRORNA 表达谱 1-丙醇二聚体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辐射下的电离解离动力学过程 <正>氢键团簇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特别是针对有机小分子团簇的研究,对于深刻理解凝聚态中的化学反应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氢键团簇是团簇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对氢键团簇的深入研究,可以逐步加深在分子水平上对微溶剂... 陶艳敏 肖卫战 胡勇军 刘付轶 单晓斌 盛六四文献传递 穴位埋线局部刺激效应动态变化的激光多普勒微循环研究 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在体、动态分析穴位埋线后经穴局部微循环血流灌注变化的规律,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局部刺激效应的时效特点。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aser doppler flowmeter,LDF),获取右侧上巨虚(ST37)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足三里(ST36)、上巨虚(ST37)、下巨虚(ST39)的微循环血流灌注(PU),比较分析不同穴位之间及同一穴位埋线前后不同时间PU值的差别。结果:①埋线前及埋线后第8天,埋线侧3个穴位的PU值无显著性差异,从埋线后即刻至第7天,ST37的PU值显著高于非埋线穴位ST36和ST39(P<0.01);非埋线左侧3个穴位的PU值无显著性差异;埋线穴位ST37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呈现二次函数的特征(P<0.01)。②右侧ST37埋线后不同时间点的PU值明显高于埋线前(P<0.01);在埋线前及埋线后第8天,两侧ST37的PU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其余时间点,右侧ST37的PU值显著高于左侧(P<0.01)。③埋线后即刻至埋线后第6天,ST37右-左PU差值显著高于非埋线穴位ST36、ST39的差值(P<0.01)。结论:埋线能引起埋线穴位的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持续时间约7d,血流灌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呈现二次函数的特征。从穴位的血流灌注量来分析,埋线疗法对穴位的刺激效应约为7d。 刘小燕 刘汉平 张鹤鸣 梁波 万秋娥 刘颂豪关键词:穴位埋线 微循环 激光多普勒 光声显微成像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18 2018年 光声显微成像技术是近年发展迅速的一种基于光学吸收差异的成像技术,它继承了光学成像对比度高、超声成像深度深的优点,表现出纯光学显微成像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光声显微成像实现了从声学分辨率至光学分辨率的多尺度成像,发展出从单纯的吸收结构到功能的多参量成像、从依靠内源吸收体到外源对比剂的多对比度成像、从依赖超声换能器到全光学激发与探测、从单一吸收成像到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荧光成像、双光子成像、二次谐波成像等结合形成多模态的光声显微成像技术。现已在血管生物学、肿瘤学、神经学、眼科学,以及皮肤学等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应用。 陈重江 杨思华 邢达关键词:医用光学 光声成像 生物医学 乌药胃漂浮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筛选乌药胃漂浮片的处方,并评价其漂浮性能和体外释放特性。方法用正交实验设计对片剂处方进行筛选与优化,制备乌药胃漂浮片,测定其漂浮性能与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优化的处方工艺为:乌药提取物-HPMC K15M-十八醇-碳酸氢钠-PVPK30-MCC=25%∶30%∶5%∶15%∶5%∶20%。乌药胃漂浮片的释放对零级释放模型拟合最好,其次为Peppas,且0.45 杨立平 邓桂明 欧阳荣关键词:乌药 胃漂浮片 体外释放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在胃癌(gastric cancer,G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估SERS在GC分期中的可行性.方法利用In Via+Plus型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检测63例经病理学确诊GC患者,45例GC前病变患者,5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分析不同血清SERS光谱的特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独立样本t检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 D A)等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利用受试样品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GC、GC前病变、正常组血清的平均SERS光谱存在差异,在725、1099、1133、1589/cm位移处,GC组血清SERS强度高于正常组;在1004、1328、1446、1657/cm位移处,GC前病变组和GC组血清SERS强度均弱于正常组.相比正常组和癌前病变组,GC患者血清在815/cm处有特征峰.在1133、1446、1589/cm位移处,GC TNMⅢ-Ⅳ期患者血清SERS强度明显强于Ⅰ-Ⅱ期;在1004/cm位移处,Ⅰ-Ⅱ期血清SERS谱峰强度则明显强于Ⅲ-Ⅳ期.利用PCA-LDA统计方法得到SERS技术诊断GC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6.8%(61/63),78%(39/50)和88.5%(100/113);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SERS技术区分GC TNMⅠ-Ⅱ期和Ⅲ-Ⅳ期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7.5%(39/40),73.9%(17/23)和88.9%(56/63);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结论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对GC、GC前病变及健康人的血清进行检测和分析,可有效鉴别GC、GC前病变及健康人,并且能够对不同分期的GC做出有效区分,有望成为GC的早期诊断、临床决策指导以及预后评估的新方法. 刘燕玲 黄丽韫 钟会清 卢敏 侯雨晴 毛华关键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胃癌 血清 低氧条件下巨噬细胞分泌CCL22促进三阴乳腺癌转移 被引量:1 2022年 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亚型,表现为很高的转移潜能。巨噬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在促进TNBC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乳腺癌作为一种实体肿瘤,往往处于缺氧环境中。低氧环境能够促进癌细胞的转移,然而低氧环境中巨噬细胞在促进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仍然不清楚。在该研究中,THP1细胞被诱导成TAM,经过缺氧培养后,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其促进三阴乳腺癌细胞BT-549和MDA-MB-231的细胞迁移能力;通过尾静脉注射,将MDA-MB-231细胞移植于祼鼠体内,CT扫描,分析了TAM促进TNBC细胞的器官转移能力;通过ELISA实验检测低氧对TAM分泌的肿瘤转移相关因子的影响,通过GDSC在线软件分析了CCL22受体CCR4和其他CCR在乳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氧条件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CCL22的表达来促进三阴乳腺癌细胞迁移:经过缺氧培养后的TAM显著增强了TNBC细胞迁移能力,以及促进癌细胞在体内向肺转移;低氧诱导TAM分泌CCL22;CCL22受体CCR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正常组织中的。 陈敏 胡绍勇 何成思 邹争志关键词:巨噬细胞 三阴乳腺癌 低氧 CT扫描 微波热疗过程中组织温度的热声实时监测 2009年 热声成像是一种新的生物组织成像方法,在近几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微波热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癌症的手段,临床应用证明。 娄存广 邢达 向良忠关键词:微波热疗 温度监测 人体原穴漫反射光谱特征与反映气血变化的特异性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手足部原穴在女性月经前后气血盈亏变化过程中的漫反射光谱特征及其差异性,初步探讨原穴在反映人体气血变化的特异性。方法:采用线阵CCD探测器的光纤光谱仪获取手足部6个原穴在月经前后不同时期400~700 nm范围内的反射光谱,对特定波长处的漫反射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月经前后机体气血盛衰的变化,手足部原穴的漫反射光谱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即月经期的漫反射率最高,月经前居中,月经结束后最低。在血红蛋白可见光吸收峰附近,右侧太白穴及冲阳穴的月经中反射率与月经前、后反射率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太白穴更为明显,而两侧太冲穴月经前后不同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部原穴太渊及神门仅在423.37nm处,月经中的反射率显著高于月经后(P<0.05),其余波长处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组织漫反射光谱的变化与机体气血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月经气血变化过程中,脾经原穴太白和胃经原穴冲阳表现出特异性反应。 刘汉平 梁波 蒋兴慧 刘小燕 郭周义 曾常春 刘颂豪关键词:反射光谱 穴位特异性 原穴 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