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作品数:95 被引量:138H指数:5
- 相关作者:周欣瑞周莉华唐可刘湘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参军色考论被引量:2
- 2019年
- 参军色,前人研究颇多,但分歧也大。关于其人员构成,景李虎、许颖《"竹竿子""参军色"考论》称:"以执竹竿子为标志的角色应分两种:一种为杂剧中的引戏色,一类为杂剧表演和宫廷事物中的参军色。"~①其出现时间及渊源,黄竹三《"参军色"与"致语"考》一文云:"自两宋出现,历经明清而至现代,仍存活民间。"~②康保成《"竹竿子"再探》则追溯至丧葬礼俗,谓“竹竿子渊于执竹竿唱丧歌的古代葬礼仪式”①。
- 张志峰
- 关键词:参军戏宋杂剧
- 汉语学术语篇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特征初探
- 2023年
- 模糊限制语指限制模糊词语的模糊程度或使精确词语变模糊的词语。在学术语篇中,模糊限制语不仅能展现出作者对现有研究中不同观点的尊重,而且有助于读者接受命题观点。本文基于自建的汉语学术期刊语料库和Torch 2019通用语篇语料库,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学术语篇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模糊限制语在通用语篇中使用频率远高于学术语篇。在学术语篇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使用频率高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其中范围变动语使用频率最高,频率变动语最低。本文进一步从学科和研究范式双重对比视角,考察模糊限制语使用情况,研究发现软学科的使用频率约为硬学科的两倍,范围变动语、频率变动语、直接缓和语、间接缓和语的使用存在明显的跨学科差异。而基于不同研究范式的考察发现理论研究使用的模糊限制语多于实证研究,除程度变动语外,其余模糊限制语均存在显著的跨范式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不同学科和研究范式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规约有关。
- 熊珈玄
-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
- 西方残疾理论与中国残疾文学研究——后结构分析的限制与启示被引量:5
- 2018年
- 西方学界自20世纪70年代起构建残疾理论,并逐渐应用到文艺研究领域。相较之下,中国残疾理论发展较为滞后,只有少数学者关注残疾文学研究。西方残疾理论传承自后结构主义的方法,在解构定义和多元征引方面可启发中国残疾文学研究者再思批评对象,并考虑跨学科与在地研究。但后结构方法忽视了"残疾人"与"非残疾人"差异的淡化以及残疾主体性。中国残疾文学研究若要获得长足发展,应倡议一种以残疾作家个体为出发点、兼及理论分析的文学研究方法。
- 曾繁裕
- 关键词:中国文学研究后结构主义
- 揭阳方言状态表达的使然与非使然
- 2024年
- 在揭阳方言中,除了处所介词、持续貌标记之外,表示状态的重叠式也存在“使然”与“非使然”之别,“□[nē^(35)]十重叠式”用于非使然,“重叠式+□[nē^(22)]”用于使然。根据状态表达是否存在“使然”或“非使然”形式,可将潮汕方言分为三种类型。
- 黄燕旋姚琼姿
- 关键词:重叠式使然
- 陈映真第三世界文学视野的“时空体”研究
- 2024年
- 岭南香港地区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为陈映真提供了发表与舆论支持的空间,日后更成为其向中国内地探进的中转地。1980年代初期,陈映真的小说《云》《将军族》以跨文类形式融入香港地区的剧社演出与电影制作。在同时段的“南方之南”,新马文艺副刊及旗下的文学奖评审将陈映真列为常宾,陈映真与在台大马学生的实地关联也令其进入马华文学的批评场域。将南方区域的文化与历史作为资源和方法,建设开放的世界华文文学公共领域,是陈映真超越本土、打破战后以跨国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为首的西方支配格局的尝试。当其融入“南方”的文学发展建制,提供第三世界文学的理论视野,自身也已成为一种文化资源。
- 朱崇科张灵馨
- 关键词:现代主义剧社文学奖第三世界文学
- 诗歌:信仰与文明关怀——昌耀、骆一禾、海子的诗歌思想
- 2022年
- 昌耀、骆一禾、海子的创作皆偏离于时代主流范式,而相互却显现出某些共性,如虽惦念民间、眷怀大地,却从不与琐碎的经验、现象纠缠,而是着力刻绘处于特定场域下的人的心理特质、精神氛围;虽热衷表述“我”的所思所感,此“我”却不仅指代置入日常生活的诗人自身,而是泛化成具有集体性的、高瞻远瞩的人类言说者;虽仰慕农耕时代、欣赏远古文化遗存,却无意返古,而是力图接通优秀精神传统的血脉,为受世俗现代性冲击的中华文明寻回价值理性。三人皆以诗歌为其信仰,而诗歌于他们又远非一种抒情言志的技艺,而是成为一种扩充自我生命、感通世间美善、匡正文明路向的存在。
- 张定华
- 关键词:昌耀诗歌思想
-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九届青年论坛”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20年
- 2019年10月20日,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与中山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的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九届青年论坛在广东广州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新生命观念与文化研究的新动向”。会议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汤拥华教授主持,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秘书长朱国华教授与中山大学文艺学学科负责人王坤教授分别致辞。
- 卢欣
- 关键词:中国文艺理论文艺学学科青年论坛
- 汉代图书整理活动的文体学意义——以刘向父子校书为中心
- 2024年
- 以刘向父子为代表的汉代学人对日益繁富的典籍进行了系统的校订、整理、归类。《七略》将上古以来的图籍置于刘向父子所梳理的学术思想源流脉络之中,构建了以宗经为主导的文献谱系,为后世“文本于经”等文体学思想建立了理论框架。《别录》《七略》展现了刘向父子对诸种典籍及艺术形式的性质、来源、名称之含义、文本之风格的认识,从中可找到后世“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等文体学方法之雏形。《七略》对图书的归类、编次方法透露出潜在的文体观念,对部分“杂”类图书采用“以体序书”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序次,可以看作分体别集的早期形式。班固《汉书·艺文志》对《七略》书目的调整是集部观念形成的前奏。
- 李冠兰
- 关键词:《七略》《别录》《汉书·艺文志》文体观念
- 个人的“信仰”与“累积的传统”--论史密斯的比较宗教学思想与方法
- 2018年
- 史密斯提出以个人的"信仰"和"累积的传统"这一对概念替代作为实体的"宗教"概念。由此,比较宗教学的研究对象不再是作为实体的"宗教",而应是"宗教的信仰",即关注一个人有效地相遇外在的宗教传统时所表现的独特的自我,并侧重于这种个人信仰与其传统之间的整体联系。在方法论上则采用一种"人格化"参与和面对面对话的方式,从而深入信仰者的意义世界。史密斯以个人的"信仰"为立足点的比较宗教学思想及其所带来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论的转变,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启发。
- 孙艳艳
- “假目喻知”的“正言若反”——《管锥编·老子王弼注·一六》发微
- 2019年
- 钱锺书对中外神秘主义者的思想和言说方式特别关注,常有惊人的洞见,《管锥编·老子王弼注·一六》的一段话就是突出的例子。结合《管锥编》中的其他段落,可以发现《老子王弼注·一六》提示出了神秘主义文献中的一种奇特现象,其中"正言若反"这一句式与广泛分布于各种语言、文化中的"假目喻知"这一隐喻结合在了一起。循此,我们可以将《老子王弼注·一六》所提示的神秘主义文献中的这一现象命名为:假目喻知的正言若反。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缘由是神秘主义思想家对知识的异乎寻常的见解。
- 彭英龙
- 关键词:神秘主义《老子》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