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

作品数:492 被引量:1,867H指数:17
相关作者:王灵芝薛迎生梅丽萍孙星达包卫光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东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6篇期刊文章
  • 5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0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9篇细胞
  • 34篇蛋白
  • 34篇肿瘤
  • 32篇基因
  • 30篇动脉
  • 22篇超声
  • 21篇多态
  • 20篇多态性
  • 20篇血管
  • 19篇食管
  • 18篇血清
  • 18篇疗效
  • 17篇预后
  • 17篇手术
  • 16篇腺癌
  • 14篇糖尿
  • 14篇糖尿病
  • 14篇梗死
  • 13篇病理
  • 12篇通路

机构

  • 486篇温州医科大学
  • 8篇台州恩泽医疗...
  • 7篇浙江中医药大...
  • 6篇浙江医院
  • 4篇浙江大学
  • 3篇宁波市第二医...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宁波市妇女儿...
  • 3篇台州市中西医...
  • 3篇台州市黄岩区...
  • 3篇台州市中心医...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绍兴市人民医...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朱敏
  • 14篇刘宝华
  • 12篇颜卫华
  • 9篇刘素芝
  • 9篇陈保富
  • 9篇陈海啸
  • 8篇樊留博
  • 8篇朱成楚
  • 8篇施更生
  • 7篇金笑平
  • 6篇张波
  • 6篇江毅卿
  • 6篇杨海华
  • 6篇朱坚胜
  • 6篇樊树峰
  • 6篇柯莽
  • 6篇袁赤亭
  • 5篇沈显军
  • 5篇洪盾
  • 5篇郑周

传媒

  • 43篇浙江医学
  • 36篇医学研究杂志
  • 24篇温州医科大学...
  • 17篇中国现代医生
  • 13篇浙江临床医学
  • 13篇中华全科医学
  • 12篇医院管理论坛
  • 11篇中国卫生检验...
  • 9篇中国乡村医药
  • 8篇浙江创伤外科
  • 7篇数理医药学杂...
  • 7篇中国高等医学...
  • 6篇中国妇幼保健
  • 6篇现代实用医学
  • 5篇临床超声医学...
  • 5篇中国内镜杂志
  • 5篇中国老年学杂...
  • 5篇新中医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4篇浙江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4
  • 31篇2023
  • 36篇2022
  • 44篇2021
  • 40篇2020
  • 55篇2019
  • 64篇2018
  • 58篇2017
  • 56篇2016
  • 57篇2015
  • 38篇2014
  • 6篇2013
4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sEMG评价子午流注巨刺法对卒中后肌痉挛的干预效应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观察应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评价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巨刺疗法对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4例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循经取穴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巨刺疗法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临床痉挛指数(CS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Barthel指数(BI)及表面电极引导和记录肌电信号并对所测得H波、M波最大波幅及H波/M波最大波幅比值(Hmax/Mmax)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下肢改良Ashworth分级、CSI评分及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max/Mmax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Hmax/Mmax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巨刺疗法可以降低偏瘫肢体肌张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樊留博田瑛李小军刘宝华
关键词:子午流注纳甲法巨刺肌电描记术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粘连性与植入性胎盘植入的MRI征象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粘连性胎盘(PA)和植入性胎盘(PI)植入的MRI特征,探讨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胎盘植入患者70例,根据胎盘植入类型分为PA组粘连性胎盘植入37例,PI组植入性胎盘植入3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科及MRI征象。结果PA组和PI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有无子宫全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剖宫产次、流产次数、产前阴道流血、腹痛、前置胎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征象中胎盘内T2低信号带、胎盘局限性隆起、胎盘后低信号带中断/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层变薄/中断、膀胱壁毛糙/中断、胎盘局部外生性团块、胎盘床异生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内T2低信号带、胎盘局限性隆起、胎盘后低信号带中断/消失有助于产前鉴别胎盘植入类型。
吴秀丽周荣真林双翔郑珂黄善强
关键词:产前诊断
五种评分系统在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长期预后的价值比较
2017年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脏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integrated MELD(iMELD)评分系统、updated MELD(uMELD)评分系统、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CTP分级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内镜下治疗后的中长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因肝硬化EGVB行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L)、硬化剂注射术(EIS)的住院患者166例,计算患者入院当天的MELD、iMELD、uMELD、CTP评分和CTP分级的值。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各评分系统判断中长期预后的价值。获取各模型判断患者预后死亡风险的最佳临界值点,根据最佳界值点分组,比较组间的病死率。结果随访1年,MELD、iMELD、uMELD和CTP评分生存组和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2年,iMELD和CTP评分生存组和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ELD、iMELD、uMELD、CTP评分和CTP分级对1年预后评估的AUC分别为0.698、0.737、0.633、0.723和0.708,95%CI分别为0.568~0.828、0.599~0.875、0.487~0.779、0.602~0.844和0.632~0.776,对2年预后评估的AUC分别为0.587、0.691、0.556、0.633和0.634,95%CI分别为0.471~0.702、0.578~0.803、0.442~0.671、0.519~0.748和0.556~0.707,但各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年和2年时iMELD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2.19和29.54,按最佳临界值分组,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iMELD、uMELD、CTP评分和CTP分级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长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iMELD的预测价值优于其余4种评分系统。
沈玲燕郭雪芳周贤斌方从诚顾彬彬叶丽萍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预后
Slug过表达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2018年
目的:研究Slug过表达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将Tca8113细胞培养于含有10%血清的1640培养基中,构建带有使Slug过表达的质粒GV141/Slug和空载体的质粒GV141,分别转染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并设置空白对照组。通过观察荧光和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lug的表达来观察转染效率。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中的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变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转移能力的区别,Transwell实验检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Slug过表达质粒转染效率为50%~60%,GV141/Slug组的Slug和Viment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2组,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表明GV141/Slug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强于其余2组(均P<0.05)。结论:Slug过表达可通过减少E-cadherin的含量而促进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的转移。
林思思王舒仪孙旺施更生
关键词:SLUGE-钙黏蛋白上皮-间质转化
TIMP-3启动子区-1296T/C、-915A/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Tissue InhibitorofMetaIloproteinase-3,TIMP-3)基因启动子区-1296T/C、-915A/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对4...
郑周金笑平朱敏李彩朱峰李卫玲林青王凤王皖芬胡晓飞吕晨铃
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6年
临床上孤立性肺结节多由X线、CT扫描偶然发现。传统检测方法各有利弊,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一些新的检查技术,如双能量剪影技术、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CT灌注成像、PET-CT、能谱CT等出现,以及CT与MRI后处理技术的完善,极大丰富了孤立性肺结节的检查手段,与传统检查相互取长补短,提高了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和良恶性的鉴别准确性。本文就不同的影像检查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郑昊樊树峰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CT灌注成像能谱CT
原发性悬雍垂鳞状细胞癌三例被引量:1
2015年
临床上发生在悬雍垂的肿瘤比较少见,多为乳头状瘤,而恶性者多为邻近组织器官肿瘤累及侵犯引起.原发于悬雍垂的恶性肿瘤少见,临床偶有报道.近5年本院收治3例悬雍垂鳞癌患者,结合治疗体会并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童永青沈显军金杯施更生
关键词:悬雍垂鳞状细胞癌原发性恶性肿瘤乳头状瘤文献复习
超声弹性成像评价脑卒中偏瘫肢体硬度对痉挛性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基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康复治疗前后肢体硬度变化对痉挛性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测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和2013年7月—2015年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20例患者(观察组)康复治疗前后下肢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二头肌的弹性变化,观察康复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痉挛下肢肌肉弹性变化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健侧与患侧纵切应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侧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二头肌纵切应变均升高(P<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痉挛侧膝关节屈曲状态下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二头肌纵切应变比治疗前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侧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纵切应变下降(P<0.05),但股二头肌纵切应变无明显变化(P>0.05),当膝关节伸展状态下膝关节观察组患侧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应变率比检测及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但患侧股二头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定量评价脑卒中后痉挛下肢肌张力变化,可作为其康复预后评价方法。
樊留博韩文胜江莹莹刘宝华唐艳
关键词:痉挛性偏瘫超声弹性成像脑卒中
a-1,2岩藻糖基转移酶Ⅱ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肺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a-1,2岩藻糖基转移酶Ⅱ(FUT2)在肺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肺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UALCAN数据库分析FUT2在临床肺鳞癌患者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肺鳞癌患者临床TNM分期、年龄及性别因素的相关性;采用瞬时转染技术,将FUT2的shRNA质粒转染进H226细胞株中构建FUT2低表达的肺鳞癌细胞模型;利用CCK-8、平板克隆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FUT2对肺鳞癌细胞的生长、单克隆细胞团形成及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FUT2在肺鳞癌尤其是肺鳞癌TNM早中期呈现高表达趋势(P<0.05),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低表达FUT2可以抑制肺鳞癌细胞的生长速率和单克隆细胞团的形成数,同时,可以抑制肺鳞癌细胞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UT2在肺鳞癌中高表达且促进肺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望成为肺鳞癌的早期诊断指标。
王维杰范赛荣张光辉孙海婷施国富马璇朱成楚
关键词:肺鳞癌细胞增殖
蜕膜巨噬细胞通过外泌体调控滋养细胞生物学行为参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研究蜕膜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是否调控滋养细胞生物学行为,参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发生。方法:收集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妇女和URSA患者的蜕膜组织,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巨噬细胞。分离蜕膜巨噬细胞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标记蛋白CD63的表达。荧光显微镜检测外泌体能否被滋养细胞摄取。将正常蜕膜巨噬细胞外泌体和URSA患者蜕膜巨噬细胞外泌体分别与滋养细胞HTR8/Snveo共培养,采用MTS法检测共培养后1 d、2 d和3 d滋养细胞的细胞活力;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共培养后滋养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透射电镜显示,外泌体直径40~80 nm,近似圆形。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蜕膜巨噬细胞外泌体高表达CD63。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外泌体可被滋养细胞内吞。MTS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URSA组蜕膜巨噬细胞外泌体在共培养后第2和第3天均抑制滋养细胞的活力(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URSA组蜕膜巨噬细胞外泌体明显抑制滋养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结论:蜕膜巨噬细胞可能通过外泌体调控滋养细胞生物学行为,参与母胎免疫调节,与URSA发病相关。
应翔金筱筱张紫娟王凯丁陈静郑灵芝
关键词: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外泌体滋养细胞
共4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